發新話題
打印

[社會] 司改一路走偏,司法反成綠營御用工具

司改一路走偏,司法反成綠營御用工具


蔡英文總統召開司法改革國是會議,許多決議迄今仍「議而不行」。 圖/取自總統府 Flickr

八年前,蔡總統在就職演說上說「司法已經失去人民的信任」,並誓言推動全民參與的司法改革。豈料,人們當初的殷切期待,如今卻恍如南柯一夢,完全破滅。蔡英文是學法出身,主政後竟以全面掌控手法讓司法淪為執政者的工具,而非實現公平正義。她任內諸多擅權作為,埋下不少未爆彈,將使賴政府窮於拆解。

蔡總統上任即召開司法國是會議,大放天燈。但即連獲得共識的妨害司法公正罪、吹哨者保護法、司法科學、專業鑑定等,修法都交了白卷。她任內三大決策影響司法公信最深:一是一味提名意識形態相近的大法官,二是廢除專辦重大貪官的特偵組,三是對檢警調人事全面介入。這皆使司法機關淪為執政黨的打手,司法原本模糊的獨立性格,越發不堪。

仗著國會優勢,蔡政府想通過的法案都能輾壓過關;包括基層法官質疑違憲的《不當黨產條例》等毀憲亂政的立法,大法官總是屈從權勢,為執政者開脫。再如,蔡政府想廢除死刑,卻因民意反對無法通過立法;便另闢蹊徑,透過最高法院不判死、法務部不執行死刑,達成「變相廢死」。最近,又想假大法官之手完成。

正因執法機關淪為執政黨附庸,警政署配合成立「查緝假訊息專責小組」,調查局配合成立「認知戰研究中心」,將批評政策或異議人士當成打擊對象,連尋常民眾都不放過。綠營官員更拿認知作戰當護身符,掩飾其無能與不法。

再如,在台灣殺人的陳同佳案,被炒作成對岸幕後操作,連凶手想來台投案贖罪都不可得。法務部長甚至配合陸委會口徑,聲稱應由香港優先處理,把「司法主權」拋在腦後,也視人命如草芥。再如藉「王立強」的烏龍指控偵辦向心夫婦,檢調明知對方無罪卻甘效犬馬,限制對方出境四年,侵害人權而面不改色。

蔡政府一手以「轉型正義」之名平反威權年代冤案,另一手則假國安之名對付百姓和異己。基層里長赴陸即遭大舉查辦,但黨內同志如趙天麟等與對岸人員不倫往來,卻視若無睹。這種作法,與威權年代有何差別?

特偵組廢除後,蔡政府官員的風紀案件層出不窮。從前瞻建設、疫苗採購、軍購,乃至進口雞蛋,政府一再以不合理的費用換得低劣品質;弊端深重,卻難以深究。包括綠能開發衍生的官商勾結,新竹棒球場、桃園羽球館等公共建設弊端,一案接一案爆發,卻從未見綠營高官遭到法辦。檢調「辦藍不辦綠」的雙標,絲毫不畏人言。

八年來,民進黨各派系皆力圖掌控檢警調人事,政治之手大剌剌介入司法案件。曾任法務部長的邱太三,曾涉入壢新醫院的關說案;而閣揆蘇貞昌和內政部長徐國勇則為警官人事權互槓,連有黑道背景的派系大老都可插手升官圖。久而久之,執法者發現經營人脈比辦案更有助升官,配合上意查水表比追查貪汙詐欺、查緝槍毒更易獲得高層關愛。也難怪,綠營人物與司法警調屢屢被爆進出經濟罪犯私人會館,與詐團主謀同桌共飲。當執法人員忙於結交政治權貴,上下交相賊而形成「金權共同體」,民進黨能不與「黑金政治」畫上等號嗎?

蔡英文近年已絕口不提司改,但台灣已淪為「詐騙之島」,政府更被譏為「詐騙國家隊」。不只民眾,連基層司法人員對司法的信任都近乎崩盤。即將接手的賴政府,會把司法更工具化,還是讓司法回歸公平正義最後一道防線,實踐司法為民,各界拭目以待。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