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台灣每天6人死於乳癌

台灣每天6人死於乳癌

台灣每天6人死於乳癌

乳癌是國內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名;107年十大癌症死因第4名,女性癌症死因第4名;每天31位女性被診斷罹患乳癌,6位女性因乳癌而逝世;台灣女性乳癌年輕好發年齡約比歐美年輕十歲。美國癌症協會研究:婦女每日健走1小時,降低罹患乳癌風險。

乳癌是從乳腺的上皮細胞或小葉經由不正常分裂、繁殖所形成之惡性瘤,大部分(80~85%)源自乳小管產生病變,部分(10~15%)來自與乳房小葉癌化。早期(0-2)患者約占8成,其5年存活率超過9成;而第4期患者約占6~7%,5年存活率約3成。

一般初經年紀平均落於12歲之間到16歲是正常的。而停經年紀一般在更年期後結束,通常發生於45-55歲時。研究顯示,12歲前即有初經的婦女罹患乳癌的機率是15歲後才有初經者的1.5倍。相對的55歲以後才停經者(指自然停經)發生率是45歲以前停經者的2倍。未曾生育或30歲以後才生第一胎女性晚生育,一生中身體受雌激素影響太久,乳癌及婦癌等風險也跟著增加。根據一項跨國的研究顯示30歲後生第一胎的婦女其發生乳癌的機率約18歲前生第一胎的2倍。完全沒有生育的婦女其發生乳癌的機率則與30歲後才生第一胎的婦女相當。

乳癌家族史是指在有血親的親戚中有人曾經罹患乳癌,有一等親乳癌家族史的女性,乳癌風險會是一般女性的兩倍,以西方國家的一項統計為例,沒有乳癌家族史的女性,終其一生發生乳癌的機率是7.8%,有一個乳癌親戚,則機率上升至13.3%,若有兩個乳癌親戚,則機率21.1%。

2018年刺胳針醫學期刊(TheLancet)研究顯示,飲酒是導致死亡或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且喝越多風險越高;即使少量飲酒,得到乳癌的機會為不喝酒的1.04倍,過量飲酒得到乳癌的機會則為不喝酒的1.61倍。

抽菸的人乳癌惡性較高,罹癌比例較不吸菸高6倍,即使是工作場所有人抽菸或另一半有抽菸習慣的二手菸受害者,罹乳癌機率也是不抽菸者的2.8倍。有規律運動習慣的女性,罹乳癌機率比不愛運動者降低2至4成,女性每週多運動1小時,約可降低6%罹患乳癌的機率。

美國癌症協會研究:婦女每日健走1小時,降低罹患乳癌風險。據美國癌症協會歷經17年的研究,針對7萬多名婦女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每周至少健走7小時,可降低患乳癌機率。這項研究發表在《癌症流行病學、生物標記和預防》雜誌上。調查顯示,從1997年到2009年期間,那些每周至少走路7小時以上的婦女,和那些每周只走3小時或不到3小時的相比,罹患乳癌機率下降了14%。負責這項研究的帕特爾博士也說,即使平日不鍛鍊身體,只要每天健走1小時,就能減少更年期女性患乳癌風險。

研究顯示,過重及肥胖者與正常體位者相比,有較高的乳癌罹患風險;當婦女身體質量指數(Bodymass index,BMI)大於25,罹患乳癌風險會增加17%,BMI大於30,罹患乳癌風險則增加37%;BMI大於35,罹患乳癌風險將增加近6成。

另,先前網路曾流傳「乳房攝影會增加罹癌風險」,經國民健康署查證目前沒有任何實證顯示乳房X光攝影與甲狀腺癌或乳癌相關。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資料顯示,單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約接受0.7毫西弗劑量;美國保健物理學會(Health Physics Society,HPS)亦指出,每年人體接受低於50毫西弗劑量的輻射,並無明顯的致癌效應發生。此外,「輻射醫療曝露品質保證作業」要求醫院人員,執行常規品質保證測試,以確保輻射醫療設備的輻射輸出品質;在放射診斷方面,可以「在合理的劑量下,得到最佳的診斷影像」,盡量減少民眾不必要的輻射曝露,因此無須過度恐慌。國民健康署補助45歲以上至未滿70歲的女性,以及40歲以上至未滿45歲具有乳癌家族史的女性,每兩年一次篩檢,呼籲女性朋友為了健康,請定期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

遠離乳癌風險應減少酒精攝取、不抽菸、控制體重、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親自餵母乳、避免熬夜生活、接觸陽光增加維生素D合成。

如何補充維他命D?癌症患者可以醫師討論,透過抽血檢驗血中維他命D做為補充參考,適度曬太陽:每日15-20分鐘,不防曬;飲食攝取:香菇、蛋黃、牛奶、優格、穀類,鮭魚,鮪魚含有較豐富的維他命D。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