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生活健康] 悶熱口罩下 中暑個案增

悶熱口罩下 中暑個案增

悶熱口罩下 中暑個案增

疫情期間高齡長者對高溫的感受能力較差,且排汗和散熱功能也退化,奇美醫學中心急診醫學部醫師郭婉吟指出,過去一年多以來壟罩在新冠肺炎口罩都戴著緊緊的,在悶熱的口罩之下,嚴重中暑的個案更容易發生。

郭婉吟舉案例說明,阿榮從事地下工程工作,環境悶熱無風,某日艷陽高照,阿榮身體感覺不適,不久後被同事發現失去意識倒在地上,緊急送至奇美醫學中心急診室時,體溫高達41.6度C,昏迷指數3分,經插管、輸液補充、積極降溫,並維持生命徵象穩定。而後轉入加護病房,仍因中暑造成肺部、心臟、腎臟、肝臟、肌肉及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等多重器官衰竭,10天後死亡。

另名65歲女子有高血壓和中風病史,行動不便,室內悶熱意識不清,體溫高,且有抽搐,送急診時,體溫高達43度C,急救後因呼吸衰竭、急性腎損傷和橫紋肌溶解症轉入加護病房治療,患者順利移除氣管內管,腎功能也恢復正常,9天後順利出院。

郭婉吟說,中暑比熱衰竭嚴重,中暑會有中心體溫大於攝氏40度C,合併中樞神經系統異常,也可能造成多處器官受損,包含肺部、心臟、腎臟、肝臟、肌肉、血液等,因此可能造成多重器官衰竭。中暑的危險因子包含:嬰幼兒、老人、戶外工作者、運動員、軍人、有慢性病者,以及服用某些藥物,例如:利尿劑者,有上述危險因子者,在暴露環境高溫時要特別提高警覺。

郭婉吟指出,發現有疑似中暑時,除了打119儘速送醫,應先將個案移至陰涼處,遠離高溫的暴露,可全身灑水加上風扇吹或用浸過冷水或冰水的毛巾放置頸部、腋下和鼠蹊部的方式來降溫。

郭醫師表示,中暑雖會致命,卻是可以預防的。除提高警覺,若工作會暴露高溫環境,要穿著寬鬆透氣的衣服,隨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並增加休息的時間和次數。高溫季節家中有慢性病的老人,需保持室內良好通風,避免因悶熱潮濕造成中暑。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