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壓力型偏頭痛患 運動抗壓

壓力型偏頭痛患 運動抗壓

壓力型偏頭痛患 運動抗壓

壓力型偏頭痛患者多半是上班族,而且男性、女性皆有這類病人。執業中醫師呂庶熙昨日表示,壓力型偏頭痛族群主要介於三十五至四十五歲中年人,傳統中醫治療,急性期治宜疏風清熱、疏肝理氣,包括川芎茶調散、羌活勝濕湯、龍膽瀉肝湯、柴胡疏肝湯、黃連解毒湯等,急性期之後防範再度復發,治宜給予滋養藥,包括歸脾湯、聖愈湯、右歸丸、左歸丸都很常見。

呂庶熙醫師指出,壓力型偏頭痛患者常在工作壓力過大、疲勞過度、接連幾天睡不好覺之後,頭部開始產生劇烈陣發性搏動式疼痛,通常都是單邊發作,這樣的疼痛可能發生在頭部任何地方,但是以太陽穴最常見,有時痛到連正常上班都有問題。

呂醫師指出,中醫認為,肝膽互為表裡,兩者存在重要相關性,中醫所說肝膽有著多重意義,其中有一層意義指的是情緒部份,臨床上,大部份壓力型偏頭痛患者,通常都存在許多其他症狀,這些症狀大都與情緒或壓力有關,比如情緒干擾以致「肝氣犯胃」,造成消化不良、脹氣、胃酸過多、口臭、便祕等;或是情緒干擾以致「肝火上炎」,造成焦躁、易怒、失眠、心悸等。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患者仍得面對生活壓力,所以不管是早期或後期的患者,都會配合使用柴胡龍骨牡蠣湯、甘麥大棗湯、溫膽湯、加味逍遙散等安定神經的中藥處方。建議壓力型偏頭痛患者適當的運動,因為運動除使體力變好,更重要的是心理抗壓性變強,有助於降低發作頻率,每周至少運動三次,每次至少三十分鐘,包括快走、慢跑、騎單車、有氧運動、瑜珈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治療壓力型偏頭痛也會加入針灸療法,比如頭頂百會穴、四神聰都是常用穴道,臨床上也常輔以耳針,經常使用的穴點包括耳神門、耳安眠等,刺激這些穴道或穴點的目的,主要是用來安定神經,適合用在失眠比較嚴重的患者身上,以便避免長期睡眠品質不佳,造成偏頭痛的症狀劇烈發作或是反復不癒。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