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壓力 恐引發疾病

壓力 恐引發疾病

壓力 恐引發疾病

最佳壓力指數是感受到的壓力是利多於弊時;當壓力超過負荷、弊大於利,需調整、修飾、分散。建議應與壓力和平共處,以健康的方式應對壓力、是人生成功的條件;健康的生活習慣與規則運動,增進抗壓能力、恢復壓力造成的傷害。

壓力來源有:1.心理社會性壓力源:經由人的認知判讀而造成壓力。如:交通阻塞、考試、工作升遷……等。2.生理性壓力源:直接經由生理作用引發壓力反應。如:疼痛、燙傷、咖啡、茶、安非他命……等。

焦慮是有危險來臨時的警示訊號,藉此警訊的提醒與相關的生理心理變化,個體可以迅速採取行動、避免傷害。焦慮有協助個體應付壓力(挑戰或威脅)、並保全個體生命安全的功能。

與壓力/焦慮有關的身體疾病有:1.心臟血管系統:高血壓、冠狀動脈心臟病、心律不整、偏頭痛。2.腸胃系統:胃潰瘍、大腸激躁症、潰瘍性結腸炎。3.呼吸系統:氣喘、過度換氣症候群。4.肌肉骨骼系統:下背痛、緊張性頭痛。5.皮膚系統:濕疹、青春痘、蕁麻疹、牛皮癬、禿頭。6.免疫系統:紅斑性狼瘡。

焦慮會影響,心理方面:影響思考、感官知覺、學習能力、注意力。生理方面:心跳加速、血壓升高、瞳孔放大、流汗、腸胃蠕動減慢,可能會頭痛、頭暈、手腳痲痺、發抖、胸悶、反胃、腹瀉或便秘、坐立不安等。

簡易放鬆方式,深呼吸、喝杯冷水、活動一下、清水沖臉、洗熱水澡、簡單自我按摩、休息一下。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