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認識疾病] 酷暑中室內外頻出入 胖司機心梗

酷暑中室內外頻出入 胖司機心梗

酷暑中室內外頻出入 胖司機心梗

近日高溫連續飆破36度,一位26歲男性送貨司機,每天都需要上下車運送貨品,送貨途中因頓覺胸部悶痛、冒冷汗且呼吸上氣不接下氣,便直接驅車至中港澄清醫院掛急診,確診為急性心肌梗塞。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心臟內科孫德光醫師提醒,近日戶外持續高溫,對於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可能因頻繁進出室內外劇烈溫差環境,有誘發心肌梗塞的風險。

該名男子正中午開著貨車親赴急診,經心電圖、X光、心臟超音波等檢查,會診心臟內科,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發作,其右冠狀動脈因血栓形成導致完全堵塞,立刻進行緊急心導管手術。孫德光醫師表示,經進行血栓抽吸術、氣球擴張術及支架置入術後,打通完全堵塞的右冠狀動脈,於90分鐘內重獲血液順暢循環,幸運撿回一命。

孫德光醫師指出,該名患者年僅26歲,但檢查發現其心血管老化嚴重程度,宛如七、八十多歲老人家的血管品質,研判其動脈硬化猝發心肌梗塞的致命風險,可達9成;該名男子身高158公分,體重高達90公斤,又有吸菸與熬夜習慣,自身飲食偏愛甜食,且未加節制,是典型三高族群,更是心梗高風險者。

該名男子向孫德光醫師述說,當天自行開車至急診就醫時,正逢大中午,當時卸完貨全身覺得很熱,一回到車內便將冷氣溫度調到最低,想好好涼快一下,沒想到突然感到強烈胸口悶痛,無法順暢呼吸才就近趕來急診。孫德光醫師強調,當身體承受頻繁「劇烈溫差」環境變化時,會加快心肌梗塞發生的速度,這可能是爆發急性心肌梗塞的原因。

孫德光醫師說,若溫差過大時,是誘發心肌梗塞的關鍵因素之一。車內氣溫突降,導致血管收縮、血壓上升,恐長期造成心臟負荷加重,而該名男子身為三高族群,送貨工作又需頻繁進出車內外,冷氣低溫與車外炎熱天氣,使身體如此反覆承受劇烈溫差的加乘作用,更易引發心肌梗塞風險。

孫德光醫師強調,近年發現心肌梗塞已有年輕化趨勢,每8位心肌梗塞患者中就有1位是年輕人,凡吸菸、肥胖、三高族群、患有第二型糖尿病、膽固醇過高,甚至有遺傳性家族病史,都是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若民眾常感胸部悶痛、呼吸困難、心悸、冒冷汗等症狀,建議尋求心臟內科醫師診治。

心絞痛、心肌梗塞是常見冠心症,更是發生猝死主要原因,夏季高溫易使罹病風險上升,專家呼籲夏季也應做好預防保健。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蘇彥伯表示,心肌梗塞、急性冠心症,通常是因為供應心臟養分的冠狀動脈,因為年齡、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抽菸等因素逐漸退化,最後產生斑塊堆積在血管內皮中造成阻塞,進而造成心肌缺氧、胸悶胸痛等症狀。日積月累的斑塊若不幸造成冠狀動脈血流急性阻斷,甚至可能會導致休克或猝死的情形發生。

蘇醫師指出,典型的心肌梗塞症狀主要是胸悶、胸痛,疼痛可以連到肩膀、後背、頸部等地方,同時伴隨頭冒冷汗、喘不過氣等,嚴重時會造成低血壓休克、心律不整、心臟停止,以致發生昏厥或猝死情形。此外,如有抽菸習慣、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高齡、腎功能不全或洗腎患者等都屬高風險族群。

蘇彥伯醫師建議高風險族群,在天氣炎熱時務必留意氣象預報,戶外高溫時避免外出做劇烈活動,若有需要出門時,必須做好遮陽避免陽光直曬,同時注意補充足夠的水分和電解質避免脫水,倘若本身患有心臟衰竭或是腎臟病,水分調控更要謹慎,可以詢問專業醫師建議。

室內環境儘量保持涼爽通風,倘若室內溫度過高時,最好還是要有適度空調,空調溫度最好設定在攝氏二十六至二十七度上下,不但省電,而且能避免室內室外溫差過大,溫差大反而造成不適甚至增加急性冠心症發生率。另外,倘若真的疑似出現急性冠心症症狀,還是建議儘速就醫檢查,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