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糞便有血未必是痔瘡 可能是腸癌警訊

糞便有血未必是痔瘡 可能是腸癌警訊

糞便有血未必是痔瘡 可能是腸癌警訊

大便有血就是單純痔瘡嗎?國民健康署表示,糞便當中有血的原因很多,痔瘡約佔陽性確診案例中的二成四,息肉和大腸癌則高達五成六,因此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反應,建議都要做大腸鏡確診,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以免錯過治療黃金期。

國健署表示,大腸癌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且呈每年快速增加的趨勢,每年約有一萬多人得到大腸癌,並有超過五千人因大腸癌死亡;不過大腸癌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且治癒率很高的癌症。

根據統計,早期的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九成以上。篩檢政策依據歐美國家經驗,每一至二年進行一次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一成八至三成三的大腸癌死亡率。

國健署指出,糞便當中有血的原因很多,基本上從口腔、胃、腸道及肛門出血,都有機會於糞便中排出,我國目前大腸癌篩檢使用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對下消化道出血敏感度和專一性高。

糞便潛血檢查是指檢查糞便中看不見的微量血液,而根據資料顯示,在陽性確診個案中有二成四為痔瘡、五成六為息肉及大腸癌、二成為其他原因。因此篩檢呈陽性反應,不要認為只是痔瘡,也有可能是大腸癌的前兆,應盡早接受確診。

國健署提供五十至七十四歲民眾每二年一次大腸癌篩檢服務,一旦糞便潛血篩檢結果為陽性,建議都應要去做大腸鏡確診,確保早期發現病灶早期接受治療。

國健署提醒,大腸癌的早期並無症狀,若出現下列症狀──包括大便中有血、大便中有黏液、排便習慣改變(一下子腹瀉,一下子便秘)、大便變細小、經常性腹瀉或便秘、體重減輕、貧血、如腫瘤較大,則可觸摸到腫塊,須提高警覺。以上症狀不代表發生大腸癌,但症狀如持續出現超過二週以上,應立即請專科醫師檢查。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