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轉貼] 水族箱購置六步曲

水族箱購置六步曲

[交流] 水族箱購置六步曲

添置器具

  1、選好放置水族箱的位置

  原則是:
  ①符合室內景觀佈置要求。注意,一旦放置後很難挪動;
  ②適宜觀賞和日常管理;
  ③附近有電源插座;
  ④最好不要逆光,那樣在無燈光情況下觀賞效果較差。最好是在有較明亮的散射陽光,且陽光不能直射到的地方,否則易滋生藻類;
  ⑤比較安全、安靜的地方,不容易被磕磕碰碰;⑥如果放置在傢俱上,傢俱應有足夠的承受能力,且不怕被水弄濕;
  ⑦飼養熱帶魚水族箱可考慮靠近暖氣片,以減少冬季加溫用電,但不能緊貼其上。

  2、規划水族箱的大小

  一是居室條件、傢俱擺設而定。寬闊的廳堂,配以大型水族箱顯得豪華氣派。書房、臥室的一角,放置一掌上水族箱可能更顯得玲瓏剔透。然而對於多數魚友來說,更重要的可能是要看養什麼魚,養多少魚。箱體積越大,容水量越多,水體生態系和水溫越穩定,越接近自然環境,越符合魚的需要。如養銀龍、錦鯉等大型魚,就要用長度至少1米的寬大箱體。體型小的魚,箱體可以小些,但為了觀賞的效果,數量往往較多,水族箱的體積也不宜太小。我的經驗,箱體越大越好養。當然,箱體太大,操作會不方便,冬季加溫會用電較多。如果室內佈置允許,我推薦水族箱的尺寸:長度80-150cm,寬度30-50cm,高度40-60cm。如果你準備栽種水草,那麼缸體寬度不宜太小,否則難以佈置出層次感;高度不宜太大,否則會影響燈光的照度。

  3、購買、訂做或者DIY

  在過去,人們的水族箱多半是到玻璃店或水族店訂做,動手能力強的也可購買玻璃、玻璃膠等自己粘制。在花費上,自己做最便宜,玻璃店次之,水族店略貴。箱體加鋁合金等材料的支架,一般不會超過300元。DIY可能幾十元即可。但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技術的進步,現在許多人願意到水族店或百貨商場購買高檔成品水族箱,儘管價格不菲,但設施齊全,制做考究,視覺效果好。至於你如何添置水族箱,可根據經濟條件而定。

  4、添置相關用品

  如果不是購買成品箱,還應單獨購買過濾設施、加溫設施、溫度計、燈具等必備用品。如果準備種水草,還應同時購買底砂、水草、水草基肥等。有必要的話,可同時購買二氧化碳供應系統、沉木和一些飾品。但應注意,不要急著買魚!

  設置水草缸

  注意:裸缸養魚可略過此節。

  1、確定水族箱的風格類型

  水族箱的風格類型多種多樣。有的如廣袤的草原,有的如起伏的山巒,有的如茂密的森林,有的如神秘的峽谷……不同地區人們的審美情趣也有較大差異。根據個人的愛好和房間的佈置情況,可選擇不同的風格類型。初次設缸可多借鑒一下別人的作品。通常,最基本的有以下幾種類型:

  魚為主,岩石為輔:在水族箱中放入不同形狀、大小的岩石,從這端至另一端,佈置成山景,如板塊型、峰巒型、石林型等,以及懸崖絕壁、洞穴深谷,石在水中色澤如玉,比陸上山石美麗,但它畢竟是沒有生命的石頭,怪石嶙峋,一片荒漠。只有當一群群五彩繽紛的魚兒游來,山巔谷底,翩翩嬉戲,才聚添大千世界之奧妙神秘。注意石塊等飾物應表面光滑,質地堅硬,無可溶性化合物釋出。

  魚為主,水草為輔:水族箱內不設其他景物,栽些低矮小型水草或放入一些螺貝殼,也可在箱壁外貼水中景圖紙作襯托。在這寬曠的水體內,放養1-2種中小型魚幾十尾,選擇喜歡集群好游的品種,如紅綠燈、斑馬魚等。同一種魚的個體大小相同,觀賞其整齊一致地集體迅游的壯麗場面。也可以只飼養幾尾大型魚類,觀賞其遨遊風采。

  水草為主,魚為輔:在水族箱底鋪砂,栽滿多種形態的水草,錯落有致地佈置,優美可觀。水草在光的照射下,青翠欲滴,生機盎然,偶見幾條小魚悠然而至,瞬間又隱沒於密林深處,猶似一個清幽靜謐之仙境。注意水草種類不可太多,矮草在前,高草在後,否則容易雜亂無章。

  魚景結合:水族箱內放養多種形態和色彩的魚,箱底栽水草,設假山、亭、塔等景物。使水簇箱呈現繁華景象,如花似錦。魚與水草兼得。

  立體式:水族箱在室內不靠壁不靠邊,前後左右都有光源,光線穿透水族箱,前後都可觀賞。這種立體式景觀,要有寬大的室內空間,如飯店、別墅的大廳。水族箱底座,用水泥、大理石或水磨石砌築,與地面用料一致,底座較高。水族箱口內側,粘有較寬的玻璃邊,可放電插座、增氧泵、濾水器等。箱內佈景可以是立體式的,前後兩面都可觀賞不同景物。選擇體色不受逆光影響色彩和亮度的魚飼養。

  裝缸之前,可先畫一張草圖,確定好岩石放、樹根、水草和其他飾物的擺放栽種位置。須知,設缸其實是一項藝術創作,與養魚不在一個範疇。

  2、設缸

  ①若使用自來水需在敞口容器中靜置1-2天,如果準備養的魚和水草對水質要求苛刻,還應按要求調整好。將買來的底砂反覆淘洗乾淨。將水草、岩石及其他飾物放入中等紅色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5分鐘,再用清水洗淨,將水草的枯枝敗葉去除,根據需要做適當修剪。將缸體及其他準備放入水中的器具洗淨。
  ②將缸體安置在預定位置。如果你選擇了底部加溫或過濾系統,先將其安裝好。
  ③取底砂的2/3在大盆中與水草底肥混合均勻,放入缸底鋪平。再取其餘1/3放入缸中鋪開。底砂的總厚度可掌握在3-6cm,前部略薄,後部略厚,中間略薄,兩端略厚。擺放好岩石、沉木等體積較大的飾物。如果你不想種草則底砂中可不加肥料。
  ④把一個盤子平放於底砂上,將晾好的水緩緩倒在盤子上向四周蔓延,防止將砂衝起。注入至缸體的1/3時,將買回來的水草植入。然後,將水加滿。拿出盤子,將水草做適當整理,放置好較小的飾物,撈出水面漂浮物。
  ⑤安裝好溫控、過濾、照明、氣體添加等系統。現在普遍使用燈具的是螢光燈。在使用這些燈管時應必免多種顏色混合使用,一般以太陽燈或白色燈兩種暖色調的螢光燈來搭配。燈管的長度與功率大小有關。在水族箱能放開的情況下,應盡量使用較長的燈管。根據水族箱的寬度,放置2-5只燈管。燈具宜裝在水族箱正上方或略靠前的位置。為了提高效率,燈具內部應裝有反射板。
  ⑥將溫控系統調到適當數值,打開供氣、過濾系統,但不要開燈。
  ⑦由於底砂中基肥容易溶解於水中,前兩天每天換水1/2。然後開始耐心養水。
養水

  「養魚先養水」這是養魚成功的不二法門。初次設缸的難度也就在於此。什麼是「養水」呢?難道水不是越清越好嗎?古人有云:「水至清則無魚」,此話確實是先賢經驗的總結,且符合科學道理。那麼什麼水養魚最好呢?

  先聽一下魚友們說一說水的分類。水有四種:一是新水,也就是剛剛晾好的自來水或新打的井水水。這種水儘管十分乾淨,但卻與自然界中魚生活的環境相差很大。由於水中沒有硝化細菌群落, 魚兒的排泄物、散落的食物殘渣腐敗變質後分解為氨,魚兒極易中毒。二是老水,呈淺綠色或是淡琥珀色,富含腐殖質和有益的微生物及藻類,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態循環系統,經過氮循環,分解為對魚無害的硝酸鹽。這種水對魚的生長極為有利。三是綠水,水中的有機質含量過多,於是藍藻、綠藻及褐藻大量繁殖,細菌微生物的含量暴增,水的呈濃濃的綠色,有時會發出臭味,極易造成整缸的魚死去。四是回清水,又叫咬清水,是綠水中藻類和微生物含量太多,將水族箱裡的氧氣消耗殆盡,造成藻類和嗜氧性細菌的死亡,使水變成清澈無比、沒有氧氣而且有大量的厭氧性有害細菌的死水。以上四種水中,只有老水才是我們的追求目標。

  誠然,目前我們加到水族箱中的是新水,如何把它變成老水呢?為了增加水中的腐殖質,可以有意識的讓一些水草的枯枝敗葉腐爛在水中,甚至在底砂中埋入數枚死蛤肉。然而更可行的方法可能就是用魚「闖缸」:即把幾條既便宜又強壯、易養的魚放養在新設的水族箱中(也許這並不仁慈,因為魚極易死亡),飼喂幾天後水中便產生了一定的氨,這時可添加少量的商品品硝化細菌,然後在飼喂幾天,再加少量的硝化細菌。如此反覆幾次,約一個月的時間便可建立起硝化菌群。硝化細菌是好氧菌,因此,養水過程中加氧泵、過濾器最好一直開著。由於一開始水中氨含量極少,即便加較多的硝化細菌,也會因缺少食物而死亡,因此硝化細菌應逐步添加。如果能夠從老魚友那裡索得一些正在用的底砂、濾棉等放入缸中、過濾器中,無疑對加快水的老化大有裨益。如果不採取以上措施,當然也可建立起消化菌群,只是時間要長得多,得幾個月!

  在養水的過程中,注意燈光應逐步打開,逐步增加每天的照射時間,並且不要添加水草液肥。因為剛栽植的水草新陳代謝較微弱,不能及時吸收水中的養分,如果光照較強,肥料較多,藻類就會大量繁衍,進一步爭奪水草的養分,造成惡性循環。一開始幾天,可先不開燈。然後開一隻燈,每天開2小時。再過幾天後,每天開3小時……一個月後,可基本達到正常開燈時間,每天8-12小時,液肥的添加則更應晚些。

  買魚

  1、確定魚種

  一般在添置水族箱前,不少魚友可能已經決定了養什麼魚,有的甚至就是為了養某種魚才添置的水族箱。如果還沒決定,現在就該考慮養殖什麼魚種了。金魚、錦鯉還是熱帶魚?這主要看你的喜好。這些魚我都養過,只對你提以下幾點建議:

  ①如果你很在乎電費,則不要養熱帶魚,對一般家庭的室溫來說,冬季水族箱加溫都是必要的;
  ②如果你很喜歡養殖水草,則最好養殖不會吃草的小型熱帶魚,否則水草養殖的品種會受到較大的限制。金魚、錦鯉和部分大型熱帶魚有食草的習性,大型魚常常能把水草攪起;
  ③錦鯉、金魚的食量普遍較熱帶魚大,耗氧量多,且魚體表面黏液較多,需換水更勤些;
  ④如果是用水缸、陶盆、水池等養魚,那最好飼養金魚或錦鯉,因為這兩種魚更適於從上部觀賞;
  ⑤金魚、錦鯉和熱帶魚飼養條件、生活習性差別較大,不宜混養;
  ⑥對於水草缸,要養殖幾條以藻類為食的魚類,如小精靈、黑茉莉、青苔鼠等;
  ⑦對於新手來說,應先從容易養殖的魚入手。最簡單的判斷標準就是價格:便宜的往往是容易養殖的。

  2、混養原則

  ①魚對水質的要求要差別不大,包括水的溫度、酸鹼度、新老、軟硬、鹽度等;
  ②體形大小不宜差別太大,注意挑選易混養魚種,互相之間不能構成威脅;
  ③有些大型肉食性魚如食人鯧最好單養,或與大小習性相近的魚如地圖混養;
  ④有些較名貴、膽小的魚如七彩神仙最好單養;
  ⑤混養中要注意體色、體形的搭配和諧;
  ⑥不同魚的活動空間是不同的,注意各層魚種的搭配;
  ⑦混養的魚種不宜過多,否則水族箱會顯得雜亂無章,最好以一種魚為主體,再點綴少量不至於喧賓奪主的其他魚。

  3、放養密度

  有種說法:1公分的魚應配用1公升的水。這只是個大概的說法。然而魚的品種、大小不同對容氧量的要求也不同。因此放養密度很難一概而論,如果水草豐茂,水質清澈,有加氧設施可以放養密度較大,反之就應少放。總的原則是宜少不宜多,宜精不宜濫。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挺難。許多魚友見了喜歡的品種就往回買,弄得水族箱魚滿為患,儘管品種繁多,但混亂不堪,且水質渾濁,魚只缺氧,不論對於魚還是對於觀賞者都不舒服。克制買魚的慾望是魚友必須練就的基本功!那麼怎樣衡量密度是否合適呢?我的意見是:在不開加氧、過濾設施的情況下,魚只能夠正常生活不浮頭!一是這樣才能保證在意外挺電時不致於「悶缸」,二是這樣在觀感上才有天然情趣。當然密度越小,魚的生活環境越好,飼養難度也就越小。

  4、選購魚

  ①購買之前一定要熟悉所要購買的魚的習性和飼養方法,不要見了漂亮魚就買;
  ②一定要選購健康的魚。鑒別方法是:首先看魚是否皮膚充血、脫鱗、有白點白毛、有傷口、或魚鰭有破損,有時候需要從上部看,若有燈光可能看的更清楚;再看魚游動起來是否輕鬆平衡,魚鰭是否舒展自然;三看同一缸中是否有死魚、病魚;四看魚缸的水色是否正常。若水色異常,則可能是老闆正在給魚治病;還有一條人們常用的方法,對某些品種的魚適用:將手掌在魚缸前來回晃動,健康的魚往往食慾旺盛,會追逐手掌;
  ③不要買有生理缺陷的魚,除非你認為這種缺陷有助你培育新品種;
  ④不要過於貪圖便宜,往往是賤錢買瘸驢。作為觀賞品,有瑕疵是很讓人難受的;
  ⑤盡量選購未成年魚,一是省錢,二是容易適應環境。如果買的是老魚,對新環境的適應性就較差,再說養不了多長時間便壽終正寢,有什麼意思呢?!當然也不能買太小的魚,一是體質虛弱,太難飼喂,二是有些特徵還表現不出來,很難說以後能否長成符合要求的魚只;
  ⑥最好在批量較大的魚中挑選,一是挑選餘地大,二是價格便宜,三是不易買到殘魚、淘汰魚;
  ⑦最好不要買剛到本地的魚,原因是不知它是否適應本地水質,不知它是否有病,讓它在水族店養上一星期再買更好。

  5、攜魚

  現在魚的攜帶一般用塑料袋。要注意塑料袋不能漏水、不可太小。不可將水盛滿,留有1/3-1/2空間裝滿空氣。長途運輸塑料袋內可充填氧氣,或放置增氧藥片,保證途中不缺氧。夏季高溫,水中可適當加鹽、抗生素。冬季寒冷,可以用泡沫塑料等保溫。對高氧魚、高檔魚應適當降低袋中密度。
魚兒入缸

  1、「吊魚」或「倒水」

  從外面攜帶來的盛魚的塑料袋中的水溫和水質都與自己缸中的有所不同,如果直接把魚放入缸中,水溫、水質突變,會給本已精疲力盡的魚雪上加霜,很容易造成魚的死亡。解決的辦法是「吊魚」或「倒水」。

  「吊魚」只能解決水溫差別的問題,適於對水質適應性強的一般魚只:把攜帶魚只的塑料袋放入缸中,讓其在水面自然漂浮10分鐘(冬季時間可適當加長),待兩者溫度一致後,將魚倒入或撈入缸中。我比較喜歡「撈」,因為我對外面的水不放心。當然「倒」也有其好處:不觸及魚體,魚兒不易受到傷害。

  「倒水」可能更溫柔些,對水質要求高的魚建議使用此法:將塑料袋中的水和魚輕輕倒入一敞口容器,取缸中水緩緩加入容器中,加至約占原水量1/5時靜置5分鐘,再將容器中水倒出1/5,再取缸中水加入1/4,再靜置……每次倒入和倒出的水量可適當增加。如此反覆7-8次後,二者水質已基本相同,再將容器放入缸中,讓魚自己有出容器,如此大功告成!注意若在冬季,靜置過程中最好容器也讓它漂浮在缸中,以保證溫度逐步接近,因為若室溫較低,5分鐘足以把水晾涼。

  2、隔離飼養

  剛買回來的魚最好不要直接放入飼養缸中,而應先放入隔離容器中先飼養一段時間,否則一旦帶入魚病,可能會引起全軍覆沒,到那時悔之晚矣!

  隔離容器以玻璃缸為好,便於觀察,體積可略小於飼養缸,不可鋪砂、種草。放魚後放入慶大黴素注射劑。可將缸中水重的2倍作為體重,計算出人體一天的用量為劑量,一次投入缸中。隔離飼養時間不能少於1星期。其間注意觀察,發現病情及時處理。確保沒病後再移入飼養缸正常飼養。

  相濡以沫

  1、投餵飼料

  魚只放入養殖容器後,每天最基本的工作便是餵食。若投餵過多,剩餌不斷,魚糞又多,水質容易混濁。投餵過少,魚之只自然又吃不飽。每天投飼料的次數的和每次的投量,要要據具體情況掌握。種類、大小、發育階段、水溫不同,魚對飼料的需要量也不同。例如,在最適生長溫度內,魚活動量大,新陳代謝旺盛,需要食物多;若溫度已接近魚可承受的下限,魚很少活動,則應減少投喂量;錦鯉鯉相對一般熱帶魚需要食物較多;幼魚相對於成魚往往應增加投喂次數等。一般的,日投喂次數應掌握在1-3次。每次投飼料的數量要根據魚體大小、魚數多少以及日投喂次數掌握。若每天投喂1次,應投足餵飽,投餌量應留有餘地,當時吃不完,但在當日之內能夠吃完即可。若日喂2∼3次,喂八成飽就行,大約10分鐘之內吃完,不留殘餌即可。對同一種魚,若餵魚蟲等細碎的餌料,吃食時間可適當長些,若喂小魚等較大的餌料,吃食時間可適當短些;對同一種魚餌,小型魚吃食時間可適當短些,大型於魚吃食時間可適當長些。投喂時,最好不要一次將餌料投足,可分2-3次投餌,待上一次所投餌料基本吃完後再投一部分。這樣既不容易過量,還可刺激魚的食慾,同時不致大量餌料在魚來不及吃的情況下落入底砂之中。怎樣才知道魚是否吃飽呢?可在每投入一定餌料後觀察攝食情況,一開始,魚的反應很快,馬上游來吞食,一口接一口地吃得很快;後來就慢了,也不那麼興奮了;再後來,對餌料不理不睬,或吞吞吐吐,表明已經飽了。記下這次的總投喂量,幾天後便對魚的「飯量」有數了。

  不論每天投喂幾次,如人之三餐要定時定量。如日投喂1次,時間可選在上午8-9時;日投喂2次,時間可選上午7-8時、下午3-4時;如日投喂3次,可選上午7-8時、中午、下午5-6時。當然,這些時間僅供參考,現在人們工作緊張,一般上班之前或下班之後投喂都可。只要注意有規律,別隨意投喂就行。因為關燈後魚只也會睡覺,注意晚上最好不要投喂,否則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如果因事忘記了餵魚,下一頓正常投喂即可。一般地,魚餓上幾天也不會出現大的問題。

  2、排污換水

  一般來說,缸中鋪砂種草、開過濾器、定時添加有益菌對淨化水質是有很大作用的。不過,儘管我們的水族箱可以建立起較好的生態過濾系統,但這個生態環境還畢竟太小,比起天然水域魚的密度又太大,因此,「生態平衡」更容易遭到破壞。水質、水環境發生轉化,主要是由於魚糞、殘鉺沉積,水質混濁,有機物耗氧,產生硫化氫有害氣體;或者藻類旺盛,水草的光合作用受影響;水的理化性質因水分蒸發或有機物增多而發生變化等等。如果水族箱較大而養的魚很少,這種轉化可能較慢。如果水族箱較小,且養的魚較多,再加上投餵魚蟲、人工漢堡等食物,轉化可能就進行得較快。過濾系統的良好運轉是必要的,但換水仍舊是基本的解決辦法。對於裸缸,最好結合換水每天用虹吸管將缸底污物吸出,並添加適量新水。對於水草缸可1星期換水1-2次,使用專用吸水管也可吸出部分砂中污物,每星期的換水量掌握在總水量的1/3左右。對於不同的水質情況、不同的魚,換水次數、換水量也應有所區別。如魚密度大、容積小、水質易混濁的裸缸,可能需要晝夜過濾、天天換較多水。又如斗魚活動量小,喜歡老水,就應減少換水次數和換水量。在換水時,注意水的溫差應控制在4℃以內。對水溫敏感的魚,應控制溫差在更小的範圍。

  3、照明

  如果是裸缸養魚,對照明要求一般較低,儘管光照對一些魚的體色、體質有一定影響,但往往以自然采光為主,或補充少量燈光照明。甚至可以說,大部分在裸缸上設置燈光的只是為了觀賞效果好,而並未考慮魚只生長的需要。但對於水草缸來說,除非室內有較強的散射光,按時開燈是水草光合作用所必需的。一般的,每天應開燈8-12小時,開燈時間也要固定。時間太短,水草光照不足,時間太長,容易滋生藻類。不同的水草對光照的要求也有差別。光照之對於水草猶如食物之對於魚,切不可隨意。

  4、充氣

  水中缺氧時,魚浮上水面不回水下,俗稱「浮頭」。水面水與空氣接觸,可以從空氣中溶入一些氧氣,所以,水面的溶氧量多於下層水。發生這種情況時,應立即開動增氧器,也可用換入新水的辦法增氧。如不及時採取措施增加水中氧氣,任魚浮頭,不會多久,魚便窒息死亡,俗稱「悶缸」。

  但我更喜歡用較大的水族箱養不太多的魚,使其在不用充氧的情況下可以正常生長。這樣既降低了費用,簡化了管理,還更增添了自然美。當我看到水族店滿滿的一缸魚在增氧泵的作用下苟延殘喘時,從未感覺那是一種美的享受。

  水草的光合作用是排出氧氣的,但缺需要吸入二氧化碳。如果缺乏二氧化碳,儘管水草不會「浮頭」,但也不能正常生長。因此,如果缸中水草較多,特別是種植了一些速生型或高檔水草,那麼添加二氧化碳也是必要的。


[ 本帖最後由 ANGEL89 於 2011-5-2 08:20 編輯 ]

TOP

這一篇對有興趣養魚的新手太有幫助了!從魚缸的的選擇!擺設位置!設缸步驟一直到日常管理全包了!真是讚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