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國事論談] 民主的威脅來自那1%

民主的威脅來自那1%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40403/35742793/%E7%84%A6%E9%BB%9E%E8%A9%95%E8%AB%96%EF%BC%9A%E6%B0%91%E4%B8%BB%E7%9A%84%E5%A8%81%E8%84%85%E4%BE%86%E8%87%AA%E9%82%A31%EF%BC%85%EF%BC%88%E9%99%B6%E5%84%80%E8%8A%AC%EF%BC%89
學生佔領立法院以來,得到台灣社會的廣泛迴響,不僅各大媒體民調顯示這場運動始終得到六至七成的民意支持,330五十萬黑潮佔領凱道,更是台灣社會認同學生反對黑箱作業,堅持程序正義等民主價值的最好展現。但仍有不少輿論將學生視為暴民,佔領立法院行動視為毀壞民主的不良示範,並將這場運動與埃及、泰國、烏克蘭做類比,主張運動所釋放的「民粹」情緒是民主崩壞的前兆。

持這種看法的人,過去就將台灣民主化的動力歸因於獨裁者的睿智,甚至是軍人的守護,而把為爭取台灣民主運動視為洪水猛獸,以「民粹」來抹黑。如今,在看到台灣的民主體制也受到經濟全球化帶來的階級正義與世代正義問題所衝擊時,他們又站在歷史潮流的對立面,指摘挑戰體制不義的年輕人是民主的威脅。
然而,
民主政治中的公民參與本來就不僅是選舉投票而已,當立委被黨意綁架,長期漠視社會反服貿與反核四的多數民意時,人民當然要上街抗議維持政治參與暢通;例如兩年前美國威斯康辛州的州議會即為學生與社運人士佔領了17天,抗議右派州長行政專斷。
事實上,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佔領運動跟隨金融資本的腳步,已從華爾街開始席捲全球,無論在老牌民主國家或新興民主國家,我們都看到長期被政治決策過程排除在外的年輕人不再冷漠,透過網路組織佔領運動,凸顯當今資本主義體系,由於財富過度集中造成富人與政客的權錢勾結。

99%公民抵抗逆流
去年,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便將這場99%起來反抗1%的全球青年公民運動,視為自1848巴黎公社、1968民權運動、1989柏林圍牆倒塌以來,新的一波人民推動歷史進步的潮流。這波浪潮在一些國家有所進展,例如最近一次的美國紐約市長選舉,進步陣營的白思豪就以壓倒性的勝利打敗長期執政的共和黨,可視為佔領華爾街運動在草根公民社會發酵的間接成果。
在《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一書中,兩位作者以諸多歷史實例說明一個經濟學的簡單道理,當政府的經濟政策制訂為少數既得利益者所壟斷時,該國的經濟制度就會往特權尋租而非自由競爭的方向發展,掠奪而非創新成為致富手段,經濟必然停滯,國家必然失敗。歷史也證明,民主政體要比威權獨裁更具糾錯能力,十九世紀末美國的政經結構為「強盜貴族」(robber barons)所壟斷,但後來來自公民社會自我保護的「進步運動」(progressive movement)帶來美國政治與經濟制度革命性的變革,為二十世紀美國的民主政治與自由經濟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中國為當今世界以特權尋租來追求經濟發展之極致政體,讓台灣的民主政治與自由經濟備感威脅,近年跨海峽政商聯盟已成為台灣的1%,壟斷政策制訂過程要將台灣的經濟制度更進一步往特權尋租的方向推進,惟有代表99%的公民力量對民主的價值堅持可以抵抗這股逆流。
誠如目前在立法院前守護著學生的林義雄先生所言:「純真青年對不公不義所迸發出的義憤,是股無法抗拒的巨大力量,只是這股力量必須有深具良知的眾多人民做為後盾。」人民集體的道德堅持才是推動與保衛民主的歷史力量。
---------------------------------------------------------
這次的學運已經讓這些既得利益者面目讓台灣人民看清楚,即使這次學運平息了,以後還是會又更進一步的抗爭,這些既得利益者不放手,25萬50萬絕不會是最大值而只是起點而已!抗議者的多少決定全部在人民及學生,在於馬英九怎麼做!要幾個人上街?馬英九你看這辦吧!
台灣人要團結 團結真有力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