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徐福沒有到過日本

徐福沒有到過日本

  徐福亦作徐巿,本名議,字君旁,齊國琅琊人(今江蘇省贛榆縣),是一個道家方士。據《史記》記載,徐福曾於秦始皇二十八年和三十七年(前219和前210年),先後兩次出海到三神山求仙藥。在第二次出海時,秦始皇給他三千男女、五穀的種子以及各個工種的工匠一同前行。結果徐福到了「平原廣澤」之地後,在那裡稱王,再也沒有回來。這是我國史藉上有關徐福東渡的最早記錄,之後在歷代的史書中都有所記載,如《漢書》、《後漢書》、《三國誌》等。有人認為,三神山即日本三島,所到的平原廣澤就是紀伊半島上的熊野川,其登陸的地方就在今新宮市東北數里的波多須浦。在日本也有不少關於徐福東渡到日本的記載,最早的記錄出自11世紀源隆國的《今昔物語》。在日本當地還有不少關於徐福的傳說,僅他的登陸地點就有九處之多,並且至今在日本還留有不少與徐福有關的史跡。如果以上記錄屬實,那以徐福為首的幾千人,便是中國最早有記錄的移居日本的移民集團。然而,關於徐福是否去了日本,各界至今依然爭論不休。
  傳說前221年,秦始皇做了中國第一位皇帝後,便幻想長生不死。他遍訪高人傳授不死之術,並讓探險家尋求不死之藥。齊人徐福、燕人盧生上書願意效勞。徐福說燕齊東面的大海之中,有三座仙山,叫瀛洲、蓬萊、方丈,山上住著長生不老的神仙,出產不死的仙藥。當年齊威王、齊宣王、燕昭王曾多次派人尋找,可是回來的人總是說,三座神山遙望如雲,船到了跟前山就沉入海底,可望而不可即(今天看來,那可能是海市蜃樓)。盧生也說,燕人中有幾位高人,他們能把靈魂從軀殼中解脫出來,可以和神仙直接對話,當初齊威王、齊宣王、燕昭王福分淺,未能找到他們。秦始皇聽了很高興,立即委派盧生去尋找高人,派徐福下海尋找三座仙山和不老仙藥。
  徐福第一次出海無功而返。為了逃避懲罰,他對秦始皇詐稱:「船隻難以靠近仙山,需派善射者同去,射殺鮫魚。還要派一些有特殊技藝的工匠和有關人士去。」秦始皇相信了他的鬼話,於是再派徐福出去尋找仙藥。前210年,秦始皇再次派徐福攜帶童男童女以及百工巧匠技師、武士、射手兩千多人,乘著裝滿五穀種子、糧食、器皿、淡水等的大船,入海去仙山求藥。此時剛好發生焚書坑儒的事,徐福害怕尋不死藥不得,難免一死,於是到了東瀛後,再也不回去了。船上的男女都是秦國優秀兒女、專家人才,在這些人的幫助下,東瀛社會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人說,這個東瀛就是今天的日本。
  關於徐福東渡的傳說,日本人也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早五代十國時,有一個到中國取經的日本僧人義楚說:「日本亦名倭國,在東海中。秦時徐福率五百童男、五百童女去而不返,止於此。」義楚稱這一說法來自日本和尚弘順;明初,日本和尚空海到南京,向明太祖獻詩時也提到「熊野蜂前徐福祠」;清末,駐日公使黎庶昌、黃遵憲等人,都參觀過徐福墓,而且在詩文題記中稱,徐福傳說在日本已是家喻戶曉,人們為他建廟、祠、像,尊他為稻作、蠶桑、醫藥之神。
  事實上,不但是日本人的肯定,日本的社會發展似乎也在證明徐福確實去了那裡。日本有二千年之久停滯不前的狀況,在前200年前後卻突然進入稻作農耕的高度文明,同時在短期內進入高度文明的生活。
  現代考古發現,日本各地與徐福姓名聯繫在一起的墓、祠、碑、宮、廟、神莊等遺址有五十餘處,登陸點二十餘處,古書記載四十多項,傳說故事三十餘個,覆蓋日本的十七個縣。傳說的內容也大同小異,基本都是說「徐福為避暴秦,別覓見樂土,遂率眾東渡來日」。日本徐福會會長稱:「徐福是日本民族之開國始祖。」而徐福在中國的贛榆故里被發現不久,日本新宮市市長即以徐福當日登陸定居「第二故國」的故鄉人身份,代表當地人民要求與贛榆縣結成友好城市,並請求該縣用徐福故鄉特產優質大理石,為他們塑一尊徐福立像,以備將像豎立於徐福在日「故里」的墓前,供人瞻仰,「並作永久的、歷史友好的象徵」。
  看來,徐福確實去了日本,可是根據國內正史記載,事實似乎不是這樣。據《史記》等中國正史的記載,徐福第一次尋仙未果,回來謊稱,蓬萊仙島上有長生不老藥,可是因為大鮫魚搗亂,所以沒有拿到。他請求秦始皇派善射者一起去射殺鮫魚。一心追求尋訪仙人,求得長生不老之藥的秦始皇再次相信了徐福的鬼話,又給了徐福男女三千人,以及五穀種子及百工匠人,讓他再一次出海遠行。至此,史書的記載與傳說基本相符。
  關於第二次東渡的結果,《史記》中說:「徐福得平原廣澤,止王不來。」意思是徐福到了一個大平原上,在那裡稱起王來。這一次,徐福真的一去不返了。這個平原廣澤到底在何處?有學者認為就是日本的本州,理由是東海各島中,只有日本本州有平原廣澤。神武天皇(傳統中的日本開國之君)建國的檀原一帶,有琵琶湖與遠淡海二大澤,二澤周圍有九處平原,正符合徐福稱王之地的地理特徵。這段推理的一個非常明顯的漏洞是,推論人是先認定日本的本州就是司馬遷所說的平原廣澤,然後去尋找二者之間的相同之處,如果按照這種方法推理,符合條件的地方可以找到很多。例如,中國大陸東部海域內的舟山群島、劉公島、台灣島等等,都可以是徐福的隱居地。
  我們不妨根據史書來個正推。根據《後漢書·東夷傳》的記載:「會稽海外有東澶人,分為二十餘國。又有夷洲及澶洲。傳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將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蓬萊神仙不得,徐福畏誅,不敢還,遂止此洲。世世相承,有數萬家人民,時至會稽市。」根據這段記載,徐福最後到了澶洲。《後漢書》上說這個澶洲在會稽東冶縣東海內。此處所說的會稽並非今天的浙江紹興,而是指古會稽。漢代的會稽,轄境包括今江蘇、浙江的一部分以及福建省的全部,東冶縣在今天的福建福州。東冶臨近海邊,與舊交趾國有水上運通。交趾國相當大一部分在今天的越南境內,徐福一行說不定去了那裡。
  此外,在日本的稱謂上也有漏洞。日本古稱倭國,自漢代以後一直以東夷的身份出現於歷朝的官修史書中,是中國最悠久的東鄰。倘若徐福到的澶洲是倭國的話,《後漢書》中更可能直說倭國,而不必把澶洲從倭國中分離出來。除了地理位置上不確定外,有關徐福到了日本的事跡在史書中也找不到鐵證。此傳聞起於唐、宋時代,但那個時代的官修史書,如《新唐書·東夷傳》、《新五代史》、《舊五代史》、《宋史·外國傳》中,都沒有隻言片語提及徐福與日本有關。更有趣的是,連《列異傳》、《列仙傳》、《搜神記》這一類記載奇聞異事的小說書都沒有關於徐福的記載。日本的主要史書《古事記》、《日本書紀》、《先代舊事本紀》也沒有徐福的名字。
  既然所有的正史都沒有提到徐福到過日本或時稱的倭國,那麼,說徐福到過日本,甚至還是日本的開國之君神武天皇,似乎毫無根據可言。至於歷史上有日本人尊徐福為他們的祖先,更可能是套近乎。上古、中古時代的日本一直很仰慕中國文化,他們的君臣也以能夠與中國套上關係為榮。這一點有史料為證。據《晉書·四夷傳》記載:「倭人,... ...至魏時,有三十國通好。戶有七萬。男子無大小,悉黥面紋身。自謂太伯之後。又言上古使詣中國,皆自稱大夫。昔夏少康之子封於會稽,斷髮紋身,以避蛟龍之害。今倭人好沉沒、取魚,亦紋身以獲水禽。」
  這段記載中提到,古代的日本人為了自高身份,自稱是太伯之後,還學著夏朝太康之子,斷髮紋身。太伯是西周時代吳國的始祖。他本是古公亶父(即周太王)的長子,太王打算立幼子季歷繼承王位,長子太伯和二弟仲雍為了避嫌,遠走蠻荒的江南。在那裡,太伯等人跟隨當地的風俗,斷髮紋身,成為當地的君長。但是,在這段記載中,古代的日本人自稱是太伯之後,並沒有說自己是徐福的後人。
  徐福是否到了日本,其傳說、事跡是否真實,現在看來,這還有待論證。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