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賈母為何用「茄鯗」這道尋常小菜宴請劉姥姥?

賈母為何用「茄鯗」這道尋常小菜宴請劉姥姥?

  劉姥姥爽朗憨直﹐二進大觀園時她帶給了大觀園的女性們一次前所未有的狂歡﹐從而成了大觀園的明星和贏家。見到與自己年紀相仿的賈母﹐劉姥姥便說一些鄉村中的閒話來聽﹐賈母等人很感興趣﹐覺得姥姥講的事比那些說書先生說得書還好聽。於是﹐劉姥姥受到了賈母的宴請﹐賈府中那麼多山珍海味﹐賈母為何要請姥姥品嚐「茄鯗」呢?
  劉姥姥是個絕頂聰明的人﹐她懂得審時度勢﹐伺機而動﹐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該裝糊塗的時候絕不冒充公知。劉姥姥本意是到榮國府打個秋風討點生活﹐所以是「蹙」著身子進去的﹐雖然沒有「美人卷珠簾﹐深坐蹙蛾眉」用得香艷﹐卻也傳神。一個「蹙」字將劉姥姥那種誠惶誠恐﹐怯怯懦懦的心態表現得淋漓盡致。
  劉姥姥就這樣「蹙」進了榮國府﹐然而在她面前打開的卻是一個新天地﹐她一下子進入了上流社會﹐原來生活還可以這樣!在那個年代﹐窮人的生活始終圍繞著一個「吃」字﹐所以劉姥姥在榮國府體會到的幸福始於舌尖﹐也終於舌尖。史太君兩宴大觀園時給了劉姥姥無限驚喜﹐她先是吃了一兩銀子一個的鴿子蛋﹐然後又用了似個小盆子大小的竹根酒杯飲酒﹐最驚艷的莫過於品嚐了紅樓名菜茄鯗!
  賈母笑道﹕「你把茄鯗搛些餵他。」鳳姐兒聽說﹐依言搛些茄鯗送入劉姥姥口中﹐因笑道﹕「你們天天吃茄子﹐也嘗嘗我們的茄子弄的可口不可口。」劉姥姥笑道﹕「別哄我了﹐茄子跑出這個味兒來了﹐我們也不用種糧食﹐只種茄子了。」眾人笑道﹕「真是茄子﹐我們再不哄你。」劉姥姥詫異道﹕「真是茄子?我白吃了半日。姑奶奶再餵我些﹐這一口細嚼嚼。」鳳姐兒果又搛了些放入口內。劉姥姥細嚼了半日﹐笑道﹕「雖有一點茄子香﹐只是還不像是茄子。告訴我是個什麼法子弄的﹐我也弄著吃去。」
  劉姥姥追問「茄鯗」的烹調方法正是她的高明之處﹐她要配合著賈母﹐賈母安排她吃「茄鯗」是有深意的﹐這且按下不表。鳳姐兒笑道﹕「這也不難。你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削了﹐只要淨肉﹐切成碎釘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乾﹐各色乾果子﹐俱切成釘子﹐用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裡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鯗」是曬乾的的魚或蔬菜﹐像魚鯗﹐茄鯗﹐筍鯗。那麼﹐大觀園為何要將一道本來很普通的草根小菜搞得這樣複雜呢?賈母又為何要請劉姥姥品嚐這道尋常小菜呢?
  賈母請劉姥姥吃「茄鯗」首先是基於認知層面﹐她的目的是向劉姥姥炫富。劉姥姥畢竟是來自窮鄉僻壤﹐如果請她吃魚翅﹐她極大可能認為是粉絲﹔如果請她吃熊掌﹐她多半會認為是豬蹄﹔如果請她吃猴腦﹐她可能以為是豆腐… …反正對於一個連鴿子蛋都沒有見過的村婦﹐拿食材炫耀無異於對牛彈琴。所以﹐賈母是明智的﹐茄子在鄉村是再普通不過的食材﹐將茄子包裝成內容豐富的「茄鯗」﹐足以讓沒有見過大世面的劉姥姥眼花繚亂。「我的佛祖!倒得十來隻雞來配他﹐怪道這個味兒!」劉姥姥對雞的概念是明確的﹐對雞的價值是清楚的﹐「茄鯗」中眾多的配料特別是雞讓劉姥姥可以簡單地計算和類比﹐賈母用一個小小的茄子一舉將劉姥姥拿下。
  然而﹐如果僅僅只是這一層意思﹐《紅樓夢》也就不是《紅樓夢》了。眾所周知﹐不管哪一個菜系﹐也不論是哪一道菜﹐食材都有主輔之分﹐故不能喧賓奪主﹐否則這菜就似是而非了。想來那「茄鯗」中的茄子經過炸﹐炒﹐煨﹐糟等諸多工序﹐在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乾﹐各色乾果子等配料的環繞中已經失去了自我﹐即使撿到一兩粒﹐也不是茄子的味道了。一個茄子﹐要用十幾隻雞配它﹐還有各色山珍﹐果子伺候﹐是不是有點奢侈呢?
  《紅樓夢》中的美食比比皆是﹐但這道菜顯然不是最好﹐沒有茄子味道還能叫「茄鯗」嗎?甚至比不上很大眾的「魚香茄子」。這並不是說「茄鯗」不好﹐而是輔料的味道擠掉了主料的味道﹐茄子已經不是從前的茄子了。所以﹐「茄鯗」作為一道菜有可能是杜撰的﹐目的是借這道菜「喻諷」。
  那麼﹐「茄鯗」這道菜究竟在嘲諷誰呢?聯想到中藥中的「君﹐臣﹐佐﹐使」﹐君藥是主藥﹐臣藥輔助君藥﹐佐藥用於延緩毒性﹐而使藥則是引藥。在一個方劑中﹐君藥顯然是主要的﹐用量比臣﹐佐藥大得多﹐而引藥則是一點點﹐君﹐臣﹐佐﹐使斷然不能主次不分﹐否則會要人命的。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膳」和「藥」有很大的聯繫﹐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膳」也是「藥」。「藥」是如此﹐「膳」似乎也有君﹐臣﹐佐﹐使之分﹐而「茄鯗」似乎君臣不分。所以﹐從「茄鯗」的配方可以看出﹐這道菜是喻諷朝廷「君不君﹐臣不臣」!
  曹家被抄﹐曹公心中無比怨恨﹐他家祖上給康熙爺餵過奶﹐接過駕﹐做過官﹐伴過讀﹐為討主子歡心﹐挪用公款和鹽稅接駕﹐奢華糜費﹐到頭來自己身負巨債﹐雍正說翻臉就翻臉﹐豈是為君之道?沒有曹家籌劃﹐康熙爺能瀟灑地到江南畫一個圈?沒有曹家輔佐﹐你這道茄子能這樣有滋有味?然秀才手無縛雞之力﹐只好在心裡恨恨﹐在紙上罵罵。草蛇灰線﹐伏脈千里﹐《紅樓夢》中字裡行間到處可以找到蛛絲馬跡﹐曹家對朝廷有貢獻的思想貫穿始終。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