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太平天國寶藏之謎

太平天國寶藏之謎

  上世紀90年代的人應該還記得﹐有一部叫《天朝國庫之謎》的老電影。電影講述的是抗戰時期﹐有個考古學家﹐意外的從一本舊書裡發現﹐浙江農村一個偏遠的山城裡道觀底下埋著太平天國的寶藏。各路人馬都機關重重的藏寶窯裡﹐展開了你死我活的廝殺。最後地宮轟然坍塌﹐所有人全部葬身地底﹐而那些太平天國國庫寶藏從此再也沒了蹤影。很多人都知道﹐電影劇情都是編造出來的。不過﹐那批太平天國國庫寶藏﹐卻絕非虛構。相反地一百多年來﹐關於它的各種消息和線索﹐從來沒有中斷過。很多人還費盡心機﹐想要找出它們的下落。
  太平天國失敗令人嘆息﹐太平天國巨額珠寶失蹤同樣令人遺憾。太平天國聖庫寶藏它源出李自成寶藏﹐天京失陷頭數年﹐己從天京運回湘桂邊境﹐與李自成寶藏放在一起﹐名「三窯金」。天京失陷﹐全軍覆沒﹐大批珠寶從人間蒸發。中外紛傳洪逆之富﹐金銀如海﹐百貨充盈﹐更多財物被藏地下。
  依洪秀全女婿寫記《太平天國聖庫寶藏書》記載﹐仍有三大國庫由我太平村掌控。這三大國庫自然是李自成餘下的「三窯金」傳襲。李秀成被擒後﹐曾國藩威逼利誘﹐多次追問寶藏所在﹐這也是忠王被處死較晚之故。威武不能屈﹐忠王倒也忠誠﹐始終未曾吐露珠寶下落。有人甚至將天王府後花園湖水放乾﹐掘地三尺﹐結果一無所獲。如此窖藏珠寶﹐甚吊世人胃口﹐對於寶藏追蹤﹐始終沒個消停!
  1864年7月19日﹐曾國荃率兵攻下太平天國的老巢天京(金陵)﹐民間盛傳曾國荃把太平天國的金庫搬到了湘鄉老家。後來﹐朝廷也在追究這個事情﹐曾國藩不得不在奏摺裡說﹕「歷年以來﹐中外紛傳洪逆之富﹐金銀如海、百貨充盈。臣亦嘗與曾國荃論及城破之日查封賊庫﹐所得財物﹐多則進奉戶部﹐少則留充軍餉﹐酌濟難民。乃十六日克復以後捕殺三日﹐不遑他顧﹐偽宮賊宮一炬成灰。逮二十日查詢﹐則並無所謂賊庫者… …克復老巢﹐而全無貨財﹐實出微臣意料之外﹐亦為從來罕聞之事。」曾國藩的這番話歷來被認為是在為曾國荃掩蓋侵吞太平天國財物的事實。以致南方某報的報導說﹕「當時朝野上下﹐幾乎沒人相信這個說法﹐可神通廣大的曾國藩硬是擺平了這件事﹐給後世留下了一個千古懸案。」。
  曾國藩的這個奏摺不排除有「掩蓋」的成分。「據史料記載﹐湘軍在打進南京後的確搶了太平天國殘餘的部分財物﹐違法亂紀的事情時有發生… …但總的來說﹐太平天國的寶藏早已被『洪天王』揮霍殆盡﹐其財富已所剩無幾。」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了劉緒義著的《晚清危局中的曾國藩》。該書裡說﹕「洪天王」的王冠和金項鍊都是「重達8斤」。「就連24副碗筷、浴盆、馬桶、夜壺等都是用黃金打造的… …據考證﹐『洪天王』和太平天國眾將領的生活都是極盡奢靡的。」。
  1862年5月﹐曾國荃率軍進駐南京雨花台﹐會同彭玉麟的水師圍攻南京。在兩年多的圍困中﹐「外面的財富進不來﹐即使太平軍曾經貯藏囤積了大量財富﹐根據『洪天王』驕奢淫逸的秉性﹐已是窮途末路的他不可能不將擁有的財富耗費一空!一直以來﹐民間傳得沸沸揚揚的所謂太平天國寶藏實際上根本就不存在。」關於太平天國寶藏通過曾國荃之手流轉民間的傳說由來已久。「然而﹐誰也沒有見過真正的太平天國寶藏。這一點﹐從清廷審判抓獲的太平天國將領的口供中也可以得到證實﹐無論是李秀成還是被滿將勝保抓獲的陳玉成﹐其供詞中都未提及在南京存在寶藏之說。」。
  太平天國有兩個至今未能揭開的藏寶之謎。一個是天京藏寶之謎﹐一個是石達開大渡河藏寶之謎。
  轟轟烈烈摧枯拉朽的太平天國曾經盛極一時﹐但到了後期﹐卻腐化成風日漸衰敗﹐終於自己給自己敲響了喪鐘。這場聲勢浩大的農民革命不僅沒有促進當時中國社會的發展﹐而是給當時的中國社會帶來了更大的破壞和災難。分析其失敗的主觀原因﹕一是農民階級的局限性﹐提不出切合實際的革命綱領﹐廣大將士參加革命的目的並不明確﹔定都天京後﹐領導者貪圖享樂﹐生活極其腐化﹐特權思想膨脹﹐勾心鬥角﹐爭權奪利﹐造成人員分裂、政局混亂。二是戰略上的失誤。獨師北伐﹐無後勤保障﹐犯兵家大忌。客觀原因中外反動勢力勾結起來﹐聯合絞殺太平天國。清廷有官軍﹐有強大的地主武裝﹐帝國主義有先進的武器﹐太平天國很難抵擋﹐其最終的失敗在所難免。
  1864年﹐太平天國的末日終於來臨。首府天京(今南京)陷落後﹐湘軍如洪水猛獸般地進入天京(今南京)﹐燒殺姦淫﹐肆意搶掠﹐地毯式洗掠全城達三日之久﹐可稱得上是挖地三尺﹐撈盡了天國首府裡所有的浮財。因「歷年以來﹐中外皆傳洪逆(清統治者對洪秀全的蔑稱)之富﹐金銀如海﹐百貨充盈」﹐湘軍領袖曾國藩與曾國荃弟兄懷疑還有更多財寶窖藏在地下深處。
  湘軍攻克南京﹐曾氏弟兄聽憑湘軍掠取浮財。曾國藩奏報同治帝搜查「賊贓」的情況﹐說除了二方「偽玉璽」和一方「金印」﹐別無所獲。
  忠王李秀成被俘後﹐曾國藩與曾國荃都審訊過這位太平天國後期的「擎天柱」﹐其中有一條問﹕「城中窖內金銀能指出數處否﹖」李秀成就利用自述來對付曾國藩。他在自述裡十分巧妙地作了委婉敘述﹐然後分別引出「國庫無存艮銀米」、「家內無存金艮銀」的結論﹐搪塞了曾國藩。當時天京城陷時﹐全城的口號是﹕「弗留半片爛布與妖(太平軍對清兵的蔑稱)享用!」。
  太平天國在南京苦心經營十載﹐一直就有洪秀全窖藏金銀財寶的傳說﹐「金銀如海」之說。攻打南京城的湘軍十分相信這個說法﹐待到破城之日﹐湘軍四處掘窖﹐曾國藩甚至還發佈過「凡發掘賊館窖金者﹐報官充公﹐違者治罪」的命令。就是曾國藩在給朝廷的奏報裡﹐也公然提出「掘窖金」的話。
  按太平天國的財產管理制度﹐所有公私財產都必須統一集中到「聖庫」﹐人們生活的必需品由聖庫統一配給﹐百姓若有藏金一兩或銀五兩以上的都要問斬。這種制度使得太平天國的財富高度集中﹐為窖藏提供了可能。「聖庫」制度在太平天國後期「天京事變」後已名存實亡。李秀成在臨刑前的供狀中說﹕「昔年雖有聖庫之名﹐實系洪秀全之私藏﹐並非偽都之公幣。王長兄(指洪秀全)、次兄(指楊秀清)且用窮刑峻法搜括各館之銀米。」這就說明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政權由洪氏嫡系掌管﹐「聖庫」財富已成洪秀全的「私藏」。而洪秀全進入天京後便脫離了群眾﹐避居深宮﹐十年未出。如果沒有其親許﹐任何人都不能進入天王府﹐對其他異姓諸王更是猜忌日深。天王府成為他唯一信賴和感到安全的地方﹐如果要窖藏的話﹐最有可能就在天朝宮殿地下。
  據歷史文獻記載﹐當年天王洪秀全在南京建天朝宮殿時﹐自然是傾「全國」所有﹐掠各地奇珍異寶於宮內﹐其他王府也都藏有金銀珠寶。據《淞滬隨筆》記載﹕「城中四偽王府以及地窖﹐均已搜掘淨盡。」既然別的王府尚且有窖金﹐天王府就更不應該沒有。
  天王府當時並沒有被湘軍全部毀掉﹐有不少還未燒盡﹐當年的核心建築「金龍殿」依然存在﹐百年來﹐從來沒有對其地下進行過勘查。「金龍殿」下邊到底有些什麼﹖天朝宮殿地下有沒有藏金﹖真是撲朔迷離。直到辛亥革命以後﹐還有軍閥要掘太平天國窖金髮財。但不知什麼原因﹐最後沒下手。
  湘軍入城後﹐曾國荃的部隊是最先進入天王府的﹐相傳曾國荃挖得洪秀全的藏金而入私囊﹐最終為毀滅證據﹐一把大火燒了天朝宮殿。清人有筆記記載﹐洪秀全的窖金中有一個翡翠西瓜是圓明園中傳出來的﹐上有一裂縫﹐黑斑如子﹐紅質如瓤﹐朗潤鮮明﹐皆是渾然天成。這件寶貝後來居然在曾國荃手中。
  當年湘軍劫掠天王府時搜查得很仔細﹐甚至連秘密埋在天王府內的洪秀全遺體都被挖了出來﹐焚屍揚灰。一大批窖金怎會發現不了呢﹖所以﹐曾國荃得窖金的說法有許多人願意相信。
  另有記載﹕「宮保曾中堂(指曾國藩)之太夫人﹐於三月初由金陵回籍(湖南)﹐護送船隻﹐約二百數十號。」如此多船隻運送﹐不能不讓人懷疑是曾氏弟兄在給老家送掠來的窖金。清代文人李伯元《南亭筆記》記載﹕「聞忠襄於此中獲資數千萬。除報效若干外﹐其餘悉輦於家。」忠襄即曾國荃﹐說他攻佔南京竟然有千萬收入。
  除天京藏寶之謎外﹐太平天國還有一個藏寶之謎。據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的《寶藏的故事》記載﹐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率領的太平軍覆滅於大渡河前夕﹐把軍中大量金銀財寶埋藏於某隱秘處。石達開當時還留有一紙寶藏示意圖。圖上寫有「面水靠山﹔寶藏其間」八字隱訓。
  石達開﹐廣西貴縣人。太平天國首封之五王之一﹐為翼王。石達開早年在家務農﹐1851年拜上帝會於金田起兵後﹐任左軍主將。同年12月﹐在永安被封為翼王。1856年「天京事變」後﹐石達開在天京奉洪秀全命輔政。後因洪氏兄弟攬權﹐於1857年潛逃出走到安慶。1863年5月﹐石達開的太平軍到達大渡河邊。當地土司千戶王應元拆橋防禦﹐太平軍進退無路。6月13日﹐石達開向清軍請降以救全軍﹐於6月25日在成都被凌遲處死。
  抗戰期間﹐國民黨四川省主席劉湘秘密調了1000多名工兵前去挖掘﹐在大渡河紫打地口高昇店後山坡下﹐工兵們從山壁鑿入﹐豁然見到3個洞穴﹐每穴門均砌石條﹐以三合土封固。但是挖開兩穴﹐裡面僅有零星的金玉和殘缺兵器。當開始挖掘第三大穴時﹐為蔣介石偵知。他速派古生物兼人類學家馬長肅博士等率領「川康邊區古生物考察團」前去干涉﹐並由「故宮古物保護委員會」等電告禁止挖掘。不久﹐劉湘即奉命率部出川抗日﹐掘寶之事終於被迫中止。根據研究人員赴現場考查後判斷﹐該三大洞穴所在地區和修築程度﹐似非為太平軍被困時倉促所建。石達開究竟在這裡有沒有藏寶﹐也成了歷史未解之謎。
  而另一種截然不同的說法是﹐在重慶南川市鐵廠坪有段傳說﹐當年石達開西征途中曾經路過南川﹐留下了一批寶藏﹐只要找到了一座名為「太平山」的位置﹐就能找到石達開寶藏。
  在大渡河岸邊的安順村﹐當地老百姓這樣講石達開的傳說﹕「當年石達開率三萬大軍走到大渡河的時候﹐有個愛妃生了兒子﹐石達開犒賞三軍用了三天時間。結果三天過後﹐大渡河漲水了﹐軍隊無法渡河。這個時候清軍又分別從前後對石達開軍隊實行追堵﹐看見了嗎﹖當時他們住在村後的營盤山上﹐而山上只有幾戶人家﹐根本沒多少糧食供給軍隊。」。
  在重慶南川市﹐當地盛傳的說法是﹐找到了「太平山」﹐就可能找到石達開的寶藏。據《南川縣誌》記載﹐石達開率部經過合口河到橋塘﹐沿路軍紀嚴明﹐在老百姓家用飯﹐都會把銀子留下。南川市文物管理所所長李黎說﹕「這是我們在縣誌裡查到關於石達開唯一的文字記載﹐至於在太平山藏寶的傳說無法求證。」。
  和世界上所有的藏寶之謎的複雜性一樣﹐太平天國的兩大藏寶之謎至今仍未解開。僅靠文物部門的力量肯定是不夠的。我們希望這些埋在地下深處的寶物能早日重見天日﹐以造福人民。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