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盤點三國最為驚絕的十位頂級人物

盤點三國最為驚絕的十位頂級人物

  《三國演義》作為中國文學史上最為偉大的鴻篇巨著﹐以其滄海橫流的英雄故事、波瀾壯闊的戰爭場景、玄幻莫測的奇謀妙計而聞名天下﹐深深地打動著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而其中形象各異、個性鮮明的英雄人物﹐更是深植民心﹐堪稱經典:他們或以其義薄雲天而感人肺腑﹐或以其智絕天下而令人拍案﹔或以其仁義四海而引人折服﹐或以其奸險狡詐而發人深省﹔或以其武藝絕倫而令人叫絕﹐或以其文采卓絕而讓人嘆止。
  TOP10衰絕的孫策。三國之中的衰人其實不少﹐比如因款待曹操而招來滅門慘禍的呂伯奢﹔春風得意、風華正茂﹐卻因嫉賢妒能抑鬱而終的周渝﹔忠心為蜀之霸業奮戰一生﹐卻因頭有反骨而委屈致死的魏延﹔久事曹操、多立功績﹐只因指陳曹操詩詞用語不當而慘被曹操一槊刺死的劉馥﹔與孔明齊名﹐卻英年早逝﹐滿身才學卻未及施展的鳳雛龐統等等。然而﹐在三國之中﹐最為時乖命蹇、身世極衰者卻不在上述之列﹐真正的三國第一衰星其實是那位貌似風光無限﹐其實衰星頻顧的江南小霸王孫策孫伯符。孫策少年﹐家遭巨變﹐父親慘死﹐基業盡毀﹐由諸侯之子變為落魄孤魂﹐此孫策一衰也﹔孫策本金枝玉葉﹐卻不得不寄人籬下﹐委身袁術﹐嘗盡人間冷暖﹐品透世態炎涼﹐此孫策二衰也﹔孫策以稚嫩之肩﹐挑起重振孫氏、再興霸業的重任﹐任大而肩嫩﹐責重而軀弱﹐此孫策三衰也﹔孫策名震江東﹐藝壓群雄﹐卻重傷於三個無名家客槍箭之下﹐並因此而殞命﹐實是為大將者最大之恥辱也﹐此孫策四衰也﹔孫策身受重傷﹐急需名醫﹐經常在眼皮子底下晃悠的華佗卻恰在此時離開江東﹐身去他處﹐使孫策之傷不得名醫治療﹐並最終危及性命﹐此孫策五衰也﹔孫策英年早逝﹐過早夭亡﹐將錦秀如畫的萬里江山慷慨贈與孫權﹐等到孫權稱帝﹐只不過尊孫策為「長沙桓王」﹐遠不及晉帝司馬炎對其伯父司馬師「景帝」的尊封﹐此孫策六衰也﹔孫策娶妻大喬﹐江東第一美女也﹐孫策卻因連年征戰未及細品﹐等到霸業初成﹐正要一浴芳澤﹐卻英年早逝﹐徒留下嬌妻空房獨守﹐並險些被曹操追封為「忍者神龜」﹐有美人而不能盡享﹐得浪蕊卻不能細磨﹐此孫策七衰也﹔孫策靜養其病﹐方見起色﹐卻聞郭嘉鑒己之言﹐性急而怒﹐再添愁緒﹐於病不利﹐此孫策八衰也﹔孫策原可保命﹐逃過死劫﹐卻巧遇于吉﹐兩相互克﹐于吉死孫策亡﹐此孫策九衰也﹔孫策大業方興﹐霸業初成﹐正欲縱馬揚鞭﹐成就不世之霸業﹐卻以二十六歲的風華正茂年紀黯然離世﹐志大而壽不濟﹐此孫策之最大衰也。有此十大衰﹐孫策實乃三國之最衰也!
  TOP9文絕的曹植。三國之中文豪璀璨﹐有「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滿是豪邁情懷的曹操﹐有「牽牛織女搖踵望﹐爾獨何辜限河梁?」霸氣與柔情並存的曹丕﹐有「男兒寧當格鬥死﹐何能怫鬱築長城」不失男兒熱血本色的陳琳﹐還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泣血而書前後出師表的諸葛亮。然而﹐在《三國演義》中﹐若論文采天下無雙﹐筆端奧妙無窮﹐創一代之文風﹐開一體之先河者﹐則唯有曹植曹子建。曹植的詩歌﹐在建安詩壇取得了極高的成就﹐並且在昇華漢樂府、古詩的基礎上﹐對五言詩的發展也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曹植所作的《銅雀台賦》、《洛神賦》、《白馬篇》等都是堪稱彪炳史冊的經典之作。《南史·謝靈運傳》就曾評價曹植:「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足可見曹植之才冠絕古今﹐無人可及。曹植雖非《三國演義》中濃墨重彩的重要人物﹐但在有限的描述之中﹐還是得窺其傲絕天下的非凡文采。曹植在魏王曹丕步步緊逼之下﹐於生死存亡的驚心動魄瞬間﹐即興而作的七步詩一首﹐將其才思之敏銳﹐文采之卓絕﹐謀篇之精妙﹐用詞之考究展現得淋漓盡致。特別是那篇彪炳千古﹐滿含血淚﹐但又不乏脈脈親情的「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更是堪稱手足情深的經典之作。千載而下﹐不知令多少人為之淚下!三國文絕之冠﹐自然非曹子建莫屬。
  TOP8力絕的典韋。三國之中猛將肆虐﹐故而力大無窮者不計其數﹐有雙臂千斤之力﹐扛著關羽大刀滿世界跑的周倉、有「能負五百斤﹐日行七百里」的胡車兒、有揮舞青龍偃月刀勢有千鈞的關羽、有「雙手掣二牛尾﹐倒行百餘步」的許褚、有單戟戰群英百回而不力虧的溫侯呂布、還有來自蠻夷神力莫測的兀突骨﹐可謂壯漢林立﹐力士如雲。究竟何人可堪三國力士之絕﹐此位非那位有「惡來」之稱的典韋莫屬。典韋﹐三國一等一的勇猛之士﹐若非早逝﹐必可成就直逼關張的不世功勳。典韋一出世﹐校軍場大展神威﹐手持旗桿﹐面對狂風捲席﹐巋然不動﹐可謂當世之神力也!眾所周知﹐中軍之旗自重異常﹐再加上風的席捲之力﹐其勢之大「眾軍士挾持不定」。典韋能單手持旗而不動﹐其臂上神力應在那位只有「千斤之力」交待﹐卻無實例支撐的周倉之上。而典韋雙戟被盜後﹐雙手各提百二十斤的軍士為武器作戰﹐「擊死者八九人﹐群賊不敢近」。當時舞動如飛﹐橫掃千軍的壯觀場面﹐相信三國其他力士若是在場也會自慚不如。須知此時﹐典韋乃是「上下被數十槍」﹐負重傷孤身而戰。因此典韋為三國力絕的代表。
  TOP7色絕的貂蟬。若無美人﹐英雄仗劍天涯、馳騁沙場﹐又有何快?故爾三國的世界裡既有頂天立地﹐飲血而歌的英雄豪傑﹐亦有嬌花照水﹐婀娜多姿的美人佳麗。比如「銅雀春深鎖二喬」的江南絕色大喬、小喬﹐比如「玉肌花貌﹐有傾國之色」、令曹丕為之癡狂的甄氏﹐還有那位讓曹操流連忘返而痛失親子愛將的鄒氏。三國美女雖眾﹐但若問哪位紅顏可成為三國美色之絕﹐除了貂蟬﹐無人可堪。貂蟬之美﹐渾如閬苑瓊姬﹐又似九天仙姊﹐已是脫離凡塵﹐直逼桂宮仙子的絕塵之美﹐令英雄如呂布﹐豪傑似董卓﹐都不禁為之動容﹐甚至喪失政治理智﹐為了美人而反目成仇﹐拔劍相向。由此可見貂蟬妹妹裙擺飛揚間敲骨吸髓的奪命魅力﹐足能夠融化掉世間所有的威猛男人。貂蟬之美﹐不僅在於容顏的傾城傾國﹐體態的風流卓雅﹐更在於她為漢室之興衰﹐百姓之福祉而不惜粉身碎骨、捐軀赴國難的內在忠貞之美。貂蟬為了匡扶漢室﹐委身於賊﹐雖大好形勢因王允不明而斷送﹐但從客觀上仍舊結束了董卓的暴政﹐使天下百姓的苦難稍減。漢末之亂﹐群雄為了私利而角逐天下﹐賢士為了避禍而棲身山野﹐文臣為了榮華而諂媚於梟雄﹐武將為了富貴而輾轉於諸侯。貂蟬以一介弱女子之身﹐卻肯為天下大任而粉身碎骨﹐遠勝於那些世享漢室俸祿﹐臨危卻反身示賊的文臣武將們。貂蟬看似弱不禁風的嬌軀﹐實有著「丁香舌吐衠鋼劍﹐要斬姦邪亂國臣」的萬丈豪情。故而三國「色絕」之位﹐只有身心俱美的貂蟬可當之。
  TOP6猛絕的張飛。三國之中猛將如雲﹐有逐虎過澗的典韋﹐有裸衣而戰的許褚﹐有啖目自食的夏侯惇﹐還有那勇冠三軍的錦馬超。然而﹐典韋早逝﹐偉績鮮少﹔許褚驍勇﹐卻有不足﹔夏侯惇勇猛﹐終非一流﹔馬超俊郎﹐剛猛不夠。因此﹐可堪稱《三國演義》猛士第一人的﹐自然只有那位被民間奉為千古猛將代表的燕人張飛張翼德。且看張飛的長相便是標準的猛將造型:「身長八尺」﹐恍如金剛的壯碩身材﹐「豹頭環眼﹐燕頷虎鬚」的威猛外表﹐「聲若巨雷﹐勢如奔馬」的雷霆氣場﹐單單往那裡一站﹐不戰便怵人三分。張飛不僅相貌威猛﹐而且本領高強﹐戰績傲人:張飛一出世﹐破黃巾斬鄧茂﹐初出便將威力展﹔救董卓敗張角﹐屢勝黃巾逞英豪﹔虎牢關前戰呂布﹐剛須倒豎翻金線﹔徐州城外擒劉岱﹐環眼圓睜有奇謀﹔三合殺曹豹﹐十合取紀靈﹔逼退于文則﹐槍傷許仲康﹔虎嘯嚇死夏侯傑﹐豹吼驚退金太守﹔長板橋﹐一聲暴喝驚退曹軍百萬﹔葭萌關﹐二百餘合折服西涼錦馬超﹔義釋嚴顏奪西川﹐智賺張郃取瓦口。如此猛冠三軍﹐猛絕天下﹐卻又能時常以智取勝﹐以義服人﹐三國猛將之首﹐不予張飛﹐又予何人?
  TOP5武絕的呂布。三國之美﹐一在文臣之鬥智﹐二在武將之爭鋒。在《三國演義》數以百計的大將之中﹐能夠傲視群雄、自稱天下第一者﹐除了溫侯呂布之外﹐又有何人敢稱之?呂布是羅公明確了的三國第一﹐也是三國群英之中無單人可以匹敵的唯一大將!虎牢關前大戰三英﹐濮陽城下力敵群雄﹔轅門射戟箭無雙﹐沙場競逐戟無敵。只要奉先出場﹐總是道不盡的風流﹐訴不完的威風。以關羽之藝高﹐張飛之驍勇﹐尚需放低身段﹐群而毆之。特別是對於一向心高氣傲、目中無人的關羽﹐若非發自內心地對呂布武藝的欽佩和自知單打獨鬥遠不及呂布的差距正視﹐怎可用勝之不武的群毆方法來與之對戰!僅此一點﹐便可知關羽武藝不及呂布。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在三國之中顯盡威風﹐書盡風流。奉先無敵﹐果不虛傳!
  TOP4仁絕的劉備。曹操雖雄才大略﹐但鋒芒太露於外﹐故毀譽參之﹔劉備則完全相反﹐仁義寬厚於外﹐卻內藏梟雄之志﹐故豐功偉績雖不及曹操﹐但仁義賢德卻遍播天下。劉備與曹操實是梟雄之兩極也!劉備的仁義貫穿全書﹐隨手可得:新野敗﹐劉備自身難保﹐危在旦夕﹐卻寧可捨性命﹐棄霸業﹐也要與百姓同舟共濟﹐生死與共﹔荊州城﹐劉表危篤﹐諸葛亮力諫取荊州而圖天下﹐劉皇叔寧捨要衝﹐也不願負恩與劉表相爭﹔入西川﹐龐統再三相勸就筵上殺劉璋﹐劉備顧念同宗之誼﹐誓死不從﹔關羽死﹐劉備捨天下而為兄弟﹐雖致夷陵慘敗﹐身死白帝城﹐卻始終不負當年桃園之義。在「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觀點盛行的三國世界中﹐劉備能夠做到如此地步﹐確不是負其仁德之名﹐因此可居三國仁絕之位。
  TOP3奸絕的曹操。曹操胸才大略﹐志懷天下﹐終戰亂於危世﹐救百姓於苦難﹐雖非漢之忠臣﹐卻是民之大幸。據實而論﹐曹操實是三國乃至整個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只可惜﹐由於自宋代對曹操的醜化﹐使曹操淪為演義小說、戲曲唱本中口誅筆伐的奸雄代表﹐「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標籤也就此永遠地強加在了曹操身上。本文既以演義為論﹐曹操自然也就難逃被口誅筆伐為「奸雄」的厄運。由於羅貫中「尊劉抑曹」的思想傾向﹐《三國演義》中體現曹操奸險特徵的描寫可謂數不勝數:曹操生性多疑﹐誤殺呂伯奢全家﹐其後又為保全自己﹐明知而故殺恩公呂伯奢﹐此為曹操一奸也﹔曹操為避糧荒﹐剋扣軍餉﹐事敗後為穩軍心﹐借王垕之頭替己頂罪﹐此曹操二奸也﹔曹操深忌刺客﹐謊稱夢裡殺人﹐不容人近﹐一劍而殺蓋被近待﹐事後又以厚禮葬之﹐此曹操三奸也﹔曹操深恨楊修﹐明裡不露聲色﹐親近如常﹐暗處卻處心積慮﹐等待時機﹐終借雞肋之事「名正言順」而斬楊修﹐此曹操四奸也。曹操猜忌華陀﹐殘害神醫﹐使華氏神術從此絕跡於中華﹐此曹操五奸也﹔曹操以漢臣自居﹐卻挾令天子﹐仗劍逼宮﹐大逆為臣之道﹐以漢臣之表來偽漢賊之心﹐此為曹操六奸也。曹氏之奸在演義中無處不在﹐無處不有﹐實是名副其實的三國第一奸雄!更多精彩請看姚看江湖的天涯博客:姚看江湖
  TOP2智絕的諸葛亮。《三國演義》之中運籌帷幄的能臣謀士不計其數﹐決勝千里的大將名帥也不勝枚舉﹐雖有公瑾之飛揚﹐仲達之老謀﹐郭嘉之高深﹐賈詡之莫測﹐但論奇謀無人可堪﹐妙計旁人難解﹐智絕於天下﹐慧冠於四海者則唯有臥龍先生可配之。諸葛亮隱居鄉野﹐信步林上﹐未出茅廬便能窺天下之運勢﹐探興亡之玄機﹐一語驚人而定三分之論﹐未卜先知此後數十年天下大勢﹔諸葛亮出世後﹐博望坡小試牛刀折服關、張﹐新野城火燒曹軍嚇破敵膽﹔舌戰群儒於江東﹐智激周渝於戰前﹔用奇謀草船借箭﹐祈東風巧助周郎﹔漢中連捷震敵膽﹐祁山頻出憾曹魏﹔八陣奇圖無人解﹐木牛流馬世無雙﹔活諸葛空城妙計退司馬﹐死諸葛木像猶能駭仲達。一句「既生瑜﹐何生亮」道盡孔明舉世無雙才智的高處不勝寒﹐一句「吾不如孔明也」奠定諸葛亮三國智絕第一人地位。諸葛亮不僅智絕於三國﹐更被昇華為千古奇謀的典範﹐萬世智慧的代表﹐永遠地成為了中華民族智慧的象徵。
  TOP1義絕的關羽。三國之中群雄並起﹐諸侯割據﹐天下無主﹐四海皆王﹐往日一始而終的忠義觀念日漸模糊﹐昔時效忠一主的誓死精神漸趨暗淡﹐英雄則良木而棲﹐豪傑順大勢而動﹐已是大勢所趨﹐潮流所向。然而﹐在此大背景之下﹐仍舊有一大批忠烈之士﹐不為金錢所誘﹐不為顯爵所動﹐止步於榮華﹐側目於女色﹐甘守貧賤護忠義﹐不惜性命衛諾言﹐為了心中的忠義﹐上刀山下火海萬死不辭。雖時隔千載﹐但每每讀之猶令人感憤不已。在這批忠貞義士之中﹐若論哪位英雄對義之內涵理解最透﹐對義之精髓展現最深﹐對義之踐行力度最強﹐對義之魅力彰顯最大﹐自然非堪稱古今「義」字第一人的關羽關雲長莫屬。關雲長自桃園結義起﹐便誓死追隨兄長劉玄德﹐雖幾經散落﹐數度分離﹐但忠心不改﹐情義不變。以關羽之能﹐若隨曹操﹐龍虎相伴﹐縱橫天下﹐可建不世之功勳﹐成千秋之霸業。然而﹐關羽不忘桃園結義之情﹐恪守忠義之心﹐面對曹操高官厚祿的籠絡不為所動﹐美人佳麗的誘惑心如止水﹐自棄似錦的前程﹐甘放到手的榮華﹐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歷盡千難萬險﹐只為了與兄長生死相隨。雖頭可斷﹐命可絕﹐卻不可易其心也!因關羽義絕於三國﹐彪炳於史冊﹐其忠義對千秋萬世的感召之力﹐遠勝於一代霸主的奸雄曹操﹐一代仁義的賢君劉備和一代奇才的智絕孔明﹐因此當之無愧成為《三國演義》的十絕之首。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