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故宮為什麼沒有廁所?

故宮為什麼沒有廁所?

  逛過故宮的朋友可能已經發現了﹐即使你逛遍了真箇故宮﹐也找不到一個地兒寫著「廁所」、「茅房」或者其他什麼能表明是廁所的牌子。那麼古代紫禁城裡的人都是如何上廁所的呢?
  其實﹐在明清時期﹐紫禁城裡面是沒有我們今天這種意義上的廁所的﹐原因很簡單﹐第一個肯定是為了避免環境污染﹐尤其是夏天﹐肯定會弄得各大宮殿臭氣熏天﹐影響皇家威嚴和形象﹔第二個應該是為了方便﹐因為紫禁城那麼大﹐要是得跑到廁所裡才能如廁﹐那得設置多少廁所啊。
  那麼﹐在沒有廁所的情況下﹐那些住在皇宮裡的人都是怎麼解決如廁問題的呢?
  原來﹐上至皇帝皇后﹐下至普通宮女﹐他們在「方便」的時候﹐都會使用便盆。而「方便」的地點便是淨房﹐也就是大殿的一角。通常在「方便」時﹐他們會用布簾與外界隔開﹐並且便盆上都有蓋子﹐最重要的是﹐他們還會在便盆裡放上炭灰和草木灰﹐甚至香料。一旦「方便」完﹐便馬上將裹有炭灰的穢物倒入糞車﹐小便入馬桶﹐隨時處理﹐所以整個皇宮中絕對沒有一點異味。
  皇帝和后妃們使用的便器有一個特別的名字﹐叫「官房」﹐由專門的太監保管﹐平時不放在寢宮內﹐只有在有需要的時候才會傳叫。「官房」的材質很好﹐製作精美﹐造型獨特。比如慈禧太后的「官房」是用檀香木雕刻而成﹐並且圖案非常與眾不同﹐「官房」的外壁是雕刻的栩栩如生的一條大壁虎﹐其四爪落地恰成為「官房」的四隻腳﹐肚子鼓成大葫蘆狀﹐成為裝穢物的容器。尾巴捲成8字成為「官房」的把手。
  壁虎的頭在上﹐往後仰﹐正好被人們的手吻合地握住﹐壁虎的嘴略微張開一條縫銜住手紙﹐兩隻眼睛鑲著紅寶石﹐奪人注視。「官房」有蓋﹐蓋中浮雕螭虎作為提手。大壁虎的肚子裡裝的是香木粉末﹐既乾燥又蓬鬆。其實﹐後人說慈谿太后的生活非常奢靡﹐是有來頭的。從她的如廁程序的複雜程度就可以看出她是一個對生活十分講究的人。
  慈禧太后說要傳「官房」﹐幾個宮女就得馬上分頭準備﹐有的去叫管「官房」的太監﹐有的去拿鋪墊﹐有的去拿手紙。太監要用繡雲龍皇布套送進淨房裡﹐宮女把油布鋪在淨房地上﹐把「官房」放在油布上﹐再把手紙放進壁虎嘴裡。慈禧太后方便完後﹐由宮女將「官房」捧出去﹐交給太監﹐太監仍用布套包好﹐舉到頭上頂出去﹐清除完髒物後﹐將其清洗乾淨﹐而後重新放入新的乾松香木細末﹐待下一次再用。
  帝后們在「方便」的時候﹐不僅工具非常精細﹐獨特﹐所用的手紙也是宮女們用心製作出來的。這些宮女們會提前在細棉紙上噴上霧狀的水﹐然後熨乾再墊上濕布再次熨乾﹐這樣製作出來的手紙不脆不濕﹐而且沒有紙毛﹐光滑有彈性。
  這是帝后等皇室貴族的如廁程序﹐那麼那些普通的宮女、太監們是如何解決內急的呢?他們的程序就相對簡單多了。他們也有淨房﹐通常設置在各個宮殿配房後的某個小屋內﹐裡面有恭桶、茅凳、便盆、灰槽等﹐方便後﹐要把穢物處理好﹐把便盆擦洗乾淨﹐放在茅凳下﹐以供後來的人使用。
  清朝統治結束之後﹐在清理皇宮的時候﹐當然宮內人方便時所用的那些器具被一一清理﹐只剩下了空屋子﹐而這些空屋子和其他的空屋子沒什麼大的區別﹐所以人們就不知道他們的真實用處了。所以﹐今天的我們在遊覽故宮的時候﹐會以為故宮內根本沒有廁所!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