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中國人勒緊腰帶給日本捐錢捐糧

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中國人勒緊腰帶給日本捐錢捐糧

  1923年﹐日本發生關東大地震﹐該地震在事後被定位裡氏8.1級﹐這場大地震造成15萬人喪生﹐200多萬人無家可歸﹐財產損失65億日元。據當時的報紙報道﹐處於飢餓狀態的倖存者試圖從池塘裡和湖泊裡抓魚充飢﹐並排著兩英里的長隊等待著每天的定量口糧或每人一個飯糰子。
  日本大地震發生前﹐甲午中日戰爭已過去近30年﹐國人仍對戰敗後賠款割地的恥辱記憶猶新。但是在地震發生後﹐北洋當局決定對日本進行救助。號召百姓忘卻戰爭前嫌﹐不再抵制日貨﹐以減輕日本人民負擔﹐利於恢復。京劇大師梅蘭芳發起成立了「全國藝界國際捐賑大會」﹐余叔巖、楊小樓等明星都參加了義演﹐為日本賑災籌集了5萬元大洋。
  「上海伶界聯合會」也在「新舞台」開展兩天的義演﹐由何豐林、盛竹書、汪精衛、史量才、虞洽卿、葉楚傖、張季鸞等人贊助。上海書畫保存會通過拍賣﹐為日本賑災籌集款項﹐拍賣的畫作包括會員們收藏的唐寅、劉墉、吳昌碩、李梅庵、錢季寅等名家精品。
  上海各小學都成立了「募捐隊」﹐除向學生及家長募捐外﹐孩子們還「手執『救命』、『恤鄰』等字樣小旗﹐沿途演說﹐挨戶勸捐﹐精神充足﹐言論切當﹐路人頗義之」。以上海為中心的江浙地區﹐成為這次救災的主力﹐包括溫州在內的不少中小城鎮也建立了賑濟日災團體。日本輪船甚至直放溫州﹐運載木炭、煙葉、菜子、鮮蛋等物﹐一次價值就高達51萬元。
  當時﹐負責運送醫療隊和救災物資前往日本的是北洋政府海軍部長李鼎新﹐他是甲午海戰中「定遠號」副管駕﹐與日本有深仇大恨﹐此時毅然發下仇怨﹐本著人道主義﹐調派軍艦兩艘﹐載運糧食急駛往橫濱拯救災民。中國積極援助日本﹐當時喜出望外的《大阪朝日新聞》發表了一篇題為《感謝善鄰之同情》的社論﹕「中國人會出此熱心來救日人的災難﹐實在是日人夢想不到的事﹐大驚歎中國人此次行動之敏捷﹐而感謝中國人的高義。」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