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1949年﹐毛澤東與斯大林在莫斯科第一次見面時都談了些什麼﹖

1949年﹐毛澤東與斯大林在莫斯科第一次見面時都談了些什麼﹖

  12月16日中午﹐車站的大鐘正打十二下時﹐火車徐徐開進莫斯科北站(雅羅斯拉夫車站)﹐這是蘇方精心安排的。在車站舉行了隆重而簡短的(因天氣太冷)歡迎儀式。
  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莫洛托夫﹐蘇軍元帥布爾加寧上車慰問、迎接毛澤東。他們知道毛澤東在路上感冒﹐身體不適﹐因而向毛澤東解釋說﹕「在車站上安排了隆重的歡迎儀式﹐但因天氣太冷﹐一切從簡﹐只有一個儀仗隊舉行迎接禮﹐只須繞行一趟﹐也無須答禮。如願發表談話﹐可以把發言稿交報社發表就行了。」。
  毛澤東在書面發言中首先表示對蘇聯政府和蘇聯人民「兄弟般的友誼是永遠不會忘記的」。然後指出﹕「我相信﹐由於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由於新民主國家及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共同努力﹐由於中蘇兩大國的共同願望和親密合作﹐特別是由於斯大林大元帥的正確的國際政策﹐這些任務必將會充分實現並獲得良好的結果。」。
  歡迎儀式結束後﹐毛澤東前往姐妹河斯大林的第二別墅下榻。這是斯大林在衛國戰爭期間的住所﹐有一個很大的地下指揮部。毛澤東、機要室主任葉子龍住在一層﹐陳伯達、汪東興住在二層。當天下午6時﹐斯大林在他的克里姆林宮辦公室的小會客廳會見毛澤東。6時整﹐廳門大開了。斯大林和蘇共全體政治局委員及維辛斯基外長站成一排迎接毛澤東。這是很破例的﹐因為斯大林一般不到門口迎接外賓。他為了表示對中國人民及其領袖的尊重、信任及特殊的禮遇﹐所以特地作了這樣的安排。會談時中國翻譯員一人﹐蘇方沒有翻譯在場。這又是特殊的安排﹐以表示對中國的完全信任和尊敬。
  斯大林緊緊地握著毛澤東的手﹐端詳了一陣說﹕「你很年輕﹐紅光滿面﹐容光煥發﹐很了不起!」他回過頭來﹐又把自己的同僚一一介紹給毛澤東﹐大家圍站在大廳裡﹐相互問好﹐互表祝願。斯大林對毛澤東讚不絕口﹕「偉大﹐真偉大!你對中國人民的貢獻很大﹐是中國人民的好兒子!我們祝願你健康!」又說﹕「你們取得了偉大的勝利﹐祝賀你們前進!」這時﹐氣氛十分熱烈、動人。
  毛澤東回答說﹕「我是長期受打擊排擠的人﹐有話無處說… …」。
  不等毛澤東講完﹐斯大林立即插話﹕「勝利者是不受審的﹐不能譴責勝利者﹐這是一般的公理。」斯大林的這句話使毛澤東沒有把內心的話講出來。
  大家邊談邊徐徐入座。斯大林坐在主席的座位上﹐蘇方官員列坐在他的右側﹐毛澤東則坐在左側。正式會談開始了。斯大林關切地詢問毛澤東的健康狀況﹐希望他多多保重。斯大林說﹕「中國革命的全面勝利在望﹐中國人民將獲得徹底解放﹐共產黨的力量是不可戰勝的。中國革命的勝利將會改變世界的天平﹐加重國際革命的砝碼。恢復經濟和建設國家將是你們頭等重要而又艱巨的任務﹐但你們有最寶貴、最豐裕的資本人力﹐這是取得最後勝利和向前發展的最可靠的保障和力量。你們獲取全面勝利是無疑的。但敵人並不會甘心﹐也是無疑的。然而今天敵人在你們面前是無能為力的。我們全心全意祝賀你們的勝利﹐希望你們取得更多更大的勝利!」。
  雙方的談話海闊天空﹐從前線的軍事情況談到經濟建設、糧食收獲、土地改革以及群眾工作等。從一開始就使人感到﹐斯大林在揣摩毛澤東此行的意圖和願望。談話歷時兩個多小時﹐蘇方只有斯大林一人說話﹐其他人都未插話。斯大林再三問毛澤東﹕「你來一趟是不容易的﹐那麼我們這次應該做些什麼﹖你有些什麼想法或願望﹖」。
  毛澤東表示﹕「這次來﹐一是為祝賀斯大林七十壽辰﹔二是看一看蘇聯﹐從南到北﹐從東到西都想看一看。」。
  斯大林說﹕「你這次遠道而來﹐不能空手回去﹐咱們要不要搞個什麼東西﹖」。
  7月份斯大林和劉少奇談話時已表示要等毛澤東到蘇聯後簽訂一個條約。這次讓人感覺到斯大林似乎不願先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免日後有人說他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他也可能考慮到過去他對中國革命出了些不正確的主意、有些不妥的做法﹐因此表現得很謹慎。
  毛澤東說﹕「恐怕是要經過雙方協商搞個什麼東西﹐這個東西應該是既好看﹐又好吃。」。
  這話充滿了哲理和幽默﹐但是翻譯出來﹐蘇聯肯定不會明白。所以在翻譯時做了一番解釋﹕「好看就是形式好看﹐要做給世界上的人看﹐冠冕堂皇﹔好吃就是有內容、有味道﹐實實在在。」然而蘇聯人仍然不能理解那是何物﹐全都目瞪口呆﹐只有貝利亞竟失聲笑起來。
  斯大林雖不理解東方人的智慧﹐但他沉著冷靜﹐仍婉轉地繼續詢問。毛澤東不肯明說﹐他認為蘇方較有經驗﹐應該主動提出幫助我們﹐不提是不誠懇的。他對斯大林說﹕「我想叫周恩來總理來一趟。」。
  斯大林表示驚訝﹐反問道﹕「如果我們不能確定要完成什麼事情﹐為什麼還叫他來﹐他來幹什麼﹖」顯然斯大林在追根尋底﹐但毛澤東沒有再回答。斯大林和毛澤東都沒有猜透對方的心理和意圖﹐因而發生了某種誤解。
  斯大林內心的打算是﹐不管中蘇之間要簽訂什麼條約或者協定﹐都得由他親自簽署﹐對方必須是由毛澤東簽字﹐這樣才門當戶對﹐冠冕堂皇。這是斯大林內心的最大願望和如意算盤。但毛澤東卻一心要把擔任總理兼外長的周恩來請到莫斯科完成這項任務。斯大林雖是總理(部長會議主席)﹐卻非是外長。他不能理解﹐為什麼毛澤東不願意代表五億人民簽署這樣的條約﹖
  這是雙方首次會談遇到的難題﹐或產生的隔閡和不愉快。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