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同治帝怎麼會慘死於梅毒病下的?

同治帝怎麼會慘死於梅毒病下的?

  在咸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一直沉浸於酒色而荒廢朝政的咸豐帝最終駕崩於承德避暑山莊的煙波致爽殿卒年31歲他那年僅6歲的兒子載淳登基年號開始定位了「祺祥」在辛酉政變之後便改為了「同治」意思是東西兩宮太后打破了清朝的祖制來垂簾聽政共同治國。
  在載淳執政的前十二年期間裡每天上朝不過就是擺擺樣子真正操縱國家大權的是「垂簾」的慈禧太后。在載淳十八歲同治十二年(1873)正月成年的載淳早已經到了該親政的時期慈禧太后才不情願的撤簾歸政讓兒子同治帝親政。可惜的是同治帝親政還不到兩年就忽然患了重病在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1875.1.12)駕崩了。死的時候年僅19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同治帝的突然死亡也成為了大清朝無數的謎案之一為我們後世留下了無數的猜測和疑問。
  民間傳說同治帝是死於了梅毒而又有傳說是死於天花那同治帝的病情和死因究竟是什麼呢?
  在第一歷史檔案館收藏的清代皇帝「脈案檔簿」中《萬歲爺進藥用藥底簿》中詳細記錄了自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未刻載淳得病至同年十二月初五酉刻死去前後三十六天的脈案、病情和用藥的情況御醫診斷同治的症狀是﹕「濕毒乘虛流聚腰間紅腫潰破漫流膿水腿痛盤攣頭頸、胳膊、膝上發出痘癰腫痛。」近年來歷史學界以及醫藥學界的專家和教授們對清宮御醫們留下的這些《脈案》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和研究最終得出這些資料是翔實可靠的在對同治皇帝的病情發展和用藥的情況進行了專門的研究得出的結果和檔案中所記載的一樣同治皇帝死於天花。
  那為何民間都傳說同治帝死於梅毒呢?而據野史中《清宮遺聞》的記載同治到私娼處致染梅毒。翁同龢日記云﹕「十一月二十三日晤太醫李竹軒、莊某於內務府坐處據云﹕『脈息皆弱而無力腰間腫處兩孔皆流膿亦流腥水而根盤甚大漸流向背外潰則口甚大內潰則不可言意甚為難。』」二十八日又記太醫云﹕「腰間潰如碗其口在邊上揭膏藥則汁如箭激丑刻如此卯刻復揭又流半盅。」二十九日再記﹕「見御醫為他揭膏藥擠膿膿已半盅色白而氣腥漫腫一片腰以下皆平色微紫看上去病已深。」李慈銘日記也記載﹕「上旋患癰項腹皆一皆膿潰。」但他又說﹕「宮廷隔絕其事莫能詳也。」
  其實清朝的典章制度是非常嚴格的如果說同治帝和學伴(恭親王的兒子載澂)經常私自從紫禁城裡跑出去微服私訪在青樓尋花問柳而且沒有史官看見並記錄在案是沒有什麼可能性的。翁同龢在他的日記中記載同治帝在臨死的前三天頭腦還一直很清醒。19歲的他在生命垂危之際不會不考慮繼承人的問題由於懼怕慈禧太后他把密旨密傳給既是師傅又是權臣的李鴻藻是極有可能的。
  據說同治帝是在養心殿單獨召見了既是師傅也是軍機大臣李鴻藻的當時屋中還有皇后阿魯特氏由於事情緊急皇后也沒有來得及迴避外臣。同治帝先問皇后黃偉繼承人意何人皇后阿魯特氏答道﹕「國家的興衰應該依靠年長的國君我並不願擔個太后的虛名而抱一個沒成年的幼子如果這樣的話會給祖宗社稷帶來無窮的禍患。」同治帝聽到皇后通情達理的回答非常滿意於是同師傅李鴻藻密商最後決定立貝勒載澍為繼承人並當即口授了千餘字的遺詔命令李鴻藻在病榻旁記下。
  李鴻藻早已熟知宮廷事故深知這是同治帝為了防備慈禧在他死後自立儲君好繼續執掌朝廷。可是這麼大的事情估計慈禧早晚都會知道那樣自己一定會遭到殺身之禍李鴻藻越想越怕他不敢得罪慈禧於是將密詔送到了慈禧所在的儲秀宮。
  同治帝雖然一生有著無數的遺憾但其實在他同治的年間大清也遇到了難得的機遇當時內處「太平軍」與「義和團」兩大社會動盪之間外處英法聯軍與八國聯軍兩次入侵之間。宮廷內太后垂簾親王議政宮府一體尚能協和推行新政有一定成效。我們所說的「同治中興」主要就是在在同治統治的年間。這期間全國各地普遍掀起了「師夷之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對之後中國逐漸邁入現代化奠定了一定基礎。
  在1875年1月12日同治帝載淳離開了這個世界歸葬於清東陵惠陵。他是清朝皇帝中壽命最短的一個同治帝一生並無無子女。在正史《清史稿。穆宗本紀》中卻給了穆宗非常高的評價。論曰﹕「沖齡即阼母后垂簾國運中興十年之間盜賊劃平中外乂安非夫宮府一體將相協和何以臻茲?泊帝親裁大政不自暇逸。遇變修省至勤也。聞災蠲恤至仁也。不言符瑞至明也。藉使蘄至中壽日新而光大之庸詎不與前古媲隆。顧乃奄棄臣民未竟所施惜哉!」
  可見後人在編撰清史的時候仍然給予了這個一生抑鬱不得志的少年皇帝很高的評價。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