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兵燹錄] 從《易經》中破解諸葛亮「借東風」之謎

從《易經》中破解諸葛亮「借東風」之謎

  《三國演義》赤壁之戰中諸葛亮借東風火燒曹軍戰船﹐孫劉聯軍以弱勝強﹐大敗曹軍﹐三國鼎立由此確立。諸葛亮借東風這個故事已經家喻戶曉﹐人們在茶餘飯後常常津津樂道。但只要冷靜細想﹐人們不禁要問﹐諸葛亮真能借東風嗎?如果不是﹐那麼這裡面到底有何玄機呢?其實﹐「借東風」完全是諸葛亮玩的把戲。諸葛亮自無通天徹地之能﹐當然也不能借來東風一用。東風本自有﹐只是人不知﹐諸葛亮懂《易經》﹐通曉氣候的變化﹐並善加利用﹐使弱小的軍隊借東風之力發揮出最佳的戰鬥力。
  《易經》中有天文﹐其中有十二卦對應一年中的十二個月﹐每個月的節氣和氣候都有相應的規律可循﹐並符合《易經》的原理。以諸葛亮借東風來說﹐當時時間為農曆的十月﹐在卦上為坤卦﹐是純陰卦﹐陰極則陽生﹐因此十月有幾天的氣溫要回升﹐有一個小陽春的氣候。諸葛亮借東風﹐就是利用了這個氣候條件。曹操把戰船連鎖起來﹐也源自他識天文、知氣候。戰船連鎖有利於水上作戰﹐只是怕火攻。但曹軍的水軍在長江上游﹐位於西北方﹐東吳水軍在下游﹐位於東南方﹐農曆十月是冬天﹐吹西北風﹐東吳缺少火攻條件。對此﹐諸葛亮、周瑜早就心知肚明。因此﹐周瑜發愁﹐愁急攻心﹐以致憂悶暈厥。於是諸葛亮登台﹐弄玄虛﹐借東風。背後真正的原因是諸葛亮根據《易經》﹐知道某一個氣候前後三天﹐會轉東南風。諸葛亮算準了日子﹐所以裝模作樣借東風﹐兵借火攻﹐戰勝了曹操。曹操兵敗赤壁﹐逃回北方﹐曹操不禁大笑。部眾感到奇怪﹐問曹操慘敗如此﹐有何可笑。曹操說﹐我付出如此大的代價﹐至今才搞明白了這一段《易經》。這就是農曆十月的氣候變化。
  節氣卦中蘊涵著用於軍事的密碼。農曆十月對應坤卦﹐節是立冬﹐氣是小雪。其他月份也有規律。十一月﹐也稱子月﹐對應復卦﹐為一陽初生之時。節是大雪﹐氣是冬至。冬至之夜﹐時間最長﹐氣溫最低﹐行軍作戰條件艱苦。之後﹐白天變長﹐氣溫漸升。十二月﹐對應地澤臨卦﹐初爻和第二爻都是陽爻﹐陽能不斷上升﹐人體外寒內熱﹐消化力強﹐此時官兵胃口好﹐體力好。節是小寒﹐氣是大寒。一月稱正月﹐也稱寅月﹐對應地天泰卦﹐內卦有三個陽爻﹐故有「三陽開泰」之說﹐而且天地交感﹐人們思想行動敏銳﹐宜籌劃準備軍事行動。節是立春﹐氣是雨水。二月是卯月﹐對應雷天大壯卦。節是驚蟄﹐氣是春分。驚蟄節時﹐春雷鳴響﹐地下蟄伏之蟲甦醒出洞﹐稱作驚蟄。此時﹐人體精神旺盛﹐宜開展軍事行動。三月﹐對應澤天夬卦。夬卦﹐外卦為兌﹐兌為澤﹐內卦是乾﹐乾為天。卦象顯示﹐陽能將要全部升完。節是清明﹐氣是穀雨。清明時﹐天清氣爽﹐和風習習﹐氣候最是宜人﹐宜休整部隊。
  四月﹐對應乾卦﹐六爻純陽﹐陽至極點﹐故四月悶熱之極﹐最為難受。乾卦純陽﹐陽極則陰生﹐因此四月有幾天的氣溫要下降﹐節氣前後可能吹幾天西北風。節是立夏﹐氣是小滿。五月﹐對應天風姤卦﹐初爻變陰爻。節是芒種﹐氣是夏至。夏至一陰生﹐能量開始回收﹐物品容易回潮﹐需要防潮防霉﹐人體需保養。六月對應天山遁卦﹐節是小暑﹐氣是大暑﹐即所謂三伏天。由於卦象是外卦純陽﹐內卦是兩陰逼陽﹐陰氣上升﹐故人體外熱內寒﹐體表在放射能量﹐內部在收縮儲能﹐人們胃口差﹐體力也差。七月對應天地否卦﹐節是立秋﹐氣是處暑。此時﹐天地兩隔﹐萬物肅殺﹐故有秋風掃落葉之說﹐官兵殺敵情緒易被發動﹐宜實施殲滅作戰。八月對應風地觀卦﹐節是白露﹐氣是秋分。秋分宛如春分﹐氣候適宜﹐白晝等長。九月對應山地剝卦﹐節是寒露﹐氣是霜降。卦象為五陰剝陽﹐宜謙退內守。
  《易經》博大精深﹐其軍事應用更是奧妙莫測﹐筆者實難窺其徑﹐這裡只是拋磚引玉﹐以待來者。
  諸葛亮的一生共兩個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養性立志用世的準備階段。他學有所成後沒有北走曹操﹐也沒有南歸孫權﹐而是輔佐了「名微眾寡」的劉備﹐這固然有客觀原田﹐但也並非出於偶然。他之所以要選擇興復漢室的道路﹐說明他是一個維護封建綱常、崇尚儒家忠義道德的正統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諳葛亮盡忠蜀漢的階段。無論先主、後主都非常信任他。他沒有恪守儒家教條﹐他尊王而不攘夷﹐進兵南中﹐和撫夷越﹐在三國中執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吳、治軍﹐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無私奉獻精神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息。他的忠公體國精神﹐生前就深受蜀人愛戴﹐死後更長期受到後人的敬仰﹐已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份遺產。
  章武三年春﹐劉備在永安病危﹐召諸葛亮矚託後事說﹕「君才十倍於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助﹐便給以輔助﹔若其不才﹐您可取而代之。」諸葛亮忙哭道﹕「臣必竭心盡力相輔﹐效忠貞之節﹐死而後已!」後主即位﹐諸葛亮受封武鄉侯﹐建立丞相府以處理日常事務﹐又兼任益州牧。當時﹐全國的軍、政、財﹐事無大小﹐皆由諸葛亮決定。諸葛亮執政後﹐首先要辦的第一件大事是恢復與東吳的外交關係。劉備死後﹐東吳一方面繼續向魏稱臣﹐一方面尚未拿定主意怎樣對蜀﹐仍陳大軍於蜀的邊境。諸葛亮派尚書鄧芝出使東吳﹐說服孫權與蜀聯合﹐與魏斷絕關係。
  當時﹐南中諸郡在劉備東伐之時﹐受東吳策動而叛亂﹐嚴重威脅蜀漢後庭。諸葛亮執政後﹐與東吳恢復邦交﹐切斷了南中的外援。經過兩年調養﹐諸葛亮上書後主﹐決心平定南中叛亂。建興三年春﹐諸葛亮率大軍兵分三路征伐南中。在此次戰爭中﹐諸葛亮對叛軍首領孟獲採用攻心戰術﹐七擒七縱﹐使其心悅誠服。平叛戰鬥結束後﹐諸葛亮吸取「眾建諸侯分其力」的經驗﹐將南中四郡分為六郡﹐叛亂中心建寧郡被分得最細﹐起用大量土著大姓為官吏﹐達到不留軍隊、不運糧草﹐又能治理該地的目的﹔徵調南中「青羌」萬餘家入蜀﹐以其青壯組成騎兵五部﹐號稱「飛軍」﹐設立庲降都督﹐掌管南中軍政。該年十二月﹐諸葛亮率軍回到成都。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