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人物誌] 明穆宗的隆慶開關

明穆宗的隆慶開關

  隆慶元年(1567),福建巡撫塗澤民上書明穆宗,「請開市舶,易私販為公販」(私販指走私商,公販指合法商人),明穆宗順水推舟,宣佈廢除海禁,調整海外貿易政策,允許民間私人遠販東西二洋,史稱「隆慶開關」。民間私人的海外貿易獲得了合法的地位,東南沿海各地的民間海外貿易進入了一個新時期,各地的民間海外貿易再次迅速興起。但是這項政策只允許福建居民下海而不允許廣東居民下海,允許外國船隻貿易廣東而不准外國船隻進入福建。隆慶開關使得明朝出現一個比較全面的開放局面。
  隆慶開關對中國海上貿易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從1567年「隆慶開關」到1644年明朝滅亡的七十多年間,海外流入大明國的白銀總數大約為3億3千萬兩,相當於當時全世界生產的白銀總量的三分之一,並且全球三分之二的貿易與中國有關。
  西班牙、葡萄牙在美洲開採的白銀大量流入中國,這一方面使白銀成為中國的流通貨幣,另一方面使中國不必再因擔心貴金屬外流而限制對外貿易。大規模白銀流入成就了明朝後期的繁榮,但也為明朝覆亡埋下了隱患。白銀成為普遍流通的貨幣意味著明朝將自己的貨幣控制權拱手讓與他人。當白銀過量流入中國致使物貴銀賤、即通貨膨脹後,美洲白銀流入中國的動力開始下降,1630年以後突然出現了白銀流入不足的問題,導致中國一下子跌入通貨緊縮。這一問題產生了兩個災難性後果:一是百姓折成白銀的納稅負擔驟然加重,二是政府折成白銀的稅收大幅減少,前者引發農民暴動,後者削弱了政府採取軍事行動的財力,最終導致明朝在內憂外患中滅亡。
  隆慶開關之後,海外大量的珍貴原材料,比如黃花梨、紫檀、象牙、犀牛角等進口到中國來,引發中國社會士大夫階層古玩雜件收藏熱。當時,部分中小型靈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等流行用硬木代替晉唐宋元的石材製成底座,把奇石「供」起來欣賞之後,「供石」之名稱也漸漸約定俗成。
  隆慶開關是明代繼鄭和下西洋之後對外關係中又一重大事件,標誌著明朝的對外交往從官府層面轉向民間層面。曾經為官方獨佔的海外貿易,日漸衰微,逐步讓位給更加具有活力和發展前途的民間海外貿易,其實,在清朝乾隆時期中國才又走向閉關之路。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