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民國驚天詐騙案

民國驚天詐騙案

  民國官場中官官相騙﹐屢見不鮮﹐不過大官受小民之騙實為罕見﹐就有這樣一件真人真事﹐鄉野小民欺騙了政府﹐還忽悠了蔣介石、宋子文這兩位大神。
  中華民國21年(1932)12月1日《申報》刊出來自濟南的專電一則﹐文云﹕「近有魯(山東)黃縣第八區梁家鄉人梁作友﹐字仁明者﹐到濟謁韓(復矩)。自稱以外侮臨頭﹐國難緊急﹐願捐家資三千萬元﹐作救國費用。以十之二助軍費﹐十之二助災民﹐余六成開發實業﹐並擬有計劃。唯對款之所在及來源﹐秘而不宣﹐僅雲已備妥分存各埠大銀行中。昨介紹謁蔣伯誠﹐蔣伯誠一面電何應欽、宋子文報告﹐並繕兩介紹書﹐由梁作友面致。梁作友三十晨離濟入京﹐由韓代購頭等票二。」這一消息﹐登在報上﹐立即引起各方面的關注。區區一個鄉里人﹐竟會捐獻給國家3000萬元。要知道當時的宋子文算是財神﹐也沒有如此巨款。
  且說梁作友到了南京﹐拿著山東省黨部首腦蔣伯誠(蔣介石派在山東監視韓復矩的要員)的介紹信﹐去見軍政部部長何應欽。何應欽讓他的總務廳廳長潘競代見。潘競問明來意後﹐認為這是財政部的事﹐就用何應欽的名義轉信介紹到財政部。財政部由次長李儻(調生)代見﹐並招待梁作友住在中央飯店301號﹐按貴賓身份招待。京滬兩地記者蜂擁來到中央飯店﹐訪問梁作友。這梁財神﹐其貌不揚﹐光頭﹐穿布短褂﹐青布褲﹐白布襪﹐青布鞋﹐異常樸素﹐略有瘸疾。時年32歲﹐曾讀小學五年﹐粗通文字﹐談吐豁達。
  記者們問到他的家世。他談得很詳細。他是山東黃縣梁家村人﹐全族有200餘戶﹐男女1300多丁口。曾祖是前清秀才。叔祖在營口經商﹐開了很大的油坊。父親梁克溫有七兄弟。父在1917年病故﹐母姚氏健在﹐60歲﹐也出身望族。外祖父姚廷梁是前清名孝廉。梁作友有一姊一妹﹐都已出嫁﹐一弟﹐22歲﹐業商。梁作友﹐4歲時﹐忽然害了奇怪的病﹐臥床4年﹐後來不藥而癒。8歲時﹐才能行走﹐但足已跛﹐不良於行。他2歲時﹐父母就給他訂了婚。18歲時﹐女方嫌他有殘疾﹐加上他的父親去世﹐女方提出退婚﹐他同意。近來他身體恢復如常﹐前來議婚的川流不息﹐他概不同意。
  梁作友的財富是記者們更為關心的問題。他說梁家是以既務農又經商而發財的。曾祖就在東三省(東北遼寧、吉林、黑龍江)經營綢緞、雜貨、匯兌等事業﹐俄國境內海參崴、西伯利亞一帶都有商號。他本人從17歲開始﹐繼承祖業。當時遺產不過幾百萬元﹐由他接管經營後﹐10多年中就增長10倍。當下有記者問他﹕「梁先生﹐您能公佈財產的具體數字嗎?」他先不答﹐又經人問後﹐他說﹕「大約七八千萬元。」有人問他致富的秘訣。「存心做事﹐不以牟利為目的」是他的回答。
  眾人聽到他有七八千萬元的財富﹐而山東當時是著名的盜匪之區﹐而梁作友能安然無恙﹐於是有人提出疑問。他笑笑回答道﹕「我自幼經商﹐善於藏財。我平日惡衣惡食﹐與鄉人沒有兩樣。同村人也不知我已成巨富。大凡高樓華屋﹐衣服車馬﹐都是引來盜匪的媒介。即使你築起城堡﹐備好槍械﹐還是不免被盜劫。我家和普通人家一樣﹐外面看一無所有。地方有些慈善公益之事﹐我都贊助﹐不過只寫無名氏﹐從不向人耀富。」一番話說得頭頭是道。有人問﹕「你這些財富現在藏在何處?」他竟哈哈大笑﹕「這個我能告訴你嗎?如果我說了﹐還算善於藏財嗎?」全場的人都哄笑起來。當場有人問﹕「你願做官嗎?」他回答﹕「做官要有政治經驗﹐我們鄉里人沒有這想法。不過救國的願望﹐不敢後人。這次來﹐僅為救國﹐不為做官。」
  梁作友在中央飯店住了下來﹐相伴的是一個同村人﹐名張德堯。鑒於梁作友不良於行﹐他跟著來到南京。梁作友住在中央飯店﹐生活非常儉樸。財政部通知飯店﹐中西菜餚、酒類﹐只要梁作友需要都要供應。但梁作友一無所取﹐中午﹐僅要一菜一湯。菜也不過炒肉絲之類。茶房問他為什麼不多要些﹐他笑而不答﹐似乎鄙視茶房以富貴驕人。
  第三天早晨﹐財政部次長李儻派來汽車接梁作友到財政部﹐商談捐款的具體辦法。上車時﹐梁作友拿著一只小皮箱﹐手不離箱﹐行動神秘。有人猜測﹐箱內就是報效政府的3000萬元巨款。會談中﹐李儻直截了當問﹕「梁先生﹐你這次捐助﹐是具體的款子﹐還是一種開拓財源的方法。如果是方法﹐那等於是空言﹐實款才是輸助。」梁作友斷然回答﹕「當然不是空話﹐但我不見到宋部長﹐我不能發表。」李儻只好如實匯報宋子文。
  宋子文聞報﹐翌日在北極閣私邸接見梁作友。這對宋子文來說是紆尊降貴的破格之舉。交談在困難中進行﹐因為宋子文習慣英語﹐梁作友又是山東土話﹐不時要由李儻解釋。商談結果定下三點﹕一、國家允許公民捐款救國﹔二、款項應作國家公用﹔三、款項用途的分配﹐權在梁作友﹐但政府可輔助個人支配用途的方法。這三項得到雙方同意。梁作友還說﹐等用款分配方法商妥後﹐2個月內就可匯3000萬元到京。宋子文提議﹐在用途分配中﹐應支持國家發展航空。梁作友表示贊同﹐但補助數目未定。會後﹐宋子文親陪梁作友到中山陵謁陵﹐還和他合影留念。當晚又是東北義勇軍後援會設宴招待梁作友﹐並贈送銀盾一枚﹐上面刻著「毀家紓難」四個字﹐這無非是希望得到他的捐款。
  梁義士輸財救國﹐傳遍首都。街談巷議﹐舉城若狂。報紙也逐日跟蹤報道。梁作友究竟是否有巨款捐輸﹐外界猜測紛紜。某部有兩位部員﹐因梁作友是否有款﹐打賭發生衝突而打起架來。這時梁作友謝絕一切來訪的客人。這些人來訪都有企圖﹐有建議他辦工廠的﹐有建議他興辦地方事業的﹐不一而足。他說﹕「這些人都是用錢專家﹐不敢接見﹐以避麻煩。」而他自己的活動並沒有停止﹐曾去拜謁黨國元老張靜江。張靜江和他談了3小時。張靜江對他非常折服﹐說他所談並不空泛﹐極有道理。梁作友還去拜見實業部部長陳公博﹐談開發實業的事﹐也是3小時。在財政部派員陪同下﹐梁作友又去中央黨部拜見陳果夫﹐會談頗久。梁作友和陳果夫從中央黨部第二會議廳走下時﹐面露笑容﹐不過他不願向記者發言。梁作友由交際股的幹事陪送﹐當時走廊和台階上站著數百人。人們終於看到梁作友的真面目身矮背駝﹐一足跛﹐面長而蒼黃﹐那雙手卻非常秀氣。
  一位記者攔著他問﹕「您的捐款計劃是否已決定?」
  他回答﹕「已經和宋部長擬定。」
  「能否說明和陳部長談話內容?」
  「今天訪問陳部長﹐是請他指導組織捐款委員會﹐並商量分配計劃。現已決定先成立捐款委員會。」
  「請問您的捐款是否已落實?」
  梁作友沒有回答﹐逕直向前走﹐但仍被記者攔住﹐他慢悠悠地答道﹕「款子自然落實了﹐並得到政府同意﹐以我本人的名義存在中央、中國、交通三銀行﹐最近就可由部分事實證明… …」
  儘管梁作友說到捐款言之鑿鑿﹐但始終「只見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外界對他不信任的議論﹐慢慢地傳開來。這位財神﹐向中央飯店賬房借起錢來了。第一回借了50元﹐說是自己帶的300元已施捨用光﹐然而茶房說﹐向他借錢的人是有﹐但沒有看到他給過人1元錢。有人向伴著梁來京的張德堯打聽﹐這位財神是否真正有錢。回答是肯定的。在哈爾濱有麵粉廠﹐在龍口(山東)有錢莊﹐有襪廠。但梁作友究竟有多少錢﹐到京來報效國家的動機﹐和財政部是怎樣洽談﹐他概不知道。
  從山東傳來的消息﹐更使人墮入五里霧中。山東省主席韓復矩的代表唐襄發表談話﹕「韓復矩並未見過梁作友﹐是好奇的民政廳廳長告訴韓復矩後﹐轉介紹給蔣伯誠的。經黃縣(梁的故鄉)縣長查證﹐梁作友並非黃縣的富商﹐家中僅有田數畝。」。
  這時﹐梁作友到了漢口﹐住福昌旅館等待蔣介石召見。當時蔣在漢口主持反共軍事工作。召見中﹐委員長指示﹕「先拿出1000萬元﹐救濟災民並應軍事急需。」此事交總部副官長兼漢口特別市公安局局長陳希曾協助辦理。梁作友作了以7天為期從天津匯來的承諾﹐7天到期﹐原來空無所有。經陳希曾查明﹐梁作友所說種種全屬子虛烏有。錢雖沒有﹐但他說﹕「我建議政府下一道命令﹐全國4萬萬人都備撲滿(存錢罐)一個﹐每年每人至少放進5角﹐全都捐給國家﹐一年內國家就有2萬萬元到手﹐這不是籌款妙法嘛!」
  當天﹐漢口市公安局向新聞界發佈公告﹐略云﹕「關於梁作友冒充巨富行騙一案﹐本應重懲﹐姑念鄉愚﹐不予深究﹐著即驅逐出境。」山野小民﹐欺騙政府﹐忽悠蔣介石宋子文﹐這可是國民政府開府以來的一件大事。
  事情到此並未畫上句號。梁作友回到山東黃縣﹐本該偃旗息鼓。不意半年後他又靜極思動。1933年4月3日﹐他又跑到濟南省政府﹐韓復矩仍然接見他。這位「義士」又炮製一個「十年節約救國計劃」﹐具體辦法是全國每人每月儲銅元一枚﹐隔兩年交款匯總﹔另設一個「救國銀行」﹐可利用此款發行救國公債20萬元。韓復矩倍加讚賞﹐並設宴合影。
  梁作友的騙局在南京已揭穿﹐蔣介石作了冷處理﹐既未處置梁作友﹐也未追究山東省府不查實事情真相就把梁作友送到中央。然而韓復矩又再次見他﹐似乎根本沒有上回的事。據說此中真相是韓復矩向國府要軍餉﹐何應欽拍案拒絕。財政部按蔣介石的旨意答覆曰﹕「南京沒有點石成金的本事﹐地方軍餉應該自籌。」韓懷恨在心﹐於是來了個惡作劇式的報復。財政部次長徐堪曾一語道破﹕「這是韓復矩向南京政府所施的一個報復手段!」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