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西晉無所不能的百科將軍

西晉無所不能的百科將軍

  中國歷朝歷代﹐在文廟和武廟中都受到祭祀的賢臣只有一位﹐他就是西晉的開國名將杜預。
  杜預出生於官宦世家﹐出身顯貴的他﹐卻沒有成為紈褲子弟﹐反而博學多才。因其文武雙全達到極致﹐他精通戰略、經濟、法律、天文、曆法、教育、農業、水利、機械… …現代人多認為他是「百科將軍」。而在西晉朝野﹐他還有一個美稱「杜武庫」。武庫﹐就是我們常說的軍火庫﹐那裡面什麼武器都有﹐言外之意﹕「杜預無所不能」。
  杜預的伯樂是西晉一代名將羊祜。羊祜認定杜預能成就大事﹐臨終前﹐將杜預推薦給晉武帝司馬炎﹐希望由杜預接替自己的位置。司馬炎倚重羊祜﹐因此採納羊祜的建議﹐封杜預為鎮南大將軍。杜預受命鎮守荊州﹐成為最高統帥。杜預和羊祜的才幹大不相同。羊祜是名副其實的戰將﹐他善於騎馬衝鋒陷陣。而杜預每次出征﹐都是坐車而行。《晉書》中說﹐杜預不騎馬﹐即使射箭也射不穿一層薄甲。
  但杜預深諳用兵之道﹐智謀淵博﹐每次擔當大任﹐他都能身處於將帥之列﹐而且他待人接物謙恭有禮﹐凡是別人問他的問題﹐他都能耐心地講解答疑。他又為人機敏﹐所言所行又謹慎如一。羊祜過世不久﹐晉武帝司馬炎命杜預攻打西陵(湖北宜昌)﹐此地是吳國的門戶。
  當時吳國張政鎮守西陵﹐杜預率領精兵將其打敗。張政羞愧﹐恥於兵敗﹐不敢將戰敗的消息上報給吳主孫皓。於是杜預就寫了奏表﹐將俘獲的吳軍全都送還給吳主孫皓。這時孫皓才知道﹐西陵守軍戰敗﹐張政隱瞞消息不上報。吳主一怒之下﹐不顧大敵當前﹐硬是臨陣換將﹐將張政撤換到吳軍後方﹐導致吳軍士氣不振。杜預此舉使晉朝加快攻佔西陵﹐也促使吳國加速滅亡。公元前279年﹐司馬炎派遣大軍伐吳﹐最終滅了吳國。
  殲滅了東吳﹐杜預的「武」才發揮到極致。他雖是戰將﹐才能卻跨界多元﹐在財經、司法、文史等領域都有造詣和建樹。而且杜預的文采也絲毫不遜色。他還通曉曆法﹐早年制定曆法《二元乾度曆》﹐在上奏皇帝後﹐獲准刊行於世。他還考慮到孟津一帶﹐行船常有覆沒的危險﹐於是懇請朝廷在富平津修建河橋﹐以利於百姓通行。橋樑建成後﹐武帝舉著酒杯對他說﹕「沒有你﹐這座橋建不起來。」杜預則回答說﹕「如果不是陛下英明﹐臣也不能施展巧計。」。
  吳國滅亡後﹐為福惠吳國百姓﹐杜預改善水利﹐灌溉萬頃良田﹐並制定合理稅收﹐惠利官府和百姓。吳國百姓雖是亡國之民﹐卻有感於杜預的開明﹐尊稱他為「杜父」。
  每次立功之後﹐一些將領為了爭取軍功鬧得不可開交之時﹐杜預卻像無事一般﹐沉醉於研讀經史典籍。當時﹐同朝的官員中﹐王濟愛馬成癖﹐和嶠愛錢成癖。一天﹐晉武帝問杜預﹕「愛卿﹐你有什麼癖好﹖」他回說﹕「臣有《左傳》癖。」杜預為《春秋左傳》註解﹐自成一家之言﹐文辭極為素直。著有《春秋經傳集解》、《春秋盟會圖》、《春秋長曆》、《女記讚》等。
  杜預曾提出五十多條策略﹐涉及國政、民生和邊關軍防等﹐都被皇帝採納。譬如他制定穩定穀價、合理的課稅﹐減輕鹽運﹐興建常平倉。凡是利國利民的惠政﹐杜預都思慮周全﹐逐一實行。為此﹐他受到朝野稱讚﹐人們稱他為「杜武庫」﹐意思是他無所不能、無所不有。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