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電影] 【藥命關係】藥不藥,有關係

【藥命關係】藥不藥,有關係

文/Rady Fu
本片是大導演史帝芬索德伯格宣佈的息影代表作,雖然我個人並沒有特別喜歡這位導演,不過他還是值得被好好介紹一下的,畢竟他有許多膾炙人口的代表作,第一部就是當年引起廣泛討論的「性、謊言、錄影帶」(還有錄影帶這個專有名詞,你就可以想像是多早前的影片了!),其後,他的「永不妥協」應是台灣觀眾較熟知的的影片,另外,像「瞞天過海3」、「天人交戰」、「全境擴散」、「晚安,祝好運」等,都是大片,不但有大明星加持,在票房跟口碑上也有一定的保證。


「藥命關係」的英文原名「Side Effects」的意思是副作用,本片的中文翻譯算是近年翻譯不錯的,直破主題,告訴你本片的內容,也帶了懸疑性,不過片商再三強調不要透露劇情,因此關於如何懸疑,只能等觀眾自己進戲院去體驗了,尤其喜歡這位導演作品的,自然更要進戲院去致敬一下。

本篇文章要談得,是電影前半段的內容,也就是美國藥物濫用的問題,或者,更明確的說,是精神科藥物濫用的問題。

正巧,前陣子聽一個醫生朋友提起一部講述精神科藥物的真相的影片,一直沒去看,為了寫這篇文章,我還特別去找了出來,各位有興趣的,可以去Youtube上搜尋一部名為『精神科藥物未曾公開過的真相 [英中字幕]』的影片,我相信「藥命關係」的故事形成多少跟這部在網路廣為流傳的報導影片有關,因為裡頭媲美好萊塢的陰謀論故事,一步一步拆解精神科這個在醫學界尚算年輕的科別,如何運作,加上學術單位跟藥廠的聯手,將一項一項的人類因日常壓力導致的不適症狀納入「精神失調」的範疇裡,為每個症狀都命名為一個新的精神失調疾病,然後,再創造出相應的成藥,告訴你,吃了,這些症狀就會緩解。

例如,害羞,被歸類為「廣泛性焦慮症」,是種病,該吃藥,然後透過每年2.5億美元的廣告,不斷暗示你,情緒低落,壓力過大,莫名焦躁都是病,並且可透過簡單的一顆藥丸就解決這些不適,迎向更美好的人生!這些藥名被美國人輕易地牢牢記在腦海中,他們只要走進診所,跟他們的醫師說:我要買「催得樂」(這藥品的中文名真的好色情!)、「百憂解」等,不須更多病情探問或精神診斷或血液檢查,病患就可以拿到他們指定的藥物,但醫生甚至沒透過詳細的評估去決定眼前的病患是否真的適合這項藥?也沒完全告知病患這項藥品的副作用!

在影片中,精神科藥品工業已經非關醫學,而是一種廣告行銷手法了,因為透過他們的簡易評估系統,全美至少有一半的人口有「精神失調」、「情緒障礙」等問題,急需各種藥品來幫助他們重建新的美好生活,而光精神科藥品一年的產值就高達3300億美金!沒錯,你沒看錯這個影片提供的數字!

我並非專業人士,無法評估影片的所有言論與統計數據的真實性,畢竟他是一部動機導向非常明顯的影片,舉了些許例證,例如,本來只是睡眠障礙的人,在吃了某種成藥後,卻導致精神錯亂,把家人跟自己都殺了,但這樣的案例到底有多少呢?卻不得而知,因此這些影片得靠觀眾自行去評估判斷。

不過,就我個人經歷來說,藥物濫用在美國的確是個普遍的議題,比如,我身邊有些朋友就會吃專門研發給過動症兒童使用的藥品,本來這種藥品在過動兒身上,可以幫助他們情緒控制,注意力集中,使用在正常人身上,就會讓他們思緒清晰,據說,還有「辯才無礙」、「應答如流」的「副作用」,因此,在某些重要場合,他們就會吃一顆,這看來無傷大雅的舉動,背後卻隱藏了多少的社會問題呢?

例如,這些藥品真的毫無副作用嘛?理論上是不可能的,因為西方醫學的盲點處處,許多聲稱的沒有副作用,其實只是「尚未被發現明顯的副作用」的偏頗說法,又例如,這些該是治病的藥,為何可以輕易流入尋常人手裡,變成一種偶爾的「營養補充劑」呢?又是誰發現這些副作用,並且開始推廣它的呢?(電影中也有這個橋段,可見這個事在美國已是普遍性行為),根據影片邏輯,不久後,大概會有一個新的變種藥品換上新名,類似「腦得清」上市,告訴你,幫助你集中注意力,抗壓的好方法。

但一旦人越來越依賴這些藥品的幫助,身體自體分泌功能可能會逐漸失去該有的運作,因為他不須運作,已有相關的酵素在體內運作了。

又如,睡眠障礙在現代人來說是多普遍的現象,大家依賴安眠藥的程度可能超乎任何人的想像,安眠藥濫用的程度更是可怕,這些安眠藥真的像藥廠宣稱的,副作用只是某些人會出現「夢遊」這麼簡單嘛?其實無人敢保證呀……

因此本片對我來說最有趣的點即是這個關於藥物濫用,跟藥廠怎麼巧立各種名目,然後透過廣告催眠你:其實你比你想的更需要某種「鎮定劑」,這是多可怕的社會現象呀……

我只能說,要健康,必須心是健康的,信仰是幫助心理健康的最佳途徑,近年醫學已經證明,心理健康狀態會影響身理健康,因此,藥,要從心做起,給自己的心藥才是治百病的萬靈丹呀。

這是看完本片後最大的感想。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