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人物誌] 憑虛御風列子

憑虛御風列子

  能御風而行的列子,是道家的另一位高人。但是因為他行事一直非常低調,所以人們對他或許不熟。但是我們從小就聽過「杞人憂天」等故事,就來源於《列子》一書。
  莊子在其書第一篇《逍遙游》中,就提到過列子可以「御風而行,泠然善也」,似乎列子練就了一身卓絕的輕功。據說列子名叫列禦寇,是鄭國人。因為莊子書中常常虛構一些子虛烏有的人物,像什麼「無名人」、「天根」之類,所以有人懷疑列子也是「假人」。不過《戰國策》、《屍子》、《呂氏春秋》等諸多文獻中也都提到過列子,而這些書可都是正兒八經的書,不像《莊子》那樣喜歡亂編故事。所以列子應該實有其人。
  列子和莊子一樣,奉行隱居不仕的人生宗旨。他也常常陷於貧困之中。《莊子》中的《讓王》篇曾寫過一個叫子陽的高官將糧食錢物給列子,列子卻不要,列子的老婆精神境界非常不高,她生氣了,責問列子送上門來的東西為什麼不要,還哭著說人家嫁給有本事的人都過得挺好,就列子這個沒出息的男人讓她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列子也不生氣,還笑著和她解釋。事實果然如列子所料,不久人民作亂殺了這個叫子陽的高官。列子如果當時受了饋贈,為其所用,肯定也會不免於禍。
  俗話說:「拿人家的碗,服人家管。」所以列子寧願忍饑挨餓,卻堅持自己的清高自主。無論是皇家權貴,還是老闆領導,給你賞賜加薪的背後,就是讓你效力加班,失去自由,千古亦然。列子的弟子嚴恢曾問:「所有聞道者為富乎?」有學道而發財的嗎?看來這個叫嚴恢的傢伙渾身上下沒有半根道骨,全是俗臭之氣。列子嚴厲地回答說:「桀紂唯輕道而重利是亡!」桀紂那樣的惡人就是只知道注重財貨而完蛋的例子!
  列子的思想當然也是道家一派,其時代應該在莊子之前。不過在莊子的書中,對於這位前輩師兄似乎並不是太服氣,經常在書中寫列子的糗事——比如寫列子師從於壺子,卻這山望著那山高,覺得一個叫季鹹的神巫道術更高深,因為這個神巫會相面,並可預知人的生死禍福。列子在壺子面前大誇此人,結果他老師壺子說,你把他請來,讓他給我相相面。其師壺子似乎精通乾坤大挪移第七層以上的功夫,臉上忽青忽紅,一會兒顯出生機全無的「死相」,一會顯出生機萌動的「活相」,最後顯示虛無玄妙的「幻相」,嚇得那個相面高手季鹹失魂落魄,狼狽而逃。(見《莊子.應帝王》)
  又比如列禦寇一度練成了射箭神技,他拉滿了弓,把一杯水放在肘上,然後發連珠箭,射箭的時候,列子就像一個木偶一樣端正不動,水也半點不灑。於是他演給伯昏無人看。伯昏無人拉著列子走上一座高山,他好像金庸所寫的鐵腳仙王處一樣身臨百仞高的懸崖,還背向懸崖退步,腳後跟都懸到了山崖的外邊,然後讓列子也照這個樣子來試試。列子見了,嚇得趴在地上,汗水從頭上流到腳後跟。伯昏無人說:「道德完善之人,上可以窺見青天,下可以潛入黃泉,自由地邀游於四面八方,神色不變。現在你怕成這個樣子,你差得還遠呢!」
  《列子》一書的風格有明顯的先秦時代氣息,和《道德經》、《莊子》不完全一樣,《道德經》注重說理,短短的五千言彷彿是壓縮餅乾一般,絕無水分。故事寓言之類一點也沒有。《莊子》裡面寓言的量比較多,往往是在講了寓言故事後,才畫龍點睛般地點出主題思想。而《列子》書中比較奇怪,《莊子》中自稱是「寓言十九」,而《列子》卻幾乎是寓言百分百,且講完寓言後往往一點評論也沒有。
  這有點類似於佛家中的《百喻經》。或許是列子才真正明白了「說出來就不是道」這個境界?所以就根本不評,讓我們去自己體會?不過雖然如此,《列子》一書的光彩還是不容忽視的,上面有很多婦孺皆知的故事,像「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憂天」、「紀昌學射」、「誇父逐日」、「兩小兒辯日」等等,都是我們兒童時代就知道的。不過我們讀這些寓言時要注意到,列子畢竟是道家人物,這裡面不少故事閃耀著道家思想的光芒。兒童時期,雖然對列子上面這些故事大多都看過,但當時的理解就只是好玩而已。
  比如「杞人憂天」這個故事,大家從小可能就聽過,不過一般的兒童讀物上選的只是前半段:杞國有個人擔心會天塌地陷,自己沒有安身的地方,愁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當時聽到這裡,一般的小朋友都是哈哈大笑,笑這個人是大傻冒一個。現在年過而立,才知道「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自是世人的通病,像《中國式離婚》中的林小楓,老公沒有錢時就念叼「小學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上不了好小學就上不了好中學,上不了好中學就上不了好大學,上不了好大學孩子這輩子就算完了」,為交高額的擇校費發愁,而老公有了錢後卻又擔心他有外遇。這樣愁前愁後、無事自擾的人其實太多了。
  這時有個人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積聚氣體罷了,沒有什麼地方沒有氣。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整天活動在天空中,為什麼還擔心天會塌下來呢?」那個人說:「天如果只是積聚的氣體的話,那麼日月星辰不就該掉下來了嗎?」開導他的人說:「日月星辰也不過積聚的氣體中有光亮的,即使掉下來,也不能傷害什麼。」那個人又說:「要是地陷下去怎麼辦呢?」開導他的人說:「地,不過是積聚在一起的土塊罷了,它把所有的地方都充塞得滿滿的,沒有什麼地方沒有上塊。你行走踩踏,整天在地上活動,為什麼還擔心地會陷下去呢?」那個杞國人聽了,消除了疑慮,非常高興。一般的少兒讀物介紹到這裡就結束了,但列子的原著中卻僅僅是個序幕,這個讓杞國人打消疑慮的人僅僅是跑龍套的小角色而已。按我們現在所知道的知識,這個人的解釋也有很多BUG,星星掉下來一個撞上地球,這種情況也是有的,哪裡會不傷害什麼?
  接下來一個有名有姓的主角上場了,此人叫長廬子。他聽說了這件事,笑說:「虹霓雲霧,風雨四時,都是天空中積聚的氣體;山嶽河海,金石火木,這些都是在地上積聚的形體。既然知道它們是積聚的氣體,是積聚的土塊,怎麼說它們不會毀壞呢?天地既是無限空間的一個微小物體,又是萬物之中最大的東西。它們難以消亡,難以窮盡,這是肯定的;人們難以推測它們,難以認識它們,這也是肯定的。擔心天地會毀壞,確實是擔心得太遙遠了,可是說它們永遠不會毀壞,也是不對的。天地不可能不毀壞,總有一天毀壞會到來的。如果真的遇上了天塌地陷的那一天,怎麼會不讓人擔心呢?」
  長廬子說的比較合乎「科學」道理,但是在思想上卻又讓人迷惘了,難道我們真的就該像杞人一樣終日擔憂嗎?最後真正的主角列子上場了,他笑著說:「說天地會毀壞的錯了,說天地不會毀壞的也錯了。天地會不會毀壞,是我們無法知道的事情。雖然我們無法知道天地會不會毀壞,但是可以肯定,對我們來說,天地毀壞與否都是一樣的。所以人活著的時候不知道死後的情形,人死了以後不知道活著時候的情形;未來不知道過去的事情,過去不知道未來的事情。那麼天地會不會毀壞,我又何必掛在心上呢?」
  列子最後的這段話,才是真正的解答。這後面的話之所以兒童讀物不選,也是有道理的,像這樣的思想,兒童恐怕很難弄明白。不過我們在看了前面的「道家思想十六觀」,肯定會覺得,列子這段話和莊子《齊物論》等上面的思想是一致的,那就是自然界的變化是無窮無盡的,人只有不悅生,不惡死,順其自然,方能逍遙自適,求得解脫。
  還有「紀昌學射」這個故事,此故事大家想必都熟知,對於這則寓言,語文老師講評時,不外乎大講紀昌勤學苦練基本功的刻苦精神,紀昌學射的毅力和恆心之類的主題,但我們瞭解到列子是道家人物後,再讀此文,有沒有感覺到紀昌「視小如大,視微如著」,把虱子看得如車輪一樣大這些做法,正是莊子書中所說的「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這樣的意思?對此,列子在另一段文字中說得更清楚一些:
  「江浦之間生麼蟲,其名曰焦螟,群飛而集於蚊睫,弗相觸也。棲宿去來,蚊弗覺也。離朱子羽方晝拭眥揚眉而望之,弗見其形;虒俞師曠方夜擿耳俯首而聽之,弗聞其聲。唯黃帝與容成子居空峒之上,同齋三月,心死形廢;徐以神視,塊然見之,若嵩山之阿;徐以氣聽,砰然聞之,若雷霆之聲。」這裡說有一個小蟲,能在蚊子的睫毛上住,就是離朱那樣視力在2.0以上的人也看不見,師曠那樣著名的耳聰者也聽不見。但黃帝和容成子在崆峒山上心齋三月後,就看見它們如嵩山一樣大,聽它們的聲音,像雷聲轟鳴。這似乎是道家內功達到一定境界的狀態,又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道家中「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無窮」、「肝膽如吳越」之類的思想。
  《列子》一書裡還有很多帶有道家色彩的故事,這裡就不一一說了。書中還記載了很多有趣而奇妙類似於《山海經》的故事,但又彷彿不完全是神話。像書中說楚國的南面有個炎人國,那裡的人父母死了,就把屍體上的肉剔除扔掉,然後把屍骨掩埋,這樣才叫孝子。似乎類似於現在西藏人搞的「天葬」儀式;秦國的西面有個儀渠國,那裡人的父母死了,就把屍體放在堆好的柴草上焚燒,看見火焰熏騰,煙氣上升,就說是死人登天升仙了。這好像是古印度人的火葬風俗;列子還說有一個國家,名叫「阜落之國」,那裡氣候悶熱,時時刻刻都有日月光芒的照射,土地不長好莊稼。那裡的人民吃草根和樹上的果實,不知道用火燒熟食物。難道這是說的非洲?列子還說在渤海的東方不知幾萬里的地方,有一條無底的深溝叫做歸墟。這難道是馬裡亞納海溝?列子怎麼知道的?難道列子真的御風而行到過這許多地方?從這個角度來看《列子》一書中還蘊藏了不少的神秘色彩,值得探索一下。
  列子一向低調,有所謂「子列子居鄭圃,四十年人無識者」,可見真正做到了老子所說的「和光同塵」的境界,故而列子在歷史上的事跡也很少。但這不代表我們就可以忽略掉他。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