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勵志人生] 折騰也是一種財富

折騰也是一種財富

轉載:陽光勵志網

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很早就出名了。觸控科技創始人陳昊芝近兩年因為《捕魚達人》才成了明星。陳昊芝說:“我跟李想十幾年前就認識,做個人網站而言,他是我小弟。他是把一件事幹了十幾年,我是十幾年干了很多事。”

不過陳昊芝只說了前半句,後半句沒好意思說出來:“但,我最近的這一件事,一下子就趕上李想了。”

從1999開始,陳昊芝參與、創辦、或投資的公司有:卓越網,一家電商網站,聯眾,遊戲點卡銷售公司,愛卡汽車網,一家SNS社區網站,譯言,盛世收藏網……盡皆失敗或中途放棄。直到2011《捕魚達人》上線,2013收入估計近10億。
李想的簡歷則簡單。1999高中辭職做IT資訊網站,2005做汽車資訊網站,2012汽車之家收入據說過近10億。如今李想和陳昊芝,說都在準備上市。

問題:若陳昊芝之前沒那麼些折騰,而直接瞄準移動遊戲創業,會不會比現在更強大?答案很可能是否定。峰哥以為:之前所有折騰和失敗,為最後一次成功奠定基礎。換句話說,李想在產品資訊這個領域的長期耕耘,和陳昊芝在不同領域裡的長期抓瞎,本質上都相同,都在積累和試錯。只是方式不同而已。

青春是不會被浪費掉的。只要你在誠懇的前行。十多歲的年輕人,無論是在學校裡上課,還是在大街上打群架,在少管所裡被牢頭欺負,都是寶貴經歷,都埋藏下日後開花結果的養料。甚至,在大街和少管所裡學到的,可能比學校裡更多元和紮實。

雷軍和周鴻禕又何嘗不如是。碰巧周鴻禕前兩天說,失敗了9次,然後成功1次,能不要那9次失敗而直接成功嗎?除非是馬後炮。

小米和360,不久前先後突破一百億美金市值。成為僅次於BAT三大家的互聯網勢力。不過其實倒過去幾年,在小米還剛成立,就在還沒上市的360跟騰訊大打出手時,雷軍和周鴻禕兩人的江湖地位和實際影響力,都明顯高於大多數的互聯網上市公司的創始人和CEO,只次於李彥宏、馬雲、馬化騰三個被數百億美金的公司市值支撐起來的大佬。只是這雷、週二人的地位和勢力並沒一個大公司和大市值作支撐。

做3721再賣給雅虎,被周鴻禕自己稱為“百億美金的教訓”。然後從雅虎負氣出走,做VC,360最開始的階段做搜索、做社區等等,都失敗。這個階段,跟陳昊芝的折騰一回事。表面是挫折,實際是蓄勢。2010的3Q大戰,互聯網上還有第二個敢跟騰訊打割喉戰的人嗎?這已是江湖勢力的標誌。有人說,在那之前,周鴻禕曾跟一群行業朋友聚會後對著車頂發呆了很久,然後說:這個天花板,一定要捅破。在那之後,周鴻禕可能心裡清楚,這個江湖沒人敢擋路了。

雷軍的故事絕對稱得上勵志。一個老公司做了20年,半死不活,然後心身俱疲而出走,做投資,到最後,40歲的人再創業,做一個全新模式,3年半搞到百億美金市值,躋身巨頭。江湖上人一直在傳,雷軍早先有心結、“不服氣”,這麼老資格,這麼聰明,還這麼勤奮,但做不出如馬化騰、丁磊這些後輩年輕人能做出的那樣規模的事業。其實回過頭來看,沒必要不服氣,只是折騰和試錯的時間要相對長。大器晚成的類型。

4年前聽一個CEO說,他跟BAT三巨頭的某個co-founder聊天,這位大佬表現出瞧不起雷軍和周鴻禕這些人,說雖然他們有見識、有地位,但終究沒做出過大公司,“他們不知道一個真正的大事業是怎麼做出來的”。

從現實角度。這兩個人讓行業看到一點:BAT的格局並非鐵桶一般不可改變。一個是直接衝擊,一個是另起路徑。

從哲學角度。一個聰明而勤奮的青春,是不會被浪費的。價值終究會被呈現。

最後說一下王興,這也是典型。校內、海內、飯否,一路失敗。直到美團。之前王興這個人在江湖裡就受好評。眼光好,人品正,懂產品,不懈怠。但卻為什麼一直挫折。直到2010,王興把之前所有教訓和經驗都用來打造一個沒短板的美團。比如,要現金流,不要只依靠VC;打平很重要,利潤很重要;無論多少融資和多少次融資,創始團隊都要控股;引入巨頭投資但不被控股。

青春不會被浪費掉。這是一個哲學命題。

再回到陳昊芝那句話,該這樣說:

“有的人,是把一件事兒干了十幾年,就像李想和馬化騰、李彥宏、馬雲。一門深入,需要機緣配合。有的人,是十幾年干了很多事兒,受挫不斷,但不必急,最後碰上一件事,就能把之前的教訓都用上,後來居上,大器晚成。”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