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崇禎為何救不了明朝

崇禎為何救不了明朝

  崇禎,是明代的末朝皇帝。據史學家介紹,崇禎皇帝本人,倒並不是那種驕奢淫逸、昏庸無道的君主。相反地他還比較務實,勤於朝政。在生活上,更是提倡樸素,節衣縮食。說起來也可算是個很想搞好朝政、懂得節儉的皇帝。但問題在於,明代後面幾朝的皇帝,基本上都是些荒淫無度的角色。他們貪圖享樂,後宮淫亂。長年不理朝政,指派後宮太監去監督各部大臣,任用他們執掌生殺大權。橫行不法,倒行逆施,已經將大明江山作踐得差不多了。
  到了崇禎末年,內庫空虛,外強中乾。宦官當道,奸黨橫行。老百姓流連失所,赤貧千里。各地的起義隊伍,此起彼伏,紛紛舉起造反旗幟。災民們一呼百應,奪城掠地。勢如破竹,直逼京城。而這時的崇禎,再想獨挽狂瀾,已是力不從心。再加上他用人不察,聽信讒言,錯殺愛國將領,導致眾叛親離,孤立無援。最後在清軍與闖王的雙方相逼下,走投無路,只能在景山上吊,自盡而死。
  崇禎之死,不僅是他個人的悲劇,也造成了清軍入關、異族佔領的嚴重後果。血雨腥風,民眾遭殃。從此,中原大地被滿族統治了三百多年。所以說,崇禎他那末日來臨之際的遺恨,同時也為人們敲響了警鐘。國力衰弱,就會受到外族的欺凌與蹂躪。
  因而,在抗日戰爭前後,「南派京劇」的代表人物周信芳,特地編演了《明末遺恨》一劇,內容就是著重揭露那些身居要位的官僚,只圖私利,不顧國亡。通過這齣戲,呼籲民眾奮發圖強。同時揭露與嘲諷當時國民政府官員們的貪得無厭,腐敗無能。抗戰不力,禍國殃民。該劇因為切中時弊,所以備受廣大觀眾的歡迎。這在當時來說,等於是指斥當政者的昏庸無能,確實是要冒著很大的風險。周信芳演出這齣戲,是需要具備高度的政治熱情與膽識的。
  這齣戲,由周信芳主演崇禎皇帝。一開場,就描寫朝廷的內庫空虛,需要籌措餉銀。在金殿上,崇禎要求大臣們慷慨解囊,捐款付餉。誰想,那些大臣們誰也不願響應。甚至連富可敵國的國丈、太師周奎,也只肯出幾兩銀子。這時,清軍已集結關外,闖王李自成的大軍,也已逼近京城。而崇禎晚上出宮,只聽得各處府衙的官員,竟還醉生夢死,傳出管弦之聲。國難當頭,他們還在尋歡作樂。這些也便是當時國民政府大官們的寫照。眼看京城難保,崇禎想將太子托太師帶走避難,結果竟連門也未能進去。
  崇禎萬般無奈,深夜撞鐘,想召集人馬抵擋一陣,但是卻無人應召前來,三次撞鐘,只來了將領李國楨一人。最後,李國禎大戰棋盤街,寡不敵眾,直至陣亡。此時,崇禎已知山窮水盡,走投無路,身處絕境,只得自縊於景山。周信芳在民族危亡之際,演出此劇,深刻地諷刺了當時國民政府官員們不顧國家安危、沉溺於金錢聲色的醜態。同時也大聲疾呼:如果不奮勇抗戰就只有滅亡的慘痛結局。喚起人們起來反抗,勇於戰鬥。保衛祖國,保衛家園。因此大家認為,周信芳在那時演出的《徽欽二帝》,具有一定的鼓舞作用與積極意義。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