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蔣介石宋美齡第一次約會為何選擇在鎮江約會

蔣介石宋美齡第一次約會為何選擇在鎮江約會

  在歷史上,鎮江無疑是一座浪漫之城。甘露寺是劉備會見吳國太、智賺美人孫尚香之處;金山寺是法海幽禁許仙、白娘子水漫金山之所;焦山定慧寺則是蔣介石與宋美齡定情之地。前者是傳說,中間是神話,後者卻是歷史。本文將穿越為你揭秘蔣介石宋美齡在1927年5月第一次約會秘事。在鎮江焦山的這次約會,蔣宋二人一起度過了10天,感情可謂突飛猛進,到5月25日分別時已是「非伊不娶、非君不嫁」。
  時間定格在1927年5月,40歲的蔣介石與30歲的宋美齡在鎮江焦山首次約會。早在1922年,兩人就已經見過面認識,此後也有見面,但真正的約會是從這次焦山之約開始。事實上,此前宋家對二人的交往看法不一,多有反對,但有大姐宋靄齡支持,宋美齡的鎮江之約也得以成行。
  關於蔣介石和宋美齡情定焦山一事,鎮江歷史學者李守靜老先生多有研究,他曾在上個世紀80年代,面對面採訪過作為焦山定慧寺海西庵庵主接待過蔣宋二人的無礙老和尚。訪中,李守靜告訴揚子晚報記者:「5月13日,蔣介石先到的鎮江。」採與宋美齡的約會地點定於鎮江後,由於當時這裡還有孫傳芳的殘餘部隊活動,為安全起見,蔣介石提前抵達,視察了江防等軍事設施,晚上住在他侄子開的懷仁診所,也就是原來的京口區政府招待所。這些在史料裡能找到記載,無礙法師也記得早在蔣介石來鎮江數天前,山下和江面上便多了很多巡邏兵與軍船。
  而就在蔣到鎮江的同一天,他的衛士隊長宓熙在上海面見了宋靄齡。記者在鎮江市檔案館一些相關檔案史料記載中,看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出版的《蔣介石家世》一書,其中第194頁收錄了宓熙對此行的回憶。看罷宓熙交予的蔣介石親筆信,宋靄齡當即拍板同意安排三妹兩日後赴約。14日下午,宓熙到火車站預購次日車票,站長告訴他,已經預備好一輛蔣總司令坐過的花車,掛到明天上午8點鐘開往南京的特別快車的車頭後面,專供「總司令的朋友」乘坐。
  15日上午,宋靄齡、宋美齡和另外一位中年保姆下樓上車。一進火車站就望見那輛花車,一行人登上花車後,宋靄齡獨自返回居所。下午3時許,火車進入鎮江車站,車站上已經站滿警衛。早等候在那裡的蔣介石穿著一套華貴筆挺的西裝,戴一頂高級草帽,足登白皮鞋,精神奕奕,背後站一排衛士和公安局長俞子厚。
  花車在指揮下精確地停在蔣介石面前,他即走上花車同宋美齡見面。兩人握手後,蔣介石把宋美齡的手提包搶在手裡。兩人緩步下車,改乘一輛新式轎車開到江邊,換乘小汽艇,直駛焦山。
  下一段場景則由無礙老和尚還原。他告訴李守靜,全庵早就做好迎接蔣宋準備,一直站立於山下迎接。直到傍晚,兩位重量級貴賓姍姍而來,數十名僧眾列隊相迎齊宣佛號,然後由無礙將一行人引上庵中景色最佳的枕江閣安頓。
  為什麼會是鎮江,為什麼是在相識5年後?根據記載,蔣介石早在1922年便第一次見到了宋美齡,何以首次約會定在5年之後?而南京和上海兩大都市的浪漫場所多不勝數,為什麼選在鎮江?
  對於前者,李守靜的說法是,首先蔣介石一直有家室,到了1927年才徹底斷絕了與現任妻子的關係,追求宋美齡的時機已經成熟;其次,1927年4月12日,他以「清黨」為名悍然發動反革命政變後,遭到了國民黨左派人士、共產黨員和民眾的反對,黨內派系鬥爭權力傾軋非常厲害,4月15日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和武漢國民政府隔江對峙,這個時候蔣介石去追尋愛情,除了有求一時清靜的想法,應該也正在醞釀以退為進的政治手腕吧。
  至於選址鎮江,史料中記載是與蔣介石的謀臣陳佈雷有關。相傳是陳佈雷一手策劃了蔣宋的這次約會,其間經過被描繪得活靈活現,但終究未經考證。李守靜告訴記者,傳聞中蔣介石當日問陳佈雷,第一次約會的地點是在南京好,還是到上海好。陳佈雷卻認為:「蔣先生鎮南京,召宋女士來見,有擺大丈夫架子之嫌;若蔣先生去上海見宋女士,又有低三下四之嫌」,故而建議放在當時江蘇省的省會鎮江,按路程計算,蔣主動往上海走了100里,宋往南京追了200里。「大丈夫的架子放下了,宋女士的主動熱情又發揮出來了。」後來陳佈雷陪蔣介石把焦山上的景點逛了個遍,更把每個景點的來歷、寓意及如何引申到愛情上作了詳細講解。直聽得蔣介石連連稱是,心花怒放。
  而根據李守靜的研究,他認為蔣之所以將約會地點選在鎮江是出於三個方面的考慮,首先蔣介石信佛教,焦山早在東漢時期便有了中國最早的寺廟之一,在佛教中地位顯赫;而從地理位置看,鎮江靠著南京,屬於蔣介石的勢力範圍,可以從容佈置護衛,更可以在突發情況出現後及時返回南京應對;此外焦山的風景也非常優美,地處江心遠離喧囂,安靜且安全,更有「浮玉山」之名,玉可以辟邪安神,頗符合蔣介石當日心境。又或者,白蛇傳和三國劉備智賺孫尚香的故事早已奠定了鎮江在人們心中的浪漫之城形象,既然是求愛,這裡再適合不過。
  蔣介石、宋美齡相約焦山,雙宿雙棲於枕江閣,10天裡共譜鴛鴦曲,這是正史所載。那麼,他們這些天又做了些什麼呢?蔣宋在焦山,每天早出晚歸,遊覽這一帶的名勝古跡,有一天到一個清朝大官的舊宅玩,看到一幅唐伯虎字畫讚賞了一番,中午到一個有名的館子吃飯… …在晚年的文章中,一直陪護在兩人身邊的宓熙寫下了這番回憶片段。
  而根據李守靜轉述無礙老和尚的敘述,蔣介石雖然信奉佛教,但宋美齡卻是虔誠的基督徒,因此兩人在寺中10日並未燒香拜佛。但蔣介石每每會在清晨5點左右起床,一個人坐在廟堂門前的石欄上,聽僧眾誦經禮佛。還會對每一位碰面的僧侶合掌行禮。他還曾在寺中一幅古時字捲上留下了自己的簽名印章。其餘大多時間,蔣介石自然是與宋美齡並肩同遊焦山勝景了。
  蔣介石幾乎每到一處景致,總能以一番說辭逗得宋美齡開懷而笑。於是一段愛情佳話水到渠成。據無礙老和尚回憶,除了遊山玩水談情說愛,蔣介石更帶著宋美齡遍嘗江鮮美食,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至今仍是天下美味的焦山鰣魚。據說兩人每天都會攜手登舟,在漁船上享用剛剛捕撈的鰣魚。其味鮮美讓宋美齡直到晚年仍念念不忘。
  關於蔣宋二人焦山10日的軼聞傳說還有很多,真偽難辨。但一個無可爭議的事實是,二人經過這番「婚前蜜月」的相處,感情突飛猛進,到5月25日分別時已是「非伊不娶、非君不嫁」。
  1927年10月19日出版的天津《益世報》上,刊載了一份蔣介石寫給宋美齡的《情書》,可以推算出的寫信時間大約就在二人離開焦山後不久。「吾今無政治活動,惟念生平傾慕之人,厥惟女士。前在粵時,曾使人向令兄姊處示意,均未得要領。當時或因政治關係,顧余今退而為山野之人矣,舉世所棄、萬念灰絕。迄今思之,所謂功業,宛如幻夢。獨對女士才華容德,戀戀終不能忘。但不知此舉世所棄之下野武人,女士視之,謂如何耳?」
  寫這封信時,蔣介石應該剛剛宣佈辭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職務,下野回到奉化老家。李守靜告訴記者,歷史證明蔣介石所謂「舉世所棄下野武人」的說辭背後,只是以退為進的權謀策略,宣稱隱居奉化的蔣介石,依舊牢牢掌握住南京防務,乃至於黨政的決策權。
  也因此,他不僅氣定神閒寫就情書,更於1927年9月28日與宋美齡偕遊日本,拜會宋母,最終達成兩家聯姻的共識。當年12月1日,兩人在上海舉辦了盛大的婚禮,一段足以影響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姻緣由此開始。李守靜告訴記者,很遺憾的是,抗戰時期不僅蔣宋二人居住過的枕江閣被日軍一炮擊毀,定慧寺十八庵也被損多半。後陸續復建了一些,但枕江閣已不復存在。如今遊客玩賞焦山時,只能在導遊口中聽到這段關於愛情關於浪漫的往事,相關遺跡則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了。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