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淺論李斯功過是非

淺論李斯功過是非

  李斯《史記》中一個重要人物﹐是秦朝政治舞台上不可或缺的關鍵人物。他身上集合了輝煌的時代光芒﹐但在「焚書坑儒」和趙高陰謀纂權的活動中﹐也犯有嚴重的錯誤﹐應該給於一定的批判。
  李斯出身於「閭巷布衣」(平民)﹐年少時(古代30歲以前謂年少之時)曾當過「郡小吏」。大約在公元前255年與韓非、包丘子「從荀卿學帝王之術」。(《史記·韓非傳》說韓非「與李俱事荀卿」﹔《鹽鐵論·毀學》說﹕「昔李斯與包丘子俱事荀卿﹐既而李斯入秦」。由此推論李斯、韓非、包丘子俱事荀卿的時間當在公元前255年荀卿初為楚蘭陵令之後)。
  李斯完成學業之後﹐「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國皆弱」﹐決意西去秦國。公元前247年到了秦國﹐先在秦相呂不韋門下當「舍人」。呂不韋看他很有才能﹐「任以為郎」﹐使他有機會能接近秦王嬴政。向秦王上了《論統一書》﹐勸說秦王抓緊有利時機消滅六國﹐統一天下﹐這正合秦王的心意﹐遂任李斯為長史(管理文書的長官)﹐以後又尊李斯為「客卿」。
  正當李斯受到重用﹐將要施展其才能的時候﹐公元前237年(這裡系年本《始皇本紀》)因「大索」嫪毒餘黨(《李斯列傳》說是因鄭國事件)﹐秦王下了「逐客令」把所有各諸侯國去秦國做事的「客卿」一律驅逐出境。李斯也在被逐之列。因此﹐李斯寫下了有名的《諫逐客書》﹐有力地列舉秦自孝公以來﹐任用許多來自其他諸侯國的人才﹐變法圖強﹐使秦國後來居上﹐給秦國作出巨大貢獻的大量事實﹐說明「一切逐客」的錯誤和危害﹔勸說秦王「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廣泛任用願意效忠秦國的人才﹐完成統一大業﹐決不能「卻賓客以業諸侯」。秦王採納李斯的意見﹐撤銷了「逐客令」。差人跑到驪邑把已經上路的李斯請了回來﹐官復原職。李斯立即向秦王建議對山東六國採取分化瓦解、遠交近攻、各個擊破的方針﹐主張「先取韓以恐他國」。秦王同意李斯的主張﹐並「使斯下韓(滅韓)」。後因燕、趙、吳、楚四國聯合攻秦事件的發生﹐「下韓」計劃未能付諸行動。
  此後﹐秦王派姚賈「南使荊、吳、北使燕、代」以重金賄賂﹐遊說三年﹐破壞了四國的聯盟﹐遂於公元前233年再次攻韓﹐韓國恐懼﹐急派韓非出使秦國﹐向秦王上《存韓》書﹐誘使秦國攻趙存韓﹐目的在於弱秦。秦王把韓非的上書交給李斯評議﹐李斯遂寫《議「存韓」》的上書﹐具體分析取韓與存韓的利害得失﹐認為「秦之有韓﹐若人之有腹心之病也」。力主滅韓﹐並主動請求出使韓國。李斯到了韓國﹐韓王拒不接見﹐因而寫了《上韓王書》。極力陳述秦韓兩國的利害關係﹐表面似為秦、韓的共同利益﹐實際是服務於秦的統一計劃﹐脅迫韓國降秦。
  李斯從韓國回秦之後﹐緊接著就又採取軍事行動﹐輔助秦王以實現其「遠交近攻﹐各個擊破」的計劃﹐於公元前230年首先滅了韓國﹐公元前228年再滅趙國﹐繼而滅了燕(前226年)、魏(前225年)、楚(前223年)﹐到公元前221年最後滅了齊國。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李斯為鞏固封建帝國做了大量的改革工作﹐作出許多有益於統一的貢獻。公元前221年﹐即秦實現統一的當年﹐丞相王綰等勸秦始皇恢復「封國建藩」的制度﹐「請立諸子」。李斯力排眾議﹐極陳行郡縣、廢封建的利害得失。始皇讚許﹐採納其議﹐分天下為36郡(以後又增設到40餘郡)﹐郡下設縣﹐縣下設鄉﹐鄉下有亭、里。在李斯當了丞相之後﹐貴極人臣﹐聲勢顯赫﹐長子李由做了三川郡(今洛陽東北)守﹐其餘幾個兒子都娶了秦的公主﹐女兒也嫁了秦的公子。
  從公元前220年到前210年秦始皇曾親率群臣5次出巡﹐「東通燕、齊﹐南至吳、楚」。沿途祭山封禪﹐刻石頌德﹐李斯跟隨始皇出巡﹐所立紀功刻石﹐多出自李斯之手。如秦山刻石﹐今尚存10字。繹山刻石今尚存有拓本留存。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東巡﹐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始皇少子胡亥同行。歸途始皇病死沙丘﹐(今河北平鄉、廣宗一帶)﹐李斯恐引起動亂﹐秘不發喪﹐置屍於轀輬車中﹐百官奏事如故。趙高因得幸於胡亥﹐陰謀偽造遺詔﹐廢始皇長子扶蘇﹐立胡亥為傀儡皇帝﹐以便自己獨攬大權。首先他煽動誘逼胡亥篡位。胡亥應允後﹐趙高又覺「不與丞相謀﹐恐事不能成」﹐遂威詐李斯與其合謀。李斯始而嚴厲詞斥趙高﹐「安得亡國之言!此非人臣所當議也!」繼而出於私心﹐屈從了趙高。卒使趙高、胡亥改詔篡位的陰謀得逞。
  胡亥即位(史稱秦二世)﹐以趙高為郎中令﹐常侍中用事。趙高操縱胡亥﹐更改秦始皇制定的法律﹐盡除去先帝之故臣﹐建阿房宮﹐修築馳道﹐賦稅愈重﹐戌徭無已﹐以致民不聊生﹐欲畔者眾。李斯為了扭轉這種局面﹐幾次想瞅機會進諫﹐二世不許。直到公元前209年末﹐胡亥責問李斯﹕「吾願肆志廣欲﹐常享天下而無害﹐為之奈何?」李斯才乘機寫了一份《勸行督責書》﹐論述「明申韓之術」﹐「修商君之法」的重要意義﹐暗示胡亥「明君獨斷」﹐「權不在臣」﹐趕快收回趙高竊取的大權﹐繼續推行始皇行之有效的治國之道﹐即督責之術。
  公元前209年4月﹐秦二世東巡還至咸陽﹐因大修阿房宮﹐盡征其材士5萬人屯衛咸陽﹐令教射狗馬禽獸﹐賦稅和戌徭更加繁重﹐又加上法令誅罰日益刻深﹐從而激發了統治階級與農民的矛盾﹐爆發了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大起義。為了緩和這一矛盾﹐李斯、去疾和馮劫於公元前208年冬進諫二世﹐提出減輕農民賦稅和徭役的主張。胡亥不聽﹐反誣李斯等欲罷先帝之所為﹐不為朕盡忠力。接著李斯為了制止趙高進一步篡權﹐連續兩次上書言趙高之短﹐提醒二世今有大臣於陛下﹐擅利擅害﹐與陛下無異﹐此甚不便。陛下不圖﹐臣恐其為變也。昏庸的秦二世不但不聽李斯的忠諫﹐反而私告趙高。趙高懷恨在心﹐趁機誣陷李斯有裂地而王的野心﹐並說李斯的長子三川郡守李由與陳勝、吳廣有勾結﹐秦二世聽信讒言﹐遂將李斯囚禁起來。
  秦二世使趙高審訊李斯﹐趙高以捏造的李斯與子由謀反罪﹐收捕李斯的宗族和賓客。李斯自信對秦有功﹐實無反心﹐乃從獄中給二世上了《自罪書》。上書的大致意思是﹕「臣為丞相﹐治民三十餘年」﹐共有7條罪狀﹕第一是兼併六國﹐統一天下﹐立秦為天子﹔第二是北逐胡貉﹐南定百越﹐擴大了疆土﹔第三是尊大臣﹐盛其爵位﹐加強內部團結﹔第四是立社稷﹐修宗廟以顯示主上的英明﹔第五是統一刻畫等級徽飾﹐統一度量衡和文字﹐以樹立秦的威名﹔第六是治馳道﹐興遊觀以供皇帝遊樂﹔第七是緩刑罰﹐薄賦斂﹐使萬民感戴主上的恩德。這七條名為述罪﹐實乃頌功。是自述個人輔助秦始皇統一中國的豐功偉績。上書被趙高棄而不奏﹐並對李斯榜掠千餘﹐使其招認謀反罪﹐李斯在嚴刑拷打而不勝痛的情況下屈打成招。公元前208年7月﹐李斯被腰斬於咸陽市中﹐並夷滅三族。在綁赴刑場的途中﹐李斯對其一起罹難的中子感慨地說﹕「我想跟你再牽著黃犬﹐一起出上蔡東門去自由自在地追逐狡兔﹐還能辦得到嗎?」
  從上述李斯的一生經歷看﹐他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他順應歷史發展﹐促秦統一中國的時政分析﹔對敵實行遠交近攻﹐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軍事策略﹔反逐客、行郡縣﹐實行統一的政治主張﹐都有利於推動歷史的前進﹐被後人譽為「應運豪傑」、「因時大臣」和「才力功臣」。李斯又是傑出的文學家、文字學家和書法家。前人稱他的上書「事略而意徑」、「麗而動」﹔他的書法「小篆入神」、「大篆入妙」、「經不過數分」之字﹐「而有尋丈之勢」。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