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中國禪宗傳奇人物菩提達摩

中國禪宗傳奇人物菩提達摩

  菩提達摩(?~536)﹐簡稱達摩﹐南北朝時人﹐佛教中國禪宗初代祖師﹐自稱佛傳禪宗第二十八祖﹐被尊稱為「東土第一代祖師」、「達摩祖師」。與寶志禪師、傅大士合稱梁代三大士﹐於南朝梁武帝時期航海到廣州。梁武帝信佛﹐達摩至南朝都城建業會梁武帝﹐面談不契﹐遂一葦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陽﹐後卓錫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傳衣缽於慧可。後出禹門遊化終身。相傳達摩是《易筋經》的撰寫者﹐少林七十二絕技的創造者﹐將佛教禪宗帶入中國的佈道者﹐擁有諸多神奇傳說的人物﹐中國佛教的一世祖師。
  達摩的身世﹐後世傳說甚多。他的弟子曇林說﹕「他原是南天竺香至王的第三個兒子﹐後出家為僧。」但《洛陽伽藍記》則記載他是西域波斯國人。
  達摩是釋迦摩尼的第二十八代弟子﹐同時是天竺禪宗二十八代祖師。一次﹐達摩問師傅得到其佛法真諦之後﹐去何處傳教。師傅吩咐他去中國﹐並告訴他不要去南方﹐南方君主好大喜功﹐無法領悟佛教真諦。達摩在南北朝劉宋(470~478)間﹐乘船來到中國南越地方(今廣州)。其登岸處立有「西來初地」一碑。並建有千年古剎「華林寺」(初名「西來庵」。寺內的石塔中藏有21顆釋迦佛的真身舍利子)﹐相傳為達摩所建。
  根據《楞伽師資記》﹐達摩至中國後﹐成為求那跋陀羅的弟子﹐屬於南天竺一乘宗(又稱楞伽宗)。求那跋陀羅﹐義譯為功德賢﹐中天竺人﹐於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譯出《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四卷。後菩提達摩以此四卷本《楞伽經》傳授徒眾。達摩在《楞伽經》之外﹐又相當重視《般若經》、《維摩詰經》﹐這可能是他在江南這一帶生活﹐受到江南佛教的影響所致。
  傳統上的說法﹐達摩自海路來到震旦後﹐聞說梁武帝信奉佛法﹐於是至金陵(今江蘇南京)與其談法。由於達摩與梁武帝的佛教理念不合﹐遂「一葦渡江」止於嵩山少林寺﹐於寺中面壁九年﹐稱「壁觀婆羅門」。在石洞留下《易筋經》和《洗髓經》。他所傳授的禪法﹐在當時受到很大的爭議﹐主要的門徒只有道育、慧可、曇林等人。
  《續高僧傳》和《楞伽師資記》均未見有梁武帝與菩提達摩晤見的記載。胡適在《菩提達摩考》和《書菩提達摩考後》兩篇文章據唐朝初年道宣所撰的《續高僧傳》證明﹐達摩來華最遲在劉宋滅亡(479)以前﹐此時梁朝還未建立。
  達摩在中國始傳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佛陀拈花微笑﹐迦葉會意﹐被認為是禪宗的開始。不立文字的意思是禪是脫離文字的﹐語言和文字只是描述萬事萬物的代號而已。這也是為什麼慧能大字不認識一個﹐但是卻通曉佛經的原因﹐只要明心見性﹐瞭解自己的心性﹐就可以成佛。經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大力弘揚﹐終於一花五葉﹐盛開秘苑﹐成為中國佛教最大宗門﹐後人便尊達摩為中國禪宗初祖﹐尊少林寺為中國禪宗祖庭。東魏天平三年(536)卒死於洛濱﹐葬熊耳山。
  據敦煌出土資料﹐古來作為達摩學說而傳的許多著述之中﹐只有『二入四行說』似乎是達摩真正思想所在。唐·淨覺《楞伽師資記》的〈達摩傳〉中有『略辨大乘入道四行』﹐由達摩弟子曇林記錄而傳出。據曇林的序文說﹐他把達摩的言行集成一卷﹐名為《達摩論》﹔而達摩為坐禪眾撰《釋楞伽要義》一卷﹐亦名為《達摩論》。這兩論文理圓淨﹐當時流行很廣。
  達摩的禪法﹐簡明深入﹐展現了印度大乘佛教的真面目﹐開展了中國禪宗的先聲。四行著重在於勸人在日常生活中去掉一切愛憎情慾﹐按佛教教義苦下功夫。理入屬於理論﹐行入屬於實踐﹐即禪法結合教義﹐也就是菩提達摩的簡易禪法。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