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外夷傳奇] 日本戰後為何難以推廣身份證制度

日本戰後為何難以推廣身份證制度

  許多人可能會感到意外,日本人至今沒有身份證,他們日常生活中,一般用駕照、國民健康保險、護照、學生證、教師證等證件來做身份證明,但沒有統一的身份證制度,為此社會管理中常出現漏洞。事實上二戰後,日本多屆內閣都曾努力推進實施身份證制度,但都在日本民眾的強烈反對中作罷。日本人對於身份證有著非常強烈的警惕感和抗拒感,這源於日本人對戰爭的痛苦記憶。
  在二戰結束的前兩年,日本民眾不僅要勒緊褲帶省下錢糧給前線的日軍供給,還要在美國對日本的大小空襲中生活。當時的日本政府規定,不論男女老少都要用毛筆將自己的住址、姓名、出生年月日、血型、所屬單位等多項信息寫在一塊白布上,然後將這塊白布縫到外衣左胸前的明顯位置。出門時一定要穿縫有這塊白布的服裝。這塊白布遠看起來,和現在的身份證很像。
  這塊白布在戰時有著非常實際的作用:一是憑此白布去領取政府給每個人配給的口糧;二是防間諜;三是日本人最忌諱的,在美軍空襲中被炸傷或炸死,白布上的信息可以幫助戧救或者認屍領屍。
  經歷過大空襲的一位日本老人曾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景:大空襲過後,警察上門,鞠了一躬之後就拿出帶有血跡、汙跡的白布,遞給家屬辨認。家屬驚恐萬分地接過來,祈禱不是自家的人,但很有可能就是自家人,很多人看了白布瞬間就會暈倒。這樣的場景幾乎每天都在身邊發生。午飯後出門看到鄰居被白布嚇暈,自己還上去攙扶,幫忙戧救。沒想到,晚飯時,就輪到自己了。日本一位作家形容當時大空襲時的日本說,人命猶如朝露一般瞬間被蒸發,只留下那張寫有姓名、住址的白布能證明曾投胎來過人世。
  戰爭給日本老百姓留下巨大創傷,所以戰後日本社會將身份證制度視為“國民總背番號制”,人們認為,國家政府通過“人人一個番號”的方式掌握民眾所有信息,從而有機會“惡用”到征兵、用民眾資產償還國家債務等。這也是二戰後很多屆內閣推行身份證制度最後不了了之的原因。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