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外夷傳奇] 如何確定日本自衛隊規模

如何確定日本自衛隊規模

  二戰後人類歷史進入冷戰時代,厚重的鐵幕將世界一分為二。某種意義上,我們至今也沒有擺脫這個時代。雖然大家都在叫喊和平,也不過是在原子彈邊上翩翩起舞。鐵幕即使在物資上不復存在(其實還是有的),卻依然阻隔著人心。對這個時代的歷史,我們究竟有多大程度的了解?現有的資料,顯然還不足以構成一個完備的戰後史體系。但細節的片段,至少為管中窺豹提供了可能。
  由於韓戰的爆發,美國加速了重新武裝日本的步伐。1953年,這一進度大大加快,達到了迫不及待的程度。甚至連美國人為日本搞出的那套和平憲法,美國人自己也嫌它礙手礙腳了。在一次會談中,美國助理國務卿羅伯遜急切地詢問日本官僚:「不修改(和平)憲法就不能建立正式的軍備呢」?「再過幾年才能修改(和平)憲法」?
  面對新急火燎的美國人,老謀深算的日本官僚們倒是很沉的住氣,慢慢悠悠地待價而沽著。原則上,他們當然很歡迎美國的擴軍計劃,但又不願意為此擔上過重的財政包袱。加上當時日本國內的左翼運動方興未艾,日本政府也擔心急速擴軍會惹禍上身。但美國人卻不管這麼多。當時美國操控下的日本保安廳(防衛廳前身)已經制定了21萬人的地面部隊五年計劃草案。美國國務卿杜勒斯的調門更高,公開宣佈要把日軍擴充到35萬人!圍繞這一分歧,美國和日本展開了一番討價還價。
  當年10月8日,美國國防部部長助理納希勁頭十足(日本人描繪他活躍的像一架噴氣戰鬥機)地向日本人公開了美國制定的重建日本軍隊方案。為了說服日本人,美國人首先介紹了「敵情」,蘇聯在遠東擁有50~60萬重兵,飛機5000~6000架。蘇聯對日本的進攻,將採取閃擊戰的模式,首先在北海道投下傘兵,然後出動空運部隊和兩棲登陸部隊,奪取前進機場。同時在日本本州實施登陸。應該說,美國人列舉的這套方案和當下盛行的架空小說頗為類似。
  基於架空小說般的情節,美國人開出了消除蘇聯「威脅」的靈丹妙藥,日本應該擁有一支10個師,總計325000人的地面大軍。美國人還特彆強調,日本既然在韓戰中發了大財,就應該把現有軍費(1000億日元)增加一倍,為「自由世界」做出更大貢獻。10月12日,美國又向日本人公開了美國國防部設計的具體方案,方案規定日軍規模如下:
  空軍:3-4年內,建成擁有飛機800架,人員3萬的規模。
  海軍:驅逐領艦18艘,登陸艇50艘,掃雷艇40艘。人員13500名。
  陸軍:至1956年6月底,建成10個師團,325000人。
  對美國提出的這個宏大計劃,日本人是如何反應的呢?據當時參與談判的宮澤喜一回憶,他們的第一感覺是美國人列舉的蘇軍情況,是真是假根本無從判斷(戰敗後的日本還沒來得及重建情報體系)。而且美國人的方案也很粗糙。因此日本人自己制定的方案也有可能獲得認可。
  那麼日本自己制定的方案如何呢?按照常理,研究軍事方案,應該由保安廳的軍事專家負責。可日本人卻根本沒有把保安廳的人帶來參加談判。為什麼呢?因為在日本政客們看來,保安廳的傢伙都是美國人的忠實走狗。他們會把底細透露給美國主子。這對日本大大不利。
  結果,對美國方案的研判,被交給大藏省(財務省前身)財務官鈴木和主計官村上負責。世界外交史上,討論軍事細節卻拋開軍人,而交給財務人員負責,這恐怕是絕無僅有的一次。但這也是日本戰後政治的特色。明治時代以來,軍部一直是日本政治的中心力量;戰敗後,這種局面卻為之一變,形成以通產省和大藏省為中心的「公司型」政府。打算盤是他們的本行。
  這兩個日本財務官員的手腳很快。憑藉事先從保安廳打聽來的一些軍事知識,加上他們的財務專長,10月13日(即美國方案提出的第二天),日本方案就出台了。名義上是日本談判代表池田勇人(大藏大臣出身)的「個人方案」。內容如下:
  陸軍兵力(3年內達成),10個師,18萬人(包括直屬部隊)
  海軍(5年內達成),艦艇210艘,兵員31300人
  空軍(5年內達成),518架(包括300架教練機),人員7600人。基地人員13100人。
  實現上述計劃,需要款項9000億日元。日本自己承擔6200億,美國承擔2800億(主要是武器裝備,摺合8億美元)。
  與美國方案相比,日本方案主要有如下幾個特點:
  第一,陸軍兵力大幅度減少,從325000人減少為18萬。幾乎少了一半。因為日本財務官員很清楚,既然是本土作戰,根本不需要那麼龐大的後勤單位。汽車壞了可以交給街道修理廠,可口可樂不對日本人胃口,更不需要什麼洗衣部隊。超過32萬的龐大兵力,除了給戰後孱弱的日本財政增加負擔外,什麼好處都沒有。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還提出了一個政治理由過於急速的擴軍,有可能導致日本共產黨大量混入軍隊,一旦讓這些人掌握武器和軍事機密,那對「自由世界」是大為不利的。不過,為了迎合美國人的胃口,日本人還是把陸軍編制定為10個師,這也便於未來擴充。
  第二,海軍兵力大大增加。日本提出的主戰艦艇數量,是美國的四倍以上,人員幾乎是三倍。日本近代是靠海軍起家的。而美國所最忌諱的,顯然也是「帝國海軍」的復活。圍繞這個問題,雙方的分歧是耐人尋味的。
  第三。空軍的飛機數量有所減少。按照美國的原方案,日本應該有擁有150架戰鬥轟炸機,75架全天候戰鬥機,225架普通戰鬥機。而在日方方案中,只有150架F-84G戰鬥機和36架F-94C全天候戰鬥機。這些戰鬥機預定用於保衛日本的工業區。
  顯然和宏大的美國方案相比,日本方案則是財務官員制定出來的「小氣」修正案。如何省錢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經過一番討價還價,10月19日、21日,美日雙方提出了各自的備忘錄。美國人沒有放棄把日本陸軍擴充到32萬到35萬的遠景目標,要求在幾年內完成。具體步驟由美國佔領軍和日本保安廳協商。18萬的規模,則作為短期擴充目標(必須在第二年達成)。還要求日本在1954、55年度預算內,列入4350億日元的龐大資金。對海軍,美國人的算盤是大型艦艇必須由美國提供,小型艦艇日本自己建造。
  而日本人則繼續「哭窮」,並堅持18萬人的陸軍規模。這次會談還產生了一個影響深遠的結果。日方當時提交的備忘錄有如下內容:「日本政府應進行宣傳教育工作,使所有日本人逐漸養成保衛自己國家的基本觀念。另一方面,也須從外部對日本國民表示友好感情來啟發日本國民的自豪感。」美方備忘錄也寫道:「希望日本政府設法培養日本國民自衛的觀念。」根據這條內容,復活軍國主義的宣傳時代開始了。從《虎!虎!虎!》到《硫磺島家書》,美國人也不斷「從外部」「啟發日本國民的自豪感。」
  在美國支持下,日本開始向右翼化和軍事大國大幅度邁進。1954年7月1日,自衛隊建立。到1960年底,其陸上自衛隊規模為17萬人,預備役15000人。此後有所擴充,但依然維持在大藏省當年設定的18萬人規模內。1971年達到17萬9千人。預備役36000人。蘇聯解體後,其規模有所縮減。2005年編製157,828人,實際為147,737人。
  1955年,為了對抗左翼的社會黨和共產黨,日本自由民主黨建立。傳說該黨得到了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直接支持。參與當年美日軍備談判的財政官僚,也大都加入了這個黨,還產生了幾個首相(池田勇人和宮澤喜一)。此後的漫長戰後歲月裡,持親美保守立場的自民黨長期把持著日本政局,直到今天。但在左翼政黨和其他一些勢力的牽制下,美國人50年代就提出的修憲問題,至今尚未解決。
  今天,日本自民黨的統治地位正受到空前的威脅。但力圖取代它的民主黨,根本上也不過是自民黨的翻版。日本未來的政治走向如何,還須拭目以待。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