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生活健康] 對人際關係不滿意青少年 常感壓力

對人際關係不滿意青少年 常感壓力

對人際關係不滿意青少年 常感壓力

根據董氏基金會最新發布的調查指出,青少年對人際關係「不滿意」者,經常感到壓力,且「有明顯憂鬱情緒,需主動尋求協助」的比例高於對人際關係感到滿意者。另外,與父母親關係為「親密」的青少年,感到快樂的比例高出關係「不親密」者近二倍。十月八日(每年的十月份第二個星期六)為台灣憂鬱症篩檢日,董氏基金會推出系列社群活動及全新改版的「華文心理健康網」,提供篩檢工具、心理健康促進教材及線上諮詢等服務,提醒師長、青少年做憂鬱情緒篩檢,檢視自己的情緒狀態、壓力與促進心理健康。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於二○二一年九月~十一月以全台國高中職生為對象進行的「人際關係、壓力及憂鬱情緒現況」的調查,有效問卷二六○七份,結果發現,有十五•四%的青少年常感受到壓力,影響自身的生活;有四十一•二%的青少年每天感到壓力大的時間超過一小時;八•一%常覺得自己很孤單。進一步分析發現,受訪者對於人際關係感到「不滿意」者,近半年常感受到壓力而影響自身生活者,佔三十六•二%、「覺得自己很孤單」者佔三十七•三%,以及最近一週情緒感到「有明顯憂鬱情緒,須主動尋求專業協助」者佔三十•二%,均明顯高於對人際關係感到非常滿意者。

從研究中也發現,青少年與父母親或主要照顧者關係越親密,快樂程度越高(五十八•四%),壓力越低(十三•四%)與孤單程度越低(五•九%)。葉雅馨提醒,父母應好好檢視與孩子的關係,成為青少年信賴的對象,鼓勵青少年善用專業資源與開口求助,例如透過基金會的「心情頻道聊天室」線上諮詢平台,就是個提供孩子表達想法,勇於發言的好資源。

為響應十月十日世界心理健康日今年主題-「讓全民心理健康福祉成為全球優先」,董氏基金會未來也將和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台灣心理健康聯盟…等六十二個單位共同呼籲與推動「預防勝於治療的概念」,期待政府單位(心理健康司)重視國人心理健康,更要提升心理健康促進的預算,重視心理健康促進工作,從一般民眾的生活中開始。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