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控制焦慮 以拖待變以靜制動

控制焦慮 以拖待變以靜制動

控制焦慮 以拖待變以靜制動

慢性焦慮是現代人最容易掉入的陷阱,亞東紀念醫院精神科主任潘怡如表示,當壓力過大,加上抗壓系統功能不佳,會造成焦慮越來越嚴重。長期下來影響生活和健康,造成自己和其他人的痛苦,成為「焦慮症」。

由洪鈞培文教基金會、新北市立圖書館主辦的「正向樂觀心理健康」公益系列講座,邀請亞東紀念醫院精神科主任潘怡如教授主講「焦慮世代心理健康」。

良性壓力反應對我們是有益的,協助我們處理危急突發狀況;但是,長期、慢性的壓力反應卻會使我們身心耗竭,進而引發身心疾患。

焦慮是對未知事務的準備,憂鬱是對失落事件的反應,醫師表示,遭逢壓力時,必先焦慮;倘若壓力無法如預期紓解,則會逐漸轉變為憂鬱,焦慮和憂鬱可謂是一體兩面。

焦慮是一種內在的經驗,心理方面:擔憂,難放鬆;認知方面:經驗被扭曲,選擇性的注意不好的地方;生理方面:交感神經活化、冒汗、發抖、坐立難安、心跳加速、血壓上升、頭痛、胸悶、胃部不適等。

為何會焦慮?面對壓力,所以焦慮;似乎不明原因,但還是焦慮;每個人有不同的抗壓能力,面對同一件事,有人焦慮有人不焦慮。

很多人第一次上台報告都會肌肉緊張,呼吸困難,但是大部分人終究都能克服;但是少部分人從此不敢上台。醫師表示,不合理的思考和逃避的行為,才是讓焦慮不斷持續的主因。

如何控制焦慮?醫師表示,建立自己的焦慮日記、找出造成焦慮的常見模式、呼吸訓練(腹式呼吸)、放鬆練習(肌肉放鬆法)、挑戰不合理的想法、階層暴露,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漸面對害怕的事物,克服焦慮。

以拖待變、以靜制動,關關難過、關關過。好策略包括:問題解決策略、情緒減低策略、放鬆、休閒活動、運動等。不好的策略有:使用酒精和成癮物質、自殺或自傷、攻擊行為、不適當的情緒發洩。

最後,醫師也表示,造成每個人焦慮的原因都不一樣,程度不一樣,應對的方法也不同,包括自助、專業治療者、藥物的幫助等,原理都很簡單,但是練習要持之以恆才會有效。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