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逢秋冬病毒感染高峰期 免疫低下病患要多重保護

逢秋冬病毒感染高峰期 免疫低下病患要多重保護

逢秋冬病毒感染高峰期 免疫低下病患要多重保護

面對國境開放,以及秋冬病毒感染高峰期,台灣移植醫學學會理事長吳麥斯呼籲,免疫低下病患需要多重的防疫保護,包含配戴口罩與保持社交距離,施打COVID-19疫苗以及第二次追加劑外,若有符合施打資格的病患,應主動諮詢醫師申請施打預防性單株抗體,在接種疫苗以外多一層保護,望能降低感染、重症與死亡風險。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因自身疾病狀況或其治療方式,即使接種疫苗後仍無法產生足夠之保護力,且一旦罹病後有較高重症風險。如器官移植患者於移植過程中所使用的藥物,以及移植後須終身服用免疫製劑,造成免疫功能較一般人低;而血癌屬於全身性癌症加上使用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或標靶治療等方式殺死白血病癌細胞,導致患者免疫力明顯下降。國外臨床研究顯示免疫低下病患施打新冠疫苗後,抗體反應並不如一般人,其中血液惡性腫瘤病患於接種後僅有五○%能產生抗體反應,而器官移植病患則僅有三十一%。

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秘書長蔡承宏臨床案例分享,曾收治一名六十歲的T先生,在今年一月診斷罹患血癌,診斷後進行過多次化學治療,血癌控制穩定,原定七月要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但曾施打過兩劑新冠肺炎疫苗的T先生,不幸於移植前的五月染疫,一個月後血癌病情因此惡化,原定的移植療程無法進行外,更不幸於8月過世。

衛福部已於今年九月份公告符合以下條件的免疫功能低下病患,可申請施打預防性單株抗體(新冠預防藥)作為暴露前預防:包含大於十二歲且體重大於四十公斤,且六個月內無感染SAR-CoV-2,且一週內與SARS-CoV-2感染者無已知的接觸史,且曾在一年內接受實體器官移植、血液幹細胞移植或CAR-T治療,具有效重大傷病卡之嚴重先天性免疫不全病患等四類族群,可望透過預防性單株抗體幫助降低83%的新冠肺炎感染風險。若不符合適用條件者,經由醫師評估後諮詢傳染病防治醫療網網區指揮官,經綜合判斷認為有使用需求且取得個案同意後,可領用藥物為個案進行醫療處置。除暴露前預防外,日前食藥署也通過緊急授權該藥品用於治療輕度至中度COVID-19確診者。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