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人物誌] 明朝開國功臣徐達

明朝開國功臣徐達

  徐達(1332~1385),字天德,濠州鍾離永豐鄉(今安徽鳳陽東北)人,元末漢族軍事家、明朝開國功臣,曾任中書省丞相;明太祖朱元璋幼年好友,成祖朱棣的岳父,仁宗之外祖父。
  元至正十三年(1353)參加紅巾軍郭子興部隊,後成為朱元璋手下的一員大將。他有勇有謀,取滁州(今屬安徽)、和州(今和縣)等地,備受朱元璋器重。至正十五年(1355),隨朱元璋渡長江,克採石磯,下太平(今安徽當塗)。至正二十三年,大敗陳友諒於鄱陽湖。
  至正二十四年(1364)正月,朱元璋稱吳王,以徐達為左相國,李善長為右相國。洪武元年(1368)閏七月,徐達與常遇春率軍北伐,沿運河北上,連下德州、通州;八月二日,攻克大都,改名北平府。元順帝攜后妃、太子北逃上都;十一月,徐達克山西、太原等地;洪武二年三月,進攻陝西。常遇春與李文忠又攻上都,順帝逃往應昌(位於今內蒙古境內),元朝滅亡。
  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徐達班師回朝,朱元璋親往龍江迎接,授予中書右丞相之職,爵封「魏國公」,食祿五千石,奉命鎮守北平。洪武五年,北征沙漠;朱元璋稱讚他:「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婦女無所愛,財寶無所取,中正無疵,昭明乎日月,大將軍一人而已。」洪武十七年(1384)患背疽;洪武十八年(1385)二月卒,追封中山王,諡武寧。賜葬鍾山之陰。徐達墓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徐達是明朝曾任丞相四人中,唯一沒有被太祖罪殺者,其餘三人李善長、胡惟庸、汪廣洋皆「見罪」被殺。徐達子孫的下場與其餘三人子孫也全然不同。李善長長子李祺一脈因臨安長公主關係而得保;胡惟庸滿門抄斬;汪廣洋本非相材,只為太祖一棋子。相反,徐達子孫則享受榮華,累世封公,徐家榮辱與朱明皇室相始終,為開國功臣中絕無僅有的一例。
  金庸的《倚天屠龍記》中曾說徐達得到了岳飛留下的《武穆遺書》,收益非淺,得以百戰百勝。此說當然誇張,但徐達的軍事才能卻是顯而易見的。《倚天屠龍記》中的汝陽王在歷史上確有其人,滅劉福通的紅巾軍的是他,收服張士誠的也是他。而徐達卻能在滁州之戰中將其精銳殲滅,並迫其自殺。可謂是初出茅廬第一功。事實上徐達的功業不止於此。明朝幾乎一半的江山都是他打下來的,朱元璋也曾讚頌他為“萬里長城”。
  徐達和常遇春是朱元璋的左榜右臂。常遇春更自稱將兵十萬橫掃天下,大有漢朝時焚儈自請十萬兵掃匈奴的氣概。但朱元璋經深思熟慮還是選擇了徐達為帥,徐達也不負眾望,一舉將元朝打回老家。中國歷史上歷來是由北方政權統一南方,而徐達卻開創了由南方政權統一北方的先河。
   徐達長於常遇春的地方有兩點,一為智謀,二為戰略眼光。常遇春有猛張飛之勇,作戰身先士卒,威震敵膽,可惜勇而無謀,開封戰役被元將脫金龍以誘敵深入計包圍,幾被生擒,幸虧明軍戰鬥力強大,死戰突圍,才僥倖而歸。而且常遇春自恃勇猛,輕視火器等科技,天蕩山一戰攻蒙古人回回炮陣地,險些中炮喪命。相反徐達卻極有智謀,對開封只圍不打,並不斷以小股部隊騷擾對手,待敵人完全疲憊後方才發起進攻。一舉拿下開封。同時,徐達高度重視火器製造,為騎兵廣泛配置火龍槍,以彌補明軍騎兵在騎射上與蒙古騎兵的差距,並廣泛使用火炮用於對蒙古人作戰,制定了火槍,火炮,騎兵,步兵協同作戰的戰法。以優勢火器大破擴敦貼木兒八萬色目人軍隊,一舉收復甘肅青海。並以攻心戰迫使西藏各部臣服明朝,真是鋼柔並濟。另外,在戰略眼光上,徐達也高出常遇春一籌,常遇春痛恨蒙古人,大軍所到之處將蒙古人色目人盡數殺戮,徐達卻不同,對歸降的蒙古人一律善待,並安撫百姓,使許多城池自動歸附。
  在軍事戰略上,徐達對明朝也有卓越貢獻,他提出的衛所屯田制度被朱元璋所採納,幾乎沿用整個明朝。朱元璋曾贊此制度“養兵百萬,不費國家一粒錢糧。”這使明朝得以以6000萬人口養活了200萬的龐大常備軍,有力的鞏固了國防。明朝歷代皇帝昏庸者多,但國家卻能維持近300年。其中軍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