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人物誌] 打仗從來沒勝過的鮮于仲通

打仗從來沒勝過的鮮于仲通

  把鮮于仲通,說實話,他是個草包不假,可把他算做將軍,實在真是勉強的很。不是因為他級別不夠,而是他能力真的有限的可以。
  鮮于仲通,名向,漁陽縣人,寄籍新政(今四川東南部)。說起來,鮮于仲通本人和帶兵打仗原本是沒什麼緣分的,他家是四川當地的富豪,從小就勤攻詩書,還在科舉裡中了進士。不過鮮于仲通讀書有專攻,救世濟民的本事沒讀出來,帶兵打仗的道道也一竅不通,卻從滿冊書卷裡學來了不少溜鬚拍馬的本事,並很快學以致用。早在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在四川窮困潦倒的時候,鮮于仲通就認定他是個“奇貨”,經常資助他,後來楊國忠憑著妹妹楊貴妃的關係平步青雲,自然下死力的報答鮮于仲通,鮮于仲通因此平步青雲,終於成了手握四川軍政大權的劍南節度使。本來這樣的事也不可厚非,身在官場,誰沒有點鑽營的手段,可打仗實在不是鬧著玩的事,加上鮮于仲通此人人品實在太濫,他拚命巴結楊國忠,橫徵暴斂,將四川禍害的民不聊生。任用酷吏壓迫臨近的南詔等國。結果,他所信任的酷吏張須陀強暴了南詔王妃,使南詔與唐朝幾十年的友好關係徹底告吹,闖下了塌天大禍。
  天寶十年,為報張須陀辱妻之仇,南詔發兵攻唐,將姦污南詔王妃的張須陀大卸八塊,由此,也拉開了鮮于仲通這位邊鎮大將一系列草包式軍事指揮的序幕。戰事打響後,鮮于仲通急於搶功,率8萬精兵殺入南詔境內,別說,唐軍的浩大氣勢一開始還真把南詔嚇住了,鮮于仲通很快兵逼西洱河,南詔國王閣羅鳳慌忙派使者求和,並一再表示,只要唐朝能夠退兵,南詔願接受唐朝的一切條件。其實事情到了這一步,唐朝已經有台階下了,更何況此時唐朝最大的對手是吐蕃,南詔的存在更可以被當做防禦吐蕃的屏障。然而短視的鮮于仲通乾脆利落的拒絕了南詔的求和要求。為求自保的南詔只好背水一戰了,唐朝喪失了本可不戰屈人之兵的最好機會,但七萬唐軍獲勝的機會還是很大的。然而鮮于仲通馬上又走出了另一步臭棋:他拒絕部將提出的穩進的建議,派大軍饒到蒼山背後,很想演一出前後夾擊全殲強敵的好戲,想法是不錯,可太不切實際了,唐軍的西面,正有吐蕃的邊軍在虎視眈眈,值此危機時刻,南詔不可能想不到向吐蕃求援的一招,可鮮于仲通長著豬腦子,硬是對吐蕃的威脅視而不見,事實果然如此,唐朝派大軍企圖饒蒼山發動進攻,卻正好讓部隊的側面暴露在吐蕃人的眼皮底下,南詔和吐蕃合軍從兩線發動襲擊,將唐軍攔腰斬斷,於是一場原本勢如破竹的勝利很快變成了脆敗,六萬唐軍被殺,屍首堆滿了山谷,鮮于仲通想給敵人來個前後夾擊,最後卻被人家來了個前後夾擊。可恨的是,唐軍全軍覆沒,卻只跑了這個無能統帥鮮于仲通,在楊國忠的庇護下,他不但逃過了兵敗的懲罰,反而平級調動為京兆尹,然而幾年後,他因小事得罪了後台楊國忠,最終被貶官,小人枉做了小人,但下場還不算太壞,因為他去世於安史之亂的前夜,壞人得善終,真是老天無眼。
  鮮于仲通一輩子就打了這一仗,說他是個草包,原因自然不僅僅於此,身為邊鎮大將,他生性貪婪,只知道橫徵暴斂迎合權貴,卻全無一個將領應有的戰略眼光,唐朝與南詔一百多年的友好關係毀在了他手裡,直接把原來的朋友推向了敵人吐蕃的懷抱。更要命的是,西洱河之敗讓唐朝把四川地區的精兵幾乎賠光,使四川防務能力大為削弱,。南詔堅決投靠吐蕃,配合吐蕃連年禍害唐朝邊境,給四川百姓帶來了無盡的災難。其為禍一直延續到中唐時期。這樣一個品行低劣的小人,僅僅因為投靠了楊國忠就得到重用提拔,政治環境如此糟糕,就算沒有安史之亂,盛唐黃金時代的結束,恐怕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