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新車資訊] 日本首發!多了第三排座椅的MAZADA CX-5

日本首發!多了第三排座椅的MAZADA CX-5


MAZADA CX-5

去年在正式發表的第二代CX-5目前已經開始接單,預計下個月開賣,售價約在2462000日圓到3520620日圓之間。同時據日本媒體報導,MAZADA將於今年底在日本推出一款7人座的CX-5,其它市場也將陸續販售。


MAZADA CX-5 七人座版本預想圖。

每個市場需求不同,所以車商通常會推出地區限定的車款來滿足當地的需求,就像是中國與北美市場偏好長軸距車款,所以VOLKSWAGEN就推出了Atlas與Tiguan Space(中國稱之為Tiguan L)。當然MAZADZ也將比照這樣的模式,推出七人座的CX-5,是否為日本市場獨享目前還不確定,但也有考慮將它銷往其它國家。考慮到在日本廣島生產,所以應該會在2018年登陸歐洲與北美市場。

在日本是小型車當道,所以就CX-5兩米七的軸距在日本來說已經是足夠,在上去的CX-9就因為車體太大不符合日本國內市場需求所以沒有販售。那麼來說7人座版本CX-5的軸距應該不會再加長,更何況與CX-5車身長度大約相同的LAND ROVER Discovery Sport就是一輛七人座SUV,所以CX-5的車內空間作為一輛7人座位SUV是綽綽有餘的。

然而LAND ROVER Discovery Sport雖然是號稱三排七人座的SUV,但第三排的座椅的鋪陳就相對較狹窄,不適合長途搭乘,這也是一般七人座SUV的通病。所以通常第三排座位都是摺疊起來,用來裝貨物。這就讓我們期待7人座CX-5的第三排座椅會不會有什麼更舒適化的設計吧!


MAZADA CX-5









展現機械律動感!LEXUS LC500 美規首波超級盃預告釋出


自 2012 年底特律車展 LF-LC 概念車登場,預告以 LC 為名的 LEXUS 新世代性能跑車產品,到 2016 年 LC 500 和 LC 500h 量產版本正式發表,做為接替 SC車系的 LC 雙門旗艦跑車,以優雅輪廓結合前衛大膽的氣勢,呈現原廠經營新生代性能產品線的思維布局。如今在確認 2017 年即將登上道路奔馳,首播北美超級盃 60 秒廣告已先行曝光!


超級盃美式足球賽是北美一年一度的運動盛會,現場與電視轉播的廣告曝光效益讓各產業大廠無不競相比創意、比效果力求出線。而 LEXUS LC 雙門旗艦跑車將以「人與機器」為主題,請來瑞典知名電影 / MTV 導演 Jonas Åkerlund,並邀集 Lil Buck 展現「jookin」街舞藝術,配合澳洲女歌手 Sia 最新專輯單曲「Move Your Body」,呈現由藝術與高性能交織而成的品牌鉅作。

https://youtu.be/h_iktzXK4K0

根據原廠先前在底特律車展所發布的資訊,LEXUS LC 車系將由 LC 500 與 LC 500h 雙車型組成,前者搭載5.0 升 V8 自然進氣引擎,提供 471hp / 55kg-m 動力輸出表現,並搭載新款 Direct Shift 10 速自排變速箱;至於 LC 500h 則將採用油電複合動力架構,運用 3.5 升 V6 引擎搭配馬達驅動,綜效馬力可達 354hp。此外兩款車型均配備 LED 頭燈、換檔撥片、多種行車模式和品牌全新遙控觸控介面,同時也搭上科技議題,座艙內將搭載 10.3 吋數位儀錶板,提供更豐富的行車資訊。

售價方面,LEXUS LC500 美規報價落在 92,000 美元(約新台幣 289 萬元);LC 500h 油電複合車型則報價 96,510 美元(約新台幣 309 萬)。當然 LEXUS 進階安全系統也會列入標準配備,提供車道維持輔助、碰撞預防、車道偏離警示、智慧型遠光燈及主動式巡航系統等豐富機能。











車輛共享將成未來趨勢?car2go 全年成長幅度達 43%


隸屬 DAIMLER 集團旗下的車輛共享服務 car2go 近日公布 2016 全年經營成績,不僅吸引全球共 220 萬名會員加入,成長幅度高達 43%,帶動平均每 1.4 秒就有人準備使用 cae2go 租用車輛。而柏林依舊是該服務的最大根據地,共計 17.5 萬名會員建構起車輛共享生態圈的蓬勃發展。


自 2008 年成立以來,car2go 至今在全球各地提供約 14,000 輛共享車輛,2016 全年租用次數突破 2,200 萬次。與 2015 年同期相比高度成長 21%,其中馬德里(增加 96,000 次)、柏林(增加 47,000 次)、溫哥華(增加 26,000 次)和漢堡(增加 26,000 次)等城市增長最為快速。

在會員人數與服務次數皆大幅高的背景下,car2go 統計 2015 年第四季到 2016 年第四季,服務車輛的使用率提升約 40%,意味以減少車輛閒置時間為出發點的共享服務,將為舒緩都會區私家車壅塞和停車位不足等難題發 揮更大效益;同時消費者也能從中減少持有私家車的高額開銷。

伴隨浸潤在數位化環境的新興世代成長為市場核心消費者,對於車輛的需求觀念也將從過去的「擁有」轉變為「使用」導向,意味汽車共享產業即將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預估使用者將從現行 790 萬暴增 5 倍,屆時將有 3,670 萬人選擇汽車共享服務進行運輸移動。









歲月經典再現?MERCEDES-BENZ G-Class偽裝車捕獲!


MERCEDES-BENZ所推出的產品相當多樣化,小至都市掀背大至運輸巴士都在其生產範疇中。而說到MERCEDES-BENZ旗下的運動多功能越野車系,那就不能不提到經典的G-Class。

https://youtu.be/LtIaS50n6vs

G-Class自1979年亮相以來,已走過38年歷史。即便歷經數十年的變遷,並於其間有過數次更新,G-Class至今仍保有其最初之輪廓造型,並仍受市場所愛戴。

過去MERCEDES-BENZ也有過改款G-Class的計畫,當初GLC-Class便被認為是G-Class旅行車的後繼車型。然而,由於大量車迷表示出需求,促使MERCEDES-BENZ母公司DAIMLER再起新款G-Class的開發計畫。

根據被拍攝到的偽裝車影片,由於全車外觀被偽裝貼紙緊緊地包得密不透風,細節部分並不容易察覺,但明顯可見,新款G-Class的主要外觀造型仍忠實地保留了現行車款上方正剛強的輪廓設計。

新一代G-Class預計將於2019年上市,不過,其於今年的法蘭克福車展上,便有可能先行以概念車之姿現身。













DS註冊「E-TENSE」商標,新世代電能跑車將量產?


脫離CITROEN成為獨立豪華、時尚的法國汽車品牌DS,近年以其獨特、大膽的設計元素,旗下車款逐漸展現與眾不同的品牌魅力,特別是在去年2016日內瓦展推出的E-TENSE Concept概念車,透過大量金屬元素與極具侵略性的外觀造型,輔以電能動力系統,透露出DS對於未來高性能車款的企圖心,而DS近日申請了一項名為「E-TENSE」的商標,也意味著這輛概念車即將進入量產階段。


DS E-TENSE Concept以猶如精品一般的質感、寬扁的車身設計、碩大的輪拱,奪得日內瓦車展來賓目光,更展現了高性能跑車的強悍實力。在其4120×2080×1290mm的車身尺碼下,搭載的是能夠提供402hp高動能輸出的電動馬達,瞬間扭力更來到驚人的52.6kgm,創造0-100km/h加速可在4.5秒內完成的實力,極速則來到250km/h的水準,儘管如此,E-TENSE還同時保有高達360km的續航力表現。

雖然官方並未提及這輛E-TENSE Concept將會採用何種形式的內裝鋪成,但根據DS在2016日內瓦車展透露的細節,此款車型將會以純手工打造,融合皮革、金屬等奢華元素,由旗下擁有豐富經驗的專業工匠耗時800個工作時數精心縫製,並輔以10吋觸控螢幕與Focal 640W車用音響系統,提供客戶宛如劇院一班的影音饗宴。

當DS在2016日內瓦車展推出這輛極具未來感的超跑概念車時,曾經提過它可能無緣投入量產程序,但隨著DS近日註冊「E-TENSE」商標,官方也重新表明這款概念車將在未來量產,不過要能夠正式投入市場最快也要等到2021年。











Deloitte Consulting調查顯示,民眾多半對自駕車的安全性不信任


儘管自駕車在現今被視為未來汽車安全的又一次重大革命,眾多車商也努力往這個領域發展,但Deloitte Consulting最新的調查顯示,全球大多數消費者對自駕車技術的安全性持仍懷疑態度。


為了解全國民眾對自駕車的看法,Deloitte Consulting從17個不同國家中的2萬多名消費者做為調查母全體。結果顯示,韓國民眾對自駕車技術最不領情,不信任這項技術的民眾比例高達81%;向對於韓國,中國民眾的態度較樂觀,但對自駕車安全有疑慮的民眾仍超過一半,有62%的民眾對自駕車安全性質疑。

在美國有74%的受訪者認為自駕車「不安全」;超過三分之二的美國人保持中立態度,但如果自駕車能提供可靠的安全駕駛技術,他們就可能會改變看法。

有一半以上的美國司機表示,如果是他們信任的車商所推出的自駕車,那他們就願意搭乘自駕車,如果自動駕駛汽車是由他們信任的品牌製造。有不到一半的美國受測者表示,他們更願意相信傳統汽車製造商在市場上所推出的自駕車。看來TESLA在美國要贏得民眾的信任還要再加努力。

對美國矽谷的新興科技公司而言,這一調查結果對他們公司未來發展有所威脅,因為在美國只有兩成的民眾願意相信新興科技公司的自駕車技術;日本民眾最信任傳統汽車製造商所生產的自駕車,但印度與中國的民眾反而卻對老牌車商所推出的自駕車信任度最低。

看來車商在積極研發自駕車技術的同時也必須先跟民眾宣導或傳達自駕車的安全與可靠性,假若推出後市場消費者不買單,豈不是白忙一場。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