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飲食健康] 早餐吃對、吃好活力足

早餐吃對、吃好活力足

早餐吃對、吃好活力足

根據調查,台灣人早餐習慣10年停滯不前,不只沒有時間吃早餐,早餐高脂肪、高熱量=高營養的迷思更造成國人蛋白質和纖維質攝取不足。

根據美國國家體重控制登記計劃調查發現,成功減重的人當中有78%都有固定時間吃早餐的習慣。《Obesity》研究則發現,上午6:00∼9:45攝取富含高蛋白質的早餐,可降低脂肪合成機會,而且給予身體一整天較長久的飽滿感。

香港中文大學食品和營養科學課程教授陳振宇博士指出,養成吃早餐的習慣、吃對早餐的內容及時間,能喚起身體的活力、提高注意力,更對於體重管理及消化道健康有助益。

高脂肪和高熱量並不等於高營養,尤其早餐是一日生活的第一餐,更需特別注意營養素均衡。林若君營養師進一步表示,受台灣人歡迎的早餐(例如:飯糰、麵包、水煎包、蛋餅、蘿蔔糕、燒餅油條、三明治)多用高油高鹽烹調,內容多為澱粉與少量蛋白質的組合,不僅含有過量油脂、熱量、鹽、糖,蛋白質與纖維量也不足。

早餐缺乏纖維無法促進腸道蠕動,飽足感也不夠,可能中午不到就產生飢餓感。蛋白質的不足容易造成脂肪增加及肌肉流失,長期造成新陳代謝下降,不利於體重管理、也會損害腸胃道健康。

陳振宇博士說明,人體經過一整晚休眠,與前一餐間隔時間多已超過8小時,起床後身體血糖濃度不足以滿足身體需求,常讓人疲倦、精神不集中,此時身體極需要補充優質蛋白質、纖維質及碳水化合物,提升代謝、促進腸胃蠕動,維持消化道健康,喚起身體活力。

此外,空腹時間過長所產生的飢餓感,容易造成進食速度過快,大腦來不及產生飽足感,而攝取過多的熱量,因此在對的時間吃對早餐、細嚼慢嚥,選擇「適當熱量」、「低脂肪」的健康早餐,不僅能提供能量,更能做好體重管理。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