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埋葬清王朝的葉赫那拉靜芬

埋葬清王朝的葉赫那拉靜芬

  萬曆四十七年八月﹐女真建州部努爾哈赤統率大軍發動了對女真扈倫四部中最後一部葉赫部的大舉進攻。戰鬥異常慘烈﹐葉赫部士兵頑強抵抗﹐傷亡慘重﹐終究未能抵擋住努爾哈赤的兇猛攻勢﹐東城率先被攻破﹐葉赫部東城貝勒金台石引火自焚﹐不幸被火燒傷後從高台墜下﹐努爾哈赤所部士兵一擁而上﹐用繩索將自焚未遂的金台石縊死。
  金台石的慘死震懾了葉赫部西城貝勒布揚古﹐他和弟弟布爾杭古喪失了鬥志﹐屈辱地向建州部乞降。結果﹐努爾哈赤將布揚古絞殺後收編了葉赫部全部臣民﹐葉赫部從此不復存在。傳說﹐布揚古在臨死前曾經對天起誓﹕「我葉赫那拉就算只剩下一個女人﹐也要滅掉建州女真。」還有傳聞更加神奇﹐說努爾哈赤有一次祭天時挖出了一塊石碑﹐上面赫然寫著﹕「滅建州者葉赫。」從此﹐愛新覺羅與葉赫那拉世代為仇﹐清宮后妃中不選葉赫部女子。
  其實這是荒誕的無稽之談﹐清朝的歷代皇帝都有姓葉赫那拉氏的嬪妃﹐葉赫的子孫有不少在清朝廷位居要職。金台石的兒子德爾格勒﹐授佐領﹐予三等男爵﹔其弟尼雅哈﹐授佐領﹐予騎都尉世職﹔特別是尼雅哈的兒子明珠﹐更是康熙朝有名的權臣﹐由侍衛擢升為內務府總管﹐再授弘文院學士﹐又歷任刑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使、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後贈太子太傅﹐晉太子太師﹐可謂是權傾一時。
  不過﹐大清朝滅亡之時﹐確實是由一個葉赫部的女子經手﹐這一歷史的巧合更是為民間傳說增添了神奇的色彩。這個葉赫部的女子不是慈禧太后﹐而是慈禧太后的內侄女、光緒皇帝的皇后葉赫那拉靜芬﹐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隆裕皇太后。
  光緒三十四年﹐皇帝先太后一日崩於瀛台涵元殿﹐慈禧太后在生命的最後將大清國的命運交給了一個不滿三歲的幼兒醇親王載灃的兒子愛新覺羅溥儀。三歲孩子無知無識﹐只有將大權交付其父載灃。載灃雖然監國﹐遇到國家大政方針還是要請示隆裕皇太后懿旨遵行﹐也就是說﹐依然是隆裕皇太后決定一切。
  不幸的是﹐對於政治的掌控能力﹐隆裕皇太后遠遠不及慈禧太后﹐她一方面極力鉗制載灃﹐樹立自己的權威﹐另一方面﹐當發生重大變故的時候﹐卻總是猶豫再三﹐難於決斷。不久﹐辛亥革命爆發﹐武漢三鎮轉眼被革命黨控制﹐隆裕太后急的沒有辦法﹐只好逼迫載灃重新啟用袁世凱。袁世凱趁機玩起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把戲﹐一方面利用革命向隆裕太后要權﹐另一方面又用自己手中的北洋軍向革命黨要總統。隆裕太后在袁世凱的威逼利誘之下﹐終於宣佈清帝退位﹐接受袁世凱的清室優待條件﹐每年拿四百萬安家費了事。
  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這樣回憶隆裕皇太后葉赫那拉靜芬親手葬送清王朝的片段﹕有一天在養心殿的東暖閣裡﹐隆裕太后坐在靠南窗的炕上﹐用手絹擦眼﹐面前地上的紅氈子墊上跪著一個粗胖的老頭子﹐滿臉淚痕。我坐在太后的右邊﹐非常納悶﹐不明白兩個大人為什麼哭。這時殿裡除了我們三個﹐別無他人﹐安靜得很﹐胖老頭很響地一邊抽縮著鼻子一邊說話﹐說的什麼我全不懂。後來我才知道﹐這個胖老頭就是袁世凱。… …如果別人沒有對我說錯的話﹐那麼正是在這次﹐袁世凱向隆裕太后直接提出了退位的問題。
  就這樣﹐愛新覺羅的後人眼睜睜看著葉赫那拉的女人交出了皇位﹐這也算是報了一箭之仇。歷史有的時候就是這麼巧合﹐實際上﹐這種巧合併不能說明什麼宿命。當時的隆裕太后﹐也算是順應了歷史的潮流﹐主動宣佈清帝退位。她自己是很有負疚感的﹐覺得對不起列祖列宗﹐退位後更是在政治風波中一日三驚﹐最後終於在宣佈退位後的第二年就病逝了。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