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社會] 教育難以脫貧 窮孩子怎敵「資」優生

教育難以脫貧 窮孩子怎敵「資」優生

聯合新聞網2017年10月4日 上午2:19
近年不少學者觀察到,「教育」很難幫貧窮兒脫貧,因為貧窮結構性問題強大,非孩子一己之力可以掙脫;且教育陷入「家與家的競爭」,富者越富、貧者越貧,階級世襲情況嚴重。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吳齊殷分析,貧窮兒最難被翻轉的是「價值的內化」,貧窮涉及的不僅是經濟與社會地位,還包括價值觀,也就是在貧窮過程中,孩子如何看待自己、與別人如何看待他。當貧二代認為自己的努力是「無望的掙扎」,便會與環境妥協,對翻轉未來失去信心。

從自信到失去自信

吳齊殷曾長期追蹤一個在農村長大的女孩。她在社福團體的幫助下念高職、對未來充滿憧憬,認為學到的技能可以讓她「翻轉貧窮」。但當這女孩到了廿多歲時,研究團隊再去採訪她,發現她的自信已消失,認命地待在老家。探究原因,女孩被家裡當成唯一的搖錢樹,只能不斷拿薪水去填這個無底洞。

關鍵:長期心靈支援

要翻轉世襲的貧窮價值觀,吳齊殷認為,社福團體的經濟援助只是「杯水車薪」,現代教育體系也無法發揮翻轉貧窮結構的能力。最關鍵的是「長期的心靈支援」,但這種陪伴與心理的支持,時間必須拉得很長。

幾十年前,貧窮人家的孩子可以靠教育脫貧,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表示,那是因為當時受大學教育的人較少,學歷可成為晉升之階,這也給孩子一種動力,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如今,卻是人人都有大學可念,學歷再也不是打破階級的工具了。薛承泰指出,過去聯考靠個人的奮鬥,現在免試升學則是「家與家的競爭」。

收入愈高 教育愈多

尤其主計處的家庭收支調查顯示,收入愈高的家庭,教育支出愈多;收入愈少的貧窮家庭,支出最多的就是三餐生計,拉大貧富教育資源差距。

現在的「資優生」,簡直可說是「資本優厚」的學生。

勞陣工作貧窮研究室主任洪敬舒也指出,高度競爭的教育反而造成貧窮兒成為「雙重弱勢」,他強調,過去貧戶撐到孩子國、高中畢業就能找到工作、補貼家計,但現在撐到讀完大學也還不能脫貧,因為就業薪資不一定與學歷成正比。

TOP

也不能完全怪高學歷
全球化因素也很重要
現在要面對全球的人才競爭
喝過洋墨水的跟本土的大部分老闆也想要洋墨水的
至少英文一定行
而且現在又如此低薪
除非去國際性大公司不然起薪都低的可憐
房價如此高梅父母幫助要靠自己在台北買房
可能要工作十年住家裡還要省著用才能存頭期款
如果是租房的十年後也沒存多少錢

TOP

這麼多年島內不斷內鬥
所有惡果都會留給下一代

TOP

以前是有付出 就有收穫 現在是 你付出再多 跟 收穫不成正比

貧窮的家庭 小孩上大學 就要助學貸款 如果想去國外念書 根本不可能
只能早早就業 然而現在的薪資 ........加上要還貸款  能賺到啥錢

有錢的家庭  把小孩丟去國外 混個文憑  卻很簡單..

TOP

貧窮是現今普遍現象。除非有份高薪工作。否則很難脫離月光族青貧族啃老族無房族。有國外文憑並非保證回國能有好工作。能說幾句外語而無真才實學光混個文憑也沒什麼用。

TOP

現在高學歷的一堆...連蕈菇都能講成菌菇....學歷真是太高了....

TOP

高學歷低道德沒啥鳥用,大腸花大學生一大堆跑去大陸求職~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