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12
發新話題
打印

[人物誌] 明朝覆亡的關鍵人物 毛文龍

明朝覆亡的關鍵人物 毛文龍

毛文龍是明末殲滅後金(清)軍數量極多的軍事統帥,被譽為「海上長城」,後被袁崇煥處死。

毛文龍少時亦曾接受一定程度的正統儒家教育,「幼從學,授經生業」,然而由於個人喜好和能力的局限,最終是「厭之,思棄去」,「學文不就」,沒有取得任何科舉制度的稱號。

1620年,建州女真攻打朝鮮,朝鮮告急。明政府出兵援助,被女真首領努爾哈赤的八旗軍兵打敗,喪失鎮江、寬甸等城堡。此時毛文龍正稽留遼東,碰巧遇見丹陽諸葛雲程,被推薦給遼東巡撫王化貞。明天啟元年(1621年)5月,王化貞遣毛文龍赴遼東嘯聚官兵,抵抗後金。毛文龍率領三千人馬攻入鎮江,擒殺叛賊佟養正,是為鎮江大捷,寬甸、湯站、險山等城堡相繼光復,「歸順之民,繩繩而來」[1],因功授參將,不久晉升為平遼總兵。同年9月努爾哈赤調回八旗勁旅圍攻鎮江。毛文龍力孤不支,敗走朝鮮鐵山城。此後以朝鮮為根據地,依仗韓人支持,與後金軍頑抗,保障了與明朝的水路交通,同時在後金後方出擊,冀圖牽制其對明的攻勢。天啟二年(1622年)九月,攻克滿浦、昌城。天啟二年(1622年)十月,毛文龍部駐旅順的張盤率兵北上偷襲後金軍。天啟二年(1622年)十月,又先後締造亮馬佃之變與橫江之變,隨後升為總兵,後金大臣認為「毛文龍之患當速滅耳!文龍一日不滅,則奸叛一日不息,良民一日不寧。」最終導致了後金對朝鮮出兵。朝鮮戰敗後,天啟二年十一月十一日文龍率部撤往鴨綠江口近海的皮島(今朝鮮椵島),擁兵十餘萬

姜曰廣說:「文龍以二百人入鎮江,據鐵山招降夷,撫歸義之民至十餘萬,不可不謂之豪傑,不可不謂之偏鋒。若堂堂正正,與虜決勝負於郊原,不獨臣不敢信,文龍亦不敢自信。若養成一隊精銳之兵,設伏用間,乘敝出奇,文龍自信其能,臣亦信文龍之能也。

崇禎二年(1629年)五月二十九日袁崇煥以閱兵為名,乘舟至雙島,六月三日上岸,毛文龍率領的皮島官兵列隊歡迎。此時袁祭出尚方寶劍,宣布毛文龍十二條當斬之罪:

   1. 九年以來兵馬錢糧不受經略巡撫管核;
   2. 全無戰功,卻報首功;
   3. 剛愎撒潑,無人臣禮;
   4. 侵盜邊海錢糧;
   5. 自開馬市,私通外夷;
   6. 褻朝廷名器,樹自己爪牙;
   7. 劫贓無算,躬為盜賊;
   8. 好色誨淫;
   9. 拘錮難民,草菅民命;
  10. 交結近侍;
  11. 掩敗為功;
  12. 開鎮八年,不能復遼東寸土。

TOP

毛文龍是浙江杭州人。袁崇煥殺毛文龍在崇禎二年(公元一六二九),那是己巳年。

寧錦大戰之時,毛文龍手擁重兵在旁,竟不發一兵一卒去支援,也不攻擊清兵後方作牽制。袁崇煥當然極不滿意,但因管他不著,無可奈何。

袁崇煥的新任命,理論上是有權管到皮島東江鎮的。朝中於是有人建議皮島的糧餉經由寧遠轉運,意思是交由袁崇煥控制。
甚至有人主張撤退皮島守軍,全部調去寧遠。這些主張,都遭到毛文龍的抗拒,而兵部又對毛相當支持。

袁崇煥寫信給首輔錢龍錫商量,要殺毛文龍。錢回信勸他一切慎重。袁在北京時,也曾和錢龍錫商議過殺毛的事,
當時袁對錢龍錫說,要恢復遼東,必須從整肅東江鎮的軍紀開始。

六月初一,毛文龍率領將士到達島山,與袁互相交拜。毛文龍呈上禮帖三封和三桌筵席。在船中吃過,袁崇煥和他談話
說道:「遼東海外,只有我和貴鎮二人,務必同心共濟,方能成功。我歷險來此,旨在商議進取。軍國大事,在此一舉。
我有一個良方,只不知生病的人肯不肯服這一帖藥。」當晚兩人直談到二更。
初二袁崇煥上島,犒賞毛的部屬,和毛又密談到三更。初三日又再談,袁崇煥要求皮島設文官監軍,糧餉由寧遠轉發,改編部隊,連談三日三夜,
毛文龍始終不同意,到這時談判終於破裂。袁崇煥給他最後一個機會,勸他辭職回鄉。
毛文龍說:「辭職回鄉這件事,我一直是在盼望的。只不過我對遼東事務很熟悉,解決了滿洲之後,可順勢襲取朝鮮了。」
袁崇煥聽他大言不慚,更是不滿。
酒散後,袁傳副將汪翥上船密議,五更方畢。通宵部署,要殺毛文龍了。
初四日,袁崇煥犒賞毛部兵將共三千五百七十五名,軍官每名三五兩不等,兵每名數錢,又將帶來的餉銀十萬兩交卸。
同時和毛劃分職權,此後旅順以東由毛指揮,旅順以西由袁指揮。毛文龍收到大筆銀子,對指揮權的區劃又十分滿意,減少了提防警惕。

初五日,袁崇煥邀毛文龍一起檢閱將士比賽射箭。相見後,袁崇煥說:「我明天要回寧遠了。貴鎮身當國家海外重寄,請受我一拜。」
說著下拜,毛文龍跪下還禮。大家上山後,袁的親信參將謝尚政指揮各營士兵布成一個大圍。毛文龍和隨從官員百餘名在圍內,將毛部兵丁都隔在圍外。

袁崇煥問起毛文龍手下將官的姓名,居然大多數姓毛。袁崇煥覺得奇怪。毛文龍說:「他們都是我的義孫。」
袁崇煥笑了起來,跟著對毛部眾將說道:「你們在海外辛苦,兵士每個月只有五斗米的糧,甚至家中幾口人都分食此糧,想起來令人痛心。
請大家受我一拜,感謝你們為國家盡力,以後大家不必擔心沒有糧餉。」當即下拜。眾將磕頭答禮,甚是感動。

袁崇煥隨即提出幾件事來責問毛文龍,毛文龍抗辯。袁崇煥不客氣了,斥責道:「本部院披肝瀝膽,與你說了三日,只道你回頭是岸,也還不遲。
哪曉得你狼子野心,總是一片欺誑到底。你目中沒有本部院,那也罷了。方今聖天子英武天縱,國法豈容得你?」命人除下他衣冠,綁了起來。
毛文龍的態度仍是十分倔強,自稱無罪有功。

袁崇煥厲聲道:「你道本部院是個書生,瞧我不起。本部院卻是能管將官之人。你說沒有罪麼?你犯了十二大罪,我數給你聽:
一、明朝的制度,大將在外,必由文臣監督,你專制一方,軍馬錢糧不肯受核。
二、殺戮降人難民,謊報冒功,說殺的是清兵。
三、宣稱如果南下,取登州和南京猶如反掌。
四、每歲餉銀數十萬,但發給兵士的糧餉每月只有三斗半,侵盜軍糧。
五、在皮島開馬市,擅自與外國貿易。
六、部將數千名都冒稱姓毛,擅自封官。
七、敗退時剽掠商船。
八、你自己強搶良家婦女,部下傚尤。
九、驅策難民到遼東去偷挖人參,不肯去的就不發糧食,讓他們大批在島上餓死。
十、將大量金銀送去京師賄賂,拜魏忠賢為義父,在島上替魏忠賢塑像。
十一、鐵山一仗,大敗喪師,卻報稱有功。
十二、設立軍區已達八年,不能恢復寸土,觀望養敵。」

隨即將毛部分為四隊,派毛文龍的兒子毛承祿、副將陳繼盛等四人分領,犒賞軍士,盡除皮島毛文龍的虐政。
回寧遠後上奏稟報,最後說:毛文龍是大將,不是臣有權可以擅自誅殺的。臣犯了死罪,謹候皇上懲處。

崇禎得訊,大吃一驚,非常不以為然。但想毛文龍已經死了,目前又正倚賴袁崇煥盡力,只得下旨嘉獎他一番,
又下旨公佈毛文龍的罪狀,逮捕毛文龍的駐京辦事處主任,以安袁崇煥之心。
殺毛文龍事件之後增加了崇禎內心對他的不滿和恐懼。

這十二條罪狀中,有幾條平心而論並不能成立。毛文龍說取登州、南京如反掌,只不過一時誇口,並非真的要造反;
向外國買馬,當是軍中需要;擅自封官是得到朝廷授權的,部將喜歡姓毛,旨在拍主帥的馬屁,也沒有甚麼大不了;
不能恢復寸土,只能說他無能,卻非有罪,要打敗清兵,恢復失地,談何容易?在島上為魏忠賢塑像,更難以加他罪名。
天啟年間,魏忠賢權勢熏天,各省督撫都為魏忠賢建生祠、塑像而向他跪拜。當時袁崇煥在寧遠也建了魏忠賢的生祠。時勢所然,人人難免。

毛文龍死後,部將心中不服,頗有逐漸叛去的,其中重要的叛將有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
這三人投降滿清,為清朝出了很大力氣,後來都封王。清初四大降王,除吳三桂外,其餘孔、耿、尚三人都是毛文龍的舊部。
不過這也不能說是袁崇煥的過失。
~~~~~~~~~~~~~~~~~~~~~~~~~~~~~~~~~~~~~~~~~~~~~~~~~~~~~~~~~~~~~~~~~~~~~~~~~~~~
個人覺得  研究歷史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導致明朝覆亡的關鍵人物..崇禎.袁崇換.毛文龍.李自成.吳三桂 ....不過在往前推關鍵人物 萬曆皇朱翊鈞

TOP

對於毛文龍這個人..其實清修明史無傳..僅以熊廷弼..袁崇煥等列傳及朝鮮傳附記..
野史筆記所錄生平都有不同..且據毛太保傳所記載..毛文龍..為人落拓不治生產~好談兵..
所以對於此人..基本上都是採取野史來評斷..不過討論起來還不錯.
其實我對於那十二道的斬令..看了白話說明...確實滿有趣的..
自娛己者  未見其名   自娛他人 空留笑談

TOP

毛文龍之死,是歷史上再一次的冤殺的說。但是可悲的是,殺毛文龍的,是大名鼎鼎的袁崇煥的說。明王朝大軍慘敗於清王朝之手,把大半個關外領土給丟了,毛文龍一支孤軍,千辛萬苦地在敵後作戰,卻依然始終效忠於明王朝的說。可是袁崇煥殺毛的藉口,大多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以明王朝當時普遍腐敗的政治而言,那些根本就是家常便飯的說。你袁崇煥自己也沒乾淨到那兒去〈那麼乾淨的人,也根本不可能在當時的明王朝中生存的說〉。

很明顯的,袁崇煥從一開始就居心叵測,似乎企圖侵吞毛的部眾的說。可是殺毛後,毛的部眾不服,許多反而倒戈,後來成了清王朝征服明王朝的前鋒的說。老袁之舉不僅偷雞不著蝕把米,反而替清王朝除了一後患的說。所幸因果報應來的很快,你老袁自己反而死的比毛還慘的說。

忠臣未必是良臣,而良臣也未必清廉的說。讀歷史要是不了解這個道理,很容易陷入迷思中的說了啊!

TOP

謝謝各位迴響
原本只是感嘆一位不被主流歷史認同的人物 悲慘遭遇
原本怕被大家吐曹 他不算是關鍵人物
原本是在金庸小說裡崇敬的袁崇煥所殺的人物
能夠引起如此迴響 ....

在此  我無法做出忠奸之立判
因為畢竟史料有限
不過  在看了許多史實資料後  發現很多矛盾之處
到底崇貞殺袁 是否為自毀長城.....大概算是吧

但是 能讓袁殺毛  帝殺袁
在我認為  可能都有史書上所未提及之事
但是殺毛之事  我始終認為 是壓垮駱陀最後一根稻草
希望網上大大 如果有文筆想出書或是編劇
別忘了有這麼一位對歷史有重大影嚮的人物

TOP

其實  明朝會亡...這是必然之結果
有明君 但無賢臣  有賢臣但遇不到明君
而袁崇換殺毛文龍 算不算是錯  這各歷史評價各有不同

而後世學家也只能從流傳下來的歷史證據來做討論

TOP

誰強誰弱,早已不重要了。
因為中央舞台的主角仍是宦官,他們才是腐化帝國根基的元凶。
真正讓帝國沒落的是萬曆皇帝不上朝不理政事,讓整個國家垮掉。
爾後幾個皇帝,身邊大多是沒有能力的臣子,皇帝本身也沒有多大的能力,皇帝本身也沒有多大的能力。
毛文龍,區區邊區將領,照理說是無法改變命運的。
戚繼光這樣戰功彪炳的名將還不是中央說換就換,所以毛文龍就算沒死,也只不過是跟袁崇煥一般的邊將,無法改變什麼東西的。

TOP

官場職場上每個人有自己的算計,也說不準誰是壞人誰是好人阿∼

TOP

總像一個必然的結果,中間有很多曲折
比如說:毛文龍沒死,袁崇煥就撐得比較久嗎?或是就不會發生,崇禎殺袁的狀況呢?

內部的腐敗,是封建的滅亡主因,也許都有責任,頂多平攤,也不至於沒死一個毛文龍就可以將明的運勢再延一百年,就像沒死一個岳飛,趙宋就可以再頂個五十年嗎?
答案都是否定的!

TOP

在明朝快滅亡的時候,
鎮守邊界的武將,
內部還會分化鬥爭;
江山當然不保。

TOP

毛文龍的死,很大的主因是袁崇煥的忌憚和忌恨。而之所以如此,在於每年的戰功上,毛文龍的斬首級數一直是袁崇煥的數倍之多。而袁崇煥為了保全關寧集團的利益,便不顧戰略上的攻略,冒然斬殺毛文龍。

   此舉可以說是加速明朝滅亡的行動,所以,袁崇煥會被稱為民族英雄,說真的,我很不以為然。

   而說起明朝中期後的名將,我只認可慼繼光而已。

TOP

主將無能,累死三軍

有崇禎這樣的君主.

再多明將都沒用.

袁崇煥,毛文龍,祖大壽,孫傳廷,盧象昇............

縱然不是一代名將,但也都是一時之選.

在崇禎的亂搞之下,沒有一個人能得善終.


[ 本帖最後由 a2292959 於 2011-8-1 18:26 編輯 ]

TOP

看來這一號人物真的是受大家的唾棄呀
人真的不能做壞事呀
要不
就會像這個人依樣呀

TOP

即使袁不殺毛  明朝還是會亡
前面幾個網友都已經說過了  我就不在提
所以毛文龍不算是明朝覆亡的關鍵人物
反而是清朝入主中原的關鍵人物
標題這樣下 會比較好

我覺得袁與毛之間的衝突
比較像空降部隊跟地方派系的角力
袁自認為要解決遼東事務  必然要有絕對的主導權
從他跟崇真要一堆有的沒的  可以匮之一二
但是毛偏偏跟他做對   難免自尋死路

至於毛的想法很簡單
跟大半的人一樣  擁兵自重  維護他現有的利益
在中央給的資源有限的情況下
就勢必爭權奪利   這沒啥好奇怪

至於對錯  這很難評判
畢竟歷史很難假設
縱使崇真完全信任袁
袁是否能夠平定遼東 還是未知之數

TOP

1.樓上的大大說到滿值得深思的一句話:"毛文龍一支孤軍,千辛萬苦地在敵後作戰,卻依然始終效忠於明王朝的說"
既然這麼辛苦 那袁崇煥要他回家享福(還給他三次機會回答) 他卻百般不願意???.....
這麼吃力不討好的活沒人會去幹的...可是毛文龍卻賴著不走????.
2. 樓上另一位大大提到:"因為中央舞台的主角仍是宦官,他們才是腐化帝國根基的元凶。"
當時崇貞已經幹掉了大頭目忠賢老大了 中央舞台的主角應該不是宦官吧...另腐化帝國根基的元凶是宦官 是明史告訴你的刻板印像吧..明史肯定不是那些目不識丁的太監寫的 如果換成是他們寫的明史 他們會告訴你 腐化帝國根基的是那些只會搞黨爭的文官瞎搞的..
3.另一位大大提到:"主將無能,累死三軍 有崇禎這樣的君主.再多明將都沒用."
據說 崇禎一上任就把比皇帝還威風的魏九千歲給幹掉了 那九千歲是何等人物 一個小太監能弄到萬民景仰全天下爭著給他建生祠 絕非凡夫俗子 那崇禎要是無能 怎麼能搞掉那個老狐貍??
不好意思我廢話多了一些 只是小弟有點被明史搞的迷糊了 請見諒

TOP

首先..毛文龍一些傳事..在明史並未有詳細的記載..或是有興趣..
可以去查閱"明史紀事本末補遺"..至於傳記上..我已經在#3有做大概的的簡述..

關於第一點..為什麼毛文龍對於袁崇煥的建議..不接受..反倒是盡心於明..
個人觀點在於..明朝對於毛文龍的評價"累加至左都督..挂將軍印..賜尚方劍"..

再加上毛文龍本身是經營許久..這對於一個武將而言..我想就是單純的盡忠..然而當袁崇煥上任時..
便擔憂毛文龍此人之戰功..遂而建議其還鄉..這對於一個戰功如日中天的他..亦是很難接受..



第二點的話..魏忠賢固然被崇禎免去司禮監和東廠的職務..發放鳳陽守祖陵..最後才命錦衣衛捉拿..不過魏忠賢..是自殺的..
而崇禎其最後並沒有因為魏忠賢死掉..而擺脫..終期來日倚靠宦官..政治更為腐敗...
關於編寫此書..我想並非宦官所撰寫..而是文人所撰寫..或許如同你所講..每人下筆的立場皆不一樣..

至於第三點..就回歸我第二點所講..崇禎最後也尚未擺脫宦官..明朝宦官弄權..而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替魏忠賢建祠..基本上只能說"馬屁文化"盛行..當時東林黨人被殺殆盡..魏忠賢總攬內外大權..總會有人起來"奉承阿諛"..當時的明熹宗無能為力..最後由崇禎處置..若自此崇禎是明君..我只能說..褒貶皆有..因為歷史的角度是多方的..而若說明朝衰敗..我想還有一個原因..
就是明朝統治階級全面腐敗..地主階級和賦稅..壓的人民喘不過氣..所導致滅亡..

至於明史上的編撰..坦白講..清朝從1645年始有修明史之議..順治二年..御史趙繼鼎上疏奏請纂修明史..但中途多次停止..直至康熙十七年..隨著三藩之亂基本平定..才正式開始明史的纂修工作..
看歷史的角度..不管是從正史看..或是野史來看..都有不一樣的看法..但是明朝宦官弄權..不單單是正史有陳述..野史上也是有陳述..是因為正史所影響嗎??..這留待閱文的人自行去決定囉!
不過若是有興趣可以去看"明史卷一百一十四..有陳述到宦官持朝政或是看陳述明朝內宮的明宮史..


以上只是小見解..
自娛己者  未見其名   自娛他人 空留笑談

TOP

to:h大 有關你的見解
為什麼毛文龍對於袁崇煥的建議..不接受..反倒是盡心於明..
個人觀點在於..明朝對於毛文龍的評價"累加至左都督..挂將軍印..賜尚方劍"..
再加上毛文龍本身是經營許久..這對於一個武將而言..我想就是單純的盡忠..然而當袁崇煥上任時..
便擔憂毛文龍此人之戰功..遂而建議其還鄉..這對於一個戰功如日中天的他..亦是很難接受..
依上述看法 你的見解就是毛文龍個人的"面子問題"使然?'倘若只是單純的面子問題 應該好解決 依袁崇煥官場歷練(進士出身 在黨爭紛亂的環境能獲最高領導人完全信任) 此人絕不會只因彼此的面子問題 不顧後顧之憂而陣前殺將...可以思考一下 是不是還有更有趣的答案?我有一個小小的看法 不知道您同不同意 當時海上貿易昌盛 而毛文龍盤據之地是黑龍江的出口處 可以說是 無論商品 軍火等等出入 均由他掌控 走私不打稅 但是要留下買路財...我想這才是毛文龍所不願意放的 而袁崇煥想要的東西...
2.魏九千歲被幹掉了以後 崇斟有段時間跟文官走的很近 也重用了一些清廉無比的奸臣 溫體仁還有一個誰我忘了 後來他發現 這些文官比那些宦官還壞 才又接近了比較能體諒他的宦官...我想崇禎到死的那天 他一定感觸很深 他不是寫著文官人人皆可殺 更諷刺的是 最後仍忠心耿耿陪他走完人生的 不是那些口必出聖賢之言的文官 而是一個目不識丁的宦官
3據說 .崇禎不像他的曾曾祖世宗 除了煉丹養生的興趣外 還喜歡看兩派人馬吵架 因為他們越吵 皇帝的權威就越大 反正是一個玩弄國事於拳掌中的垃圾 而他祖父 那個更是極端 他不喜歡看人吵架 就只好躲起來20年不上朝不管事 以免被口水噴到...那也是無能到極點的廢材 崇斟可不是這樣的人 他競兢業業 不眠不休 只為了他肩上的責任 被太多事逼急了 總是會有一些極端的作法 但 這並不是他的本意....有人說 明朝之亡 不是亡於崇禎 而是萬曆 再往前推一點 就是那個煉丹吃藥的世宗...基本上應該是這兩個垃圾搞的好事...還有據說 崇禎上任後 天像異變 水旱不斷 國事積重難返 終規一句話 就是氣數已盡 只是他比較倒霉 他當最後的一隻老鼠 不過 他也勇敢的承當起所有共業...
同樣是王朝覆滅 有一個對比 不知您有沒發現到 南宋滅亡時 崖山海上浮滿為大宋殉國的大臣 而明朝滅亡時 只有一個王太監陪崇楨走完這條路 那些文官 逃的逃 房產賣的賣 好像國事跟他們無關一樣...滿嘴忠君愛國的東林領袖錢益謙 當他老婆柳如是叫他投水殉國以留名節 他說水太冷了...
不好意思 我又說了一堆廢話 只是覺得 明朝末年真是人性的大考驗啊 當時的人民 對於這明朝的招牌似呼也不是很滿意... 氣數已盡的殘破王朝 時也命也運也

TOP

不好意思 我忘了討論毛文龍是否為關鍵人物的問題
asuki大大提到:"就算不殺毛文龍 明朝還是會亡" 這論點很中肯
c大大也提到相似的論點 就算是不殺毛文龍 頂多也是再多撐個幾十年

我想在這邊討論一下 在明朝後期 那些人物是關鍵人物(主導全局走向的A咖) 那些是配角(是搭配主角的必要角色b咖)還是跑龍套(可有可無c咖)
個人看法 若從明世宗嘉靖講起 主角是明世宗那個大咖 還有每天幫他寫青詞的嚴嵩 這兩個角色主導了明朝走向最後結局的方向 神宗開始 就是懶惰怠工的神宗萬曆 還有他老師張居正是a咖 戚繼光充其量只能算是b咖 甚至是c咖(因為他在整個歷史的作用 只是平息一些地方動亂 無關宏旨)反倒是戚繼光的頂頭上司 這也是被歷史常忽略的一個人 叫胡宗憲的 這傢伙的定位應該是跟張居正一樣 是屬於關鍵地位A咖 (因為他宰了海盜頭子汪直 導致原本已有秩序的東南沿海群雄紛起 鄭芝龍就是那時候起家的 後來又衍生了鄭氏政權) 再來的a咖就是魏忠賢 最後的主角就是崇楨 還有那楊嗣昌 吳三桂
毛文龍只能說是c咖(只是據地為王的土霸) 要不然他在明史的篇幅中不會這麼少 少到幾乎找不到 現在為何我們的刻版印像會把他想的很重要 就是因為明史是清朝人寫的 清朝為了合理化他們入關的正當性 就製造一些刻板印像 如袁崇煥濫殺功臣 崇楨不明事理 宦官弄權等等 是的 這些都是事實 但 這不是重點 重點其實是 天命使然 明朝氣數已盡 .....

TOP

回復 17# spssws 的帖子

關於是否是因為利益上的問題..坦白講..我個人傾向"否"...若是因為對於其所掌管的區域..有其利益..
相信明朝的一些官員也注意到..而沒必要輪到袁崇煥了..我會認為是面子上的問題..在於毛文龍本身性格上的判斷..
他是屬於不肯受節制..難以調遣且貪功之人..這是毛文龍不願意接受建議..難道你上面所陳述的問題不是這點??

引用:
1.樓上的大大說到滿值得深思的一句話:"毛文龍一支孤軍,千辛萬苦地在敵後作戰,卻依然始終效忠於明王朝的說"
既然這麼辛苦 那袁崇煥要他回家享福(還給他三次機會回答) 他卻百般不願意???.....
這麼吃力不討好的活沒人會去幹的...可是毛文龍卻賴著不走????.

而若是因為袁崇煥之經歷豐富..那最後也不會落得讓崇禎以謀叛罪來處死了..至於為什麼會遭到如此下場..那就得問週遭的"官"了..而這之中..
與崇禎的個性也脫不了關係!

至於崇禎最後與宦官一起..你最後陳述的王太監..是王承恩吧..他是一開始便與崇禎一起的..縱使是魏忠賢的人馬..但依舊心向崇禎..
我想你並未深入去看我所陳述的一段話"因為歷史的角度是方多的"..
而你講的文官..溫體仁..另一個應該是周延儒吧..崇禎剛即位就升溫體仁為禮部尚書..但是在後面的擢升..溫體仁卻沒有被相中..請注意..

這是崇禎剛即位..因為朝中需要用人..所做的措施..要不然..他也可以完全擢升宦官..但換個角度想..若是一開始擢升宦官..那不是自打嘴巴嗎??.因為才肅清魏忠賢等人..隨即又擢升其他宦官..朝中百臣作何感想..而在當時崇禎帝被封為信王時..曾親眼目睹魏忠賢一夥殘害忠良的罪惡行為..這讓崇禎也更加警惕..若是你要問為什麼王承恩可以..那我只能講此人的手段與眼見..高於魏忠賢..(這是參考明史的王承恩傳)..
而我也在文中提到..崇禎褒貶皆有..是明君或是昏君..留待後者去討論..至於問我是明君或是昏君..
我只能講..各參半..

據說@@?..坦白講..我看到"據說"二字..會直接聯想到野史..這點請多包涵..其實我不知道為什麼明朝與南宋倂為一談..兩者的文學發展..
明朝不及南宋..這點也間接說明了..文人在南宋時期的地位..而明朝卻是在洪武時..宦官弄權便有..文人之地位..在近末年時..只比武人高一些而已..

錢益謙@@..應該是錢謙益吧..這人後來降清..因與溫體仁和周延儒爭權失利..遭革職..此人的一些事蹟..野史記載居多..
若是單指明朝末年來講人性..我是覺得偏頗了..因為每個朝代皆有人性的考驗..
清朝記載明朝..是否偏頗..我還是一樣抱持中立來看待..畢竟我不是攥寫之人..也沒參與過..
------------------------------------
汪直為海盜??..嚴格來講..他是個商人..基本上..他是"走私"..因為明朝有海禁的規定..當時汪直也是不管明朝海禁..所以汪直的定位很模糊..而汪直..或王直..兩者皆有人稱呼..而若是被稱海盜..那就是與他連合當時倭寇有關了..而提到的嚴嵩..這人善於察言觀色..但最後還是被世宗抄家..而你所說的"青詞"..他已經年八十了..基本上都是由人代寫了..基本上..明朝起始..便讓人覺得很不可思議了..最後的滅亡..也是讓人訝異..

最後我只想說..二十四史..所記錄下來的..只能由後人去觀看討論當時的情形..若是以偏概全..那也是個人所抱持的看法與角度不同..但也因為如此..才會有討論產生..不是嗎?.
自娛己者  未見其名   自娛他人 空留笑談

TOP

to:hsuzr大大
1.對!!是錢謙益 萬曆年間的狀元 可以用維基百科查查 說是降清也不對 因為他之後從此退隱家鄉江南 他還擁有全國最大的藏書閣 好像四庫全書有一套抄本在他們家 後來被一把火給燒了...他老婆叫柳如是 陳寅榷曾經特別為她寫了一本傳記
2.我用"據說"這字眼 就是我不願寫的太明確 因為我不認同明史的說法 粺官野史的說法也太多了 不過不管正史野史 都會提到他是一個很認真 很勤政又節儉的人 而且愛民(他的遺書提到 但願任憑賊辱賑屍 勿令其傷百姓一名) 有責任心(他的遺書提到 自覆其髮無顏見祖宗於地下 ) 他把一切的責任都攬在身上了...
沒錯 他犯了很多不可原諒的錯 但是 錯不能完全歸究於他 後人評斷他剛愎自用 疑心病重 其實 在那個環境之下 稍有點腦筋的 一定會覺得是不是那裡出問題了...舉個例好了 流寇越殺越多 這怎麼一回事 要是我是崇禎 一定會認為那些主帥養寇自肥 故意不殺盡 以便這個任務永遠幹下去...還有 堂堂關寧鐵騎防守那松山防線 怎會讓皇太極繞個道來圍困北京 而且就在皇帝面前 只跟著皇太極屁股跑 換作你是崇珍皇帝 你想不想把袁崇煥這龜孫子宰了 他疑心病是有 不過 那大環境就是這樣子 每個有基本智商的人都一定會起疑 不止只有崇楨
3. 汪直(或稱王直)是海盜的說法 我是採用明史日本傳的說法 當然 他是海商也沒錯 更具體的說法 就是武裝商人吧...這樣講法不知您是否認同 (順帶一提 戚繼光修理的那批窩寇 基本上就是這批商人)
您有提到當時的海上貿易 我就把話題轉回毛文龍 我說毛文龍是據地為王 而且據的皮島是交通要道 不論是要進口紅毛人的紅夷軍火給大金 還是要輸出毛皮給紅毛人換大砲火槍 都要經過他這關 如果毛文龍不放水 你想大金(清)會有紅衣大砲來打那寧遠防線嗎??搞不好 就是因為他私底下也搞這些軍火走私給大金 威脅到袁崇煥苦心建立的防線 所以他才不得不開殺
今天有點晚了 您的觀點有很多值得再思辨的部份 明天再來討論好了 您的看法很深入 人名與史實都能引經據典 想必您也是對歷史很有興趣的同好  明天再好好切搓一下

[ 本帖最後由 spssws 於 2011-8-22 01:05 編輯 ]

TOP

 40 12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