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國事論談] 中國農產品衝擊台灣農業

中國農產品衝擊台灣農業

直擊/報告馬總統,水柿真的1顆賣2元…
http://www.nownews.com/2011/11/27/91-2761537.htm#ixzz1f2yBFaCS

記者林修卉/新北市報導

農委會公佈甜柿的產地價格,每台斤41.5元。但如果不是親眼看見、當場付錢,水柿1顆2元新台幣的價錢,真的讓人難以置信!筆者在週日下午,前往新北市蘆洲區三民路上的一家水果行,查看水果價格。才剛走到門口,往水果行望去,「1粒2元」的牌子,就插在擺滿水柿的架上。當時心想,「真的?假的?」於是抓了一個袋子,拿了15顆柿子,每顆都像拳頭一樣大,也沒受損,結帳只付了30元

15顆水柿的重量不輕,種植水柿的果農,心情應該也輕鬆不起來吧!消費者是在產銷鏈的末端,買到1顆2元的水柿,扣掉運費,水柿的產地價1顆還剩多少錢?1台斤多少錢?農委會提出補救方案了嗎?回頭看農委會公佈的柿子價格,那是「甜柿」,也是各類柿子價格最高的一種。但「水柿」和「紅柿」呢?馬英九總統在造勢場合,也只提「甜柿」,從沒提過價格不佳的「水柿」和「紅柿」,難道在馬總統的眼中,「水柿」和「紅柿」就不是柿子嗎?

消費者買到1顆2元的水柿是事實,水柿果農努力了一整年卻「嘸採工」也是事實,馬總統看不到「1顆2元的水柿」,似乎也是事實?!


民進黨的文宣中從來沒有“甜柿”這2個字。在文宣中只有“柿子”。嘉義縣番路鄉是全台灣最大柿子的產地,全台灣大概有80%的柿子都是從那裡生產的。聽到藍軍這麼渴望買柿子,番路鄉等著你哦。如果可以的話,請拍照放上來告訴大家你買了多少水柿。加油,加油,拼台灣經濟就靠你勒。


最近我們終於開始看到中國國民黨好像開始關心農業。柿子有3種:水柿,牛心柿,甜柿。

1.牛心柿的比較

從很多新聞裡面我們看到了中國國民黨說柿子的產地價沒有那麼低。好滴,那咱們來看看10月份的牛心柿是不是有那麼慘。在11月2日中國時報的新聞【1】(過剩價慘跌 牛心柿遭擺爛),點明了台東很多農民已經放棄採收牛心柿,任由柿子在樹上給鳥吃或是掉落地上腐爛。因為柿子採收後要花費採收,浸泡,運輸成本。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牛心柿的產地價在10月份每台斤賣8,9元是慘賠的,而且這個產地價讓很多農民不願意採收。

在第二篇新聞裡面【2】(誰口賤傷農? 康裕成:笨蛋!問題在農民入不敷出),我們看到農委會跳出來說在10月份”「牛心柿」產地實際價格是每台斤11.7元“。很明顯,農委會距離農民非常遙遠而且公然說謊,根本不知道農民真正的處境。農民都已經不願意採收產地價8,9元的牛心柿,只好任由牛心柿給鳥吃或是腐爛。產地價在10月份怎麼可能還有11.7元呢?遇到這種處境,農委會依然表現的和馬英九團隊一樣傲慢不知人間疾苦。


2.水柿的比較

從第二篇報導在11月28日我們看到的是11月份水柿的價格:”一家位於新北市蘆洲區的水果行,「水柿1顆賣2元」。水果商說,推算水柿的產地價,有可能1斤只有2元。“【2】 為什麼水果商會說推算產地價呢?因為台灣的農產品銷售流程是這個樣子滴。

農民 ===》農販商 ===》經銷商 ====》中盤商 ====》零售商 ======》顧客

農販商從農民手中買來叫”產地收購價“。而水果行屬於其中一個環節”零售商“。他們從中盤商收購農產品是批發價格。水果行從收購的批發價格推算出”產地收購價“是1斤只有2元。

3.中國國民黨抹黑的手段。

        (1)將民進黨文宣中的柿子,有心指鹿為馬稱為價格較高的甜柿。
        (2)將文宣中標明的產地收購價,也就是農民實際所得,故意抹黑成中盤商賣給零售商的批發價來模糊焦點。
        (3)故意放假消息給賣甜柿的農民或是暗中操控農民,叫他們出來指控民進黨製造新聞。

4.中國國民黨抹黑的原因:中國國民黨要抹黑柿子價格主要是遮蓋2個造成台灣水果價格狂跌的理由。

  (1)第一理由:中國大陸農產品大量進口造成台灣本地農產品價格狂跌。在2009年7月6日,馬英九偷偷用行政命令開放大量大陸農產品入台。為什麼我要用偷雞摸狗來形容馬英九呢?因為這個消息是經過統媒的封鎖完全噤聲不敢播放這條新聞。而且開放大陸農產品入台完全沒有經過立法院的審核監督。這也就是為什麼要用偷偷摸摸來形容馬英九的行為。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經濟部的網站看到馬英九修訂的行政命令私自開放大量大陸農產品入台。

大陸地區人民來臺投資業別項目(100.3.7更新)http://www.moeaic.gov.tw/system_ ... =LawsLoad&id=66

從第三篇新聞當中,大家可以看到馬政府早在2009是開放了大陸貨衝擊台灣本土的產業。“馬政府公布的「大陸地區人民來台投資業別項目」中,已經開放了含農產品在內的一○一項服務業,可由中國人來台投資,包括穀類及豆類、花卉、蔬果、水產品、農產原料、冷凍調理食品等批發業;蔬果、肉品、水產品、其他食品及飲料、菸草製品的零售業;涉及通路的陸上運輸業;甚至餐飲業,這個影響不容小覷。這就好像COSTCO量販店,裡面賣的多是美國的產品,同樣的,中國到台灣經營農產批發業、物流與零售業,當然主要會賣目前可以進口的中國農產品,也將增加中國農產品藉由泰國與越南等第三地輾轉來台的誘因,並且引進中國員工。由於我國對泰國、越南並未設限,這等於對八三○項管制農產品開了一個缺口,因此說ECFA沒開放,其實中國勞工與農產品早就以行政命令悄悄擴大開放了。這叫做魔鬼藏在ECFA文本的外面。”【3】

  (2)第二個理由:掩蓋馬政府無能。雖然馬英九無能已經是藍綠橘的台灣共識加上維基解密中透漏中國高官也大罵馬英九無能,但是馬英九非常努力想要遮蓋他無能。我們可以從台灣水果的價格失衡看出中央機構農委會的腐敗。農委會掌管全國農業。全台灣的農產品滯銷,本來就是農委會的責任。譬如用香蕉做例子。農委會收集資料計算與查證全台灣縣市有多少地用在生產香蕉上面。然後有一堆科學家根據土壤,氣候的變化算出各類香蕉即將生產的總產量。農委會根據整個台灣市場價格進行調整協調各縣市之間的各類香蕉價格。但是當全國的香蕉價格失調,農委會可以進行全面收購台灣滯銷的香蕉或是從國外進口調整香蕉物價。又或者是收購香蕉後進行冷凍處理...等等。中央的部門是站在一個處理全台灣的方位去看事情。台灣本來就有個農委會來處理全台灣農產品價格。在農產品價格失衡前,農委會本來就應該想出對策去解決。要不然農委會下面養了一大群科學家是幹什麼吃的?為什麼台灣民眾要付納稅錢給一個不做事的中央部門呢?還是那個是叫“農委夢想會”呢?一個個都在吃飯不做事,只會打嘴跑。馬英九身為總統有憲法賦予他權力去監督中央機構的效率,但是馬英九不去督促農委會解決台灣農產品價格的問題,反而運用媒體口水戰去指責在野黨點出馬政府的問題。今天馬英九去罵在野黨能解決問題嗎?開玩笑,在野黨可以命令農委會嗎?混蛋馬英九,回去做事啦。這麼喜歡打嘴跑,那台灣人民還是讓你下台,讓你整天在台北街頭罵個夠吧。


此外,立委潘孟安在大話新聞上面講:2011年從1月份到10月份,台灣總共進口了3800萬美金的農產品。換句話說,3800萬美金 = 11.55億台幣。為什麼台灣的水果全部滯銷?這些進口的大量農產品主要來自中國或是中國經由第三地輾轉來台,台灣很多水果滯銷,馬政府竟然開放大量的大陸農產品進口。這個簡直是滅農。今天馬英九握有國家公器可以解決農產品價格的問題。我搞的有點錯亂。怎麼可以解決問題的執政黨不趕快去幫助農民呢?為什麼還有這種精力與時間耗費在政治口水戰呢?那農民問題到底要不要解決呢?馬英九罵民進黨罵的再大聲,有用嗎?農產品的價格問題一直存在。每個月都有不同的農民很受傷。

我想要奉勸馬英九一句話。你想要農民的票就去把農民問題給解決了吧。起碼降低大量進口農產品來台灣就是一個好的開始。怎麼還有時間去執著於民進黨文宣中的一張小照片呢?農民或其他選民不會因為你罵罵一張小照片就會投給你的。

台灣的消費者也會很賭爛。馬政府一上台就取消了扁政府時期開始的水果生產地證明。換句話說,現在台灣的民眾吃了很多大陸農產品,付的是台灣的價格都不知道。因為馬政府廢了這個政策讓台灣民眾吃遍大陸來的水果。今天那些水果如果有毒像三聚氰胺的奶粉事件,台灣民眾要找誰賠?因為你馬政府取消了水果出產地證明,台灣民眾常常會買到充滿魚目混珠的大陸水果更慘的是,還不一定比較便宜。











附錄:資料

【1】過剩價慘跌 牛心柿遭擺爛

2011-11-02 中國時報 【莊哲權/台東報導】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2/112011110200841.html

 台東縣卑南鄉賓郎村頂岩灣的柿子園裡,結實纍纍的牛心柿掛滿枝頭,有的已經掉在地上腐爛,紅熟的柿子,色彩飽和,令人垂涎,包括綠繡眼(見右圖,莊哲權攝)。    柿子紅了,野鳥大快朵頤,農民心在淌血!台東的牛心柿今年生產過剩,產地價一顆只有一、兩塊錢,因為浸泡、運費都不敷成本,農民乾脆放棄採收,任由它們在果園裡腐爛,鮮紅的果實,成了鳥兒的水果大餐。 每年十到十一月是柿子的成熟期,台東縣卑南鄉賓郎村頂岩灣的柿子園裡,結實纍纍的牛心柿掛滿枝頭,有的已經掉在地上腐爛,紅熟的柿子,色彩飽和,令人垂涎,包括綠繡眼、烏頭翁、五色鳥、紅嘴黑鵯等等,都來分一杯羹。 「就讓牠們吃吧,算是做功德」,王姓農民無奈地說,牛心柿要經過浸泡,加上台東的運費又特別高,採收後血本無歸,根本划不來,另一方面,民眾現都偏愛吃甜柿,台東也已經沒有人在做柿餅,採收後也很難銷出去。 成功鎮的農民也表示,今年當地牛心柿因為產量增加,價格大幅下跌,去年產地價每台斤還有十五元左右,今年只有八、九元,等於一顆柿子只有一、兩塊錢,農民不是自產自銷就是放棄採收,否則會虧更多。

【2】誰口賤傷農? 康裕成:笨蛋!問題在農民入不敷出
http://www.nownews.com/2011/11/28/301-2761622.htm#ixzz1ez2KDpea

民進黨發送「嘸採工」水果月曆,批評「馬政府無能」,農產品價格低落,圖片上的甜柿標著1斤2塊錢,引來對手「口賤傷農」的批評;民進黨發言人康裕成今(28)日回擊,馬政府說的價格,是「批發市場的月均價」,跟產地收購價混為一談,「笨蛋!問題在農民入不敷出,而不在市場賣多少錢!」

國民黨鎖定農產品價格爭議,批評民進黨發送「不實文宣」,作賤水果價格,「甜柿1斤41.5元」。本報記者直擊,一家位於新北市蘆洲區的水果行,「水柿1顆賣2元」。水果商說,推算水柿的產地價,有可能1斤只有2元。

農委會也出面說,2月份桶柑產地每台斤實際價格為20.9元,但民進黨「水果月曆」卻說是6元;今年因為氣候影響,5月龍眼都還沒有採收,民進黨卻說每台斤4元,但龍眼卻是延後到7月才開始採收,每台斤高達42元;更扯的是,10月份的柿子,「牛心柿」產地實際價格是每台斤11.7元,甜柿是41.5元,民進黨「水果月曆」卻說是1斤2元。民進黨避開文宣「柿子圖片」上的爭議,要大家聚焦於「農民生計」;

民進黨發言人林俊憲說,國民黨大做文章,是要轉移焦點,民進黨的文宣,強調的價格柿產地收購價格,也是農民實際的收入,這是民進黨所關心的,要知道農民的心血成本。他列出柳橙、椪柑、香蕉、荔枝、龍眼、番石榴、文旦、牛心柿,「產地收購價通通低於平均成本」。「民進黨要突顯的是農民辛苦栽種,但卻沒法回收,政府為何沒有作為,也不啟動九五機制,政府在哪裡?」林俊憲說,以牛心柿來說,「產地收購價」目前分三級,約2、6、7元,但平均生產成本只有6.5元。

發言人康裕成說,馬政府說的價格是「批發市場的月均價」,跟產地收購價混為一談,「笨蛋!問題在農入不敷出,而不在市場賣多少錢!」「總統!連這個都分不清楚的話,不適格當總統!」





【3】星期專論/吳明敏:中國農產品 早已擴大開放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ug/2/today-p9.htm
記者鄒景雯/專訪 , 2010年8月2日

兩岸ECFA的簽署,真的對台灣農業沒有傷害嗎?開南大學榮譽講座教授、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農經博士吳明敏指出,兩岸農業交流的真相,就是台灣的資金、技術、人才單邊輸血,中國生產的農產品回銷台灣,取代台灣農產品在日本、美國和歐盟的國際市場商機。他也提醒,魔鬼藏在ECFA文本的外面,其實中國勞工與農產品早就以行政命令悄悄擴大開放了。

文心蘭銷中國 價低又難競爭

問:ECFA早收清單公布,未增加開放中國農產品進口台灣,是否對台灣農業就沒有衝擊了?馬政府強調這次ECFA談判台灣有十八項農產品可在兩年內逐漸降為零關稅出口中國,對於農民是大利多,你又如何看待?

吳明敏:這次雖然暫時未進一步開放八三○項管制的中國農產品,但是許多人沒注意到,在ECFA簽署之前,馬政府公布的「大陸地區人民來台投資業別項目」中,已經開放了含農產品在內的一○一項服務業,可由中國人來台投資,包括穀類及豆類、花卉、蔬果、水產品、農產原料、冷凍調理食品等批發業;蔬果、肉品、水產品、其他食品及飲料、菸草製品的零售業;涉及通路的陸上運輸業;甚至餐飲業,這個影響不容小覷。這就好像COSTCO量販店,裡面賣的多是美國的產品,同樣的,中國到台灣經營農產批發業、物流與零售業,當然主要會賣目前可以進口的中國農產品,也將增加中國農產品藉由泰國與越南等第三地輾轉來台的誘因,並且引進中國員工。由於我國對泰國、越南並未設限,這等於對八三○項管制農產品開了一個缺口,因此說ECFA沒開放,其實中國勞工與農產品早就以行政命令悄悄擴大開放了。這叫做魔鬼藏在ECFA文本的外面。

至於這十八項列入早收的農產品,農委會到處大力宣傳的,只提文心蘭、茶葉、甲魚蛋、石斑魚,其他品項大多沒有太多著墨,因為這些農漁項目大部分過去輸往中國的業績根本是零或接近於零。香蕉除了二○○六年國共在博鰲論壇政治作多外,銷售金額也很少。為什麼?以香蕉為例,二○○六年十一月在上海的到岸價格每公斤新台幣二十七.五元(南投蕉)、二十五元(高屏蕉),加上十三%關稅、十七%增值稅以及催熟等管銷費用二成計算,零售價至少需要四十元台幣,但當時上海超市的賣價每公斤只有十九.三元台幣,在價格上完全不具競爭性,其差距即使零關稅亦不足消除。

又以大家最愛提的柳丁為例,去年一月的A級品,台北農產運銷公司批發價每公斤二十元,嘉義梅山果農合作社輸往中國,每公斤十三.五元,國內價格高於輸往中國的價格。同時,依照合約,台灣柳丁的到岸價格每公斤二十六.一元,加上十七%增值稅和二成管銷,合理零售價粗估至少三十六.五元,但中國淘寶網上的價格,每公斤折合台幣十七.五元,其在中國的售價不及正常商業行為價格的一半。

政府宣傳的文心蘭,稱「未來希望達到銷陸五百萬支目標」,這是不可能的。目前台灣的文心蘭主要銷日本,批發價格每株約一百日圓,折合台幣約三十到三十五元,在中國的價格大約只有日本的三分之一;況且,文心蘭在中國種植的成本大約是台灣的三分之一至一半,大家當然銷價格好的日本才有競爭力,怎麼會銷中國呢?

赴中養石斑魚 當地偷學技術

台灣的茶葉具敏感性的品種台茶十二、台茶十四、烏龍,早就已經無償流入中國;石斑魚中的金錢斑、龍膽石斑,亦同。現在在中國的台商,雖然技術人員用自己人,低階勞動的才用當地人,但他們告訴我,遲早有一天都會被學走,因此即使有短多,但未來是長空。我也擔心這些短利項目如果一窩蜂搶種與養殖,所必然而來的風險,萬一血本無歸,是不是政府要負責?養殖業者一定要特別注意,石斑的主要核心技術已經外流了,加上中國的土地、人工便宜,又具有市場接近性,一定要小心審慎。

我要強調的是,兩岸農業交流的真相,就是台灣的資金、技術、人才單邊輸血,中國生產的農產品回銷台灣,取代台灣農產品在日本、美國和歐盟的國際市場商機,導致台灣農產品的國際貿易逆差擴大。以日本市場為例,一九九○年日本自各國輸入的「食料品、動植物生產品」,台灣排名第二,中國第四,到二○○八年,中國排名第二,台灣已經掉到十九名。另外提供一個驚人數據,一九九二年,台灣與中國農產品輸往日本的比率各佔其總進口額的七.三%與七.八%,到了二○○八年,台灣降到只剩一%,中國則成長到九.八%,我們賣到日本的農產品居然這麼少,這是許多人想像不到的。(見附表)

中國蔬菜輸入 是台輸中33倍

問:馬總統經常說,「要幫忙出賣台灣的水果」,並且在報紙上大作廣告,說海運直航後農產品出口大陸倍增,難道事實不是這樣?吳:二○○九年,台灣的生鮮冷藏水果出口到中國為五○八萬四千美元,確實較二○○八年的二三一萬美元多一倍,但中國輸台的生鮮冷藏水果為一二九三萬美元,是台灣去中國的二.五倍。又如今年一到六月,台灣生鮮冷藏蔬菜出口到中國為六萬九千美元,但同期中國輸入台灣的冷藏蔬菜是二二六萬三千美元,中國來的比台灣去的高達三十三倍,直航後是去變多了,但來得更多,這為什麼不提呢?去年,中國農產品輸入台灣五億五千萬美元,台灣農產品出口到中國三億六千四百萬美元,貿易逆差達六十億台幣。今年一到六月,中國農產品進來二億九千九百萬美元,包括冷凍蔬菜、水果、魚,甚至茶葉等,你現在在市場看得出來嗎?這麼多已經到台灣的農產品,其中一○六七項仍課五%至二十%的關稅,其到岸價格均低於台灣的產地價格,如果不能註明原產地,消費者根本無從辨識,不利食品安全的維護,我國的農產品也將無法與之競爭。

立法廢CAS 避免混淆產地

因此,政府必須要求中國盡速將「產地是中國的台灣品種農產品」,在國內外市場明顯標示出來;進口農產品的來源國別之「生產基地」更須透明,積極推動「原產地標示」。此外,尊重台灣農業的智財權、尊重台灣和台灣的地名,有效制裁侵犯台灣農產品註冊商標和專利權等行為,才是比報喜不報憂更迫切的事情。

馬政府上台後,大量編列農產品CAS預算,減少農產品生產履歷TAP預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標準化協會」也是簡稱「CAS標準」,我國多數CAS農產品的原料來自中國等開發中國家,尤其中國多數農漁產品的品種源自台灣,福建省等地的生產緯度和我國接近,我國生產的農產品很容易被中國產地的台灣品種農產品魚目混珠。

推動產銷履歷 建立品牌價值

江陳四次會更明訂,我國將和中國推動「重點領域共通標準」以及度量衡統一。未來,Made in Taiwan加工食品的原料,來自中國等國外會愈來愈多,在國外製造Made by Taiwan的加工食品或者台灣品種產地不是台灣的農產品,也將逐漸增加。台灣農產品於國際市場的認知,即成為Made in China,這會嚴重傷害台灣農產品的品牌價值。我主張積極推動產銷履歷與有機農業,並應盡速立法廢除CAS,改以其他較適當的名稱,以免混淆不清。

農業有糧食安全、社會安定、水資源截流和生物多樣性等多功能,不能單純以農業產值僅占GDP一.四,就漠視其重要性。農委會必須坦然面對台灣農業遭逢的衝擊,積極應對,這才是負責任政府的作為。我們希望與中國雙贏,但不能把人民的薪資水平拉低,不能自動成為海西的一部分,如果交流的目的是要與中國的所得、生活環境一致,這不是多數人樂見的。

站在台灣農民的立場,當我看到孫明賢(前農委會主委)去中國當農業顧問,江丙坤(海基會董事長)為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揭牌,我不知道該怎麼看待他們?鼓勵台灣農業資金、技術和人才去中國投資,這是台商的農業政策,不是以台灣農民的福祉為思考的政策。當貧富差距拉大、糧食安全難以確保、食品安全管理等問題更加複雜,以農業生態系遭到破壞等隱憂逐漸浮現,台灣農業的確已經來到關鍵的十字路口。

[ 本帖最後由 supra3000 於 2011-11-29 10:28 編輯 ]
揮別藍色憂鬱﹐還我綠地清新

TOP

又再轉移焦點了......國外衝擊是難免的  可國內扯後腿可是不應該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tel22 於 2011-11-29 08:20 發表
又再轉移焦點了......國外衝擊是難免的  可國內扯後腿可是不應該的
對了,我新加了些東西。上面已經有編輯過,為了大家方便我放在這裡給大家追一下後文。

立委潘孟安在大話新聞上面講:2011年從1月份到10月份,台灣總共進口了3800萬美金的農產品。換句話說,3800萬美金 = 11.55億台幣。為什麼台灣的水果全部滯銷?這些進口的大量農產品主要來自中國或是中國經由第三地輾轉來台,台灣很多水果滯銷,馬政府竟然開放大量的大陸農產品進口。這個簡直是滅農。今天馬英九握有國家公器可以解決農產品價格的問題。我搞的有點錯亂。怎麼可以解決問題的執政黨不趕快去幫助農民呢?為什麼還有這種精力與時間耗費在政治口水戰呢?那農民問題到底要不要解決呢?馬英九罵民進黨罵的再大聲,有用嗎?農產品的價格問題一直存在。每個月都有不同的農民很受傷。

我想要奉勸馬英九一句話。你想要農民的票就去把農民問題給解決了吧。起碼降低大量進口農產品來台灣就是一個好的開始。怎麼還有時間去執著於民進黨文宣中的一張小照片呢?農民或其他選民不會因為你罵罵一張小照片就會投給你的。

台灣的消費者也會很賭爛。馬政府一上台就取消了扁政府時期開始的水果生產地證明。換句話說,現在台灣的民眾吃了很多大陸農產品,付的是台灣的價格都不知道。因為馬政府廢了這個政策讓台灣民眾吃遍大陸來的水果。今天那些水果如果有毒像三聚氰胺的奶粉事件,台灣民眾要找誰賠?因為你馬政府取消了水果出產地證明,台灣民眾常常會買到充滿魚目混珠的大陸水果更慘的是,還不一定比較便宜。


回复:國外的衝擊是可以避免的。譬如日本在某種水果的盛產期就絕對不會從國外進口那種水果。
揮別藍色憂鬱﹐還我綠地清新

TOP

美國用301法案,來交換保護本國產業

證明即便是美國,也阻擋不了商業的自由

省府凍結以後
資源都是撥給在地政府

最瞭解在地農民的生態
是在地政府

農業做不好
責任別全推給國家

綠營長期挺農,民進黨執政八年
還是上一任的事

農民VS軍公教

是農民輸了,還是民進黨不用心

農民生活如過的不好

對民進黨而言....就是諷刺

TOP

引用:
原帖由 貪心鬼 於 2011-11-29 11:23 發表
美國用301法案,來交換保護本國產業

證明即便是美國,也阻擋不了商業的自由

省府凍結以後
資源都是撥給在地政府

最瞭解在地農民的生態
是在地政府

農業做不好
責任別全推給國家

綠營長期挺農,民進黨 ...
這個事情並不是表面這麼單純。

第一點:農委會公開說謊。牛心柿在十月份每台斤根本沒有到11.7元。

第二點:農委會花人民納稅錢刊登廣告批評民進黨文宣中的一張小小照片,浪費公帑。他們有問題可以直接用媒體提問或記者採訪。完全不用花納稅人交的錢。

第三點:可以監督中央機構的馬英九。不去督促中央機構解決問題,反而挑起政治口水戰。

第四點:台灣有很多水果滯銷。目前台灣的農業是結構性問題。中央政府必須要去解決。也只有他們有辦法有權力去解決,所以他們有相對的責任。

第五點:馬政府廢掉扁政府時期的水果出生地證明。如果今天從中國進口的水果有三聚氰胺,怎麼辦?求償問題要如何解決?

第六點:台灣大量採購來自中國的農產品。海關檢驗的步驟有沒有實際的落實?

第七點:馬英九頻頻出現在媒體,使我想到他的黃金十年口號害我一直拉肚子。我想控告馬英九持續性暗算台灣民眾的健康問題。

[ 本帖最後由 supra3000 於 2011-11-29 11:51 編輯 ]
揮別藍色憂鬱﹐還我綠地清新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