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認識疾病] 視網膜剝離恐致暴盲

視網膜剝離恐致暴盲

視網膜剝離恐致暴盲

視網膜位在眼球後壁,能夠提供眼睛感受光影、色彩,如果不慎剝離的話,視力將會受影響。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志芳表示,傳統中醫認為,依照症狀來看,如果初期出現閃光感,這就是螢星滿目、神光自現;如果出現黑點、黑影、蜘蛛絲飄動感,這就是雲霧移睛、蠅翅黑花。

古代早有相關記載,而且分的很清楚。陳醫師指出,視網膜突然剝離造成視力驟降,最後導致失明,中醫稱為暴盲;視網膜起初不完全剝離開來,遷延日久最後變成完全剝離,最後導致失明,像這種情況中醫稱為青盲。如果民眾發生視網膜剝離,最好趕緊就醫診治,否則不只視力受損,甚至將有失明的可能性。

陳志芳醫師指出,除了外傷引起視網膜剝離之外,多半跟暴怒氣逆、氣血閉鬱,以致於不能濡養睛睛,最後不慎引起剝離;肝膽火熾、陰虛火旺,如果上升之後干擾清竅,也可能誘發這種病症;情志鬱結、氣滯血瘀、脈絡受阻,導致精氣不能上行,日久就可能造成剝離。

現代醫學根據發生原因,把視網膜剝離分為原發性、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主要是視網膜與玻璃體變性所引起,通常發生在老年人、高度近視的人身上;繼發性主要是炎症、眼底腫瘤所引起。另如眼睛受撞擊、坐車時汽車突然剎車,由於眼球受到強烈震盪,視網膜可能突然發生剝離情形。

據統計,每年視網膜剝離的發生率約有萬分之一,每年台灣約有二千人罹患這種疾病,患者在視力減退或逐漸喪失之前,常主訴視物變形彎曲,眼球轉動時物像呈現震顫感。

視網膜剝離是眼科急症之一,患者必須儘快手術治療。陳志芳表示,這種眼疾都是由西醫治療,患者不能拖延就醫時間,太晚就醫恐怕術後仍會視力不良,甚至無法恢復視力。手術治療之後,如果視力進步不多或視網膜下積液不吸收,這時中醫可以介入治療。

陳醫師舉例指出,四十多歲黃小姐患有重度近視,度數上看一千度,有時候感覺眼睛脹痛不適,偶爾見到黑影、細絲在眼前漂浮,打球時因為劇烈活動,竟然不慎造成右眼視網膜剝離,經過西醫手術治療之後,雖然視力恢復但是比之前還要差一點。

過了一段時間,黃小姐走路時摔倒,又造成右眼視網膜再度剝離,經過西醫手術治療之後,雖然手術成功,但是視力卻大幅下降,就算戴上眼鏡仍然視物朦朦,就像是霧裡看花一般,後來朋友介紹中醫療法,黃小姐隨即前來求診。

陳志芳醫師指出,經過診斷之後認為,患者個性焦慮多思、愛吃燥熱之物,除了術後視力不佳之外,還伴隨目澀脹痛、偏頭脹痛等症狀,由於手術後網膜裂孔封閉處會有疤痕,因此診斷為肝鬱腎虛兼血瘀之證,遂給予加味逍遙散、四物湯加減、杞菊地黃丸、丹參等藥物。

經過一個多月之後,患者視力才稍微改善,但有時還會眼睛微脹痛,這時給予相同藥物,再加上夏枯草。就這樣持續治療兩個多月,患者回診時主訴視力進步,眼睛不再脹痛,後來治療半年之後,患者接受視力檢查沒有再進步情形,雖然沒有恢復至視網膜未剝離前之視力,但是已經治療差不多,應該可以停止服藥。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