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其他] 幻象戰機的空對地導彈簡介

幻象戰機的空對地導彈簡介

制作本帖的緣由,乃是由本版某位大大的帖子而來。
〝法國同意售台幻象戰機空對地飛彈〞這個消息最早小弟是從新聞得知,我國立院的立委諸公和國防部官員,正曾為此公開槓上。
所謂“制敵機先”倘若每樣國防軍事,都像上述般公開。小弟試想那麼國家也就無軍人存在之必要,因為連制敵的能力,都得要公開給敵方知情。
天啊!這就是人民所選出的喉舌!!小弟實在替全民心寒乎!〈期待可別再選出些豬公來相害啦!〉
好了在激情過後,小弟還是將這相關的文資,介紹給本版的諸位大大,以下文圖引用若有錯別失漏,萬請指正補充!

文資來源網上收集
圖片來源:florent1973.free.fr、ausairpower.net、 wiki、


幻象2000可以攜帶各種空對地武器,如激光制導炸彈。其中包括馬特拉公司的BGL 1000激光制導炸彈、ARMAT反雷達導彈、APACHE標準武器(即APACHE空地巡航導彈)和非制導火箭發射器、EADS公司的AS30L導彈和AM39“飛魚”空艦導彈,還有研製中的SCALP隱身巡航導彈。幻象2000D型則可使用“風暴影子”隱身空地導彈。 2003年12月,法國空軍收到了首批5000枚“風暴影子”(法軍稱之為SCALP EG)。原計劃“風暴影子”應直接裝備於“陣風”戰鬥機,但因經費等原因,到2006年上述導彈方可開始裝備“陣風”戰鬥機。為阿聯酋生產的幻象2000-9還可以攜帶馬特拉開發中的新型導彈。


BGL 1000激光制導炸彈

激光制導技術是目前國外導彈、炸彈和砲彈普遍採用的製導技術,是以激光為信息載體,把導彈、砲彈或炸彈引向目標而實施精確打擊的先進技術。精準是激光制導武器的鮮明特點,由於激光的單色性好,光束的發散角小,敵方很難對製導系統實施有效干擾,因而使它具有了其他制導方式無法匹敵的優勢。所以,當激光制導武器攻擊固定或活動目標時,命中率極高。此外激光還可與紅外、雷達、GPS等實現複合制導,更有利於提高制導精度和應付各種複雜的戰場環境,從而發揮全天候作戰的優勢。激光制導通常有"視線式"和"尋的式"。 "視線式"的典型代表是激光駕束制導,"尋的式"的典型代表是激光半主動式尋的製導,也是目前最常用的激光制導方式。激光駕束制導簡言之就是激光制導系統瞄準目標並連續發射激光,位於彈尾的激光接收器接收激光,控制彈體像"騎"著激光一樣沿光束中心飛行。但激光駕束制導必須在可視條件下才能實現,因而適合在短程作戰使用,射程一般在3公里以內。與激光駕束制導不同,激光半主動式尋的製導的激光接收器安裝在彈體前端,而且由於發射器和激光目標指示器可以分離架設,從而可以實現較遠的射程。






性能規格

製造商:馬特拉
            
長度: 4.36米
翼展: 1.62米
直徑: 1.71米
質量: 977公斤
射程: 10公里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迴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TOP

ARMAT反雷達導彈





該彈是法國空軍裝備使用的第三代機載反輻射導彈,其名稱“阿瑪特”為“馬特拉反雷達導彈”(Anti-Radar Matra,ARMAT)的英文縮寫的音譯,由法國馬特拉公司和達索電子公司研製,用作由法、英兩國60年代中期聯合研製、70年代初期開始服役的“瑪特爾”(Martel)空地導彈中的被動雷達型——“瑪特爾”AS37的後繼彈研製。 1980年開始方案論證,1981∼1982年開始工程研製,1983年開始飛行試驗,1984年進入法國空軍服役,1988年發展改進型MARS,1990年對現役導彈進一步改進,提高抗電子乾擾能力。
該彈除裝備法國空軍外,還向伊拉克、埃及、科威特等國出口。在1985∼1988年兩伊戰爭中,伊拉克的法制“幻象”F1使用該彈攻擊伊朗的美製“霍克”地空導彈制導雷達,共發射8枚導彈,7枚命中目標。到1989年,生產495枚。

結構和性能特點


該彈採用與“瑪特爾”AS37相同的正常式氣動外形佈局,4片固定式大切梢三角形彈翼位於彈體中後部,4片全動式小切梢三角形舵面位於彈體尾部,彈翼和舵面處於同一平面。彈體形狀、尺寸和艙段結構亦基本相同。但各艙段內部設備則有很大變化,主要改進之處是:
1)採用法國達索電子公司研製的新型全固體化被動雷達導引頭和先進的電子設備,制導系統能夠應付頻率捷變、雷達關機、各種誘餌以及各種電子對抗技術,備有數個可互換使用的被動雷達導引頭。
2)採用新型固體火箭發動機,使導彈射程由原來的55km增加到93km。
3)加裝慣性導航系統,採用中段慣性制導加末段被動雷達製導,使導彈獲得晝夜全天候、遠距防區外發射、發射後不管的作戰能力。
因此,該彈在作戰性能水平上,較之“瑪特爾”AS37有很大提高,與同時代的美國“哈姆”高速反輻射導彈和英國“阿拉姆”空射反雷達導彈相比,射程遠、戰鬥部大,防區外攻擊能力更強。

性能規格


最大射程93km
最小射程
最大速度M>1.0
使用高度61∼6100m
最大過載
制導系統中段慣導加末段被動雷達製導
引信觸發引信
戰鬥部高爆炸藥,重240kg
動力裝置2台兩級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
彈重544kg
彈長4.267m
彈徑396mm
翼展1219mm

[ 本帖最後由 晴秀 於 2008-3-9 12:36 編輯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迴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TOP

AS30L導彈



該彈是法國宇航公司和湯姆遜-CSF公司聯合研製的第三代超音速多用途空地導彈,是由相應的AS30第二代超音速空地導彈改進而來。 1974年開始研製,1977年開始“阿特里斯”(ATLIS)2吊艙與未裝製導系統的AS-30L掛飛試驗,1980年首次AS-30L制導發射試驗,隨後進行共8枚由AS -30改進的樣彈發射試驗,1983年完成14次主承包商飛行發射試驗,1984年初法國空軍開始進行驗收演示飛行試驗,同年底投入批生產,1985∼1987年在“美洲虎”攻擊機上進行使用鑑定試驗,1988年正式進入法國空軍服役,同年進行與帶紅外成像吊艙配合的首次夜間發射試驗,1986年在出口型“幻象”F1和“幻象”2000進行試射,1992年在F-16上進行夜間試射,1993年在“幻象”2000D上進行試射,1994年完成在“超軍旗”艦載攻擊機上的飛行試驗,1996年正式進入法國海軍服役。
除裝備法國空/海軍外,還向阿拉伯和印度等國出口,並由伊拉克首次在兩伊戰爭中使用,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法國空軍的“美洲虎”攻擊機共發射60枚。該彈仍在生產,採購總數800枚,到1991年已交付635枚,1984年單價62萬美元。

該彈採用與AS30完全相同的正常式氣動外形佈局,除彈翼、尾舵和內部艙段結構保持不變外,主要改進之處是頭部加裝半主動激光導引頭和相應的製導計算機,增加了1個激光導引頭艙,其後為原來的3個艙段:戰鬥部艙、發動機艙和尾部控制艙。該激光導引頭可與波長λ=1.06μm的任何機載或地/海基激光照射器配合使用。目標反射回來的激光能量通過整流罩後,由陀螺穩定的反射鏡反射到探測器上,由探測器測量出導彈速度矢量與瞄準線旋轉角速度矢量之間的角偏差,產生出比例導引指令。導引頭的視場很大,即使在瞄準精度較差和強側風情況下,也能截獲目標。後艙段內部結構有所改變,取消了無線電指令接收機,加裝橫滾陀螺儀、電磁鐵、電磁舵機、4片燃氣擾流片等。該彈的翼展、舵展和彈徑均與AS-30相同,但頭部整流罩由金屬變為透光材料,形狀由尖變鈍,故彈長縮短到3.65m。
該彈採用中段慣導加末段半主動激光制導體制,載機在發射導彈之後可立即作機動飛行,在此過程中由機載激光照射吊艙保持對目標的自動跟踪和照射,直到命中該目標。因此,同採用無線電指令制導的AS30導彈相比,不要求載機飛行員操縱飛機並始終目視瞄準、跟踪目標,從而減輕了飛行員的工作負擔,提高了飛機的作戰生存力,在作戰性能水平上是一個飛躍,進入第三代超音速多用途空地導彈範疇。

性能規格

最大射程10km
最小射程
最大速度M1.5
使用高度61∼6100m
最大過載
制導系統中段慣導加末段半主動激光制導
引信觸發引信
戰鬥部高爆炸藥,重240kg
動力裝置2台兩級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
彈重520kg
彈長3.65m
彈徑342mm
翼展1000mm

[ 本帖最後由 晴秀 於 2008-3-9 12:37 編輯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迴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TOP

SCALP EG “風暴影子”





該彈是英國宇航公司於1995年,在法國“阿巴斯”防區外空地導彈系列中的APACHE-AL基礎上,發展的一個更為先進的防區外空地導彈,稱之為“風暴之影”(Storm Shadow),參加英國皇家空軍“常規防區外攻擊導彈”(CASOM)竟爭,1996年7月中標。1998年進行飛行發射試驗。1998∼1999年在“美洲豹”直升機上進行末段制導紅外成像導引頭的載飛試驗,還進行戰鬥部的靜態和動態試驗。2000年進行制導飛行試驗。2001年進行“狂風“GR.MK4載彈飛行試驗。2002年開始交付英國皇家空軍,訂購總數700枚,裝備“狂風“GR.MK4和“鷂”GR.MK7攻擊機以及EF2000歐洲戰鬥機。
  英國皇家空軍的“狂風”戰鬥機從科威特北部靠近伊拉克邊境的阿裡薩勒姆基地起飛,首次參加了美英聯軍於21晚發動的、稱之為“震懾”行動的對巴格達的空襲,並首次使用了新型防區外導彈──“風暴之影”,擊中了該城北部的目標。該導彈尚未進行作戰使用試驗,這次是在戰場上的首次使用,為防止被伊方防空導彈雷達發現,在當天夜幕降臨後,“狂風”戰鬥機才將秘密運到阿裡薩勒姆基地的導彈裝到“狂風”戰鬥機上。參加空襲的“狂風”戰鬥機在飛越科伊邊境後,立即受到伊拉克地空導彈的攔截,為便於實施規避機動,投掉了機翼下的副油箱,然後對預定目標發射了“風暴之影”導彈,成功地摧毀了該目標。該導彈採用TRI 60-30渦噴發動機,最大射程250千米,彈重1350千克,中段制導為慣性導航加GPS修正與高度相關修正,末段制導為紅外成像,具有發射後不管、自動目標識別和低空地形跟隨能力,裝單一式“布羅奇”深度侵徹戰鬥部,也可換裝子母式戰鬥部。採用正常式氣動外形布局,頭部呈錐形,彈體呈矩形,表面光滑,雷達反射截面積小,具有一定隱身特性。採用模塊化艙段結構,分為前、中、後3個艙段:導引頭艙、戰鬥部艙和發動機艙。
  英國“風暴之影”導彈是英國宇航公司於1995年,在法國“阿巴斯”防區外空地導彈系列中的APACHE-AL基礎上,發展的一個更為先進的防區外空地導彈,參加英國皇家空軍“常規防區外攻擊導彈”(CASOM)竟爭,1996年7月中標。1998年進行飛行發射試驗。1998∼1999年在“美洲豹”直升機上進行末段制導紅外成像導引頭的載飛試驗,還進行戰鬥部的靜態和動態試驗。2000年進行制導飛行試驗。2001年進行“狂風“GR.MK4載彈飛行試驗。2002年開始交付英國皇家空軍,訂購總數700枚,除裝備“狂風“GR.MK4攻擊機外,還裝備“鷂”GR.MK7攻擊機以及EF2000歐洲戰鬥機。
  該彈的氣動外形布局和艙段結構與法國“阿巴斯”防區外空地導彈系列中的SCALP-EG相同,頭部呈錐形,彈體呈矩形,表面光滑,具有一定隱身特性。其內部為模塊化艙段結構,分為前、中、後3個艙段:導引頭艙、戰鬥部艙和發動機艙。該彈與法國的“阿巴斯”SCALP-EG型的主要區別在於,其內部加裝了與英國戰鬥機作戰使用相適應的任務設備,即兩者與載機的綜合和接口設備不同。該彈的主要特點為:很遠的射程,發射後不管和全自主式制導,自動目標識別,低空地形跟隨,很小的雷達反射面積,單一式深度侵徹戰鬥部和高可靠性。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迴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TOP

除了彈藥的引進,更重要的資料鏈的提升、電戰系統的升級

另一方面我幻象飛行員長期接受為制空戰術的訓練,如有機會引進還需增加此一方面的訓練

如此依來方能發揮幻象的多功能性

TOP

我覺得除非台灣不惜一切要報復
要不然這些東西一定用不到
台灣唯一能跟中國的蘇愷27和殲11纏鬥的只有幻象2000
當初採購戰機時早就考慮過了


經國號是低空層纏鬥和對地攻擊
F-16中空層纏鬥和對地攻擊
幻象2000執行高空截擊


三種戰機都有其適合飛行的最大高度
幻象2000台灣本來就是買來當截擊機用的
掛對地飛彈
我看中國不會給我們機會吧


真的要反擊
彈道飛彈才是最佳選擇
讓專職高空截擊的幻象機擔任對地攻擊真的很浪費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