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空軍] 亞洲先進國日本、台灣更新版(+適型油箱、電戰系統),以F-16為主的相關機種自行研發

亞洲先進國日本、台灣更新版(+適型油箱、電戰系統),以F-16為主的相關機種自行研發



F-2戰鬥機
類型 戰鬥機
生產公司 日本三菱重工  洛克希德·馬丁
首次飛行 1995年10月7日
服役 2000年
主要用戶 日本自衛隊
生產數量 90架
單位造價 $1億8百萬美元 (2004年)
衍生自 F-16

研發
日本防衛廳技術研究總部自1973年開始進行了一系列技術基礎研究,其中包括氣動外形、複合材料、高機動性、先進火控技術、航空電腦、慣性導航、隱形技術和整體電子戰系統等。1984年12月6日防衛廳參謀會議開始探討F-1後繼機,FS-X計畫初現原型。

1985年3月,三菱重工提出獨立自主開發、代名為JF-210的戰鬥機方案,外型類似瑞典JAS-39「鷹獅」(Gripen)。不過,其戰鬥機採用雙垂尾雙發佈局,進氣口在座艙下方,兩具F404型發動機,起飛重量11.5噸,最大速度1.9馬赫,攜帶4枚反艦飛彈(ASM)時作戰半徑約930公里。

1987年下半年,日本國內三大報:朝日、每日與讀賣新聞就不斷地報導FS-X戰鬥機相關消息,關注的不是飛機本身,而是美日兩國政府關於FS-X的談判過程。日本曾提出共同開發,但在美國的壓力下,雙方達成協定,採用改進的F-15J或F-16C作為FS-X戰鬥機。

1991年,FS-X案完成細節設計,1992年4月通過審查,同年5月完成試驗模型(Mockup Model),評估完成後正式對外公開。1994年2月,各公司都完成了工程設計,開始製造一號原型機。

FS-X第一架原型機於1994年初開始組裝,1995年1月12日從三菱重工業公司的小牧南工廠出廠,同年10月第一次進行了38分鐘的試飛。首飛成 功,穩定性、機動性和操縱性均良好。第二架原型機於1995年12月13日試飛,第三和第四架原型機分別於1996年2月和4月上天,各機首飛均獲成功,沒有出現大的意外,這是各國戰鬥機研究較少見的。另外,還有兩架原型機用於靜態試驗,其中結構和疲勞試驗達到約6000小時。1996年3月,日本政府決定:FS-X正式投入批量生產,飛機編號正式定為F-2,在1996財政年度首批採購了11架。

配備部隊
F-2戰鬥機發源自F-16的「敏捷隼」構型,後來美國沒有採用反由日本採用三澤基地 - 第3航空團 第3飛行隊
松島基地 - 第4航空團 第21飛行隊
濱松基地 - 第1術科學校
岐阜基地 - 飛行開發實驗團(XF-2)
築城基地 - 第8航空團 第6飛行隊

性能諸元

基本資料

噴射口翼展:11.13米(含翼尖導彈發射架時)
機長:15.52米
機高:4.96米
機翼面積:34.84平方米
載掛點:6個
最大設計速度:1371公里/小時(或高空M2.0/低空M1.1)
最大起飛重量:22.1噸
設計超載:+9/-3g(當起飛重量為12000千克),+4.4/-1.6g(最大起飛重量)
作戰半徑:超過834公里(當攜帶4枚反艦導彈、2枚空對空導彈和2個2270升的副油箱執行反艦任務時)

武器裝備
F-2儀表版為數位化ASM-1反艦飛彈
ASM-2反艦飛彈
CBU-87集束炸彈
RL-4火箭
RU-3A火箭
RL-7火箭
CCS-1光學反艦導引飛彈
M61A1火神式機關砲
AAM-3紅外線導引飛彈
AIM-9紅外線導引飛彈
AIM-7半主動導引飛彈
AAM-4先進主動導引飛彈
JDAM聯合直攻炸彈
750磅炸彈

總生產量
XF-2A:單座原型機,生產兩架,目前作為飛行實驗用
編號63-8501/502(舊編號63-0001/003)。
XF-2B:雙座原型機,生產兩架,目前作為飛行實驗用。
編號63-8101/102(舊編號63-0002/004)
F-2A:單座戰機版,預定生產62架。
編號03-8503~507/509、13-8508/510~521、33-8522/523、43-8524~530、53-8531~533/535、63-8534/536/541、73-8542/543
F-2B:雙座戰機版,預定生產32架。
編號63-8103~106、23-8107~115、33-8116~124、43-8125~129、53-8130/131、73-8132/133
防衛省(舊防衛廳)與三菱重工等內部有「F-2C/D/E/F」等編號使用,但只是內部實驗的F-2性能提升計畫相關代號,均不屬於正式型號(2007年8月為止)

服役單位 日本
日本航空自衛隊
--------------------------------------------------------------------------------------------------------------------------


翔昇戰機搭載CFT適形油箱

基本資料
機長: 14.48公尺
翼展: 8.53公尺
全高: 4.7公尺
空重: 6.492噸
戰鬥重量: 8.5噸
最大起飛重量: 12.53噸
翼面積: 24.26平方公尺
效能
極速: 1.8馬赫
海平面爬升率: 14326公尺/分
實用升限: 16760公尺
載油量: 單座型 2111公斤; 雙座型 1884公斤
作戰半徑: 緊急攔截: 130公里;威力巡航: 1100公里 (須攜帶1040L副油箱 X 3)
發動機: TFE-1042-70 (美軍正式編號為: F125-GA-100) 渦輪扇發動機 X 2
最大軍用推力: 54 千牛頓 (27千牛頓 X 2)
最大後然推力: 84 千牛頓 (42千牛頓 X 2)
滯空時間: 40分鐘; 攜帶1,040L副油箱 X 2: 90分鐘
推重比: 1.01
重力負荷: 9G/-3G
最大外掛: 4000公斤
機身壽限: 8000飛行小時
武器
固定武裝: M61A1 20mm機炮 X 1 (最大射速為4000發/分)
空對空: 天劍一型飛彈、天劍二型飛彈、AIM-9
空對地: AGM-65小牛飛彈(經驗證,無實彈配置紀錄)
MK20集束炸彈
MK-82SE蛇眼延遲引信炸彈
2000磅炸彈、750磅M117炸彈
GBU-10.12.24鋪路式二型雷射導引炸彈(無導引裝置,需藉由僚機輔助導引或外掛筴艙)
LAU-60火箭莢艙/2.75 in對地火箭、LAU-69火箭莢艙/19枚68 mm對地火箭

需經由翔展計畫升級後才可使用: 空射型雄風二型反艦飛彈
天劍二A型反輻射飛彈
青雲彈、萬箭彈

產量
生產架數: 135架(含原型機4架,及預產、量產型131架)
使用國:  中華民國

生產計劃
初期生產10架先導量產型機,供空軍執行作戰測試評估與訓練換裝之種子教官使用。第一架先導型為F-CK-1B雙座機,而後陸續完成4架雙座與6架單座機之生產。

1994年開始運交第一架生產型(雙座機)給空軍427聯隊第一中隊。量產順利後逐步運交給空軍其它聯隊。

生產批次
F-CK-1A - 單座型經國號

單座經國號前視圖F-CK-1B - 雙座型經國號
F-CK-1C(預計) - 單座型雄鷹號
F-CK-1D(預計) - 雙座型雄鷹號

服役情形
F-CK-1戰機的服役單位主要以駐防臺中清泉崗機場(CCK AirBasic)的427聯隊與臺南基地的443聯隊為主,每個聯隊配屬三個F-CK-1經國號戰機中隊。
中華民國空軍實施「精實案」之後,空軍單位大量改編與裁減;原大隊層級裁撤,原中隊層級改為大隊層級,稱為獨立作戰隊。
F-CK-1戰機的服役單位,合計五個獨立作戰隊使用。

臺中427聯隊下轄:
第七獨立作戰隊
第廿八獨立作戰隊
臺南443聯隊下轄:
第一獨立作戰隊
第三獨立作戰隊
第九獨立作戰隊

戰備實錄
由於中華民國台中清泉崗機場(CCK)離共軍義序基地僅一百二十六浬、漳州基地僅一百六十三浬,共軍戰機僅需10分鐘時間便可飛臨台灣本島上空投彈,因此空軍清泉崗機場空軍四二七聯隊警戒室擔負中華民國空防第一線警戒重任,在接獲空軍作戰司令部指令後,必須在五分鐘內完成警戒戰機開車、校準、各項空電設定,並起飛向管制單位報到。經國號戰機亦是目前中華民國唯一能在五分鐘內完成緊急起飛、攔截的空軍主力機種。


升級計劃
當航發中心開始生產F-CK-1後,航發中心即開始研究F-CK-1的升級方案以應付對岸共軍日益增加的空防威脅,經研析後把升級計畫分為航電系統與武器系統兩大部分。完成改良的翔昇戰機將增加了771公斤的載油量,並加裝改良型航電系統、強化電戰能力以及新的武器系統


翔昇計畫
翔昇戰機第一次試飛
翔昇戰機搭載CFT適形油箱
翔昇儀表從2001年開始進行三階段的F-CK-1A/B戰機改良計畫,總經費達新台幣70億元,由中科院和漢翔公司負責執行。

第一階段計畫旨在提升F-CK-1A/B戰機的掛彈量,由原本的2枚天劍二型空對空飛彈增加到4枚,整合新型的天劍二A型反輻射飛彈及新型的「萬劍」集束炸彈(子母彈)。
第二階段計畫則包括F-CK-1A/B戰機任務電腦升級、電子反反制裝置(ECCM)、電戰系統、先進的「敵友識別」(AIFF)系統,以及地形跟隨與雷達系統的改良等。
第三階段計畫將包括地面和空中試飛測試,一旦通過空軍測評考核,改良型F-CK-1A/B戰機預定於2010年正式服役。

翔昇計劃主要在於航電系統與機背適型油箱(CFTs)升級,預計升級項目包括換裝BAE公司提供的32位元飛控電腦,升級三個全彩多功能顯示器之玻璃化座艙等航電項目。次要項目為機體結構加強以裝置兩個容量約771公升的機背適型油箱(CFTs),另機尾引擎段墊高,取消機腹中線半埋式掛架,武器載量增加(天劍二型中程空對空飛彈掛彈量從二枚增加為四枚並能攜帶天劍二A型反輻射飛彈),航電系統也配合改良,包括任務電腦升級、改良電子反反制裝置、電戰系統、先進敵我識別系統,及地貌追隨模式與雷達系統的改良、加強短場起降能力、因應增加CFT適形油箱增加的重量小幅提升發動機推力...等改良。
--------------------------------------------------------------------------------------------------------------------------------------------------------------------------------------------------------------------------------------------------------------------------------------------------------------------------------------------------------------------------------------


緯國號」=金鷹T-50超音速高級教練機兼輕型攻擊機
類型 先進教練機  輕型攻擊機
生產公司 韓國航太工業公司  洛克希德
首次飛行 2002/8/20
服役 2005/2/22
使用狀態 現役
主要用戶  韓國
生產數量 100架以上
單位造價 US$2千2百萬美金

T-50金鷹(Golden Eagle)式高級教練機是韓國和美國合作的一款超音速高級教練機,韓國航太工業公司(Korea Aerospace Industries,KAI)是本機研發計畫的主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公司提供技術協助發展
代號KTX-2的研發計畫於1992年正式展開,基本構型構想在1995年初步確定,但就在本階段結束後,由於亞洲經濟金融風暴造成韓國經濟產生危機,使得研發計畫停滯。1996年,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與三星公司簽署合作協議書,確定KTX-2計畫將繼續進行。

1997年KTX-2計畫進入全尺寸發展(Full-Scale Development,FSD)階段。同年7月,韓國政府同意負擔全部研發經費的70%,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則出資17%,三星、大宇(Daewoo)、現代(Hyundai)等公司共同分攤剩餘的13%。

1998年KTX-2基本設計確定。1999年7月完成細部設計,同年10月,屬於國營事業的韓國航太工業公司(Korea Aerospace Industries,KAI)成立,該公司是由三星、大宇及現代三家公司的航太部門合併而成。

2000年8月,風洞測試結束,展開首架原型機的組裝工程。2001年10月31日首架T-50原型機出廠。

2002年2月,韓國航太工業公司於在新加坡亞洲航太展上對外公開其命名──金鷹(Golden Eagle),KTX-2A教練機型改編號為T-50,KTX-2B攻擊機型改編號為A-50。同年8月20日,韓國空軍首席試飛員趙光濟(Cho Gwang-Je,音譯)進行T-50教練機型的首次飛行。

2003年9月4日,四號原型機首飛,該機是A-50攻擊機的原型機。同年12月,韓國空軍宣佈採購50架T-50教練機與44架A-50攻擊機,合計94架,同時授予韓國航太工業公司第一批次25架T-50教練機的採購合約,其餘批次的採購合約於2003∼2005年間陸續簽訂。

2004年6月,韓國監察院經過調查,發現韓國空軍和韓國航太工業公司向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多支付8,000萬美元的技術轉移費和3,000萬美元的違約金,造成1.1億美元的財政損失,並追究韓國國防部內相關人士的責任。同年12月,首架量產型機於現代重工公司飛機裝配廠開始進行組裝。

2005年8月,首架T-50教練機量產機正式出廠。同年10月,韓國航太工業公司開始逐架運交T-50教練機給韓國空軍,用以成立作戰轉換單位(Operation Conversion Unit,OCU)。

2006年1月,T-50教練機量產機正式移交韓國空軍,進入作戰序列擔負戰備任務。至同年12月底,共運交10架T-50給韓國空軍,2007年起將以每個月1架的速度進行量產與交機。


本機預計將用以取代現役鷹式Mk 67型(Hawk 67)、T-38A鷹爪(Talon)及F-5B自由鬥士等轉換教練機的一款先導教練機(Lead-In Fighter Trainer,LIFT);而由教練機型衍生的攻擊機型,將取代退居二線的F-5E/F老虎Ⅱ(Tiger II)式戰鬥機。

設計
金鷹式模型T-50教練機整體構型設計係以洛克希德馬丁公司F-16戰隼(Fighting Falcon)式戰鬥機為基礎,但重量和尺寸分別為後者的70%和80%,結構及次系統有70∼80%的共通性。

座艙為縱列雙座設計,後座較前坐高50公分,座椅採英國馬丁•貝克(Martin Baker)公司發展的MK KR16K 0/0彈射椅。機體表面設置有維修進手孔,各次系統並裝置自動檢測和內置式測試系統,以便利檢修作業進行。飛行控制系統採用數位式線傳飛控(fly-by-wire,FBW)系統,座艙內採側邊操縱桿設計,裝設手置節流閥及操縱桿(HOTAS),前後座均可獨立操控。

機體設計負荷正8至負3G,操作壽限8,000小時。機內設有7具油箱,其中5具在機體,2具在主翼根部,可容納2,655公升燃油,機腹及主翼下方可選擇加掛最多3具570公升副油箱。

航電系統包括漢寧威(Honeywell)公司的H-764G全球定位(GPS)/慣性導航系統(INS)和HG9550雷達高度計(Radar Altimeter)、洛克威爾•柯林斯公司(Rockwell Collins)的VIR-130A全向導航儀/儀降系統(VOR/ILS)和AN/ARN-153V先進戰術導航儀(Advanced Digital TACAN)。教練機型的T-50未配備射控雷達,但攻擊機型的A-50則加裝1具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AN/APG-67(V)4脈衝都卜勒X波段多模式雷達。

T-50教練機採用1具奇異(GE)公司生產、配備全權數位引擎控制(Full Authority Digital Engine Control,FADEC)系統的F404-GE-102渦輪扇發動機。該型發動機由F404-GE-100渦輪扇發動機(原是為F-20虎鯊式戰鬥機發展)修改而來,最大後燃推力為17,700磅(78.7 kN),壓縮比26,旁通比0.29,推重比7.76。

由於T-50金鷹式高級教練機與F-CK-1經國號戰機外型頗為神似,加上韓國亦曾招募漢翔工程人員協助開發,因此被國內軍事迷戲稱為「緯國號」


武器系統
T-50教練機裝有1門奇異(GE)公司M61A1 20公釐六管旋轉式機砲,射速3,000發/分,備彈208發。本機任務在配合模擬器與實際飛行訓練,執行戰鬥機先導訓練任務,以使飛行員在未來順利銜接如F-16、F-15、飆風(Rafale)、F-22、F-35等先進戰機,故未配備射控雷達。

戰時可掛載AIM-9響尾蛇式短程空對空飛彈、Mk 80系列低阻力通用炸彈等各式武器,作為輕型攻擊機使用。


衍生型—A-50攻擊機
A-50攻擊機由T-50教練機衍生而來,機體尺寸、武裝、發動機、座艙配置與航電和飛控系統均與前者相同,但兩者的最大差異在於加裝1具洛克希德馬丁公司AN/APG-67(V)4脈衝都卜勒X波段多模式雷達。APG-67雷達原為F-20虎鯊式戰鬥機發展,因F-20研發計畫取消而未進入美軍服役;而另一衍生型GD-53雷達,則為中華民國空軍F-CK-1經國號戰鬥機所採用。APG-67(V)4雷達的搜索距離為150公里,能同時追蹤10個目標,並攻擊其中2個。雷達系統採線上可抽換單元(LRU)設計,體積0.054立方公尺,重量73公斤,平均故障間隔(MTBF)時間350小時。

武裝方面可攜掛2枚AIM-9響尾蛇短程對空飛彈,及視任務內容分別掛載9枚Mk82 500磅(227公斤)、3枚Mk83 1,000磅(454公斤)或3枚Mk84 2,000磅(908公斤)炸彈,或6枚AGM-65小牛(Maverick)式空對地飛彈。


性能(T-50)

一般特徵

機組員:2名
全長:42呎7吋(12.98公尺)
翼展:30呎1吋(9.17公尺)
全高:15呎8.25吋(4.78公尺)
空重:14,200磅(6,441公斤)
最大起飛重:26,400磅(11,985 公斤)
引擎:1具奇異(General Electric)公司F404-GE-102渦輪扇發動機,最大後燃推力17,000磅(78.7 kN)

飛行表現
極速:1.5馬赫
航程:1,150哩(1,851公里)
升限:48,000呎(14,630公尺)

武裝
機砲:1門M61A1 20公釐火神式六管旋轉式機砲
飛彈:
空對空飛彈:2枚AIM-9響尾蛇(Sidewinder)式短程空對空飛彈
空對地飛彈:6枚AGM-65小牛(Maverick)式空對地飛彈
炸彈:5枚CBU-58集束炸彈、9枚Mk82 500磅低阻力通用炸彈、3枚Mk83 1,000磅低阻力通用炸彈、3枚Mk84 2,000磅低阻力通用炸彈或9枚Mk 20集束炸彈

T-50超音速高級教練機是由韓國航空宇宙產業(KAI)研製和生產的。韓航宇宙產業」宣稱,「金鷹(golden eagle)」T-50今天出廠,使得南韓成為世界第十二個研發出超音速飛機的國家。

航空產業是一個能夠創造就業機會的高附加價值產業。T-50進入大量生產體制,將使南韓航空產業面臨了劃時代的轉捩點。預估至二零一一年將會創造一萬多個就業機會,並因為能替代自海外進口的機種而將節約九億美元,同時,將可佔有全球四分之一的高級訓練機市場。

現役使用國及最新訂購此型F-16將具備超音速巡航的能力,不打開後然器,仍超音速飛行。

個人認為國防經費可以3分之2以上,投入自行研發;3分之1以下,購買外國武器回來自行再研發或技術轉移。這樣豈不更好~哈~
各位看官覺得如何阿?~


[ 本帖最後由 百次 於 2008-7-27 15:11 編輯 ]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