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公告] 第三屆 [軍武裝備猜圖二選一] 活動開始

1. 何者艦艇為美國授權我國自行組裝生產:B.成功級巡防艦


2. 何者艦艇噸位較大防空能力較強:A.紀德級(基隆級)驅逐艦

TOP

1.何者艦艇為美國授權我國自行組裝生產

B.成功級巡防艦

艦名/使用國 成功級飛彈巡防艦/中華民國
承造國/承造廠 美國授權中華民國/中國造船公司高雄廠

2.何者艦艇噸位較大防空能力較強

A.紀德級(基隆級)驅逐艦

基隆級(紀德級):滿載排水量10,500噸
成功級(派里級):滿載排水量4,100噸

基隆級軍艦,是海軍現有噸位最大、戰力最強的新型軍艦,擁有強大的防空、反艦及反潛能力,且具有優越的戰場管理能力,戰時除扼控南、北重要海域阻敵進犯,並可為陸基作戰中心與戰管中心遭受損毀時的備援防空指管任務,遂行聯合制空、制海作戰,發揮協同作戰最大戰力,確保台海安全。
基隆級艦戰鬥系統經過新威脅提升,大幅增加對目標偵獲與處理能力,艦上裝配SPS-48E三維對空搜索雷達,對於低空的目標有較佳的偵測距離,再配合電子與情報蒐集作為,將大幅縮短目標獲得、建立追蹤及執行攻擊所需時間。
另外,該型艦在防空作戰時,可大幅增加對多目標同時接戰的能量,以及對單一高威脅目標接戰的次數;艦上配備的標準二型防空飛彈,更是區域防空的利器,其對空中目標有效攔截距離,可達到百餘公里以上。

= =說實在的我對軍武裝備沒啥研究~以上是網路爬文的資料~

TOP

1.何者艦艇為美國授權我國自行組裝生產.
B.成功級巡防艦.
2.何者艦艇噸位較大防空能力較強.
A.紀德級(基隆級)驅逐艦.

成功級巡防艦

一.簡介:

光華一號計劃[成功級]飛彈巡防艦,係參考美國派里級巡防艦的基本構型,由中國造船公司
負責建造,第一艘成功號於1993 年5 月7 日在中船高雄總廠舉行交艦成軍典禮.

PFG-2 成功級飛彈巡防艦建造重大事紀
1984               海軍光華一號計劃對美國派里級,德國MEKO級及義大利西北風級進行評估.
1987.09          中美簽署建造派里級發價書,簽定S-70C 反潛直
1990.01.10     第一艘成功級開工典禮
1990.11.10     第二艘鄭和號開工典禮
1990.12.21     成功號安於龍骨
1991.08.22     成功號豎桅
1991.10.05     成功號命名下水
1991.10.29     鄭和號安於龍骨/第三艘繼光號開工
1992.01.15     成功號安裝MK13 飛彈發射架
1992.07.27     鄭和號豎桅
1992.10.07     第四艘岳飛號開工
1992.10.30     繼光號安於龍骨
1992.12          成功號第一次出海廠試
1993.01          成功號第二次出海廠試
1993.03.16     成功號海上公試
1993.05.07     成功號交艦成軍

二.成功級VS派里級:

成功級的戰鬥系統設計,就是以FFG-61 為基準,艦體設計則以FFG-59 為基準,
也就是說成功級用了派里級最後,最新的設計.然而為了因應台灣特殊的作戰需求,
成功級做了不少改良,目前己知改良的地方有:

1. 增加武器系統配備,因此滿載噸位為4100ton(艦身尺寸不變)
2. 艦體鋼板加厚,以穩定增加武器系統的重心,同時加強避彈能力
3. 對空搜索雷達提升為應用數位訊號處理技術的SPS-49(V)5 型雷達
4. 增設2 組4 聯裝,由中科院研發的雄風二型反艦飛彈,最遠射程程148km
5. 增設2 門瑞典波佛斯L70 單管40mm 快砲,以便對付快艇和小型船舶
6. 電戰系統由SLQ-32(2)升級為SLQ-32(V)5,以便因應高密度訊號環境需求

三.成功級巡防艦主要規格表

全 長 138.8M
垂 柱 間 長 124.36M
最 大 橫 寬 14.31M
吃 水 9.14M
滿 載 吃 水 4.93M
滿 載 排 水 4100 long ton
輕 載 排 水 3193 long ton
動 力 4 萬1 千軸馬力
航 速 29 節

四.成功級巡防艦艦名編號表:

1101 成功號飛彈巡防艦
1103 鄭和號飛彈巡防艦
1105 繼光號飛彈巡防艦
1106 岳飛號飛彈巡防艦
1107 子儀號飛彈巡防艦
1108 班超號飛彈巡防艦
1109 張騫號飛彈巡防艦

五.武器簡介:

MK 13 Mod 飛彈發射架 x 1
SM-1 標準一型防空飛彈 x 40
雄風二型反艦飛彈 x 8
OTO 76mm 快砲 x 1
Bofos 40mm 快砲 x 2
3 聯裝 MK32 魚雷發射管 x 2
MK 15 方陣近迫武器系統 x 1
S-70CM1 反潛直昇機 x 2

1. Mk 13 Mod4 系統飛彈彈艙,可容量40 枚標準防空飛彈,能以每10 秒一枚的速度進行連續發射.
2. SM-1 標準一型防空飛彈射程約為46 公里,使用半自動雷達歸向導引,飛行速度為2 馬赫.
3. 雄風二型反艦飛彈使用雙尋標器(紅外線及主動雷達),擁有不錯的電子反反制能力
4. OTO 76mm 快砲由奧圖美拉公司生產,射速每分鐘85 發.
5. Bofos 40mm 快砲由波佛斯公司生產.
6. 3 聯裝MK32 魚雷發射管,可發射MK-46 魚雷
7. MK15 方陣快砲每分鐘射速可達1000~3000 發(依型號的不同,射速均會不同)
8. S-70CM1 反潛直昇機性能介於美國海軍S-60B 及SH-60F 之間,造價高達8億台幣(含反潛設備)

紀德級(基隆級)驅逐艦簡介:

紀德級(Kidd class)是美國海軍已除役的驅逐艦級,於2005年到2006年期間陸續交接給中華
民國海軍,目前稱之為基隆級驅逐艦。

紀德級驅逐艦原本是由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國王時代的伊朗王國(Shah of Iran)訂購,根據
伊朗方面的需求,由史普魯恩斯級驅逐艦(Spruance Class)的艦體演進出來的系列。艦上裝
備標準防空飛彈系統替換了斯普魯恩斯級的近程防空飛彈,以供波斯灣的防空任務。根據1974
年簽訂的合約共建造四艘,由美國英格爾斯造船廠建造,首艦1978年6月開工。1979年1月發生
伊朗伊斯蘭革命,巴列維王朝被推翻,因美國與伊朗關係惡化而解除了合同,軍艦無法交貨,
所以只好以便宜價格賣給美國海軍,並在美國海軍服役,稱為紀德級。因為紀德級上配有高效
能的空調系統以及其他設備,使其適合在中東之類(特別是波斯灣)的炎熱天氣下運作。

紀德級的一個暱稱為「Dead Admirals」(陣亡將軍)級,因為這一系列用以命名的美國海軍將
軍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死於太平洋戰場。DDG-993 Kidd(紀德)以美國海軍少將以薩克·C
·紀德(Issac C. Kidd)命名,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中,他在旗艦「亞利桑那號」的艦橋上
陣亡。DDG-994 Callaghan(卡拉漢)以美國海軍少將丹尼爾·卡拉漢(Daniel Callaghan)命名
,1942年11月13日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中,他於「舊金山號」上陣亡。DDG-995 Scott(斯科特
)以美國海軍少將諾曼·斯科特(Norman Scott)命名,第一次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海戰中,他於
「亞特蘭大號」上陣亡。DDG-996 Chandler(錢德勒)以美國海軍少將Theodore Chandler命名,
1945年1月7日,在旗艦Louiville上,他因前一天日本神風特攻隊突襲而受重傷,不治死亡。

因為美國海軍裝備了專門的為艦隊提供防空能力的軍艦,故紀德級在美國海軍中難以凸現重要作
用。1980年代末,紀德級進行了新威脅提升(NTU)及防空戰系提升(AAW),改進了部分電子
設備,防空系統升級為標準二型防空飛彈。艦上的武器比經過現代化改裝的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
少了攻擊性的戰斧巡弋飛彈。

台灣海軍紀德級飛彈驅逐艦(基隆級)性能諸元:

● 長度:171.70 公尺
● 寬度:16.80 公尺
● 吃水:6.20 公尺
● 排水量:9,574 噸
● 艦砲:127公厘艦砲 x 2門
● 防空飛彈:標準二型防空飛彈 x 52枚
● 反艦飛彈:魚叉反艦飛彈 x 8枚
● 反潛魚雷:Mk46魚雷 x 6枚
● 服役數量:4艘


TOP

1.何者艦艇為美國授權我國自行組裝生產
答:B.成功級巡防艦
成功級具備區域防空作戰能力,負責導控MK-75快砲與標準SM-1防空飛彈的是一套MK-92射控系統,該系統包括一組位於艦橋上方的組合天線系統(Combined Antenna System,CAS)以及一具為標準SM-1提供照明導引的STIR (Separate Target Illumination Radar,基本上是SPG-60的修改版);因此,成功級一次能導控兩枚標準SM-1進行接戰,分別由STIR與CAS天線各負責一枚(一般而言,成功級接戰短程目標時使用CAS進行照明,接戰遠程目標時則使用STIR照明雷達)

2.何者艦艇噸位較大防空能力較強
答:A.紀德級(基隆級)驅逐艦
  紀德級驅逐艦在美國海軍的艦隊陣容中,算不上是新武器,但也不算老舊,主要是由目前美國海軍的史普魯恩斯級(SPRUANCE-classDD963)驅逐艦所改良而成,史普魯恩斯級驅逐艦目前正被美國海軍陸續除役中,而總數共四艘的紀德級驅逐艦也早在一九九九年就從美國海軍除役,但是實際的役齡還不到實際船齡的一半。
  史普魯恩斯級驅逐艦是美國海軍一九七○年代的產物,這一艘驅逐艦建造的目的,是和另一種派里級(PARRY-class FFG7)巡防艦組成「高低配」的搭檔(台灣海軍的成功級巡防艦就是仿自派里級),應付來自水底的潛艇攻擊。同時期美國海軍負責防空重任的,就是配備神盾雷達的提康德羅加級(TICONDEROGA-class CG47)巡洋艦。也因為要節省研發成本,負責防空的提康德羅加級巡防艦和負責反潛的史普魯恩斯級巡防艦,都是使用同一種艦體的設計,排水量也相差不多,都是一萬噸左右的龐然巨物

TOP

1.何者艦艇為美國授權我國自行組裝生產
B.成功級巡防艦


  成功級軍艦優越靈活之機動力及精良準確之系統,結合現代化之武器裝備,滿
足台澎防衛作戰「縱深淺、預警短、決戰快」的特性需求,達到「掌握機先、早期
預警、快速反應、指揮作戰的整備目標」,達成鞏固海軍第一線防務為目標。




成功級艦

--性能諸元
一、艦 長: 453 呎

二、艦 寬: 45 呎

三、最 大 吃 水: 27 呎

四、滿 載 排 水: 4100噸

五、最 高 速 率: 29節

六、續航力: 4500海浬





2.何者艦艇噸位較大防空能力較強
A.紀德級(基隆級)驅逐艦




   基隆級艦配備現代化戰系、資訊平台及增程型反艦飛彈,不僅強化我制海、指管戰力,對國軍聯合防空作戰亦擔負重要任務,該型艦成軍投入海軍戰鬥序列後,除發揮海基與陸基指、管、通、資、情、監、偵系統及空中戰管整合能力,亦強化整體聯合作戰效益,具維護海峽安定、護衛海疆,反制威脅之重要載台。

  



基隆級艦

--性能諸元
一、艦 長: 171.7公尺

二、艦 寬: 16.8公尺

三、最 大 吃 水: 10公尺

四、滿 載 排 水: 9574噸

五、最 高 速 率: 30節以上

TOP

1.        何者艦艇為美國授權我國自行組裝生產

ANS:B.成功級巡防艦
引用:
成功級巡防艦是中華民國海軍現役巡防艦,為取代陽字號而生產,為美國海軍派里級巡防艦的修改型,原本以船團護衛任務為主要設計核心,在中華民國海軍修改下安裝雄風二型或雄風三型反艦飛彈以及40mm快炮增強反艦、反快艇能力
2.何者艦艇噸位較大防空能力較強

ANS:A.紀德級(基隆級)驅逐艦
引用:
紀德艦最早是美國為伊朗量身打造的驅逐艦,台灣購買的這四艘退役紀德艦,從二○○三年九月開始進行更新工程以及艦組人員作戰訓練,在定名為基隆級飛彈驅逐艦、並以台灣四個港口命名「基隆」、「馬公」、「左營」、「蘇澳」

紀德級(Kidd class)是美國海軍已除役的一級驅逐艦,原本是由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國王時代的伊朗王國(Shah of Iran)訂購,根據伊朗方面的需求,由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en:Spruance Class)的艦體演進出來的系列。艦上裝備標準防空飛彈系統替換了斯普魯恩斯級的近程防空飛彈,以供波斯灣的防空任務。根據1974年簽訂的合約共建造四艘,由美國英格爾斯造船廠建造,首艦1978年6月開工。1979年1月伊朗發生伊斯蘭革命,巴列維王朝被推翻,因美國與伊朗關係惡化而解除了合同,軍艦無法交貨,所以只好以便宜價格賣給美國海軍,並在美國海軍服役,稱為紀德級(Kidd Class)。因為紀德級上配有高效能的空調系統以及其他設備,使其適合在中東之類(特別是波斯灣)的炎熱天氣下運作。

紀德級的一個暱稱為「Dead Admirals」(陣亡將軍)級,因為這一系列用以命名的美國海軍將軍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死於太平洋戰場。DDG-993 Kidd(紀德)以美國海軍少將Issac C. Kidd命名,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中,他在旗艦「亞利桑那號」的艦橋上陣亡。DDG-994 Callaghan(卡拉漢)以美國海軍少將Daniel Callaghan命名,1942年11月13日第一次瓜達康納爾海戰中,他於「舊金山號」上陣亡。DDG-995 Scott(斯科特)以美國海軍少將Norman Scott命名,第一次瓜達康納爾海戰中,他於「亞特蘭大號」上陣亡。DDG-996 Chandler(錢德勒)以美國海軍少將Theodore Chandler命名,1945年1月7日,在旗艦Louiville上,他因前一天日本神風特攻隊突襲而受重傷,不治死亡。

因為美國海軍裝備了專門的為艦隊提供防空能力的軍艦,故紀德級在美國海軍中難以凸現重要作用。1980年代末,紀德級進行了現代化改裝,改進了部分電子設備,防空系統升級為標準二型防空飛彈。艦上的武器比經過現代化改裝的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少了攻擊性的戰斧巡弋飛彈。

TOP

回復 1# vr0908 的帖子

1.何者艦艇為美國授權我國自行組裝生產
答:B.成功級巡防艦

1981年,中華民國海軍協同中山科學研究院、聯合船船設計發展中心與中國造船公司,在主合約商兼負責戰鬥系統的西屋(Westinghouse)公司及負責載台設計的羅森伯特(Rosenblette & Sons)公司協助下,設計一款用以取代陽字號驅逐艦的新型巡防艦,該計畫即是忠義計畫。

1983年6月,設計作業結束,中華民國海軍卻決定放棄該設計,另外尋求以其他方式獲得滿足作戰需求的巡防艦。

1989年,中華民國海軍決定建造以美國海軍卡夫曼(Kauffman FFG-59)號巡防艦(屬派里級巡防艦)為基本架構的修改型巡防艦,並授予吉伯斯/寇克思設計(Gibbs & Cox)公司500萬美金合約,由其負責修改原設計以滿足中華民國海軍的作戰需求,計畫名稱為「光華一號」造艦計畫。同年5月8日,中國造船公司獲得15億美金的合約負責建造艦體,而中山科學研究院在優利(Unisys)公司協助下負責安裝戰鬥系統。

本級艦原計畫建造8艘,但於1994年決定僅建造7艘,最後一艘(被命名為田單(Tian Dan)號)原預定配備先進戰鬥系統(Advance Combat System, ACS),後因預算不足和性能不穩定致建造計畫被取消(該計畫建造的巡防艦被稱為田單級巡防艦);其餘7艘於1998年完成建造並移交中華民國海軍。被取消的田單號在2000年決定恢復建造,戰鬥系統與前7艘相同,但取消兩舷原裝設的波佛斯(Bofors)L70/40公釐雙聯裝快砲。

派里級巡防艦的設計以反潛作戰為主,於低威脅環境下為遠洋船團護航及作為兩棲登陸船團的屏衛,在規劃上屬於二線、低造價、可犧牲的艦艇。囿於臺海防衛作戰需求與軍售限制,在獲得基隆(Keelung)級驅逐艦之前,本級除負責反潛作戰外,也必須擔負艦隊區域防空任務。


2.何者艦艇噸位較大防空能力較強
答:A 紀德級(基隆級)驅逐艦


基隆級驅逐艦美國海軍在1990年代末將紀德級驅逐艦退役封存。希臘曾表示興趣購買,但最終打消採購計劃。2001年4月美國政府批准向中華民國出售紀德級驅逐艦。美國軍方向中華民國交付的紀德級驅逐艦的雙臂式發射裝置只能發射防空飛彈,反潛武器另由MK112發射器發射,總售價為73200萬美元。「紀德艦採購案」即「海軍光華七號計劃」,最初美方報價新台幣347億元,後根據雙方協商,全案經費243億9544萬6000元,其中人員訓練花費7億9589萬1000元,啟封與性能提升141億6604萬8000元,另外編列67億2646萬6000元採購標準二型飛彈,魚叉飛彈12億7612萬3000元。在完成啟封和改裝後,於2005年開始交運給中華民國海軍。這一系列中的兩艘艦體,995及994,於2005年12月抵達臺灣,分別命名為「基隆」(DDG-1801)與「蘇澳」(DDG-1802)。993及996艦體於2006年10月25日抵達臺灣,並被命名為「左營」(DDG-1803)與「馬公」(DDG-1805)。依據命名軍艦級別的傳統,中華民國海軍對其的正式命名為基隆級驅逐艦。

艦名列表接艦支隊長:蒲澤春少將
中華民國海軍艦名美國海軍艦名伊朗預定艦名最近服役時間首任艦長左營
****論壇
引用:
第一張圖是康定級, 與本次活動無關.
[ 本帖最後由 vr0908 於 2010-12-5 17:22 編輯 ]

TOP

1.何者艦艇為美國授權我國自行組裝生產
答:B.成功級巡防艦


1981年,中華民國海軍協同中山科學研究院、聯合船舶設計發展中心與當時的中國造船公司(於1978年由台灣造船公司及中國造船公司合併,在2007年更名為台灣國際造船),
在主合約商兼負責戰鬥系統的西屋公司(Westinghouse)及負責載台設計的羅森伯特公司(Rosenblette & Sons)協助下,設計一款用以取代陽字號驅逐艦的新型巡防艦,該計畫即是「忠義計畫」。
1983年6月,「忠義計畫」設計作業結束,中華民國海軍決定放棄該設計,另外尋求以其他方式獲得滿足作戰需求的巡防艦。
1989年,中華民國海軍決定建造以美國海軍卡夫曼(Kauffman FFG-59)號巡防艦(改良型派里級巡防艦)為基本架構的修改型巡防艦,並授予吉伯斯-寇克思設計公司(Gibbs & Cox)500萬美金合約,由其負責修改原設計以滿足中華民國海軍的作戰需求,
計畫名稱為「光華一號」造艦計畫。同年5月8日,中國造船公司獲得15億美金的合約負責建造艦體,
而中山科學研究院在優利公司(Unisys Corporation)協助下負責安裝戰鬥系統。
1994年,決定僅建造7艘(本級艦原計畫建造8艘)。最後一艘(被命名為田單(Tian Dan)號)原預定配備先進戰鬥系統(Advance Combat System, ACS),後因預算不足和性能不穩定致建造計畫被取消(該計畫建造的巡防艦被稱為田單級巡防艦)。
1998年,完成7艘建造,並移交中華民國海軍。
2000年,決定恢復建造被取消的田單號,戰鬥系統與前7艘相同,但取消兩舷原裝設的波佛斯(Bofors)L70/40公釐雙聯裝快砲。
2007年,陸續換裝雄風三型反艦飛彈。
美國海軍規劃派里級巡防艦的設計以反潛作戰為主,於低威脅環境下為遠洋船團護航及作為兩棲登陸船團的屏衛,在規劃上屬於二線、低造價、可犧牲的艦艇。囿於台海防衛作戰需求與軍售限制,在獲得基隆級驅逐艦之前,
本級艦除負責反潛作戰外,也必須擔負艦隊區域防空任務。




2.何者艦艇噸位較大防空能力較強
答:A.紀德級(基隆級)驅逐艦



概觀
艦種 飛彈驅逐艦
艦級 地名命名
前型 史普魯恩斯級驅逐艦
次型 伯克級驅逐艦
同型 見同型艦
服役 現役
技術數據
基準排水量 9574噸
滿載排水量 10500噸
全長 171.7米
全寬 16.8米
吃水 9米
鍋爐 4座通用動力
LM2500-30型燃氣渦輪引擎
功率 2軸 86000馬力
最高速度 33節
續航距離 17節下7800浬
乘員 339人
艦載機 兩架S-70C(M)-1反潛直昇機(限經LAMPS MK III改進的基隆艦操作)
兩架SH-2反潛直昇機(LAMPS改進的左營、蘇澳、馬公艦可操作,未購入)
武器裝備 2座雙聯裝MK-26雙臂飛彈發射器
可發射 標準二型飛彈 (前24後44)
MK112八連裝反潛火箭(ASROC)發射器
2座4管魚叉飛彈發射器
2座MK 45 MOD1五吋砲
2座方陣近迫武器系統
基隆、蘇澳艦為Block 0型;左營艦為0型1座、1B型1座(具水面攻擊能力)、馬公艦為1A型2座
兩座三管MK32型水面船艦魚雷管
射控裝置 2具Mk74 飛彈射控系統
1具Mk86艦砲射控系統
1具SWG-1A 魚叉飛彈射控系統
1具Mk14武器導引系統
1具Mk116水下射控系統
偵搜設備 2座AN/SPG-51D飛彈射控雷達
1座AN/SPG-60飛彈/艦砲射控雷達
1座AN/SPG-9A艦砲射控雷達
1座AN/SPS-48E 3D對空搜索雷達
1座AN/SPS-49(V)5 2D長距離對空搜索雷達
1座AN/SPS-55 平面搜索雷達
2座DECCA 商用導航雷達
1具AN/SQS-53B 艦艏聲納
1具Nixie拖曳式噪音器
電戰系統 2座AN/SLQ-32(V)3電子反制系統:基隆、蘇澳艦
2座AN/SLQ-32(V)2電子反制系統:左營、馬公艦
紀德級(Kidd class)是美國海軍已除役的導彈驅逐艦。最初是針對伊朗王國在波斯灣的防空需求,基於史普魯恩斯級船體所設計而成的四艘軍艦。在伊朗王國遭推翻後,原本由伊朗所接收的軍艦改納入美國海軍自己的艦隊中,每艘船艦並以於太平洋戰爭中逝世的美國海軍上將命名。2005年到2006年期間,美國海軍陸續將這批艦隊交接給中華民國海軍,並改稱之為基隆級驅逐艦。本艦具有強大的防空、反艦、反潛及戰場管理能力,可擔任由不同作戰艦艇組合的作戰支隊旗艦,亦可在岸置防空制海兵力所涵蓋的海域外,執行外線機動作戰任務。

中華民國海軍計劃未來在臺澎防衛作戰中,平時基隆級將擔任重要海域偵巡任務,並擴大其監偵範圍以增加台灣軍方預警的反應時間;戰時主要擔任由不同作戰艦艇組成作戰支隊旗艦,扼控重要海域阻敵進犯,並可為陸基作戰中心與戰管中心遭受損毀時的備援防空指管任務,進行聯合制空、制海作戰。

TOP

1.何者艦艇為美國授權我國自行組裝生產
答:B.成功級巡防艦

2.何者艦艇噸位較大防空能力較強
答:A.紀德級(基隆級)驅逐艦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TOP

1.何者艦艇為美國授權我國自行組裝生產
B.成功級巡防艦

2.何者艦艇噸位較大防空能力較強
A.紀德級(基隆級)驅逐艦



成功級巡防艦
"成功"級艦為海軍二代艦「光華一號」計劃案, 仿美國"Perry"級(美方共建造了51艘)所建造的飛彈巡防艦. 船體由高雄的中國造船公司興建,技術及物料採購由原"Perry"級承建商美國伯利恆鋼鐵公司協助,戰鬥系統由中科院負責. 海軍於1989年與中船簽約,1990年一月十日第一艘"成功"號開工興建.
"成功"艦於1990年十二月廿一日安放龍骨,1991年十月五日下水,1993年完成公試, 五月七日交艦成軍,前後歷時40個月. 後續的各艦則以每艘間隔11個月的進度陸續完工.

本級艦為鋼質船殼(比美"Perry"級稍厚),主甲板上則為鋁質結構;艦身長453呎,寬 46.95尺,吃水25呎;滿載排水量4,103噸,輕載3,900噸. 主機為兩部LM2500燃氣渦輪機,馬力40,000匹,有可變角度之螺旋槳,單軸推進最高航速29節;續航力在20節巡航時為4,500浬.

本級艦的艦艏裝備一具Mk-13單臂飛彈發射器,彈艙內有40枚備射的標準防空飛彈; 在駕駛台後之01甲板上裝有兩組四聯裝雄風二式反艦飛彈發射箱,接著是一門朝後的76公釐快砲,在01甲板尾端裝置一門Mk-15方陣快砲. 在兩舷側方面各有一組三聯裝的Mk-32魚雷發射管,其上方的支撐平台各裝備有一門L70/40公釐機砲. 艦尾是可容納兩架S-70C-1型的反潛直昇機庫與停機坪,並有輔助降落設備.


本級艦射控系統是Mk-92(Mod6)型,一部AN/UYK-43型電腦採集中式設計;裝有SPS- 49對空雷達,SPS-55平面雷達與CAS,STIR射控雷達等. 水下射控系統是Mk-114型, 聲納是SQS-56型. 電偵系統是SLQ-32型與Side-Kick電子反制系統配合干擾火箭等裝備執行電戰任務. 編制軍官18人,士官兵180人,飛行機務人員19人.

本級艦原預定建造8艘,分別以中國歷史上的名將來命名:"成功","鄭和","繼光", "岳飛","子儀","班超","張騫","田單"等. 最後一艘的"田單"本來計劃要裝備 ADAR-2N相位陣列雷達與Mk-41垂直飛彈發射系統,並修改多處艦身結構成為新的一級,但終因預算原因而被取消;其先進功能可能寄望將來能租到美軍的"Spruance" 級驅逐艦來替代. 本級艦最終確定將只建造7艘,於1998年底全部完成.

「光華一號」當初選定"Perry"級為藍本時曾經引起很大的爭議,由於"Perry"級本是美國海軍高低組合政策中擔任低檔部份的裝備,她在大艦隊中擔任局部任務功能本來並不需要很完備,但對樣樣都要兼顧的台灣海軍問題就來了. 首先是在她龐大的艦體上只裝備了少數的兵裝,這個問題台灣以自行加上多種原來沒有的武器而解決,但這總是與原設計有衝突的.

其次是她的單軸推進方式在主力戰艦中是極少見的,因為只要一出問題軍艦立刻就成為待宰的鴨子,雖然她在艦舯裝有輔助推進器,但功能仍是有限. 最後是鋁質的上層結構,在福克蘭戰爭中英國"雪菲爾德"號巡防艦被阿根廷飛彈擊沉的案例, 已經清楚看出鋁合金在遭攻擊時的脆弱性. 不過這兩個問題都不是容易解決的.


"成功"艦在1994年九月的"漢光"演習中曾因海空聯繫不良,造成艦上方陣快砲將向民間金鷹公司租用的拖靶機誤為目標發砲將其擊落,機上四人全部罹難的慘劇. "鄭和"艦則曾因靠泊時不慎撞毀重要裝備導至艦長韓彬被革去艦長職務.

原被取消的"成功"級艦第八艘"田單"號在2000年敗部復活,由中船以50億承建, 與之前不同的是取消了兩旁40砲後加裝20機槍架. .

紀德級(基隆級)驅逐艦


紀德級(Kidd class)是美國海軍已除役的一級驅逐艦,原本是由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國王時代的伊朗王國(Shah of Iran)訂購,根據伊朗方面的需求,由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en:Spruance Class)的艦體演進出來的系列。艦上裝備標準防空飛彈系統替換了斯普魯恩斯級的近程防空導彈,以供波斯灣的防空任務。根據1974年簽訂的合約共建造四艘,由美國英格爾斯造船廠建造,首艦1978年6月開工。1979年1月伊朗發生伊斯蘭革命,巴列維王朝被推翻,因美國與伊朗關係惡化而解除了合同,軍艦無法交貨,所以只好以便宜價格賣給美國海軍,並在美國海軍服役,稱為紀德級(Kidd Class)。因為紀德級上配有高效能的空調系統以及其他設備,使其適合在中東之類(特別是波斯灣)的炎熱天氣下運作。

紀德級的一個暱稱為“Dead Admirals”(陣亡將軍)級,因為這一系列用以命名的美國海軍將軍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死於太平洋戰場。DDG-993 Kidd(紀德)以美國海軍少將Issac C. Kidd命名,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中,他在旗艦“亞利桑那號”的艦橋上陣亡。DDG-994 Callaghan(卡拉漢)以美國海軍少將Daniel Callaghan命名,1942年11月13日第一次瓜達康納爾海戰中,他於“舊金山號”上陣亡。DDG-995 Scott(斯科特)以美國海軍少將Norman Scott命名,第一次瓜達康納爾海戰中,他於“亞特蘭大號”上陣亡。DDG-996 Chandler(錢德勒)以美國海軍少將Theodore Chandler命名,1945年1月7日,在旗艦Louiville上,他因前一天日本神風特攻隊突襲而受重傷,不治死亡。

因為美國海軍裝備了專門的為艦隊提供防空能力的軍艦,故紀德級在美國海軍中難以凸現重要作用。1980年代末,紀德級進行了現代化改裝,改進了部分電子設備,防空系統升級為標準二型防空飛彈。艦上的武器比經過現代化改裝的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少了攻擊性的戰斧巡弋飛彈。




基隆級驅逐艦
美國海軍在1990年代末將紀德級驅逐艦退役封存。希臘曾表示興趣購買,但終打消採購計劃。2001年4月美國政府批准向中華民國出售紀德級驅逐艦。美國軍方向中華民國交付的紀德級驅逐艦的雙臂式發射裝置只能發射防空導彈,反潛武器另由MK112發射器發射,總售價為73200萬美元[1]。“紀德艦採購案”即“海軍光華七號計劃”,最初美方報價新台幣347億元,後根據雙方協商,全案經費243億9544萬6000元,其中人員訓練花費7億9589萬1000元,啟封與性能提升141億6604萬8000元,另外編列67億2646萬6000元採購標準二型飛彈,魚叉飛彈12億7612萬3000元。在完成啟封和改裝後,於2005年開始交運給中華民國(臺灣)海軍。這一系列中的兩艘艦體,995及994,於2005年12月抵達臺灣,分別命名為“基隆”(DDG-1801)與“蘇澳”(DDG-1802)。993及996艦體於2006年10月25日抵達臺灣,並被命名為“左營”(DDG-1803)與“馬公”(DDG-1805)。依據命名軍艦級別的傳統,中華民國海軍對其的正式命名為基隆級驅逐艦。


艦名列表
Kidd DDG-993
預定伊朗艦名:Kouroush。
目前於中華民國海軍艦名:左營 DDG-1803(原本命名為“同德”)。
於2006年11月2日開始服役。
Callaghan DDG-994
預定伊朗艦名:Daryush。
目前於中華民國海軍艦名:蘇澳 DDG-1802(原本命名為“明德”)。
於2005年12月17日開始服役。
Scott DDG-995
預定伊朗艦名:Nader。
目前於中華民國海軍艦名:基隆 DDG-1801(原本命名為“紀德”)。
於2005年12月17日開始服役。
Chandler DDG-996
預定伊朗艦名:Andushirvan。
目前於中華民國海軍艦名:馬公 DDG-1805(原本命名為“武德”)。
於2006年11月2日開始服役。

性能數據
滿載排水量9574噸(移交給台灣後滿載10500噸),艦長171.7米,艦寬16.8米,吃水9米。
動力:4座LM-2500-30型燃氣輪機,功率86000馬力;航速:33節;續航力:6000海裡/20節

主要武器裝備
兩座雙聯裝MK-13雙臂式發射器,可發射標準一型飛彈、標準二型飛彈,原可發射反潛火箭ASROC
,但接艦時並未啟封該項功能
兩座四管魚叉飛彈發射器
兩座MK 45五吋砲
兩座二十釐米MK-15 Block-1B方陣快炮
兩座三管魚雷發射器
直升機飛行甲板

艦載直昇機
兩架S-70C(M)-1反潛直昇機

不要只看不回帖  >_<  你的回覆將會是我發帖的原動力~

TOP

1.何者艦艇為美國授權我國自行組裝生產
B.成功級巡防艦

2.何者艦艇噸位較大防空能力較強
A.紀德級(基隆級)驅逐艦

大家答案都這樣..如果我寫不一樣好像很奇怪齁..
所以跟大家一樣好了...
因為我對國軍實在太不熟了....
尤其是海軍..看了我就暈船了..

TOP

1.何者艦艇為美國授權我國自行組裝生產
       答:B.成功級巡防艦

1981年,中華民國海軍協同中山科學研究院、聯合船舶設計發展中心與当时的中國造船公司(於1978年由台灣造船公司及中國造船公司合并,在2007年更名为台灣國際造船),在主合約商兼負責戰鬥系統的西屋公司(Westinghouse)及負責載台設計的羅森伯特公司(Rosenblette & Sons)協助下,設計一款用以取代陽字號驅逐艦的新型巡防艦,該計畫即是「忠義計畫」。

1983年6月,「忠義計畫」設計作業結束,中華民國海軍決定放棄該設計,另外尋求以其他方式獲得滿足作戰需求的巡防艦。

1989年,中華民國海軍決定建造以美國海軍卡夫曼(Kauffman FFG-59)號巡防艦(改良型派里級巡防艦)為基本架構的修改型巡防艦,並授予吉伯斯-寇克思設計公司(Gibbs & Cox)500萬美金合約,由其負責修改原設計以滿足中華民國海軍的作戰需求,計畫名稱為「光華一號」造艦計畫。同年5月8日,中國造船公司獲得15億美金的合約負責建造艦體,而中山科學研究院在優利公司(Unisys Corporation)協助下負責安裝戰鬥系統。

1994年,決定僅建造7艘(本級艦原計畫建造8艘)。最後一艘(被命名為田單(Tian Dan)號)原預定配備先進戰鬥系統(Advance Combat System, ACS),後因預算不足和性能不穩定致建造計畫被取消(該計畫建造的巡防艦被稱為田單級巡防艦)。

1998年,完成7艘建造,並移交中華民國海軍。

2000年,決定恢復建造被取消的田單號,戰鬥系統與前7艘相同,但取消兩舷原裝設的波佛斯(Bofors)L70/40公釐雙聯裝快砲。
美國海軍規劃派里級巡防艦的設計以反潛作戰為主,於低威脅環境下為遠洋船團護航及作為兩棲登陸船團的屏衛,在規劃上屬於二線、低造價、可犧牲的艦艇。囿於台海防衛作戰需求與軍售限制,在獲得基隆級驅逐艦之前,本級艦除負責反潛作戰外,也必須擔負艦隊區域防空任務。

2.何者艦艇噸位較大防空能力較強
       答:A.紀德級(基隆級)驅逐艦

紀德級(Kidd class)是美國海軍已除役的導彈驅逐艦。最初是針對伊朗王國在波斯灣的防空需求,基於史普魯恩斯級船體所設計而成的四艘軍艦。在伊朗王國遭推翻後,原本由伊朗所接收的軍艦改納入美國海軍自己的艦隊中,每艘船艦並以於太平洋戰爭中逝世的美國海軍上將命名。2005年到2006年期間,美國海軍陸續將這批艦隊交接給中華民國海軍,並改稱之為基隆級驅逐艦。本艦具有強大的防空、反艦、反潛及戰場管理能力,可擔任由不同作戰艦艇組合的作戰支隊旗艦,亦可在岸置防空制海兵力所涵蓋的海域外,執行外線機動作戰任務。

中華民國海軍計劃未來在臺澎防衛作戰中,平時基隆級將擔任重要海域偵巡任務,並擴大其監偵範圍以增加台灣軍方預警的反應時間;戰時主要擔任由不同作戰艦艇組成作戰支隊旗艦,扼控重要海域阻敵進犯,並可為陸基作戰中心與戰管中心遭受損毀時的備援防空指管任務,進行聯合制空、制海作戰。
十歲看智力、二十看學歷、三十看能力、四十看經歷、
五十看財力、六十看體力、七十看病歷、八十看黃曆。

TOP

1.何者艦艇為美國授權我國自行組裝生產
B.成功級巡防艦

2.何者艦艇噸位較大防空能力較強
A.紀德級(基隆級)驅逐艦

TOP

1.何者艦艇為美國授權我國自行組裝生產
回答:B.成功級巡防艦
2.何者艦艇噸位較大防空能力較強
回答:A.紀德級(基隆級)驅逐艦

TOP


1.何者艦艇為美國授權我國自行組裝生產
B.成功級巡防艦

2.何者艦艇噸位較大防空能力較強
A.紀德級(基隆級)驅逐艦
引用:
成功級發展沿革
1981年,中華民國海軍協同中山科學研究院、聯合船舶設計發展中心與当时的中國造船公司(於1978年由台灣造船公司及中國造船公司合并,在2007年更名为台灣國際造船),在主合約商兼負責戰鬥系統的西屋公司(Westinghouse)及負責載台設計的羅森伯特公司(Rosenblette & Sons)協助下,設計一款用以取代陽字號驅逐艦的新型巡防艦,該計畫即是「忠義計畫」。
1983年6月,「忠義計畫」設計作業結束,中華民國海軍決定放棄該設計,另外尋求以其他方式獲得滿足作戰需求的巡防艦。
1989年,中華民國海軍決定建造以美國海軍卡夫曼(Kauffman FFG-59)號巡防艦(改良型派里級巡防艦)為基本架構的修改型巡防艦,並授予吉伯斯-寇克思設計公司(Gibbs & Cox)500萬美金合約,由其負責修改原設計以滿足中華民國海軍的作戰需求,計畫名稱為「光華一號」造艦計畫。同年5月8日,中國造船公司獲得15億美金的合約負責建造艦體,而中山科學研究院在優利公司(Unisys Corporation)協助下負責安裝戰鬥系統。
1994年,決定僅建造7艘(本級艦原計畫建造8艘)。最後一艘(被命名為田單(Tian Dan)號)原預定配備先進戰鬥系統(Advance Combat System, ACS),後因預算不足和性能不穩定致建造計畫被取消(該計畫建造的巡防艦被稱為田單級巡防艦)。
1998年,完成7艘建造,並移交中華民國海軍。
2000年,決定恢復建造被取消的田單號,戰鬥系統與前7艘相同,但取消兩舷原裝設的波佛斯(Bofors)L70/40公釐雙聯裝快砲。
美國海軍規劃派里級巡防艦的設計以反潛作戰為主,於低威脅環境下為遠洋船團護航及作為兩棲登陸船團的屏衛,在規劃上屬於二線、低造價、可犧牲的艦艇。囿於台海防衛作戰需求與軍售限制,在獲得基隆級驅逐艦之前,本級艦除負責反潛作戰外,也必須擔負艦隊區域防空任務。

概觀
艦種 巡防艦
艦級 成功級巡防艦
製造廠 台灣國際造船公司高雄廠
動工 1990年 - 2001年
下水 1991年 - 2002年
服役 1993年 -
技術數據
基準排水量 3,900噸
滿載排水量 4,100噸
全長 138.1公尺
全寬 14.3公尺
吃水 4.9公尺
動力 LM2500-30燃氣渦輪引擎2具,單軸推進輔助動力系統2具
功率 41,000匹馬力
最高速度 29節
續航距離 20節狀態4500海浬
乘員 217人(軍官18人、士官兵180人、飛行機務人員19人),艦長上校編階
艦載機 S-70反潛直昇機2架
武器裝備
1座Mk13 Mod 4單臂飛彈發射器,40枚RIM-66標準防空飛彈(SM-1MR Block VI B)
2座四聯裝雄風二型反艦飛彈
2座雙聯裝雄風三型反艦飛彈
1門OTO 76公釐單管快砲
1座Mk15 Block 1A方陣近迫武器系統
2具Mk32型水面船艦魚雷管,6枚Mk46型魚雷
射控裝置
Mk92 Mod 6射控系統,負責控制SM-1飛彈與OTO 76公釐單管快砲,包括1組組合天線系統(Combined Antenna System,CAS)與1部獨立的分離標定與照明雷達(Separate Target Illumination Radar,STIR,採用荷蘭Singaal公司STIR-240雷達)。
AN/SYS-2整合自動偵測與追蹤系統(Integrated Automated Detection and Tracking,IADT)
電子設備
SPS-49(V)5對空搜索雷達
SPS-55平面搜索雷達
SQS-56中頻聲納
STIR-240雷達(照明雷達)
電戰系統
SLQ-32(V)5電子作戰系統:02甲板駕駛台外側裝有2部反制天線(Sidekick),03甲板兩側各1座接收天線
2座Mk36干擾彈發射架(Super Rapid Bloom Offboard Countermeasures,SRBOC)。

成功級巡防艦列表
舷號    艦名   安放龍骨日期 下水日期    成軍日期   備註
1101 成功艦 1990/12/21 1991/10/05 1993/05/07 換裝雄風三型反艦飛彈
1103 鄭和艦 1991/10/29 1992/10/15 1994/03/28 換裝雄風三型反艦飛彈
1105 繼光艦 1992/10/30 1993/10/03 1995/03/04 換裝雄風三型反艦飛彈
1106 岳飛艦 1993/09/05 1994/08/26 1996/02/26 換裝雄風三型反艦飛彈
1107 子儀艦 1994/08/07 1995/07/13 1997/01/09  
1108 班超艦 1995/07/25 1995/07/03 1997/12/16  
1109 張騫艦 1995/12/04 1997/05/14 1998/12/01 換裝雄風三型反艦飛彈
1110 田單艦 2001/02/22 2002/10/17 2004/03/11
      
      
引用:
基隆級驅逐艦
紀德級驅逐艦Scott(DDG - 995)與四艘西班牙船艦聯合行動
紀德級驅逐艦Chandler(DDG - 996)俯視照片,攝於加州聖地亞哥附近外海中華民國海軍基於防空作戰的需要,以及為取代老舊的「武進3型」陽字號,向美國政府表達願意購買三艘紀德級,但如果價格合宜,還是希望四艘能夠一次採購完成。海軍的研究報告指出,紀德級的防空火力較成功級巡防艦高2.5倍,藉由引進基隆級驅逐艦,海軍將可獲得區域防空的能力。藉由此一假定,四艘基隆級驅逐艦的防空能力至少約與十艘成功級巡防艦相埒,如果是與七艘武進三號驅逐艦進行比較,其間差距更加擴大。

紀德艦採購案自2000年12月開始運作,中華民國國軍向美方提出意願函以後,2001年4月美国政府批准向中華民國出售紀德级驱逐舰,經國防部及海軍總部再次評估後,於2003年5月立法院在認為本案報價過高,以一票之差在刪減原預算(四艘艦體合計284億元)15%情況下通過預算審查,專案開始執行。海軍總部亦成立紀德級飛彈驅逐艦作業評估小組,進行先期評估、建案工作,並執行人員徵調、國內預訓及後勤支援等整備作業。然而由於預算的降低,軍方藉由減少標準二型飛彈之採購數量來壓低金額,但也礙於預算的問題,導致只有第一艘基隆艦上裝有直升機起降系統,立體反潛作戰的能力大打折扣。

美国军方向中華民國交付的紀德级驱逐舰的双臂式发射装置限定只能发射防空导弹,反潜武器另由MK112發射器發射,總售價為73200萬美元[1]。「紀德艦採購案」又名「海軍光華七號計劃」,最初美方報價新台幣347億元,後根據雙方協商,全案經費243億9544萬6000元,其中人員訓練花費7億9589萬1000元,啟封與性能提升141億6604萬8000元,另外編列67億2646萬6000元採購標準二型飛彈,魚叉飛彈12億7612萬3000元。在完成啟封和改裝後,於2005年開始交運給中華民國海軍。然而原先的首選是類似伯克級這類神盾艦,紀德級則為在美國不願出售神盾艦下的第二選擇,但由於短期內取得勃克級驅逐艦的機會並不大,政府故選擇第二方案。在政府決定以近243億元的價格買下這四艘艦時,部分反對者以「大而無當」、「艦齡過老」或「任務不明」等質疑海軍購買此型驅逐艦,引起爭議。

最初四艘軍艦的命名原計劃沿用本艦美軍艦名的譯名為名,再衍生為「德字號」而分別為「紀德」、「明德」、「同德」、「武德」,以彰顯海軍「紀律嚴明,同揚武德」之軍風。但2005年由於立法院做成決議,要求今後艦名必須以台灣的人名或地名命名,故成軍時各艦改成以台灣四大軍港命名、這一系列中的兩艘艦體995及994,於2005年12月抵達臺灣,分別命名為「基隆」(DDG-1801)與「蘇澳」(DDG-1802)。993及996艦體則於2006年10月25日抵達臺灣,並被命名為「左營」(DDG-1803)與「馬公」(DDG-1805)。依據命名軍艦級別的傳統,中華民國海軍對其的正式命名为基隆級驅逐艦。

經海軍光華七號接艦支隊的整建和更新工程,2005年10月,首兩艘基隆級驅逐艦基隆號(DDG-1801)和蘇澳號(DDG-1802)在美國分別完成RIM-67標準二型(SM-2 MR Block 3A)防空飛彈試射;在完成接艦啟封訓練後,自美國當地時間2005年10月29日於南卡羅萊納州查爾斯頓港道頓造船廠碼頭啟航返台,同年12月8日下午抵達台灣東部蘇澳海軍中正基地,12月17日舉行於基隆港西十六號碼頭,由當時的總統陳水扁主持成軍典禮。另外兩艘基隆級艦左營號(DDG-1803)與馬公號(DDG-1805)則於美國當地時間2006年10月25日舉辦返台典禮,同時美國國防部代表致贈紀念獎牌,由光華七號接艦支隊支隊長蒲澤春少將代表接受;之後於10月25日返台,於11月2日上午在蘇澳舉行海軍261戰隊成軍典禮,完成基隆級階段性接艦任務。

設計
基隆級是一種多用途通用驅逐艦,除了保有部分史普魯恩斯級驅逐艦的反潛能力外,艦上亦因配備了62枚標準2型飛彈(最大射程167公里)和其配套的防空雷達、火控系統而具有區域防空能力,在伯克級神盾驅逐艦於1991年服役前,為美國防空火力最強的驅逐艦。加入中華民國海軍後,基隆級艦所裝載的標準二型飛彈可有效攻擊153公里內之空中目標,相對的成功級艦搭配的標準一型飛彈僅可同時攻擊40公里內空中目標,基隆級的服役可提昇艦隊防禦空間達10.24倍。

戰鬥系統
紀德級驅逐艦Kidd(DDG-993,左側船隻)和一艘史普魯恩斯級驅逐艦(DD-969)一同停泊在在諾福克海軍基地碼頭北側。由於採用相似設計,因此單從外表是十分難以分辨,兩者最明顯的區別為MK-26雙臂飛彈發射器的有無。戰鬥系統為NTDS Model 4.1或稱為先進戰鬥指揮系統ACDS Block 0,是重新改寫早先的海軍戰術資料系統(NTDS)軟體,將其與32位元的UYK-43主機整合,並支援Link-4A(艦對空)、Link-11與Link-14(Link-11格式)等戰術資料鏈路而成。提昇後的海軍戰術資料系統能在500公里內偵測、識別、追蹤256個目標,而其中的128個目標可由艦上感測系統搜詢,另外128個目標則接收自Link 11數據資料鏈的資訊。形對於最早的神盾系統(使用UYK-7主機者)亦僅有128個目標追蹤處理能量,並不遜色。但受限於NTDS戰鬥系統軟體原始程式設計,系統僅能對64個目標同時進行有效追蹤。

資訊鏈路系統(Data Link)包含Link 4a、Link-11與Link-14戰術資料鏈路。Link 4a 用來管制飛機的極高頻(UHF)鏈路,使用Tadil C半雙工數位資料格式,每分鐘傳輸率5,000位元,早先是為支援飛機自動著陸系統而設計,後來擴展成為飛機狀況及目標資訊交換傳遞之用。Link 11則做為作戰區域內參戰平台間,如海上艦艇、飛機、岸上指揮站等戰術資料及目標資料的傳遞,使用Tadil A資料格式,主要工作頻段為高頻(HF)範圍,視線距離則可用極高頻(UHF)通訊,主要應用於美海軍戰術數據系統(Ntds)戰鬥系統。Link 14則以電傳打字方式與非安裝Ntds戰鬥系統的艦艇間來做戰術資料傳輸交鏈。藉由資料鏈路,使基隆級戰鬥系統所需反應時間短,並能建構完整數據資訊鏈路,可以有效發揮聯合作戰支援的效能,和艦岸、艦機、艦艦各友軍進行目標情資的及時傳輸和自動比對整合,大幅提升戰場管理能力。

射控系統
武器導引系統上,性能提昇前基隆級採用Mk 13 武器導引系統,該系統以一具UYK-7主機為基礎,僅具有追蹤10個目標的記憶容量。NTU工程後,基隆級升級成Mk 14 武器導引系統(WDS),其組成包括了兩個16位元計算機、兩至三座的OJ-194(V)操控台,用以控制一組包括兩座追蹤雷達在內的飛彈發射器。由於採用UYK-44計算機處理以CMS-2語言編寫的軟體,可同時應付20個以上的目標顯示系統為AN/UYKA-4系列操控台。Mk 14 為戰情室與武器射控系統間的橋樑,艦艇實際交戰能力主要依靠WDS的能力,因為指揮儀及射控雷達是從WDS一系列的追蹤來控制。原來WDS的主要任務是評估搜索雷達的資料及追蹤目標,隨後功能擴充可執行目標交戰評估、指定優先次序、傳送交戰資料給飛彈射控系統、武器裝填及發射等任務,武器發射後更能執行飛行中飛彈的監控及發射後評估。

射控系統主要為Mk 74飛彈射控系統(MFCS),是由武器指揮系統指定,專門為偵獲、追蹤、及對目標照明而設計,連同飛彈處理及發射系統一起管制,但不包含發射程序控制功能(這是由武器指揮系統來控制),飛彈發射後亦由MK74監視並控制飛行中的飛彈,直到攔截目標為止,然後實施發射後的交戰評估工作。其組成包括兩座SPG-51D 追蹤/連續波照明雷達、一Mk 5 低亮度電視照相機與一部指揮儀控制計算機。雷達使用一個不裝在天線座內的脈衝追蹤發射機,可提供較先前使用的SPG-51C雷達更大的發射功率以及跳頻能力。該雷達使用狹窄的速率閘以摒除亂波,而都卜勒幅度的混淆則可藉多重脈波重複頻率解析。計算機則協助追蹤雷達進行目標獲得以及計算目標的前置運動(採用線性估算),使雷達在追蹤模式時儘可能地降低其頻寬,如此可以降低追蹤時的雜訊。若敵方採用干擾手段以致無法精確估算目標距離時,可使用速率協助追蹤可大致推出目標距離。此外系統亦可透過WDS Mk14,與基隆級驅逐艦之Mk 86艦炮射控系統界面連結,提供一個備用的追蹤與目標照明頻道。

艦炮方面為Mk 86系統,既可進行目標追蹤,亦可指揮SPG-51D同步作業,其構成包括SPQ-9A X波段掃瞄時進行追蹤的平面搜索/目標獲得雷達、SPG-60穩定脈衝都卜勒單脈波追蹤暨連續波照明雷達。Mk 86使用UYK-7計算機,可追蹤120個目標,就實用目的而論,Mk 86可以同時接戰兩個目標(水面與空中目標各一或是兩個水面目標),亦可經Mk 14自RNTDS或Mk 74 MFCS獲得目標資料。Mk 86系統具有多種作戰模式,如水面射擊、對空作戰、對艦飛彈反制、視線內水面射擊、間接岸轟,並有其對應操作方法。水面射擊時,目標經偵獲後,TWS會同時追蹤數個指派的目標,藉由雷達資料所解算的目標彈道資料計算反制武器的所需資訊;對空作戰時,計算機會自動控制雷達搜索狀況,進行空中目標獲得與追蹤,目標資料、電視影像則沿著SPG-60雷達的方位操縱,而艦砲武器系統的校正亦可由武器系統操控台操控;對艦飛彈反制時,TWS的偵搜閘會充分延伸以滿足威脅偵測的範圍(360度涵蓋或重點方位涵蓋),所有通過偵搜閘內的目標均會被系統自動地追蹤,目標偵測後便自動執行威脅評估、武器指派、目標追蹤、頻道指派、指揮儀及武器射向調整,以及三維雷達追蹤目標,最後進行反擊;視線內水面射擊時,武器管制則利用電視視訊追蹤目標,並發射雷射波測量距離,目標距離及方位資料測出後自動輸入計算機進行目標彈道計算;間接岸轟匙,透過雷達及光學偵搜器視線所無法涵蓋的目標交戰,目標及本艦之間的射控運算在武器操控台中進行,系統經艦載羅經及其他導航輔置自動更新這些解算結果,彈著資料則利用鍵盤輸入。

水下作戰上,基隆級採Mk 116 Mod 2數位式射控系統。其系統的整合基本上仍須藉手動完成,Mk 116與主要的艦載感測器SQS-53A低頻聲納與RNTDS戰鬥指揮系統相連。系統架構包括一數位式射控開關、SQS-53聲納、反潛作戰軍官操控台(OJ-194)、計算機處理子系統(一部32位元主電腦)與武器控制與設定子系統(經Mk 329 Mod 1武器控制面板,可選擇系統操作模式、武器型式與發射器或是設定魚雷搜索深度、搜索模式以及對魚雷與反潛火箭進行陀羅儀角度預調)。計算機子系統儲存有追蹤的歷史記錄,可在ASWO PPI上顯示目標的符號,目標運動估算則由艦上的描跡儀進行。Mk116與艦上的戰鬥指揮系統連接,因此反潛射控系統得以藉由戰系(CDS)直接導入本艦以外的非音響偵測資料,同時亦可在反潛作戰官控制台以人工輸入目標資料。系統最多能夠同時攻擊兩個水下目標(各別使用魚雷以及反潛火箭)。

雷達

紀德級驅逐艦Kidd(DDG-993)桅杆上的雷達裝置和衛星通信天線,包括1座AN/SPS-48E 3D對空搜索雷達等設備三維相位空搜雷達方面,基隆級為為AN/SPS-48E 3D雷達是用以取代性能提升前的的AN/SPS-48C雷達,可偵測及追蹤低空來襲的攻船飛彈,工作頻率在E頻段。其基座安裝於主桅,以升起面向艦艉的方式配置,目的是降低主桅杆所導致的電磁干擾。此雷達是由四級固體發射器驅動,其中最後兩級提供600仟瓦的動力來源。95個雷達天線以直線排列組成,以機械方式驅動,運用電磁頻率掃瞄,提供目標高度資料,由於使用一較舊型結構更加牢固的天線,使得上甲板的重量因而增加(包括底座共計5,684磅;而SPS-48C連同底座則有4,495磅)。藉大幅降低旁波套(10分貝)與增加峰值功率(可至2.4百萬瓦),SPS-48E雷達的有效發射功率係舊型SPS-48C雷達的兩倍,儀表距離達220浬。該雷達可堆疊其9個各在不同頻率操作的波束,每個頻率涵蓋5度角度。雷達本身具四種操作模式:Equal Angle Coverage(EAC)、Maximum Energy Management(MEM)、Adaptive Energy Management(AEM)與Low-Elevation(Low-E)。EAC模式為集中能量於低角度波束;MEM模式則是將高功率用於四個低角度波束、中功率用於四個高角度波束;AEM模式則採用一個優先追蹤閘或監視優先閘追蹤目標,信號係由SYS-2整合自動偵測與追蹤管理系統產生;AEM模式則可根據目標雷達截面積與干擾環境調整雷達功率分配;Low-E則為優先考量使用波束能量較低的五個頻率,其涵蓋角度為0度至28度,雷達發射係以都卜勒波形進行發射。此型雷達亦可使用單獨波束或將能量集中於一個2度波束寬度進行操作,運用壓縮脈衝方式來對抗雷達干擾。

對空雷達方面,基隆級為AN/SPS-49(V)5 2D雷達,工作頻率在C/D頻段,巔值發射功率280千瓦,其亦配備於成功級上。為L波段的固態雷達,由一予以驅動的調速管、穩定瞄準線的反射器天線、一可自動偵測目標的視頻處理器與一個數位信號處理器組合而成。其他還有一具具一致性的旁波瓣消除器,提供額外的電子反反制能力;一個移動目標指示器,具有抗雜訊、氣象與固定目標干擾能力,能夠有效提昇對低飛高速目標的偵測能力。在以每分鐘12轉模式進行操作時,此雷達具有可以有效偵測敵方低飛或突然自雷達視線下冒出(Pop-Up)的目標,甚至在此低飛偵測能力上,還較神盾級系統佳。由於雷達使用脈衝都卜勒處理技術,可以排除固定與低速的雜訊,但也造成第一盲速(Blind Speed)降低。此外,該雷達亦具有將其波束進行局部仰升能力,來反制敵人對其主波瓣之干擾。AN/SPS-49(V)5 雷達亦具有一特殊抗金屬干擾絲模式,藉由提高脈波重複頻率(PRF)來增加第一盲速,以過濾干擾絲;而當在用低PRF時,偵測距離可達225浬以上。

AN/SPS-48E 3D與AN/SPS-49(V)5 2D雷達的輸出將會進入SYS-2(IADT)追蹤整合系統,其後系統將全艦各個雷達(平面搜索與對空監視)資料整合,成為相關聯的追瞄軌跡,提供更有效的資料傳輸率,之後處理機追蹤的將是各雷達所提供的每個目標其相關描跡之最顯著中心點。SYS-2使用兩部UYK-44計算機,一部接收雷達偵測數據,另一部則將結合圖像送至RNTDS/ACDS Block 0戰鬥指揮系統。在特殊快速反應模式下,SYS-2將追瞄資料直接送至WDS Mk 14,後者負責進行目標接戰工作。

平面/導航雷達方面則為AN/SPS-55型I頻段雷達,搜索距離從50公尺至雷達水平面,水平波寬1.5度可提供精確水面目標方位資料,垂直波寬20度,可追蹤低飛飛機或直升機,並可偵測潛艇的潛望鏡及換氣管,目標迴跡則由AN/SPA-25G雷達複示器顯示。

射控雷達則有AN/SPG-51D、AN/SPG-60和AN/SPQ-9A。AN/SPG-51D是AN/SPG-51系列的改良型,為MK74射控系統的主要裝備。具有5KW連續波照明發射機,能增加速度閘的速度追蹤能力,使雷達能在雜波較高的環境下追蹤目標,增加了自動偵獲及追蹤、改進電子反反制性能、多數目標解析等功能,並改用晶體元件來增加每秒四次頻率變化的頻率迅變發射機。

AN/SPG-60飛彈/艦砲射控雷達具有手動及自動追蹤兩種模式,可接收二維及三維目標指派,亦可接收從SPQ-9、其他艦艇搜索雷達及戰術資料系統傳來的追蹤資料,可提供SM-2MR防空飛彈導引。其經由MK 86系統計算機與 SPQ-9A雷達相連,並有一具安裝在SPG-60碟型天線正後方的附屬低光度電視攝影機,用以提供光電追蹤能力。其峰值功率為5.5千瓦(CWI模式),可導引一枚SM-1 MR飛彈接戰10浬內、截面積1平方公尺的目標。此型雷達提供了一個備用的飛彈射控頻道。然而由於其有效距離較短,以致利用SPG-60照明儀行分時作業,以同時接戰多路目標的機會有限。

AN/SPQ-9A為高解析度掃瞄追蹤(TWS)、脈波壓縮I頻段雷達,具有五種工作頻率的選擇,以脈波對脈波的跳頻方式做為電子反反制能力,每秒旋轉60週,提供1秒的即時信號及資料處理更新率,目標活動指示功能已發展完成可增強雜訊中的解析能力。其中AN/SPQ-9A及AN/SPG-60為對付水面及空中目標交戰的雷達射控系統,連同兩套光電追蹤器為MK86的主要偵搜器,而AN/SPG-60天線基座也附裝有一套光學指揮儀。

對水面下的目標主要由AN/SQS-53B 艦艏聲納負責,為船體低頻主/被動聲納,圓柱形音鼓高1.6公尺,直徑4.8公尺,具有576聲音換能器組成,發射功率65千瓦,發射頻率3KHZ,具有表面導層、海底反彈、聲波匯聚區域等三種工作模式,聲波匯聚區域等三種工作模式。

火力

紀德級驅逐艦Chandler(DDG-996)後甲板上的武器,攝於加州聖地亞哥附近外海防空火力上,基隆級配備有標準二型飛彈,而其最新型號為SM-2 Block IIIA(RIM-66K-2)。使用推力更大的Mk 56火箭推進馬達推進,並配備有慣性導引與可程式自動導航裝置,也因此飛彈射程可以達到照明器的最大限度,約為80至815浬。導引系統則與一個單脈衝(半主動雷動)尋標器和數位信號處理器予以整合,具有較佳的電子反反制能力。SM-2 Block IIIA防空飛彈並具有對抗低飛目標的優異能力,其配備的直接爆炸彈亦可對付快速且經強化的目標。在緊急時,標準二型飛彈亦能選擇水面模式操作攻擊遠達雷達視線範圍的敵方艦艇,採用爬升後俯衝的彈道,其超音速(最大速度超過3.5馬赫)使其能快速接敵並具有可觀的終端動能,進而增加了彈頭的殺傷效果。

對艦火力上,基隆級配備有魚叉飛彈(RGM-84),位於船舯部位以彈艙方式儲存。而以理論來說,基隆級可由Mk 26 發射器進行發射,故可攜帶更多的魚叉飛彈,但基隆級目前無此規劃。基隆級配備有SWG-1A魚叉艦用指揮發射系統,可經Link 11接收RNTDS來整合戰術情況,顯示目標與敵我艦船位置,並可自動計畫飛彈飛行過程的折轉點,使魚叉飛彈能在最佳角度接近目標、偵得目標並進行攻擊。每部終端機最可操控四枚飛彈(四組一群,必須同為左舷或是右舷),亦能按時地進行彈道計算,具有指定飛彈同時抵達目標以達飽和攻擊的能力,也能要求本艦飛彈能與友艦飛彈同時抵達目標,且具有不同的折轉點、雷達尋標器搜索模式、巡航飛行路徑以及終端彈道選項可供操作人員選擇。

對潛作戰上,依縱深可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層由SH-60B反潛直升機及SQR-19拖曳陣列聲納擔任,以延伸母艦偵測目標距離為目的,首先由SQR-19對潛艇進行被動搜索,發現潛艇後再由S-70C(M)-1反潛直升機去確定該潛艇位置,然後在潛艇上方實施攻擊;第二層由反潛火箭(ASROC)擔任,其有效射程20公里;第三層則由魚雷發射管發射MK46輕型魚雷,對近距離的潛艇實施攻擊。

艦炮上,基隆級具有兩座Mk 45(54倍口徑)127mm艦砲,主要做為海軍艦砲支援與反水面作戰用途。該型艦砲使用70磅砲彈時,最大射距為29,500碼。最大持續發射率為每分鐘17發砲彈(理論上,每分鐘可發射20枚砲彈)。基隆級配備的艦砲為最早的原型,而非後來的Mk 45 Mod 1或後續更新的版本,故無法發射新一代的增程導引砲彈。

基隆級具有兩座方陣近迫武器系統,為一種全自動、具快速反應能力的近程防空武器系統,能以獨立的方式進行目標搜索、探測、識別、威脅評估、追蹤、攻擊,子彈為20厘米脫殼穿甲彈。全系統採用標準模組結構,由砲管、雷達、砲架、砲座、電子密封艙、遙控台、及本地控制台等七個分系統組成,雷達有搜索及追蹤兩部。

概觀
艦種 飛彈驅逐艦
艦級 地名命名
前型 史普鲁恩斯級驅逐艦
次型 伯克級驅逐艦
同型 見同型艦
服役 現役
技術數據
基準排水量 9574噸
滿載排水量 10500噸
全長 171.7米
全寬 16.8米
吃水 9米
鍋爐 4座通用動力LM2500-30型燃氣渦輪引擎
功率 2軸 86000馬力
最高速度 33節
續航距離 17節下7800浬
乘員 339人
艦載機
兩架S-70C(M)-1反潛直昇機(限經LAMPS MK III改進的基隆艦操作)
兩架SH-2反潛直昇機(LAMPS改進的左營、蘇澳、馬公艦可操作,未購入)
武器裝備
2座雙聯裝MK-26雙臂飛彈發射器
可發射 標準二型飛彈 (前24後44)
MK112八連裝反潛火箭(ASROC)發射器
2座4管魚叉飛彈發射器
2座MK 45 MOD1五吋砲
2座方陣近迫武器系統
基隆、蘇澳艦為Block 0型;左營艦為0型1座、1B型1座(具水面攻擊能力)、馬公艦為1A型2座
兩座三管MK32型水面船艦魚雷管
射控裝置
2具Mk74 飛彈射控系統
1具Mk86艦砲射控系統
1具SWG-1A 魚叉飛彈射控系統
1具Mk14武器導引系統
1具Mk116水下射控系統
偵搜設備
2座AN/SPG-51D飛彈射控雷達
1座AN/SPG-60飛彈/艦砲射控雷達
1座AN/SPG-9A艦砲射控雷達
1座AN/SPS-48E 3D對空搜索雷達
1座AN/SPS-49(V)5 2D長距離對空搜索雷達
1座AN/SPS-55 平面搜索雷達
2座DECCA 商用導航雷達
1具AN/SQS-53B 艦艏聲納
1具Nixie拖曳式噪音器
電戰系統
2座AN/SLQ-32(V)3電子反制系統:基隆、蘇澳艦
2座AN/SLQ-32(V)2電子反制系統:左營、馬公艦

艦名列表
接艦支隊長:蒲澤春少將 (2010年7月1日 晉升中將)

中華民國海軍艦名               美國海軍艦名          伊朗預定艦名 中華民國海軍服役時間       備註
左營DDG-1803原命名同德 Kidd DDG-993           Kouroush      2006年11月2日          首任艦長彭冠彰上校
蘇澳DDG-1802原命名明德 Callaghan DDG-994  Daryush        2005年12月17日        首任艦長沈易德上校
基隆DDG-1801原命名紀德 Scott DDG-995          Nader            2005年12月17日        首任艦長陳新發上校 已晉任少將
馬公DDG-1805原命名武德 Chandler DDG-996    Andushirvan 2006年11月2日          首任艦長孫榮平上校
            
[ 本帖最後由 green85 於 2010-12-7 21:27 編輯 ]

TOP

1.何者艦艇為美國授權我國自行組裝生產
B.成功級巡防艦

2.何者艦艇噸位較大防空能力較強
A.紀德級(基隆級)驅逐艦




哇塞∼
上面一堆大大回答的都很詳盡
也沒啥好補充的

沒有當初我服役的諾克斯級 ><"

TOP

1.何者艦艇為美國授權我國自行組裝生產
B.成功級巡防艦

2.何者艦艇噸位較大防空能力較強
A.紀德級(基隆級)驅逐艦
成功級巡防艦:

1981年,中華民國海軍協同中山科學研究院、聯合船船設計發展中心與中國造船公司,在主合約商兼負責戰鬥系統的西屋(Westinghouse)公司及負責載台設計的羅森伯特(Rosenblette & Sons)公司協助下,設計一款用以取代陽字號驅逐艦的新型巡防艦,該計畫即是忠義計畫。

1983年6月,設計作業結束,中華民國海軍卻決定放棄該設計,另外尋求以其他方式獲得滿足作戰需求的巡防艦。

1989年,中華民國海軍決定建造以美國海軍卡夫曼(Kauffman FFG-59)號巡防艦(屬派里級巡防艦)為基本架構的修改型巡防艦,並授予吉伯斯/寇克思設計(Gibbs & Cox)公司500萬美金合約,由其負責修改原設計以滿足中華民國海軍的作戰需求,計畫名稱為「光華一號」造艦計畫。同年5月8日,中國造船公司獲得15億美金的合約負責建造艦體,而中山科學研究院在優利(Unisys)公司協助下負責安裝戰鬥系統。

本級艦原計畫建造8艘,但於1994年決定僅建造7艘,最後一艘(被命名為田單(Tian Dan)號)原預定配備先進戰鬥系統(Advance Combat System, ACS),後因預算不足和性能不穩定致建造計畫被取消(該計畫建造的巡防艦被稱為田單級巡防艦);其餘7艘於1998年完成建造並移交中華民國海軍。被取消的田單號在2000年決定恢復建造,戰鬥系統與前7艘相同,但取消兩舷原裝設的波佛斯(Bofors)L70/40公釐雙聯裝快砲。

派里級巡防艦的設計以反潛作戰為主,於低威脅環境下為遠洋船團護航及作為兩棲登陸船團的屏衛,在規劃上屬於二線、低造價、可犧牲的艦艇。囿於臺海防衛作戰需求與軍售限制,在獲得基隆(Keelung)級驅逐艦之前,本級除負責反潛作戰外,也必須擔負艦隊區域防空任務。

武裝
1座Mk13 Mod 4單臂飛彈發射器,裝備40枚RIM-66標準式中程防空飛彈(SM-1MR Block VI B)
2座四聯裝雄風二型反艦飛彈發射器,但成功號僅裝置2座雙聯裝發射器
2座雙聯裝雄風三型反艦飛彈發射器,目前僅有成功號裝設,應是用於航海測試
1門OTO 76公釐單管快砲
1座Mk15 Block 1A方陣(Phalanx)式近迫武器系統
2門波佛斯(Bofors)L70/40公釐雙聯裝快砲,但田單號並未裝設
2座三聯裝Mk32魚雷發射器,可發射Mk44或Mk46輕型反潛魚雷
2架S-70C-(M)-1/2反潛直昇機,搭載Mk44或Mk46輕型反潛魚雷

作戰與感測系統
Mk92 Mod 6射控系統:負責控制由Mk13 Mod 4單臂飛彈發射器發射的SM-1飛彈與OTO 76公釐單管快砲,包括1組組合天線系統(Combined Antenna System,CAS)與1部獨立的分離標定與照明雷達(Separate Target Illumination Radar,STIR,採用荷蘭Singaal公司STIR-240雷達)。
AN/SYS-2整合自動偵測與追蹤系統(Integrated Automated Detection and Tracking,IADT):負責整合SPS-49(V)5對空搜索雷達、SPS-55平面搜索雷達與CAS雷達的資料,針對各目標建立單一追蹤紀錄,以彌補各雷達間的偵測盲區。
SQS-56中頻聲納。
SLQ-32(V)5電子作戰系統:02甲板駕駛台外側裝有2部反制天線(Sidekick),03甲板兩側各乙座接收天線及2座Mk36干擾彈發射架(Super Rapid Bloom Offboard Countermeasures,SRBOC)。

推進系統
主機:2具奇異(General Electric)公司LM2500-30燃氣渦輪引擎,總輸出40,000 shp
單軸推進,採用可變螺距螺旋槳,另有2具輔助動力單元(APU),每具輸出720 shp
極速:29節
續航力:20節巡航速度下為4,500海浬

成功級巡防艦列表
舷號     艦名  安放龍骨     下水日期       成軍日期
1101  成功艦 1990/12/21 1991/10/05  1993/05/07
1103  鄭和艦 1991/10/29 1992/10/15  1994/03/28
1105  繼光艦 1992/10/30 1993/10/03  1995/03/04
1106  岳飛艦 1993/09/05 1994/08/26  1996/02/26
1107  子儀艦 1994/08/07 1995/07/13  1997/01/09
1108  班超艦 1995/07/25  1995/07/03  1997/12/16
1109  張騫艦 1995/12/04  1997/05/14  1998/12/01
1110  田單艦 2001/02/22  2002/10/17  2004/03/11

紀德級(基隆級)驅逐艦:

基隆級驅逐艦概觀艦種飛彈驅逐艦艦級地名命名製造廠下訂動工下水服役現役退役結局除籍性能諸元排水量標準排水量標準排水量9574噸滿載排水量10500噸全長171.7米全寬16.8米吃水9米飛行甲板鍋爐4座通用動力
LM2500-30型燃氣渦輪引擎動力{{{引擎}}}極速33節續航距離17節下7800浬出力2軸 86000馬力安全深度{{{潛行}}}乘員339人艦載機兩架S-70C(M)-1反潛直昇機(限經LAMPS MK III改進的基隆艦操作)
兩架SH-2反潛直昇機(LAMPS改進的左營、蘇澳、馬公艦可操作,未購入)武裝2座雙聯裝MK-26雙臂飛彈發射器
可發射 標準二型飛彈 (前24後44)、反潛火箭ASROC(接艦時未啟封該功能)
2座4管魚叉飛彈發射器
2座MK 45 MOD1五吋砲
2座方陣近迫武器系統
基隆、蘇澳艦為Block 0型;左營艦為0型1座、1B型1座(具水面攻擊能力)、馬公艦為1A型2座
兩座三管MK32型水面船艦魚雷管裝甲射控裝置2具Mk74 飛彈射控系統
1具Mk86艦砲射控系統
1具SWG-1A 魚叉飛彈射控系統
1具Mk14武器導引系統
1具Mk116水下射控系統偵搜設備2座AN/SPG-51D飛彈射控雷達
1座AN/SPG-60飛彈/艦砲射控雷達
1座AN/SPG-9A艦砲射控雷達
1座AN/SPS-48E 3D對空搜索雷達
1座AN/SPS-49(V)5 2D長距離對空搜索雷達
1座AN/SPS-55 平面搜索雷達
2座DECCA 商用導航雷達
1具AN/SQS-53B 艦艏聲納
1具Nixie拖曳式噪音器電子設備{{{電子設備}}}電戰系統2座AN/SLQ-32(V)3電子反制系統:基隆、蘇澳艦
2座AN/SLQ-32(V)2電子反制系統:左營、馬公艦其它紀德級(Kidd class)是美國海軍已除役的驅逐艦級,於2005年到2006年期間陸續交接給中華民國海軍,目前稱之為基隆級驅逐艦。

紀德級驅逐艦紀德級驅逐艦原本是由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國王時代的伊朗王國(Shah of Iran)訂購,根據伊朗方面的需求,由史普魯恩斯級驅逐艦(Spruance Class)的艦體演進出來的系列。艦上裝備標準防空飛彈系統替換了斯普魯恩斯級的近程防空飛彈,以供波斯灣的防空任務。根據1974年簽訂的合約共建造四艘,由美國英格爾斯造船廠建造,首艦1978年6月開工。1979年1月發生伊朗伊斯蘭革命,巴列維王朝被推翻,因美國與伊朗關係惡化而解除了合同,軍艦無法交貨,所以只好以便宜價格賣給美國海軍,並在美國海軍服役,稱為紀德級。因為紀德級上配有高效能的空調系統以及其他設備,使其適合在中東之類(特別是波斯灣)的炎熱天氣下運作。
紀德級的一個暱稱為「Dead Admirals」(陣亡將軍)級,因為這一系列用以命名的美國海軍將軍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死於太平洋戰場。DDG-993 Kidd(紀德)以美國海軍少將以薩克·C·紀德(Issac C. Kidd)命名,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中,他在旗艦「亞利桑那號」的艦橋上陣亡。DDG-994 Callaghan(卡拉漢)以美國海軍少將丹尼爾·卡拉漢(Daniel Callaghan)命名,1942年11月13日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中,他於「舊金山號」上陣亡。DDG-995 Scott(斯科特)以美國海軍少將諾曼·斯科特(Norman Scott)命名,第一次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海戰中,他於「亞特蘭大號」上陣亡。DDG-996 Chandler(錢德勒)以美國海軍少將Theodore Chandler命名,1945年1月7日,在旗艦Louiville上,他因前一天日本神風特攻隊突襲而受重傷,不治死亡。
因為美國海軍裝備了專門的為艦隊提供防空能力的軍艦,故紀德級在美國海軍中難以凸現重要作用。1980年代末,紀德級進行了新威脅提升(NTU)及防空戰系提升(AAW),改進了部分電子設備,防空系統升級為標準二型防空飛彈。艦上的武器比經過現代化改裝的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少了攻擊性的戰斧巡弋飛彈。

基隆級驅逐艦美國海軍在1990年代末將紀德級驅逐艦退役封存。希臘曾表示興趣購買,但最終打消採購計劃。2001年4月美國政府批准向中華民國出售紀德級驅逐艦。美國軍方向中華民國交付的紀德級驅逐艦的雙臂式發射裝置只能發射防空飛彈,反潛武器另由MK112發射器發射,總售價為73200萬美元。「紀德艦採購案」即「海軍光華七號計劃」,最初美方報價新台幣347億元,後根據雙方協商,全案經費243億9544萬6000元,其中人員訓練花費7億9589萬1000元,啟封與性能提升141億6604萬8000元,另外編列67億2646萬6000元採購標準二型飛彈,魚叉飛彈12億7612萬3000元。在完成啟封和改裝後,於2005年開始交運給中華民國海軍。這一系列中的兩艘艦體,995及994,於2005年12月抵達臺灣,分別命名為「基隆」(DDG-1801)與「蘇澳」(DDG-1802)。993及996艦體於2006年10月25日抵達臺灣,並被命名為「左營」(DDG-1803)與「馬公」(DDG-1805)。依據命名軍艦級別的傳統,中華民國海軍對其的正式命名為基隆級驅逐艦。

艦名列表接艦支隊長:蒲澤春少將
中華民國海軍艦名美國海軍艦名伊朗預定艦名最近服役時間首任艦長左營
DDG-1803
原命名同德Kidd
DDG-993Kouroush2006年11月2日彭冠彰上校蘇澳
DDG-1802
原命名明德Callaghan
DDG-994Daryush2005年12月17日沈易德上校基隆
DDG-1801
原命名紀德Scott
DDG-995Nader2005年12月17日陳新發上校
已晉任少將馬公
DDG-1805
原命名武德Chandler
DDG-996Andushirvan2006年11月2日孫榮平上校

TOP

1.何者艦艇為美國授權我國自行組裝生產
B.成功級巡防艦

2.何者艦艇噸位較大防空能力較強
A.紀德級(基隆級)驅逐艦

有夠詳細的簡介阿.原本都不知是什麼船艦.

TOP

1.何者艦艇為美國授權我國自行組裝生產
答:B.成功級巡防艦


2.何者艦艇噸位較大防空能力較強
答:A.紀德級(基隆級)驅逐艦

來參加活動的,說實在的,我也是武器白痴^^!..純粹來參加支持的,所以答案也是看大家的,請板主見諒唷^^!!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