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人物誌] 有勇有謀的趙充國

有勇有謀的趙充國

  趙充國(前137年~前52年),原為隴西上邽(今甘肅天水)人,後徙金城令居(今甘肅永登)。趙充國早年為騎士,以六郡良家子善騎射補羽林軍(保衛宮廷的軍隊)。漢武帝時,趙充國隨軍出征匈奴,為匈奴騎兵包圍,率壯士百餘人突擊,身負二十餘傷,最終使大軍解圍。武帝親自召見了他,並任命為中郎,不久又提拔為車騎將軍長史。此後,趙充國在對匈奴、羌、氐等的戰爭中屢立戰功,漢昭帝時被封為水衡都尉、後將軍。他還因幫助霍光立漢宣帝有功,而被封為營平侯。
  羌人是活動於中國西部的一個少數民族,所居無常,依隨水草,以遊牧為生。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將各地的羌人逐之塞外,游居於青海湟水流域。羌人酋長乘漢初統治地位不鞏固的時機,對漢西北邊境進行多次掠奪和騷擾。漢武帝開闢河西走廊以後,設置了護羌校尉,對羌人進行控制。羌人對失去水草豐盛的湟水流域並不甘心。漢武帝派光祿大夫義渠安國出巡羌人活動地區。以先零羌為首的羌人向義渠安國提出要求:允許他們渡過湟水到北部放牧。由於義渠安國處理不妥,先零羌強行渡過湟水,隨後跟其他諸羌首領聯合,準備向漢王朝發動一次進攻。情況十分緊急,漢宣帝詔問趙充國:有何制羌謀略 ? 趙充國說:在發動戰爭之前,先派人到西羌去,曉以大義,爭取不打,而同時做好戰爭準備。漢宣帝決定派義渠安國去完成這個任務。義渠安國到了羌地,不講策略,結果更激起了羌人的仇恨,他自己也吃了敗仗。一場戰爭迫在眉睫。
  如何才能打敗西羌的進攻呢 ? 漢宣帝左思右想,朝廷裡最熟悉西羌情況的是趙充國,但他已年逾古稀,恐怕不能再派他率軍出征了,於是派人向趙充國討計。出乎意料的是,趙充國毅然回答:沒有比我更合適的人選了。趙充國率軍到達羌地後,首先發動了政治攻勢,分化瓦解羌人,全力以赴出擊先零羌,結果先零羌叛軍有的跌進河裡,有的摔死在山谷,有的被俘,漢軍繳獲馬、牛羊 10 萬多頭,車子 4000 多輛,大獲全勝。
  趙充國平定羌亂後,經過深思熟慮,向漢宣帝上書,提出屯田的建議。他說屯田既可以起到「益積畜,省大費」的作用,又可徹底平定羌亂。這次上書受到多數朝臣的質難,漢宣帝沒有採納趙充國的建議。趙充國接著第二次上書,總結了屯田的 12 條好處。漢宣帝又讓群臣討論,一些人改變了態度,表示支持,但相當一部分朝臣仍表示懷疑。趙充國並沒有因此而動搖,又第三次上書,消除了人們的顧慮,最後朝臣們都同意了。宣帝很快批准了趙充國的屯田計劃。
  計劃被批准後,趙充國緊張地投入了屯田工程。通過修繕鄉亭,營造橋樑,鑿井浚渠,屯田工程進展很快。屯田措施收效顯著,既解決了部隊的供給,減輕了內地轉運負擔,傳播了內地的先進農業生產技術,又防禦了羌人的入侵,使隴右河湟得以保全。
  趙充國於公元前52年去世,終年85歲。漢宣帝為了表彰他的功績,謚他為壯侯,並將他的像畫於未央宮的麒麟殿上。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