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人物誌] 江東虎將太史慈

江東虎將太史慈

  太史慈(166~206),字子義,東萊郡黃縣(今山東黃縣)人。太史慈年輕時到遼東,而此時的北海相就是大名鼎鼎的孔融,孔融認定太史慈是個人才,就經常派人看望慰問太史慈母親。後來孔融被黃巾軍包圍幸虧太史慈拚死殺出重圍到劉備處借兵。
  太史慈開門見山:「某太史慈,與孔北海親非骨肉,比非鄉黨,特以氣誼相投,有分憂共患之義。今管亥暴亂,北海被圍,孤窮無援,危在旦夕。聞君仁義之名,能救人之急。故特令某冒鋒突圍,前來求救」說的是合情合理,語義邏輯堪稱完美,太史慈完全具備儒將的潛質。
  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是劉備說了據莫名其妙的話:「孔北海知世間有劉備邪?」,給人一種急需得到別人承認的嘴臉。接下來劉備解了孔融的圍。按理說,劉備處在軍閥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急需像太史慈這樣的將才,從時間上講,太史慈求救劉備發生在《三國演義》第11回,而在第7回劉備第一次遇到趙雲,劉備的表現是:「與趙雲相見,玄德甚相敬愛,便有了不捨之心」。只是礙於公孫瓚的面子不便明挖牆腳,不過心裡老是惦記這趙雲,在趙雲面前做足了樣子,至少在趙雲心中是個明君的形象。
  估計可能是「孔北海知世間有劉備邪?」毀了劉備的形象,太史慈是山東人,豪氣沖天型的人物,不管劉備怎麼明示暗示太史慈歸於他的麾下,太史慈堅決不為所動。於是太史慈就拒絕了,回也回的那麼有才:「有揚州刺史劉繇,與慈同郡,有書來喚,不敢不去。容圖再見」。
  投奔揚州刺史劉繇後,劉繇的對頭孫策進犯,於是就有了為後世人稱道的神亭嶺大戰。東萊太史慈大戰江東小霸王孫策孫伯符。 孫策當時帶著十三個人,其中有韓當、黃蓋等人,而太史慈僅帶一名騎兵。他毫不畏懼,拍馬衝鋒,與孫策酣戰!當雙方救援的部隊趕到時,太史慈和孫策已經從馬上打到地上,邊打邊滾,孫策奪得太史慈手戟,太史慈奪得孫策的頭盔,可謂半斤八兩,不分勝負。見雙方大軍到,就各自撤回營地。
  後來太史慈被設計擒獲,送到孫策面前時孫策親自鬆綁,孫策笑曰:「神亭相戰之時,若公獲我,還相害否?」
  太史慈笑曰:「未可知也。」孫策大笑。一個是山東好漢豪邁的笑,一個是江東豪傑灑脫的笑,可謂英雄惜英雄,坦誠相見!
  太史慈曰:「劉君新破,士卒離心。某欲自往收拾餘眾,以助明公。不識能相信否?」
  孫策起謝曰:「此誠策所願也。今與公約:明日日中,望公來還。」
  太史慈應諾而去。諸將曰:「太史慈此去必不來矣。」
  孫策曰:「子義乃信義之士,必不背我。」眾皆未信。
  次日,立竿於營門以候日影。恰將日中,太史慈引一千餘眾到寨。諸將都認為太史慈會背叛,而孫策則獨具慧眼,這就是將才與帥才的區別,更重要的是孫策找到的不僅是個虎將,還是個意氣相投的知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難怪他會說:「子義乃信義之士,必不背我。」
  太史慈號稱江東第一神射手,百發百中,一次攻打敵人,對方人在軍營裡沿著城樓邊走邊罵,並且用手扶著城樓的柱子,很是猖狂,太史慈彎弓搭箭,一箭射中那隻手,並且把手緊緊地釘在柱子上!當時劉表侄劉磐驍勇,多次侵擾吳地,太史慈領命抵禦劉磐,劉磐從不敢侵擾。
  其實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後面還有話,太史慈臨死前說:「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讓人感到欽佩和悲歎!無論怎樣太史慈無愧與江東第一虎將的稱號!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