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古代歷史上第一個投票選出來的皇帝

古代歷史上第一個投票選出來的皇帝

  我們在驚歎漢文帝劉恆高超的政治手腕和社稷之術時,卻鮮有人知道這個創造輝煌的人物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通過「投票」選舉出來的皇帝。
  公元前180年,劉恆登上大漢王朝皇帝的寶座,他就是在歷史上非常著名的漢文帝。漢文帝在位期間,是漢朝從國家戰亂走向繁榮昌盛的過渡時期。他和兒子漢景帝統治時期,國家政治穩定,社會經濟得到顯著發展,誕生了自秦朝大一統後第一個彪炳史冊的封建盛世「文景之治」。劉恆,我們在驚歎他高超的政治手腕和社稷之術時,卻鮮有人知道這個創造輝煌的人物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通過投票選舉出來的皇帝。
  從劉邦末年開始,皇帝及其壟斷朝廷要職的功臣列侯和佔據關東疆土的宗室諸王,已成為決定西漢政局發展與走向的三股主要力量,並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而呂后專政之後,她便在朝廷內任用外戚諸呂控制朝廷大權,這便極大地損害了功臣列侯與宗室諸王的既得利益,最終招致他們的共同仇恨。高後八年,功臣集團與劉氏王侯趁呂后去世之機,聯合剷除呂氏集團,而在立帝問題上卻出現了較大分歧。
  齊王劉襄由於功臣列侯的牽制而不能入繼大統,而功臣列侯也因宗室諸王的反對而無法在劉姓之外擁立新帝。從劉氏諸王中物色一位新主,一方面是為了維護兵變勝利果實,另一方面也變相的增強了這次推選新主的政治合法性。齊王劉襄帶頭起兵反對諸呂,又是漢高祖的長孫,眾人卻反對他繼立。齊王劉襄落選的真實原因,並不是他的舅舅厲害,而是劉襄厲害。
  在誅滅諸呂的過程中,在外功勞最大的莫過於劉襄了。他不僅徵調了齊國的兵力,而且藉機兼併了另一個諸侯國,以兩個諸侯國的全部兵力直逼長安。而同樣為劉邦孫子的劉章以超人的智謀與膽略,讓當時掌握著帝王廢立之權的陳平跟周勃都感到毛骨悚然。劉章的娘家勢力很強,如果立他,將來難保不會出現第二個呂氏王族。
  在當時的情境下,無論選擇劉襄還是劉章出任新主,重臣唯恐難以駕馭,都將是不利於王侯將相切身利益的選擇。劉恆作為高祖現存最大的兒子,讓劉恆繼位,表面上是因為劉恆賢聖仁孝,聞於天下,其更深層的原因在於劉恆軟弱無能、胸無大志的假象騙過了那些利慾熏心的封建官僚。
  最後大家同意了立代王劉恆,原因很可笑,代王劉恆本身的勢力很小,本人表面看上去沒野心,而且娘家只有他母親薄太后等寥寥幾個人,根本沒有什麼勢力,功臣眾將都把他當成了那個最好捏的軟柿子。
  西漢代地,地處北陲是漢王朝與匈奴作戰的主戰場。作為代王的劉恆要防備來自於兩個方面的擠壓,一是來自於西漢朝廷的政治監控,二是來自於匈奴帝國的軍事侵擾。劉邦駕崩後,國事操縱於呂后之手,呂后瘋狂打擊異己,政治權力鬥爭腥風血雨般展開。呂氏一族不可一世,漢室劉氏諸王、功臣等終日惶惶不安。代王劉恆為躲避呂氏傾軋,從國都晉陽徙居中都小縣,韜光養晦,以弱示弱。
  為保護自己免於遭受內外交困,腹背受敵的窘境,劉恆母子低調處理自身的一切,與國中相臣和睦相處,身居儉樸,時時處處以國事為重,絕無驕橫奢侈之行。劉恆在代為王17年,多年的從政生涯,使他認識到了發展經濟對於穩定社會安定的重要性。劉恆在母親的教誨、相臣的輔佐下,發展生產,興盛文教,使當地百姓安居樂業,自己也逃過了宮廷政治權力鬥爭的漩渦。
  當然提及代王當帝,就不得不提劉恆的母親了。代王劉恆之母薄姬並非劉邦寵姬,劉恆母子沒有對呂氏構成任何威脅,且代國又不似齊國、趙國一樣備受呂氏集團的密切關注,必欲奪之或削之而後快。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使劉恆得以擺脫朝廷險惡的政治爭鬥,且未遭到呂后的忌恨和殘殺。
  十幾年來,母子倆遠離政治權力中心,雖默默無聞,倒也相安無事。是時,遠在代地的劉恆雖置身事外,但對長安的動向卻時刻關注。當諸大臣擁立的「陰謀」傳至代地時,在代臣中引發不小的爭議。張武等代臣力諫劉恆擁立「多謀詐」,並諫言代王「稱疾毋往,以觀其變」。但中尉宋昌力排眾議,他認為這是上天賜予的一個絕好機會,且天下對劉氏歸心已久,周勃、陳平他們耍不出什麼花樣。
  代王雖沒有採納張武等人的諫言,但是在赴長安即位過程中的警惕謹慎仍表現得淋漓盡致。謹慎的代王劉恆又派他的舅舅薄昭先去京城長安打聽了一番,看到周勃確實是要他當皇帝,這才啟程進京。代王抵達長安,周勃與陳平率領群臣,再一次上書勸進。代王照例推辭一番,群臣再三跪伏固請,代王於是不再謙讓,群臣皆拱手稱賀,當即尊代王劉恆為天子。在亂局之後,在沒有先皇傳位旨意的前提下,統治集團就這樣通過內部民主選舉成就了一代帝皇漢文帝。
  劉恆的其他兄弟大多受到呂后的控制和迫害,結局悲慘,而劉恆卻得以獨善其身,劉恆是如何妥善處理與呂后關係的?劉恆在為代王時就表現出了過人的政治智慧,他一向行事謹慎、深謀遠慮、居安思危,而這一切均在他「仁孝寬厚」的表象下有條不紊地逐步展開。
  在為代王時,劉恆一直在掩飾自己,把自己裝成胸無大志,甚至有些愚鈍、弱智的人,就是為了避開宮廷權力鬥爭的鋒芒。洞悉時局的劉恆為了不引起呂后的嫌惡和猜忌,謹慎小心地維繫著與長安呂后的關係。他既不願黨從於呂氏,又不敢對其持公然反對態度。對作為呂后賞賜殊禮的五名宮女,劉恆自然不敢怠慢。尤其是對曾經侍奉過呂后的竇姬,他格外疼愛。在漢代歷史上,將宮女賞賜給諸侯王,這還是頭一次。呂后這一創舉,劉恆自然深知其特殊的政治意義。獨幸竇姬,實際上是劉恆一種巧妙的自我保護,是向遠在長安的呂后傳遞自己的順從和忠誠。
  劉恆雖安居代地,但他卻對呂后打壓翦除劉氏諸王的酷烈手段印象極為深刻。呂后七年,呂后在連連鴆殺趙王劉如意,「幽閉」趙王劉友,逼迫趙王劉恢自殺之後,又「使使告代王,欲徙趙王」。三位趙王或慘死於呂后之手,或終生被「幽閉」,趙王之位、趙國之地,成為漢初不祥的凶示符號。呂后派人通知代王,準備把他徙封到條件更為優越的趙國為王。不卑不亢的劉恆,在洞悉時局後,立刻上書呂后,感謝呂后的垂愛,並表示願戍守代地,抗擊北方之敵,為朝廷分憂解難,婉言謝絕了呂后改封趙地一事,從而顯示出他的聰明睿智和深謀遠慮。
  文帝絕非僅有「仁孝寬厚」的一面,他那老練的政治手腕和治國之術隨著即位日久而逐漸顯現出來。面臨即位初期人心浮動、心懷異志的情況,漢文帝的當務之急便是安撫人心,鞏固剛獲得的帝位。加之皇位缺乏法定繼承人的權威性,特別是在即位初期很難取得朝廷重臣的擁護,劉恆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諸侯國舊臣來維繫統治,同時還需精心調整劉氏王侯及諸大臣之間的關係,以保持朝廷政局的穩定。
  因此,他一方面不露聲色地以各種手段清除了有可能威脅帝位的主要政敵,如楚元王、齊哀王、城陽王、濟北王等都在文帝上台不到二年的時間內陸續死去,除濟北王劉興居是因兵敗自殺外,其他諸人也未都盡為善終。尤其是對文帝威脅最大的齊哀王、劉章、劉興居三兄弟的死,明顯與文帝有意的誅除異己有關。另一方面,文帝還對社會各階層著意籠絡,對其他諸侯王則是採取了退還削地的懷柔政策。
  「誅呂安劉」之後由功臣擁立稱帝的劉恆,自然會對功臣集團深懷戒心。於是他採取了一系列的重要措施來強化皇權。他將在代國做諸侯王時的舊臣帶到長安,取代了功臣的兵權和相當大的政治權力,同時將一直由功臣擔任的太尉一職取消,又利用陳平、周勃間的矛盾離間周勃辭去丞相。他還命令在長安的功臣們回封地居住,從而消除了功臣集團對皇權的直接威脅。文帝一方面將宮廷護衛力量控制在心腹代臣手中,又大量擢升代來之臣。從而實現了代臣和功臣集團權力上的相互鉗制。這樣便較為妥善地處理了漢臣與代臣的關係,維持了朝局的基本穩定,這不僅為處理更為棘手的同氏王侯間關係創造了條件,也為開啟「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礎。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