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為何變法最成功的秦朝二世而亡

為何變法最成功的秦朝二世而亡

  經歷了奴隸制的土崩瓦解,秦朝用一種捨我其誰的強橫氣勢崛起,在經歷了兩百年的原始積累後,只用了短短二十年將山東六國一舉蕩平,堪稱霸王,然而在經歷了短短十數年的統一局面後,秦朝又用一種來去如風的架勢迅速離開歷史的舞台,挾滅六國之勢,如此強大的國家,那百萬大軍還沒白頭,國家就已經完全崩潰,這無疑為秦帝國的滅亡蒙上了一層兩千年無法完全揭開的面紗。
  秦國是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郡縣制和秦法經歷了兩百年錘煉,已經趨於大成,在秦始皇與秦二世交替之時,秦朝已經大部分完成了國家建設,包括修路,興修水利,建長城,建咸陽城,這每一件事都非強大至極的國力不能完成,駐軍三十萬北卻匈奴更是吸食國家營養的無底洞,然而這一切,在建設時並沒有引發暴動,然而在建設完成後,秦國卻剎那間烽煙四起,這難道不奇怪嗎?
  儒家是個小心眼的書生,在焚書坑儒等事件發生之後,以法家立國的秦朝對儒生深惡痛絕,同時,儒生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將這份深惡痛絕一點不落地還給了秦朝,雙方互相交惡,在秦朝時,秦國贏了,秦國把儒生貶得一文不值,而在秦朝以後的兩千年裡,儒生一直在贏,他們對秦朝實施了長久,不懈,全方位,多視角的果斷打擊。他們指責秦國暴政,指責秦國排斥文化,指責秦國窮兵黷武,指責秦國不講道義,總之是在儒家眼裡,秦國的政治,文化,外交,軍事,簡直一無可取。
  然而就是這個一無可取的秦國,結束了長達五百年的春秋亂世。所以由儒生編纂的各種史籍對於秦國的記載,價值委實不高。當然儒家還是個品格高尚的學派,他們縱然看不順眼秦國,但事實擺在那裡,他們也不敢說瞎話。秦國愛民嗎?秦國當然愛民,否則在那兩百年的戰國時期,秦國的民眾早就死走逃亡了。秦軍是那個時代最英勇好勝的戰士,如果秦國民眾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秦軍還會如此驍勇無敵嗎?要知道,軍隊來源於民眾,而軍人的家人,也是民眾。
  秦國排斥文化嗎?秦朝初建時,秦始皇設立學士館,廣招天下學子,這明顯抄襲稷下學宮的行為,雖然拾人牙慧,恐怕也足以說明秦朝並不排斥文化,另外,秦朝歷代名臣,大多是六國士子,從商鞅開始,范雎,呂不韋,李斯,李冰,鄭國,等等,各類大人才魚躍龍門般,迫不及待地投入秦國的懷抱,而秦國也以一種兼容並包的胸懷收納了這些才高八斗的士子,放眼古代中國,能在一個朝代中湧現如此多歷史知名的名臣的國家,有誰及得上秦朝。這樣的國家,如果排斥文化,那麼哪個士子願意來此謀國?
  秦朝窮兵黷武?秦國是個明智的國家,出戰則必有理由,戰則十有八九勝利,總是用最小的傷亡來做最多的事情,而反觀其他國家,往往為了幾座不關緊要的破城池拉鋸戰,打了半天,士兵死傷數萬,最後兩敗俱傷,誰也沒得好,更有甚者為了某個美女,為了某一句話,就大興兵戈,做出一副犯我強X,雖遠必誅的嘴臉。相比之下,在那個大爭之世,秦國是最吝惜戰爭的國家。
  秦國不講道義?這就太惡搞了,春秋無義戰,那個生死懸於一線的時代,盟約和道義就是仍在路旁兩塊狗都不肯的黑骨頭,從來也沒見哪個國家恪守從一而終的原則。另外,秦國在外交上取得的成就極高,其影響至今流傳,遠交近攻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秦國原創,如假包換。
  這樣的秦國,統一華夏之前如此強大,統一華夏之後如此強盛,然而失敗得快的要死。其原因有三。
  第一,是秦國賴以立國的秦法已經過時。商鞅變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變革,其影響波及官僚制度,民生,軍事,商業,等等方面,內容廣博而深刻,涵蓋全面而實用,在實行之初,的確有如一針腎上腺素,使秦國瞬間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法令中的內容開始過時,雖有歷代的微型修改,不過那也是杯水車薪的效果。尤其在秦國成為秦朝之後,當初的法令已經明顯不能兼容於當前的時勢,商鞅在制定法令前,曾經花費大力氣考察秦國地界的風土人情,對症下藥,然而當這一套的對象成為全中國的人之後,理所當然地,秦法的弊端暴露無遺。   陳勝吳廣的起義為了什麼?首要原因不是胡亥不當立,當立扶蘇,而是「失期,法皆斬」,法令嚴格固然是好事,但僅因為遲到就要殺頭,這對於和平時代下的人民,顯然太過苛刻,不能接受,而且這期限的制定還是戰國時代留下來的,那時候的秦國疆域小得多,按時趕到的概率也大得多,這就是法令不及時更新。另外,劉邦帶著人起義是為了什麼?劉邦押送犯人,就因為跑了幾個,就要連坐,將所有犯人一體殺光,對於習慣了秦法的秦地民眾,或許不算什麼,但對於習慣了散漫規矩的六國人士,這就太不近人情。這兩個人,一個是焚燬秦國的燎原星火,一個是取而代之的真命天子,都是因為秦法的苛刻而已,由此可見秦法的時段性弊端。
  第二,是中央集權的不完善。郡縣制,的確可以最大程度上將權力歸於中央,但秦朝的問題就在於這權力太過集中於皇帝手裡,皇帝一聲令下,別說普通民眾,就是官員也要死光光,誰勸也不行,有個例子,秦皇私下批評了李斯,李斯居然知道了,並且立刻改正,秦皇大怒,問是誰把自己的話告訴了李斯,沒人招,於是秦皇將當時周圍的所有人都處死。這簡單粗暴的手段恐怕也只有後世的朱元璋能比得上,但是明朝的皇帝雖然中央集權,好歹還有言官,內閣勸著,而秦朝呢,權力的宮殿裡,只有皇帝孤零零一個,沒有制約的強大權力,往往就會演變成恐怖的破壞力,這一點在項羽獨斷專行焚燬了咸陽宮的行為上可以看出。而秦始皇死後,就留下了巨大的權力真空,胡亥顯然不是填滿這個真空的合適人選,於是趙高就趁隙而入,成為了秦帝國實際上的皇帝,悲慘的是,這個死太監用這恐怖的權力徹底毀了秦國。
  第三,是秦軍的不知所蹤。在轟轟烈烈的抗秦戰爭中,強大的秦軍哪裡去了?眾所周知,秦軍自從商鞅變法後的河西大戰中嶄露頭角,從此成為天下側目的虎狼鐵軍,縱橫八荒,所向披靡,兩百年下來,惡戰不計其數,然而敗仗掐著手指頭數也不到十場,在戰神白起,名將王翦手中,秦軍更是成為不敗的神話,合理的戰鬥機制,先進的戰團陣型,驍勇彪悍的西北民風,騎兵為主的兵力組成,還有讓後世無數名將艷羨的強大後勤運輸,這所有的所有成就了秦軍的戰力,然而在秦帝國土崩瓦解之時,這支軍隊出場次數居然屈指可數,而且大都只是幾千人的小戰陣。難道是統治者腦子進水不成?當然不是,秦軍的所在,有兩個地方是可能的。
  其一是北方的長城邊,令蒙恬領軍三十萬北卻匈奴,這是書上有記載的,雖然三十萬這個數字不知真假,但人數肯定不少是必然的,這支軍隊的任務艱巨,北方的匈奴人在那個時代擁有恐怖的戰力,即使是戰國時代,每個國家都把軍隊戰力當成首要大事的時代,還要讓秦,趙,燕,三個國家扯出相當一部分精力去對付匈奴,可見其難纏和善戰,而後世的五胡亂中華,蒙古立鼎,滿人入關也充分顯示了讓遊牧民族闖進華夏大地的恐怖後果,所以秦國不動這支軍隊是明智的,就起義軍那點傢伙什兒,能不能對付匈奴還真不好說。
  其二是南方的嶺南,其時嶺南是尚未開化的地帶,也不知楚國佔據嶺南的這些年都在幹什麼,知道秦國滅楚之時,嶺南的蠻人連文字都沒有,王翦領兵六十萬打下楚國,為了把這大片地域徹底融入華夏血統,於是六十萬大軍常駐嶺南,將華夏的文化,科技,血緣都帶入了這塊蠻荒之地,這就是廣越之地第一次的歷史變革,他們從野蠻人正式升級為文明人,黃河流域先進的農耕科技也由此傳入,對於整個中國來說,這次移民影響深遠,堪稱不世之功勳。
  王翦死後,由趙佗任主帥,統帥六十萬秦軍繼續駐紮嶺南,誠心要用這六十萬西北大漢徹底同化南人,尤為具備神奇色彩的是,秦始皇曾對趙佗說:「不論中原大地發生什麼事,這六十萬大軍都不可北上,如有必要,封鎖關隘,將嶺南和中原徹底隔絕。」趙佗不負所托,在秦王朝崩潰之時,封鎖關隘要道,使楚漢大軍都不能南下,從而在血腥爭鬥中保存了百越之地的民眾和城市建設,於西漢時,交給高祖一個完完整整的嶺南,為中國民族的國土立下了汗馬功勞。這一南一北九十萬秦軍,恐怕就是全部的秦軍主力,由此可見,秦雖亡,猶有遺愛於後世。
  對於秦朝的亡國,給予後世許多告誡。針對中央集權的問題,唐朝時搞出了三省六部,連帶丞相的權利,和君主權力都分散了,輝煌一時,宋朝時分的更徹底,樞密院,中書省,參知政事,等等重疊機構,也真是君主想搞出什麼動靜來都不成了,到了明朝,總算是是把分權藝術臻於大成,皇帝有權力,司禮監有權利,內閣有權利,言官有權力,六部有權力,東西廠有權力,錦衣衛有權力,三司有權力,一環套一環,這權力分的人眼花繚亂,不過效果之好,有明一代,從中央發現的圖謀叛亂,權力真空幾乎沒有,這就是制度的進步,清襲明制,效果同樣令人滿意,只不過清朝除了明朝那一套,還多了不少滿人士族,這分權又多了一份,中國人搞政治,進步得不亦樂乎。
  對於依法治國,後世朝代的理解不同,效果也不同,總體效果是法制為主的國家,國力強盛,以仁治為主的國家,百姓安樂。典型案例是後世唐朝,明朝時重視法律,唐朝的唐律疏議是中國古代史上最完備的法令條例,即便是現在看來,也經得推敲。著名的一條,某人打傷人之後,允許肇事者對受害者進行醫療救助,並且根據傷者痊癒後的情況給肇事者量刑,這和漢謨拉比法典上說的什麼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做法科學多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搞出一部恐怖小說集大誥,曉喻民眾刑法之要害,後又出台大明律這種堪比工具書一樣厚重的法律典籍,設立刑部之餘,又設立大理寺,還不放心,又設立都察院,三司互相監督,效果非常理想。唐,明兩代的國力之盛,都有威壓天下,萬國來朝的輝煌。
  相對的,漢,宋兩代注重仁治,文景之治,清靜無為,減刑輕罰,釋放罪犯,百姓安居樂業,文教事業搞得很好,然而國力實在一般,文景數十年積累,武帝一朝,打了幾場仗就國庫乾淨,流民遍地,這種國力和秦朝那種打仗跟不要錢似的做法,對比鮮明之極,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更是個爛好人,其執政期間,但凡有點天災人禍他就要下罪己詔,自省失德,然後大赦天下,簡直視法律如無物。而宋朝時,朝廷鬥爭中不殺大臣,對下面的小民也不太苛責,百姓生活水平相當之高,國家經濟實力全世界第一,但看它打的那幾場爛仗,還有開封那點小家子氣的宮殿,真叫人難以相信。
  秦朝留給後代的經驗是巨大的寶庫,因為它在政治,軍事,經濟,文教等等領域都達到了高度的成就,也犯下了巨大的錯誤,於是我們從秦朝身上,可以延伸出中國兩千年的封建歷史。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