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中國第一位宰相管仲

中國第一位宰相管仲

  管仲名夷吾﹐字仲﹐又稱管敬仲。周王同族姬姓之後﹐生於穎上(穎水之濱)。春秋時傑出的政治家、著名的軍事家、軍事改革家﹐以其卓越的謀略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第一個霸主。管仲的言論見《國語.齊語》。另有《管子》一書傳世。
  管仲家貧﹐自幼刻苦自學﹐通「詩」、「書」﹐懂禮儀﹐知識豐富﹐武藝高強。他和摯友鮑叔牙分別做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的師傅。齊襄公十二年(前686年)﹐齊國動亂﹐公孫無知殺死齊襄王﹐自立為君。一年後﹐公孫無知又被殺﹐齊國一時無君。逃亡在外的公子糾和小白﹐都力爭盡快趕回國內奪取君位。
  管仲為使公子糾當上國君﹐埋伏中途欲射殺小白﹐箭射在小白的銅製衣帶鉤上。小白裝死﹐在鮑叔牙的協助下搶先回國﹐登上君位。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齊桓公。桓公即位﹐設法殺死了公子糾﹐也要殺死射了自己一箭的仇敵管仲。鮑叔牙極力勸阻﹐指出管仲乃天下奇才﹐要桓公為齊國強盛著想﹐忘掉舊怨﹐重用管仲。桓公接受了建議﹐接管仲回國﹐不久即拜為相﹐主持政事。管仲得以施展全部才華。起初﹐管仲向桓公提出修好近鄰、先內後外、待時而動的治國求霸之策﹐而桓公未聽其言﹐於次年輕率攻魯﹐在長勺之戰中被魯軍擊敗。
  戰後﹐為使齊國盡快富強起來﹐達到民足、國富、兵強﹐管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在經濟方面﹐他強調「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認為國家能否安定﹐人民能否守法﹐都與經濟是否發展密切相關。他廢除了齊國仍保留的公田制﹐實行按土地肥瘠定賦稅輕重的土地稅收政策﹐使賦稅趨於合理﹐提高了人民生產的積極性。設鹽官煮鹽﹐設鐵官制農具﹐發展漁業﹐由國家鑄造錢幣調節物價﹐推動商品流通﹔鼓勵商民與境外的貿易。齊國的經濟得到很快發展。
  在政治方面﹐整頓行政區劃和機構。把國都劃分為21個鄉。其中工商鄉6個﹐鄉民專營本業﹐不服兵役﹐農鄉15個﹐鄉民平時種田﹐戰時當兵。國都以外劃分為邑、卒、鄉、縣﹐均設官員管理。10縣為1屬﹐全國共有5屬﹐設5位大夫管理。每年初﹐5位大夫要向國君報告屬內情況。這就形成了對全國的統治。
  在軍事方面﹐管仲認為兵在精不在多﹐強調寓兵於農﹐把行政上的保甲制度同軍隊組織緊密結合起來。在農鄉﹐5家為1軌﹐10軌為1里﹐4里為1連﹐10連為1鄉﹐5鄉為1軍。每家出1人當兵﹐1軍為l萬人。全國有3軍﹐國君自率1軍﹐二位上卿各率1軍。每年春秋通過狩獵訓練軍隊﹐提高軍隊的戰鬥力。齊國由於管仲實行改革﹐很快強盛起來。管仲又向齊桓公提出了實現在中原稱霸的謀略即「尊王攘夷」。
  所謂「尊王」﹐就是擁護周王室。那時﹐西周王室衰微﹐造成列國互相爭戰。首先舉起尊王的旗幟﹐就能借周天子之命﹐名正言順地得到盟主的地位。所謂「攘夷」﹐是指當時中國北方的狄人和戎人借中原各國爭戰之機內侵﹐對各國造成嚴重威脅﹐領頭伐夷就能得到各國的擁戴。
  齊桓公三十四年(前652年)﹐周惠王去世。齊桓公會同各諸侯國擁立太子鄭為天子﹐這就是周襄王。周襄王即位後﹐派人送祭肉給桓公以示嘉獎。桓公在葵丘(今河南考城附近)召集各諸侯國會盟﹐舉行受賜典禮﹐並依據管仲的建議﹐訂立了盟約。至此﹐齊桓公在管仲輔佐下﹐先後主持了三次武裝會盟、六次和平會盟﹐還輔助王室一次﹐史稱「九會諸侯﹐一匡天下」﹐成為公認的霸主。管仲為創立霸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因有殊勳於齊﹐被桓公尊為仲父。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